既然都愿意从政治和反映现实上
评价这部
小说,先
看看这篇文章。
中断的
友谊。
杜巴瓦是《
钢铁》中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以
至于以后《钢铁》在历次
改编为影视或
舞台作品时,对这个
人都要极力回避。1975年苏联的同名
电视剧中,杜巴瓦这一
角色与兹维塔耶夫合并,在中国版电视剧中杜巴瓦又遮遮掩掩地出现,
结果因所谓的“腐败”或“无作为”被解职。在
官方宣传中,杜巴瓦本是
一位不错的团基层
领导,在1923
年的苏联党内斗争中倒向“托派”,反党
运动失败后又喝又嫖,
彻底堕落。
这是符合作者的本意?。
在小说的初稿中,杜巴瓦与保尔的内战中就是生死与共的战友。但定稿时杜巴瓦在小说的
第二部才出现,一出场就涉及到“工人反对派”,在1921年,列宁提出“新
经济政策”,即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共存,以推动经济发展,解决新生苏联的经济危局(与我国的国民经济
恢复时期有些相似,甚至更像改革
开放初期)。“工人反对派”反对“新经济政策”,并指出
政府内已经出现官僚主义,应坚持战时经济政策,将主要力量打击官僚,这种思潮被列宁否定。保尔对此一时
无法理解,就支持“工人反对派”并大闹团州委会,结果被
开除团籍。当时已经是州团委委员的杜巴瓦一怒之下,也交出团证,声援保尔,结果引发多人
集体退团。幸而在朱赫来的干预下,州团委
取消处罚决定,保尔还被
吸收进了州委,一场风波才告结束。两人在州委
学习了数月,才终于弄清这场党内斗争的实质,并开始努力研究政治学和党史。这番经历之后,两个热血青年初步有了
一些政治头脑。
杜巴瓦与保尔有
很多相似点:为
理想不惜牺牲,会独立思考,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极强,
交友广泛,处理具体
问题时有些手段,不时打擦边球,做起事来风风火火,少不了惹麻烦。书中一个老同志谢加尔这么评价,“这种奔放旋风式的情感,免不了要走
弯路”,总之,
虽然有缺点,他们这样的人还是很适合干政工工作的。书中曾写过,保尔带丽达乘火车
外出开会,
车厢都让投机商占满了,其他人
根本挤不上去。保尔冒充检察人员上车,再把丽达从火
车窗户拽了进去。这引起先前占座者的不满,在他们对保尔一番羞辱后,保尔打翻了几个人,还带着铁路方
面的老
关系把一车人全换了。无独有偶,杜巴瓦在指挥筑路时,为了抢运铁轨,拿枪赶
走了坐
公交车的乘客,押着
公交车跑运输。有人认
为他们干的事很不地道,但在苏联
成立初期,整个
国家一片混乱,
社会效率低下,连列宁都承认革命干部和群众在建国之初的1921年还没学好怎么经营和
管理国家,杜巴瓦与保尔的
做法是符合当时社会真实情况的。
在同志的
帮助和自身努力下,
两个人几乎是同步成长,逐渐走向成熟。在修建窄轨铁路,打通基辅
木材供给“生命
通道”的战斗中,杜巴瓦与保尔同时被省委委派到筑路工地并各
自带领一只
队伍。在极端险恶的环境中,保尔染上伤寒,在铁路铺通前
最后一天病重昏迷,被送回家乡
治疗,等他重新归队时,杜巴瓦已经考进共产主义
大学。保尔的另一个老战友潘克拉托夫在和保尔谈话时,自嘲自己是个“老粗”,自己虽然懂一些党史,但在
面试中因为完全
不懂哲学闹了大
笑话,失去了深造的
机会,而杜巴瓦“当然能考得上”。在《钢铁》中塑造了许多优秀共
青团干部,如奥库涅夫、扎尔基、克拉维切克等人,他们
性格各异,有各自的
优缺点,但在政治修养上,都不及保尔和杜巴瓦,因为他们在思想上都
不够独立,
后来他们经过学习,在能力上有提升,成为了自觉听党指挥,在自己岗位上有
突出贡献的“
螺丝钉”。
保尔和杜巴瓦都属于“齿轮”。保尔在战胜伤寒后,在面对战友墓地时,坚定了自己的人生
方向,随后,他
一边参加
生产一边
发挥自己
文化底子还不错的
优势,负责区委的
教育宣传工作,又在边境当了一年的区团委书记和民兵政委,在此期间,他苦读《资本论》,还学习了大量政治文献和人文著作,
他的思想
素质在实践和学习中提高。在书中我们
看到,保尔虽然相信“世界革命”,但
德国再次爆发工人革命时,许多当地青年要去德国为“工人兄弟”打仗,当上区委书记的保尔再三向他们
解释苏联的“和平政策”(列宁提出的外交政策,类似于“韬光养晦”)。他对新经济政策给国家带来的经济社会恢复和发展深感欣慰,又清醒地看到政策带来的官僚充斥、投机横行的
负面作用。他负责
农村工作时
认为农业集体化是替代落后小农经济的有效手段,但
几年后,又对集体化的盲目推进
表现出审慎态度。这些看似
矛盾的
变化,反映了他在政治上开始成熟,思想体系逐渐
成形。而杜巴瓦在大学进修时思想逐渐倾向于“托派”。两人一人下基层,一人去深造,
分别有了不同的经历和接触,对未来政策有了不同的想法。在1923年的党内分歧公开化后,两个曾经的战友“交锋了”。
“托派”的代表人物是托洛茨基,他在十月革命中与列宁携手战斗,为创建苏联立下奇功,其声望与列宁不相上下。历史上,托洛茨基曾在对德停战和
工会制度上和列宁
意见不合,但在党内讨论后,最后接受了列宁的意见。在1923年,托洛茨基认为“新经济政策”的自由化弊端已经显现,且党内也出现了官僚腐败
现象,于是提出
停止新经济政策,
管控政治和经济
活动并压制农民,反对“一国建设共产主义”,主张立即进行全面的革命输出。他的提议当时获
得了不少人的支持。《钢铁》中杜巴瓦显然是经过自己的
分析以后,才接受“托派”提议,并格
外卖力地四处宣传,这是理想驱动下的
行为,绝非为了自己的私利。但他犯了一个
致命的错误,他参加了一个正常体制外的“小集团”。这个“小集团”
成分混杂,
除了货真价实的“托派”分子,一些个人前途失意迫切想借机翻身的干部也入了“小集团”(其中的屠弗塔甚至原先还和杜巴瓦有矛盾)。
保尔虽然原先也反对过“新经济政策”,但几年的工作学习,特别
是在农村工作的经历,使他
认识到执行“托派”主张可能导致国家倾覆。当“托派”在州军委会上宣传时,保尔突然发言批判“托派”,这引
起了激烈
反应,甚至几个不冷静的“托派”团员上前对他殴打,而此时保尔
显示出一个政治工作者的成熟,这个一发起飙来几个人不能近身的人,被打得满脸是血也绝不还手,使得“托派”在后来一次集会中人心尽失,即使杜巴瓦最后站出来,全面而清晰地阐述了托派的政策,也没得到团员积极地
回应,只得铩羽而归。最终“托派”在党内讨论后没有成为多数,“小
圈子”里几名成员基于不同
目的打了退堂鼓,声明遵守最终决议。杜巴瓦初心不改,仍然秘密留在“小圈子”里,还因为政见不同和
妻子安娜闹翻了。
《钢铁》中有一段被删的段落记录了杜巴瓦和保尔的面谈,杜巴瓦当着妻子安娜的面向保尔咒骂,“这种党,连
老婆也能当特务”,安娜有知识,爱
交往,热心直爽,但处理应急和
复杂问题能力不足,遇事乱手脚,过界不自知,经常把事情弄遭。比如给杜巴瓦的信中
暴露克拉维切克也追求自己,和保尔走
夜路遇劫时拖
后腿,这一次安娜在她无意中撞破丈夫杜巴瓦的密谋活动后,向杜巴瓦的
学校组织告发,希望能劝说杜巴瓦回头,但她告密的效果与她
想要的背道而驰,不但把杜巴瓦进一步推向托派,也直接导致
家庭解体。在历史中,苏联曾在20
年代末兴起所谓的“告密文化”,当局明文鼓励公民对“反党”活动检举,甚至鼓励对家人检举,当时托派对此激烈反对。后来的肃反时期,告密
成了控制思想的手段。作者在小说中既让把杜巴瓦的
愤怒和牢骚发泄个够,也把安娜痛苦心碎描绘得淋漓尽致,对告密的态度不言自明。杜巴瓦认为党的干部已经
变成官僚,而保尔“的思想并未僵化”,希望保尔能与他联手,支持“托派”
路线。而保尔劝说杜巴瓦停止“小集团”活动,认为在党内分派别、立小圈子将毁掉整个革命事业,
双方不欢而散。
在保尔
又一次看望并试图劝导杜巴瓦时,看到杜巴瓦喝得大醉,还搞了个胖女人。
是否像文章《别了,保夫卡》所说,杜巴瓦的心已经
死了,才
拼命麻醉自己?还是仅仅就是装的,这样
就可以气走妻子,好使她不会干扰到自己,也不会因为自己以后的行为受到牵连?书中没有明说,但在一段时间后扎尔基和保尔的谈话中交代,杜巴瓦后来被开除党籍,离
开了共产主义大学,又
上了一所工业学校,再次入了党,但他一直坚持“托派”思想,与以往的朋友都决
裂了,安娜也改嫁给原来的老战友扎尔基。可见杜巴瓦确实没有堕落,他坚持已见,只顾自己一路孤独地走下去。
在《钢铁》的写作
风格上看,这部小说的视角在书中几个主要人物之间(保尔、冬妮娅、谢廖沙、阿尔焦姆、丽达和杜巴瓦)和作者的视角(如描写大屠杀、俄波战争)
频繁切换,以主要人物为视角时,作者并非全知
全能,除非另有交代(比如在小说中的书信、日记或谈话中被提及),否则“视野”以外的内容只能靠读者根据书中的线索自己推测,即使在单个“视野”内,也并不一定就是事实
真相。作者在愿意
公布自己的思想的时,可以
通过主要人物的语言、动作、
心理描写或通过环境、情节的描写表达出来,而不便明示的真实想法,也会巧妙地在书中
隐藏下来。在苏俄时期,严格的书报审查制度使一些有良知的作家频繁在作品中
使用暗笔这一手法,在作品中留下自己的意见。仔细研读《钢铁》,会发现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小说中多处使用这种技法。
杜巴瓦的“托派”形象在前苏联
文学中几乎绝无仅有,《钢铁》早期版通过他真实还原了“托派”的理念和立场,我们不得不说,奥氏通过一个非
反面的杜巴瓦来真实反映托派,是相当有政治勇气的,至今《钢铁》对托派的描写也是文学中最为全面和具体的。
王志冲在《奥斯特洛夫斯基书信集》中,在1928年9月27日,奥斯特洛夫斯基给日吉廖娃的信件有一段。
“另有一事,我要告诉你。我的一位
女性朋友可记得
我曾对你讲过,自己有一番辛酸的情感经历,她是个积极分子,1916年起的联共布党员,30岁。她是我最
亲近的同志之一,而且存在过一段个人感情。当时她在马采斯塔治病,无意间得知我的情况,
然后我们
偶然相遇。有
两年半没见面了。再次相见犹如
亲人重逢,真好。她有了丈夫,是个挺不错的同志。虽然出现了个人悲剧
——他是反对派,被开除出联共布……[缺损]许多“痛苦和愁闷”……他倾向于托洛茨基[缺损]…·。
淑洛奇卡同志!我恐怕无法向你表达
清楚自己所有的想法。不过,她在我这儿逗留一昼夜后就返回
莫斯科,她这一走,我心里怅然若失,郁闷不堪。”。
王志冲先生
翻译到此,发现之前特列古勃《活生生的保尔柯察金》的
说法:普林在1926年帮助作者
安排疗养之后,到35年以前未再见,是有错误的。而且信件的另一个重要
信息,普林的丈夫竟是《钢铁》中杜巴瓦的原型!而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态度,与官方的彻底否定不同。
作者
几个月后给日吉廖娃的信中又写到,普林的混蛋丈夫把普林的
写字台砸开,把我和普林的通信偷去,作为宣传他那套主张的
证据,还给我写了一封用词极为狠毒的信。后来普林夫妻离异,而苏联时期作者的传记为避讳,曾谎称普林终身未嫁①。作者对托派的主张很了解,但他不赞成托派。因为有关方面不希望《钢铁》中对托派写得太过具体,在1936年校
正版发行时,这个悲剧英雄的描写被删
掉了超过一半篇幅,只剩下残缺不全的轮廓。《钢铁》通过杜巴瓦的形象,反映了苏联成立早期党内斗争的严酷和党内沉重的思想矛盾。从书中可见列宁时期的党内斗争仍坚持畅所欲言、民主集中的原则,对持不同意见的人,个人的权利和自由会受到保护,还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在党内斗争中失败,最多失去的也是政治生命。同时,《钢铁》对党内分派别、立“小集团”对体制的巨大
危害也有
深刻揭示。
托洛茨基在30年代逃亡拉美,最终被苏联克格勃暗杀,80年代被苏共昭雪。现在拉美的许多左翼政党接受了他的部分思想。我们很难说,如果是托洛茨基掌权,他领导的苏联在交棒给继任者时,是否比斯大林更拿得出手。他可能也会领导
建立一个社会大生产化的计划经济体系,可能不会出现大规模的肃反扩大化,但托派激进的农业政策会严重打击国家的农业,苏联的外交空间也会因为过于激进的革命输出而失去,但历史是不能被想象的。在以1937年和1938年为
高潮的“大
清洗”中,许多党团员,包括曾经的“托派”,遭到不应有的迫害和镇压,民主精神损失殆尽。连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挚友维克多·金(作者的第二部作品《暴风女的儿女》总编辑))和米·科利佐夫(曾在《真理报》上发文宣传奥斯特洛夫斯基)等人也惨遭“清洗”。如此沉痛的历史教训,更加说明民主体制建设的重要性。
再回到《钢铁》,杜巴瓦和保尔如同“
双星”,具有相同的信仰、相似的政治素养、基本一致的人生
轨迹,同样经历过思想彷徨和矛盾,最后却因为在共产主义早期建设路线探索上出现的观念差异,原先的兄弟竟反目成仇,这样沉痛的
结局,
让人不禁唏嘘。这也是政治的悲剧。在作者的创作思路看,冬妮娅和杜巴瓦是小说中的灵魂人物,一个是十月革命后的自由主义
温和派,一个是内部的反对派,可以推测,作者通过描写保尔与人生中最重要、最亲密的两个人的决裂,对如何在革命事业中合理对待异已思潮进行了反思,至于这种反思是作者内心中的隐忧,还是已经上升为自觉,目前不得而知,但《钢铁》绝非一些人所说,是政治幼稚和偏执的作品,甚至可以说,政治部分加深了小说的思想,给小说的经典地位起了
正面的作用。
①《奥斯特洛夫斯基书信集》,王志冲译,华夏出版社,2011年。
PS:同系列文章。
如何评价《钢铁是怎样练成的》里保尔和冬妮娅的爱情?。
保尔柯察金几段感情的失败能留给现在
年轻人哪些
经验教训?。
《钢铁是怎么炼成的》和《牛氓》这两本书有没有长久的文学价值,还是只是意识形态宣传品?。
从文学角度如何评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如何评价奥斯特洛夫斯基及其著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以上就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环境描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怎样的作品?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无名碎词之深藏
听闻不了你的近况也无法知晓我的惆怅以为两相忘,是谁在心上你有你的生活我有我的日常时间去衡量,缘分去定夺现实无法阻挡,情意放肆流淌还是深藏,让它过往最好忘记,不再...[全文阅读]
抚摸碎片
耽搁到今日的,是前世未写完的情书。风来不及想念,便匆忙的不见。回望往昔的背影太多的碎片散落在时间的雾里,被一层层落叶掩埋。是金色的芬芳年华,枫叶飘飘零,人间仿苦...[全文阅读]
你我的感情就像天和地
望着你望着你的走来望着你的走去总感觉你我的感情就像天和地你和我相聚难离别就容易你我的感情就像天和地相聚欢喜容易分离爱分离难相聚是你我的感觉容易悲哀容易...[全文阅读]
形容女人胸大诗句
看来我在知乎诗词圈只能回答这种不正经的问题了么?坐等掉粉!。隐约兰胸,菽发初匀,玉脂暗香。似罗罗翠叶,新垂桐子;盈盈紫药,乍擘莲房。窦小含泉,花翻露蒂,两两巫峰最断肠。...[全文阅读]
描写女孩子的外貌段,文学作品中有哪些传神的人物外貌描写?
美女篇:。林黛玉_红楼梦。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全文阅读]
太史慈
我一直很喜欢的,或者在没看三国演义之前就听说过的,不知道算不算名句:。1.。男子汉大丈夫生于乱世,当提三尺之剑,立不世之功。——太史慈。这句话其实没说完,但我喜欢前...[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