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歌舞赛繁华,一带红船泊晚沙。但到年年天贶年,万人围住看琼花。”
这是一首清代的竹枝词,描写了当时粤剧
表演的盛况实景,词中“红船”“琼花”都是粤剧的代名词。
粤剧又称“大戏”“广东大戏”或“广府大戏”,是广东省传统戏曲之一,自明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
广西一带出现,
后来不断吸纳更加多元的
音乐、戏剧元素,将梆子、二黄声腔与粤方言音韵进行完美的结合,创造性地拓展了中国戏曲的艺术
表现,成为中国南北戏曲艺术的集大成者。2009年,粤剧被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列入《
人类非物质
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琼花会馆分八堂。
如果向前追溯粤剧的历史,粤剧中
很多剧目都
是由元杂剧流传下来的,如《西厢记》《窦娥冤》《赵氏孤儿》等传统粤剧戏码跟元杂剧基本相同。粤剧真正发展成为具有浓郁岭南文化特色的剧种
是在300多年前的明朝嘉靖年间。明朝初年,当地已有“杂扮故事”“七月七演戏”的零星记载。到归有光编写《庄渠遗书》时,开始正式记载当地的戏剧表演
活动,“倡优隶卒之家,子弟不许妄送杜学”“不许造唱淫曲,搬演历代帝王,讪谤古今,违者拿问”。
虽然唱戏的行当在当时并不被
社会所认可,
俗语说“搬戏难成器,弹弦不是贤”,但是听戏已经成为当地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娱乐活动。县志中还记载当地人不仅喜爱听戏,
一些年轻人甚至“事戏剧度日”。明嘉靖四十年(1561),广州府
每到二月,城中就以演戏为乐,谚语说这是“正灯二戏”。由这些历史资料可以推测,到了嘉靖年间,
广东人已经十分喜爱粤剧表演。
粤剧行内有“未有八和,先有吉庆;未有吉庆,先有琼花”的
说法,说的是
成立于清代同治、光绪年间的“吉庆公所”和“八和会馆”要比佛山“琼花会馆”晚一些。随着粤剧在广东一带的不断发展,人们为了加强
行业内部
管理,成立了很多民间组织。佛山琼花会馆建于明代中叶,是最早的粤剧行业组织。琼花会馆的馆址在佛山大基尾,里面供奉戏行祖师“华光”,于是又
被人们称为“琼花宫”。琼花会馆是当地戏班排练、教习、切磋艺术的主要聚点。会馆附近的水埗头边还立有
一块石碑,上面刻着“琼花水埗”四个大字,意思是说每次艺人们
外出演戏,都是从这里乘船
出发。
为了加
强行会内部管理,琼花会馆有着严格的管理制度,会馆内设慎和、兆和、庆和、福和、新和、永和、德和、普和八堂,分管各自会众。琼花会馆
建立之后,其他会馆也纷纷建立,但规模都不及琼花会馆。据《佛山忠义乡志》记载,当时镇内共有37个会馆,其中琼花会馆建筑瑰丽,“为会馆之最”。
琼花会馆的活动也很丰富,当时佛山
地区民俗活动
频繁,有很多迎神赛会,每逢神诞庆典,琼花会馆都要组织艺人上演粤剧。
除了规模大、活动多外,当
年的琼花会馆
权力也很大,它是一个统管广东、广西粤剧行业的管理
机构,总领粤剧行业的经营发展,如
新剧目的版权问题,哪个戏班要是排了新戏都要到会馆演一次,审查
通过后才能到外面演出;如果两个戏班到同一个
地点演出,有了场地纠纷问题,
也要找会馆来协调解决。行业会馆的出现、繁荣是粤剧艺人智慧的
结晶,也是推动粤剧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
到了清代,佛山戏剧不断
吸收当地音乐、民谣曲律,改用粤语演唱,还融入了南派武术,逐渐形
成了声腔独特、
生动传神、语言通俗的
风格,受到当地人的喜爱。
“红船”摇橹把戏唱。
在粤剧的发展历史上,不得不提到“火烧琼花会馆”
事件,这
件事的发生
深刻影响了粤剧的历史走向。
话说清咸丰四年(1854),粤剧艺人李文茂响应太平
天国起义,与清
政府为敌。清政府为了剿灭
他的势力,火烧琼花会馆,还
禁止演出粤剧长达15年之久。这期间,很多粤剧艺人逃亡
外地,一些留在当地的艺人为了生计,不得不参加徽汉等剧的“外江班”,挂着京、汉、徽、湘等皮黄戏班招牌演出,这样一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梆子与二
黄的合流。
同时,粤剧能够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一点在于它在海外
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话说当年随着粤剧艺人、华工大量流转海外,粤剧作为一种带有岭南味道的地方戏也逐渐
传播至海外。据《美国
华人史》记载,当时从旧金山请来的青年男
演员(当时还没有
女演员)经常来往于巴特和玛丽斯维尔等矿区,为当地华工演出传统的
舞蹈和折子戏。鸿福堂剧团还在美国大剧院首次登场演出粤剧,获
得了成功,并在
唐人街建立了自己的剧场。除了美国,迁居
越南、新加坡、
印度尼西亚等地的
华侨也把自己的家乡剧种粤剧带了过去。19世纪70
年代,印度尼西亚出版了爪哇文译本的《薛仁贵》《狄青》《贵夫人》等,后来
还有了马来文译本的《乾隆君游江南》。可见,粤剧已经在那里
找到了新的
土壤并
生根发芽,陪伴着
一代又一代的华侨华人。
粤剧不仅能给人提供娱乐、传播历史知识,还能作为革命思想宣扬的重要
工具。20世纪初,戏剧改良
运动席卷
全国。为了宣传革命思想,春柳社开始用广州方言演唱粤剧,《周姑娘放脚》《盲公问米》等剧目受到当地人的喜爱,极大地宣传了革命思想。
20世纪30年代,广州有大型粤剧戏班40多个,产
生了“薛马桂白廖”五大流派。当时成名的编剧家达上百人,新编剧目多达4000多个,可以说是粤剧发展的黄金
时期。
一些粤剧老艺人经常以“红船子弟”自称。
据说,清雍正年间,
北京名伶张五为了躲避朝廷的追捕,乔装
打扮逃亡到了粤地,寄居在佛山。为了谋生,张五开始收徒,
教授京剧昆曲。后来,师徒们组成戏班子到外面演出。由于要经常外出,他们便住在了船上。船是当地主要的
交通工具,为了让乡民在远处就知道有戏班来了,他们将船涂成红色。于是,其他戏班也纷纷效仿,戏班的船都
变成了红船。后来,“红船”便成了戏班的别称;“红船子弟”也成为粤剧艺人的代称。今天,粤剧戏班外出演出已经不用坐红船了,但是,“红船”这一美妙的名字一直被保留下来。
广采博收话唱腔。
每一种戏曲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都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而令人沉醉。粤剧的声腔广采博收,融合昆、弋、梆、黄、谣于一体,形成了板腔体、曲牌体和歌谣体三种唱腔
类型。
粤曲唱腔音乐的基本特色是板腔体,即梆子和二黄,俗称“梆黄”,就是和京剧的“皮黄”同类,
所以粤剧也属于南北路的戏曲,即有南路二黄唱腔和北路梆子唱腔。二黄有散板、慢板、二流、西皮和恋坛等板式;梆子有散板、慢板、中板、芙蓉等板式。
曲牌体唱腔主要是
牌子,即传统填词制谱用的曲调调名的统称。古代词曲创作是“选词配乐”,《雁儿落》《水仙子》《山坡羊》《上小楼》成为
固定的曲牌。不同的曲牌有约定俗成的
用法,如皇帝和大将登场用《点绛唇》《小
开门》,奸臣和昏帝出场用《普天乐》,激战用《救弟》《括地风》,战胜用《雁落平沙》《浪淘沙》,战败用《孝顺歌》,
游玩赏乐用《耍孩儿》《百花亭》,拜堂用《一锭金》,穷途落魄用《叹颜回》,等等。
粤剧曲牌体
来源于昆腔和弋阳腔。明嘉靖年间,昆腔已经在广东广为流传,万历年间,弋阳腔也随之传入广东。粤剧原有剧目《琵琶记》《金印记》《玉簪记》等,现在保留下来的《思凡》《和番》《弹词》等,所用曲牌与连套习惯与昆曲基本相同。清朝中叶以后,乱弹兴起,逐步取代原来的昆曲和弋阳腔,尤其是随着秦腔、徽调相继南来,不断融入到粤剧声腔当中,使得原来的曲牌体音乐唱腔不断流失,不再属于粤剧声腔的主体。
歌谣体是粤剧唱腔中独具地域
特征的部分。广东地区历来歌谣丰富,木鱼、南音、粤讴、板眼、芙蓉、
咸水歌等都
是非常流行的民间歌谣和杂曲。清朝中后期,粤剧不断吸收这些民间乐调,还吸收了一些流行音乐,甚至是西洋音乐的元素,形成了粤剧唱腔中的歌谣体。
此外,粤剧唱词为了增强
感染力,也常用双声词(如鸳鸯、倜傥、缤纷等)、叠韵词(如逍遥、窈窕、彷徨等)、重叠词(如娇娇、娜娜、盈盈、朝朝暮暮、昏昏沉沉等),仅仅读这些唱词,已能感受到情景的清丽和音韵的和谐。
说起粤剧,人们常说“江湖十八本”“新江湖十八本”,还有“大排场十八本”。所谓“江湖十八本”,
指的是早期的《一捧雪》《二度梅》《三官堂》《四进士》《五登科》《
六月雪》《七贤眷》《八美图》《九更天》等,全是早期演员的“开山戏”。到了清同治年间,又有《黄花山》《再重光》《动天庭》等“新江湖十八本”。清中叶以后,出现侧重唱功的“粤剧文静戏”,如《仕林祭塔》《黛玉葬花》《苏武牧羊》等,被称为“大排场十八本”。
“四功”“六柱”与妆容。
粤剧是糅合唱念做打、服饰形体以及戏台配乐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唱念做打是粤剧表演中的四种艺术手段,同时也是粤剧演员的四种基本功,通常被称为“四功”。
“唱”指的是唱功;“做”指的是做功,也就是表演;“念”指的是音乐性念白;“打”则指的是武功。表演方式有自报家门、打引、定场诗、坐场白、跑龙套、说白等。粤剧的行当原来有末、净、生、旦、丑、外、小、贴、夫、杂,合称“十大行当”,后来被精简为“六柱制”,即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帮花旦、丑生、武生。这是根据
角色的年纪、
性别、
性格、外型等特征的分类,如“末”代表年老角色,“生”代表
男性角色,“旦”代表
女性角色,“净”就是性格刚强暴躁的男性角色,“丑”就是滑稽角色。
粤剧一开场,文武旦生一一粉墨登场,艳丽生动的精致妆容,眉间眼角神采飞扬,还未使出
看家本领,台下已是掌声如雷。这就是粤剧妆容
神奇的艺术魅力。早期的粤剧化妆流行浓脂厚粉,但
使用的
化妆品是比较简单的。化妆颜色以红、黑、白、蓝、黄为主,而且各种颜色代表不同的人物性格,如红色代表血性忠勇,
黑色代表刚耿忠直,白色代表奸恶阴险,蓝色代表狂妄凶猛,黄色代表剽悍干练。后来又与京剧、话剧等化妆手法相结合,使粤剧化妆呈现出朴实自然的风格,最常见的化妆就是“红
白脸”。
在以前,化妆要先拉起脸部
皮肤,用布条扎着
头发,用白色颜料画了底稿,
确定线条对称
公正,
然后才正式填上其他鲜艳颜色。比如净角的化妆,行内称为“开面”:先用白色颜料描画底稿,在眼睛及口部附近涂上黑色,把眉毛画得长长的并
向上翘起,这是为了表现威严,在其他的地方涂上红色,就完成整个“开面”过程。
作为粤方言区最具影响力的中国戏曲剧种,粤剧以其独有的腔调韵律、别致的妆容动作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渗透在岭南地区的传统和现代生活中,成为文化传承、族群
认同的重要媒介,也成为乡音互通、情性互达的一条纽带,岭南人用这种吹拉弹唱的艺术方式来抒发着自己的乡音乡情。
推荐收听:。
1.历史上的唐僧其实是个偷渡客。
2.为什么百货商店的大减价都在
最高一层进行?。
3.找个
女朋友要花
多少钱?。
4.千古难题:
钥匙到底放哪了?。
5.为什么初恋总是难以忘怀?。
喜马拉雅、荔枝FM、蜻蜓FM每天8:00同步
更新)。
以上就是粤剧表演描写,“红船”泊晚沙,万人看“琼花”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无名碎词之深藏
听闻不了你的近况也无法知晓我的惆怅以为两相忘,是谁在心上你有你的生活我有我的日常时间去衡量,缘分去定夺现实无法阻挡,情意放肆流淌还是深藏,让它过往最好忘记,不再...[全文阅读]
抚摸碎片
耽搁到今日的,是前世未写完的情书。风来不及想念,便匆忙的不见。回望往昔的背影太多的碎片散落在时间的雾里,被一层层落叶掩埋。是金色的芬芳年华,枫叶飘飘零,人间仿苦...[全文阅读]
你我的感情就像天和地
望着你望着你的走来望着你的走去总感觉你我的感情就像天和地你和我相聚难离别就容易你我的感情就像天和地相聚欢喜容易分离爱分离难相聚是你我的感觉容易悲哀容易...[全文阅读]
形容女人胸大诗句
看来我在知乎诗词圈只能回答这种不正经的问题了么?坐等掉粉!。隐约兰胸,菽发初匀,玉脂暗香。似罗罗翠叶,新垂桐子;盈盈紫药,乍擘莲房。窦小含泉,花翻露蒂,两两巫峰最断肠。...[全文阅读]
描写女孩子的外貌段,文学作品中有哪些传神的人物外貌描写?
美女篇:。林黛玉_红楼梦。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全文阅读]
太史慈
我一直很喜欢的,或者在没看三国演义之前就听说过的,不知道算不算名句:。1.。男子汉大丈夫生于乱世,当提三尺之剑,立不世之功。——太史慈。这句话其实没说完,但我喜欢前...[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