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愿游昆华,邈然兹道绝。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诚愿游昆华,邈然兹道绝。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14 15:12:59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忘不掉玓伤

出自魏晉陶淵明的《形影神三首》

貴賤賢愚,莫不營營以惜生,斯甚惑焉;故極陳形影之苦,言神辨自然以釋之。好事君子,共取其心焉。

形贈影天地長不沒,山川無改時。草木得常理,霜露榮悴之。謂人最靈智,獨複不如茲。适見在世中,奄去靡歸期。奚覺無一人,親識豈相思。但餘平生物,舉目情凄洏。我無騰化術,必爾不複疑。願君取吾言,得酒莫苟辭。

影答形存生不可言,衛生每苦拙。誠願遊昆華,邈然茲道絕。與子相遇來,未嘗異悲悅。憩蔭若暫乖,止日終不别。此同既難常,黯爾俱時滅。身沒名亦盡,念之五情熱。立善有遺愛,胡爲不自竭?酒雲能消憂,方此讵不劣!

神釋大鈞無私力,萬理自森著。人爲三才中,豈不以我故。與君雖異物,生而相依附。結托既喜同,安得不相語。三皇大聖人,今複在何處?彭祖愛永年,欲留不得住。老少同一死,賢愚無複數。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齡具?立善常所欣,誰當爲汝譽?甚念傷吾生,正宜委運去。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複獨多慮。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人無論貴賤賢愚,都戮力勞心,操持經營,愛惜自己的生命。這種做法是實在是很困惑很糊塗的。因此極力陳述形影對此的抱苦含怨之辭,講述神辨析自然之理來開釋它們。關心此事的人們可以于

于此獲取普遍的道理。

形贈影天地長久,永遠不會湮滅,山川走形,永遠不會變更。我們平時随處可見的草木,雖然生命短暫,但它們卻擁有大自然恒久不變的道理:盡管冬霜使它們枯萎,然而當春天的露水降臨時,它們又會重新煥發。人類是所謂的萬物靈長,在生命這個話題上,卻反而不能像那些植物一樣得到永恒。适才還在世間相見,可轉眼就去了另一個世界,永無歸期。對于這個大世界來說,走了一個人,不會引起他人的注意,但是親戚朋友,哪有不思念的!放眼望去,隻看到了他生前使用的物品,而這隻能引起無限傷感。我隻是一個形體,沒有騰化成仙的法術,必然也會死去,這沒什麽可懷疑的!希望你能聽從我說的話,得到了美酒,千萬不要推辭。

影答形長生不老地留存生命是不可能的,也就沒什麽可說的了,但是衛護生命保持健康,也讓人很苦惱,沒有好方法。我打心底裏想到昆侖山和華山這樣的仙境去學習養生之道,無奈路途遙遠不可通。自從我影跟你形在一起,就一直在一起不離,不管是悲還是喜,我們都一起承受。其實在樹蔭下暫時分開,而止于陽光下,我們也始終不離别。可是,這種形影不離也是不能長久的,因爲形總有一日會滅亡,而影也會跟着一起黯然俱滅。想到身子沒了,但是名聲也沒有

留下,實在是心情複雜。如果多做些有德行的事,立些大功,就可以見愛于後人,爲什麽不竭盡你的能力爲之呢?酒雖然能夠消除憂愁,但是與此相比,豈不是太拙劣不堪了嗎?

神釋大自然的造化,是沒有私心的,萬物自然生長,繁華而富有生機。人可以列爲天地人的“三才”之中,是因爲神的緣故啊。雖然神與形和影相異,但是三者生而依附。形影神相互依托,三者關系休戚相關,看到形與影如此爲生命所困,作爲高一等的神,自然不得不說幾句話了。上古時代的三皇,今天又在哪裏?彭祖傳說活了八百歲,可是也會終結,再想留在人間實在不可能了。無論是老人還是小孩,是賢人還是小人,都難逃一死,死後沒有區别。倘若如形所說,每天喝點酒,或許可以暫時緩解不能長生的苦惱,但是長期下去傷身子,說不定不但不能長生,反而減壽了。倘若如影所說,多做善事确實是件好事。可是留名于世是那麽容易嗎?又有誰來贊譽你的名聲呢?老想着這些事啊,實在有損我們的生命,不如順應天命,放浪與造化之間。聽從天的安排,順其自然,不因長生而喜,也不因短壽而悲。待到老天安排人生到了盡頭,那就到了。此外,不要爲這些多慮了吧!

注釋貴賤賢愚:泛指各種各樣的人。營營:原是形容往來不絕。忙碌奔波的

樣子,這裏指千方百計地謀求、惜生:愛惜自己的生命。斯:這,指代“營營以惜生”的人。惑:迷亂,這裏作“糊塗”解。極陳:詳盡地陳述。辨:辨析。自然:指自然之理。釋:開釋,排遣。好事君子:關心此事的人們。君子:對人的尊稱。其心:指這組詩所闡明的道理。長不沒:永遠存在,不會消亡。無改時:永恒不變。常理:永久的規律。榮悴之:使它開花與衰落。之:指草木。這兩句的意思是說,秋冬之季,寒霜使草木凋零枯萎;春夏之季,雨露又使它們重新繁茂。謂人最靈智:是說人在天地萬物中最爲尊貴、傑出。許慎《說文解字》:“人,天地之性最貴者也。”《禮記·禮運篇):“人者,其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又說:“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聲被色而生者也。”不如茲:指不能像天地草木那樣。适:剛才。奄去:忽然消失,指死亡。奄;忽然。靡:無,沒有。奚覺:誰會感覺到。無一人:少了一人。豈:猶言“其”,“豈不”的意思。餘:剩餘,留存。平生物:指生前所用之物。洏(ér):流淚的樣子。騰化術:修煉成仙的法術。爾:那樣,指死去。苟:草率,随便。存生:使生命永存。《莊子·達生):“世之人以爲養形足以存生,而養形果不足以

存生,則世奚足爲哉!”衛生:保護身體,使人健康長壽。拙:愚笨,指無良策。昆華:昆侖山和華山,傳說都是神仙居住的地方。邈然:渺茫。子:您,指形。未嘗異悲悅:悲哀與喜悅從來沒有相異過,即指形悲影也悲,形喜影也喜。憩(qì)蔭:在蔭影下休息。乖:分離。止日:在陽光下。黯(àn)爾:黯然,心神沮喪的樣子。五情:《文選·曹植〈上責躬應诏詩表〉》:“形影相吊,五情愧赧。”劉良注:“五情,喜、怒、哀、樂、怨。”亦泛指人的情感。立善:古人把立德、立功、立言叫做三不朽,總稱爲立善。遺愛:留給後世的恩惠。胡爲:爲什麽。竭:盡,謂盡力、努力。方:比較。讵(jù):豈。大鈞:指運轉不停的天地自然。鈞本爲造陶器所用的轉輪,比喻造化。無私力:謂造化之力沒有偏愛。萬理:萬事萬物。森:繁盛。著:立。三才:指天、地、人。《周易·系辭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兩之。”以:因爲。我:神自謂。故:緣故。君:你們,指形和影。結托:結交依托,謂相互依托,共同生存。安得:怎能。三皇:指古代傳說中的三個帝王,說法不一,通常稱伏羲、燧人、神農爲三皇。彭祖:古代傳說中的長壽者,生于夏代,經殷至周,活了八百歲。愛:當是“受”

字之訛,謂彭祖享受了八百歲高齡。《楚辭·天問》:“受壽永多,夫何久長?”王逸注:“彭祖至八百歲,猶自悔不壽,恨枕高而眠遠也。”永年:長壽。留:留在人間,不死。複:再。數:氣數,即命運。這兩句是說,壽長、壽短同是一死,賢人、愚人也并無兩種定數。日:每天。忘:指忘記對死亡的擔擾。将非:豈非。促齡:促使人壽短。具:器,指酒。當:會,該。爲汝譽:稱贊你。甚念:過多地考慮。委運:随順自然。縱浪:放浪,即自由自在,無拘無柬。大化:指自然的變化。無:同“毋”,不要。

賞析

  形神問題是中國哲學中的一個重要命題,特别是老莊哲學中涉及形神關系的論述很多,如《文子·下德》中引老子語曰:“太上養神,其次養形。”《淮南子·原道訓》中說:“以神爲主者,形從而利;以形爲制者,神從而害。”都表示了以神爲主,以形爲輔,神貴于形的觀念。同時也指出了形神一緻,不可分割的聯系,如《淮南子·原道訓》中說:“夫形者,生之舍也;氣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則三者傷矣。”即指出了形、氣、神三者對于生命雖各有各的功用,然三者互相聯系,不可缺一。又如漢初推崇黃老思想的司馬談在《論六家要指》中說:“凡人之所生者,神也;所托者,

形也;神太用則竭,形大勞則敝,形神離則死。”更直接地指出了形神合一,這便是老莊哲學中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體現。然而,在佛教興起之後,佛教徒鼓吹形滅神不滅,靈魂永恒的唯心思想,如與陶淵明同時的沙門慧遠曾作《形盡神不滅論》、《佛影銘》以發揮此種理論,《佛影銘》中就說:“廓矣大象,理玄無名,體神入化,落影離形。”意在宣揚神形分離,各自獨立的主張,這種對形、影、神三者關系的見解代表了佛教徒對形骸與精神的認識,在當時的知識界曾有過廣泛影響。慧遠就曾命其弟子道秉遠至江東,請深受佛教影響的著名的文學家謝靈運制銘文,以充刻石。陶淵明的這組詩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寫成的。慧遠本人與淵明也有交誼,如慧遠曾于義熙十年(414年)在廬山東林寺召集一百二十三人結白蓮社,講習佛教,他曾邀淵明參加,而淵明卻“攢眉而去”,可見他們在論學旨趣上并不一緻,如對形影神的看法就有很明顯的分歧。淵明對此的認識可以說基本上本于道家的自然思想,這在他自己的小序中已加說明,陶淵明以爲世間的凡夫俗子,不管貧富智愚,都在拚命地維持生命,其實是十分糊塗的事,因而他極力陳述形影的苦惱,而以神來辨明自然的道理,解除人們的疑惑。他揭出“自然”兩字,以明其立

論之根本。《老子》上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見道家學說也以取法自然爲核心,由此可知陶淵明的思想淵薮。此組詩中他讓形影神三者的對話來表明自己的看法。

  首先是形體對影子說道:天地永恒地存在,山川萬古如斯,草木循着自然的規律,受到風霜的侵襲而枯萎,得到雨露的滋潤而複榮,然而身爲萬物之靈的人類卻不能如此。人活在世上,就像匆匆的過客,剛才還在,倏忽已去,再也不能回來,而人們從此便忘了他,似乎世上從未有過這樣一個人。親戚朋友也不再思念他,隻留下了些生前遺物,令人見了感傷不已。我作爲形體又沒有飛天成仙的本領,你影子也用不着懷疑我這最終的歸宿,但願聽取我的勸告,開懷暢飲,不必推辭,還是在醉鄉去尋求暫時的歡樂吧。

  接下去是影子回答形體的話:想求長生不老來維持生命是不可靠的,欲保養生命也往往落得苦惱又拙劣的下場。一心一意要去昆侖山修仙學道,卻會發現此路的渺茫與不通。自從我影子與你形體相遇以來,一直同甘共苦,憂喜合一。我如憩息在樹蔭下,你就同我暫時分手;我若停在陽光下,你就和我不分離。這種形影相随的狀況也難以永久持續,當我一旦離世,你便也不複存在。人死名也随之而盡,想起此事便令人心憂

如焚,五情俱熱。因而影勸形道:唯有立善可以立下美名,爲何不去努力留名後世呢?雖說酒能消憂,但同立善相比較,豈不等而下之了!

  最後是神作的闡釋:造化沒有偏愛,萬物都按着自己的規律成長繁衍,人所以能跻身于“三才”(天地人)之中,豈不就是因爲有了我精神的緣故。我與你們形和影雖然不相同,但生來就互相依附,既然我們結合托體于一身,怎麽能不坦誠地說說我的看法:上古時的三皇被稱作大聖人,而今他們卻在何處?活到了八百多歲的彭祖雖力求長生,但也留不住他人間的生命,老的、少的、聰明的、愚笨的都将同樣走向墳茔,沒有什麽回生的運數可以挽救他們。每日沉湎于酒中或能忘憂,然如此豈不是反而促使生命盡快結束嗎?立善常常是人們喜歡做的事,可是當你身後,誰會加以稱贊呢?極力去思索這些事情難免喪害了自身,還是聽其自然,随命運的安排去吧。在宇宙中縱情放浪,人生沒有什麽可喜,也沒有什麽可怕,當生命的盡頭來臨,那麽就讓生命之火熄滅吧,不必再有什麽顧慮了。

  在這三首詩中陶淵明表達了他的人生哲學,故此三詩對理解陶淵明一生的思想極爲重要。據陳寅恪先生《陶淵明之思想與清談之關系》所述,淵明笃守先世崇奉之天師道信仰,故以道家自然觀爲立

論之本,既不同于魏晉時期的自然崇仰者,以放情山水,服食求仙爲尚,如嵇康、阮籍等人,又不同于魏晉時期的尊奉孔孟、标舉名教者,如何曾之流,而淵明既接受了老莊的思想,又有感于晉宋之際的社會現實,于是創爲一種新的自然說。《形影神》這組詩中就典型地體現了這種思想。故此詩不僅體現了淵明個人之哲學觀,而且對理解自曹魏末至東晉時士大夫政治思想、人生觀念的演變曆程有極重要之意義。按此說法,《形贈影》一首就是拟托舊自然說的觀點,并加以批評。其中主旨在于說明人生之短暫,不如自然之永恒,這正是嵇康、阮籍等人對自然所抱的看法。持舊自然說的人又大多求長生,學神仙,而淵明詩中說:“我無騰化術,必爾不複疑”,其抨擊長生求仙之術的立場明顯可見。同時魏晉之間崇尚自然的人又往往于酒中求得解脫,以求在亂世中苟全性命,如阮籍與劉伶等人,故陶詩中也拟其說而有“得酒莫苟辭”的說法。

  《影答形》一首,則是依托主名教者的口吻而對舊自然說進行的非難,并提出了對人生的看法。此詩首先指出長生不可期,神仙不可求,即意在指責主自然說者的虛無荒誕,同時,以爲死生無常,形影相随,一旦離世,則形影俱滅,名同身亡。因而,他們主張由立善而留名,始可不朽

,希望通過精神上的長生來達到永恒,這種主張得力于儒家立德、立功、立言爲三不朽的思想,以爲人有美名則可流芳百世,萬古長存,因而不滿于以酒消愁的處世态度,提倡追求身後之名。

  《神釋》一首即體現了淵明新自然說的主張,借神的話批評了代表舊自然說的形和代表名教說的影。“三皇大聖人,今複在何處”及“立善常所欣,誰當爲汝譽”等語意在诋諆主名教者鼓吹的立善可以不朽之說;“彭祖愛永年”以下六句則破除主舊自然說者的長生求仙與沉湎醉鄉之論。最後提出縱浪大化,随順自然,使個人成爲自然的一部份,而無須别求騰化升仙之術,如此便可全神,死猶不亡,與天地共存。

  陶淵明主張冥契自然,渾同造化的思想是取于老莊哲學,如《莊子·天地》中就說:“執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神全者聖人之道也。”即充分肯定了神的重要,同時它是建立在德全與形全的基礎之上的,即強調了神與形與德(此詩中稱之爲“影”)的一緻。陶詩中對賢愚壽夭的等量齊觀也一本于《莊子》思想,故方東樹在《昭昧詹言》中也說明了陶詩的主旨出于《莊子》。陶淵明在形神的認識上有一個很不同于佛教徒的主張,即他認爲形神的相互依賴與一緻,《神釋》中說“生而相依附”,“結托既喜

同”都表達了這種觀點,這與稍後的唯物主義思想家範缜的意見相近,範氏說:“形者神之質,神者形之用;是則形稱其質,神言其用;形之與神,不得相異。”(《神滅論》)又說:“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也。”(同上)陶淵明可以說是範缜的先驅者,他對形神問題的看法具有樸素唯物主義的因素。

  此詩在藝術上也是頗有特色的,全詩用了寓言的形式,以形、影、神三者之間的相互問答來展開論述,可謂奇思異想,令這一哲學上的讨論富有生動活潑的意趣,即使在說理之中也時時注意到附合寓言中形象的個性。如形對影的贈言中說:“願君取吾言,得酒莫苟辭。”正如一位主人請一位朋友來對酌而惟恐其推辭,後來李白《月下獨酌》中說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随我身”等等,也是取陶詩之意。又如寫影對形的說話雲:“誠願遊昆華,邈然茲道絕。”因影子本身沒有行動的能力,所以用一“願”字說明其欲求成仙,可隻是一種不可實現的願望而已。又如“與子相遇來,未嘗異悲悅”數語狀寫形影不離的情景,可謂維妙維肖。

  此詩的遣詞造句一氣流走,自然矯健,無過多的修飾成份,如《神釋》中說:“人爲三才中,豈不以我故?”說明神爲形體之主的

道理,十分簡明有力。至如“縱浪大化中”四句,氣勢開闊,直出胸臆,而音調高朗,擲地可作金石之聲,故陳祚明就對此詩能作理語而不落熟套,能寓辨論于剛健明快的詩句之中作了充分的肯定。

創作背景

  這三首詩大約作于東晉義熙九年(413年),陶淵明當時四十九歲。陶淵明一般被認爲是田園詩人,寫的都是田園詩。這其實是一個誤解。田園詩隻是陶詩的一部份,田園詩不足以概括陶淵明的詩,田園詩人也不足以概括陶淵明。

作者簡介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私谥“靖節”,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浔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過幾年小官,後辭官回家,從此隐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出自魏晋陶渊明的《形影神三首》

贵贱贤愚,莫不营营以惜生,斯甚惑焉;故极陈形影之苦,言神辨自然以释之。好事君子,共取其心焉。

形赠影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谓人最灵智,独复不如兹。适见在世中,奄去靡归期。奚觉无一人,亲识岂相思。但余平生物,举目情凄洏。我无腾化术,必尔不复疑。愿君取吾言,得酒莫苟辞。

影答形存生不可言,卫生每苦拙。诚愿游昆华,邈然兹道绝。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此同既难常,黯尔俱时灭。身没名亦尽,念之五情热。立善有遗爱,胡为不自竭?酒云能消忧,方此讵不劣!

神释大钧无私力,万理自森著。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结托既喜同,安得不相语。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彭祖爱永年,欲留不得住。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汝誉?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译文注释

译文  人无论贵贱贤愚,都戮力劳心,操持经营,爱惜自己的生命。这种做法是实在是很困惑很糊涂的。因此极力陈述形影对此的抱苦含怨之辞,讲述神辨析自然之理来开释它们。关心此事的人们可以于

于此获取普遍的道理。

形赠影天地长久,永远不会湮灭,山川走形,永远不会变更。我们平时随处可见的草木,虽然生命短暂,但它们却拥有大自然恒久不变的道理:尽管冬霜使它们枯萎然而春天的露水降临时,它们又会重新焕发。人类是所谓的万物灵长,在生命这个话题上,却反而不能像那些植物一样得到永恒。适才还在世间相见,可转眼就去了另一个世界,永无归期。对于这个大世界来说走了一个人,不会引起他人的注意,但是亲戚朋友,哪有不思念的!放眼望去,只看到了他生前使用的物品,而这只能引起无限伤感。我只是一个形体,没有腾化成仙的法术,必然也会死去,这没什么可怀疑的!希望你能听从我说的话,得到了美酒,千万不要推辞。

影答形长生不老地留存生命是不可能的,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但是卫护生命保持健康,也让人很苦恼,没有好方法。我打心底里想到昆仑山和华山这样的仙境去学习养生之道,无奈路途遥远不可通。自从我影跟你形在一起,就一直在一起不离,不管是悲还是喜,我们都一起承受。其实在树荫下暂时分开,而止于阳光下,我们也始终不离别。可是,这种形影不离也是不能长久的,因为形总有一日会灭亡,而影也会跟着一起黯然俱灭。想到身子没了,但是名声也没有

留下,实在是心情复杂。如果多做些有德行的事,立些大功,就可以见爱于后人,为什么不竭尽你的能力为之呢?酒虽然能够消除忧愁,但是与此相比,岂不是太拙劣不堪了吗?

神释大自然的造化,是没有私心的,万物自然生长,繁华而富有生机。人可以列为天地人的“三才”之中,是因为神的缘故啊。虽然神与形和影相异,但是三者生而依附。形影神相互依托,三者关系休戚相关,看到形与影如此为生命所困,作为高一等的神,自然不得不说几句话了。上古时代的三皇,今天又在哪里?彭祖传说活了八百岁,可是也会终结,再想留在人间实在不可能了。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是贤人还是小人,都难逃一死,死后没有区别。倘若如形所说,每天喝点酒,或许可以暂时缓解不能长生的苦恼,但是长期下去伤身子,说不定不但不能长生,反而减寿了。倘若如影所说,多做善事确实是件好事。可是留名于世是那么容易吗?又有谁来赞誉你的名声呢?老想着这些事啊,实在有损我们的生命,不如顺应天命,放浪与造化之间。听从天的安排顺其自然,不因长生而喜,也不因短寿而悲。待到老天安排人生到了尽头,那就到了。此外,不要为这些多虑了吧!

注释贵贱贤愚:泛指各种各样的人。营营:原是形容往来不绝。忙碌奔波的

样子,这里指千方百计地谋求、惜生:爱惜自己的生命。斯:这,指代“营营以惜生”的人。惑:迷乱,这里作“糊涂”解。极陈:详尽地陈述。辨:辨析。自然:指自然之理。释:开释,排遣。好事君子:关心此事的人们。君子:对人的尊称。其心:指这组诗所阐明的道理。长不没:永远存在,不会消亡。无改时:永恒不变。常理:永久的规律。荣悴之:使它开花与衰落。之:指草木。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秋冬之季,寒霜使草木凋零枯萎;春夏之季,雨露又使它们重新繁茂。谓人最灵智:是说人在天地万物中最为尊贵、杰出。许慎《说文解字》:“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礼记·礼运篇):“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又说:“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不如兹:指不能像天地草木那样。适:刚才。奄去:忽然消失,指死亡。奄;忽然。靡:无,没有。奚觉:谁会感觉到。无一人:少了一人。岂:犹言“其”,“岂不”的意思。余:剩余,留存。平生物:指生前所用之物。洏(ér):流泪的样子。腾化术:修炼成仙的法术。尔:那样,指死去。苟:草率,随便。存生:使生命永存。《庄子·达生):“世之人以为养形足以存生,而养形果不足以

存生,则世奚足为哉!”卫生:保护身体,使人健康长寿。拙:愚笨,指无良策。昆华:昆仑山和华山,传说都是神仙居住的地方。邈然:渺茫。子:您,指形。未尝异悲悦:悲哀与喜悦从来没有相异过,即指形悲影也悲,形喜影也喜。憩(qì)荫:在荫影下休息。乖:分离。止日:在阳光下。黯(àn)尔:黯然,心神沮丧的样子。五情:《文选·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形影相吊,五情愧赧。”刘良注:“五情,喜、怒、哀、乐、怨。”亦泛指人的情感。立善:古人把立德、立功、立言叫做三不朽,总称为立善。遗爱:留给后世的恩惠。胡为:为什么。竭:尽,谓尽力、努力。方:比较。讵(jù):岂。大钧:指运转不停的天地自然。钧本为造陶器所用的转轮,比喻造化。无私力:谓造化之力没有偏爱。万理:万事万物。森:繁盛。著:立。三才:指天、地、人。《周易·系辞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两之。”以:因为。我:神自谓。故:缘故。君:你们,指形和影。结托:结交依托,谓相互依托,共同生存。安得:怎能。三皇:指古代传说中的三个帝王,说法不一,通常称伏羲、燧人、神农为三皇。彭祖:古代传说中的长寿者,生于夏代,经殷至周,活了八百岁。爱:当是“受”

字之讹,谓彭祖享受了八百岁高龄。《楚辞·天问》:“受寿永多,夫何久长?”王逸注:“彭祖至八百岁,犹自悔不寿,恨枕高而眠远也。”永年:长寿。留:留在人间,不死。复:再。数:气数,即命运。这两句是说,寿长、寿短同是一死,贤人、愚人也并无两种定数。日:每天。忘:指忘记对死亡的担扰。将非:岂非。促龄:促使人寿短。具:器,指酒。当:会,该。为汝誉:称赞你。甚念:过多地考虑。委运:随顺自然。纵浪:放浪,即自由自在,无拘无柬。大化:指自然的变化。无:同“毋”,不要。

赏析

  形神问题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特别是老庄哲学中涉及形神关系的论述很多,如《文子·下德》中引老子语曰:“太上养神,其次养形。”《淮南子·原道训》中说:“以神为主者,形从而利;以形为制者,神从而害。”都表示了以神为主,以形为辅,神贵于形的观念。同时也指出了形神一致,不可分割的联系,如《淮南子·原道训》中说:“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则三者伤矣。”即指出了形、气、神三者对于生命虽各有各的功用,然三者互相联系,不可缺一。又如汉初推崇黄老思想的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指》中说:“凡人之所生者,神也;所托者,

形也;神太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更直接地指出了形神合一,这便是老庄哲学中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体现。然而,在佛教兴起之后,佛教徒鼓吹形灭神不灭,灵魂永恒的唯心思想,如与陶渊明同时的沙门慧远曾作《形尽神不灭论》、《佛影铭》以发挥此种理论,《佛影铭》中就说:“廓矣大象,理玄无名,体神入化,落影离形。”意在宣扬神形分离,各自独立的主张,这种对形、影、神三者关系的见解代表了佛教徒对形骸与精神的认识,在当时的知识界曾有过广泛影响。慧远就曾命其弟子道秉远至江东,请深受佛教影响的著名的文学家谢灵运制铭文,以充刻石。陶渊明的这组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慧远本人与渊明也有交谊,如慧远曾于义熙十年(414年)在庐山东林寺召集一百二十三人结白莲社,讲习佛教,他曾邀渊明参加,而渊明却“攒眉而去”,可见他们在论学旨趣上并不一致,如对形影神的看法就有很明显的分歧。渊明对此的认识可以说基本上本于道家的自然思想,这在他自己的小序中已加说明,陶渊明以为世间的凡夫俗子,不管贫富智愚,都在拚命地维持生命,其实是十分糊涂的事,因而他极力陈述形影的苦恼,而以神来辨明自然的道理,解除人们的疑惑。他揭出“自然”两字,以明其立

论之根本。《老子》上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见道家学说也以取法自然为核心,由此可知陶渊明的思想渊薮。此组诗中他让形影神三者的对话来表明自己的看法。

  首先是形体对影子说道:天地永恒地存在,山川万古如斯,草木循着自然的规律,受到风霜的侵袭而枯萎,得到雨露的滋润而复荣,然而身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却不能如此。人活在世上,就像匆匆的过客,刚才还在,倏忽已去,再也不能回来,而人们从此便忘了他,似乎世上从未有过这样一个人。亲戚朋友也不再思念他,只留下了些生前遗物,令人见了感伤不已。我作为形体又没有飞天成仙的本领,你影子也用不着怀疑我这最终的归宿,但愿听取我的劝告,开怀畅饮,不必推辞,还是在醉乡去寻求暂时的欢乐吧。

  接下去是影子回答形体的话:想求长生不老来维持生命是不可靠的,欲保养生命也往往落得苦恼又拙劣的下场。一心一意要去昆仑山修仙学道,却会发现此路的渺茫与不通。自从我影子与你形体相遇以来,一直同甘共苦,忧喜合一。我如憩息在树荫下,你就同我暂时分手;我若停在阳光下,你就和我不分离。这种形影相随的状况也难以永久持续,当我一旦离世,你便也不复存在。人死名也随之而尽,想起此事便令人心忧

如焚,五情俱热。因而影劝形道:唯有立善可以立下美名,为何不去努力留名后世呢?虽说酒能消忧,但同立善相比较,岂不等而下之了!

  最后是神作的阐释:造化没有偏爱,万物都按着自己的规律成长繁衍,人所以能跻身于“三才”(天地人)之中,岂不就是因为有了我精神的缘故。我与你们形和影虽然不相同,但生来就互相依附,既然我们结合托体于一身,怎么能不坦诚地说说我的看法:上古时的三皇被称作大圣人,而今他们却在何处?活到了八百多岁的彭祖虽力求长生,但也留不住他人间的生命,老的、少的、聪明的、愚笨的都将同样走向坟茔,没有什么回生的运数可以挽救他们。每日沉湎于酒中或能忘忧,然如此岂不是反而促使生命尽快结束吗?立善常常是人们喜欢做的事,可是当你身后,谁会加以称赞呢?极力去思索这些事情难免丧害了自身,还是听其自然,随命运的安排去吧。在宇宙中纵情放浪,人生没有什么可喜,也没有什么可怕,当生命的尽头来临,那么就让生命之火熄灭吧,不必再有什么顾虑了。

  在这三首诗中陶渊明表达了他的人生哲学,故此三诗对理解陶渊明一生的思想极为重要。据陈寅恪先生《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所述,渊明笃守先世崇奉之天师道信仰,故以道家自然观为立

论之本,既不同于魏晋时期的自然崇仰者,以放情山水,服食求仙为尚,如嵇康、阮籍等人,又不同于魏晋时期的尊奉孔孟、标举名教者,如何曾之流,而渊明既接受了老庄的思想,又有感于晋宋之际的社会现实,于是创为一种新的自然说。《形影神》这组诗中就典型地体现了这种思想。故此诗不仅体现了渊明个人之哲学观,而且对理解自曹魏末至东晋时士大夫政治思想、人生观念的演变历程有极重要之意义。按此说法,《形赠影》一首就是拟托旧自然说的观点,并加以批评。其中主旨在于说明人生之短暂,不如自然之永恒,这正是嵇康、阮籍等人对自然所抱的看法。持旧自然说的人又大多求长生,学神仙,而渊明诗中说:“我无腾化术,必尔不复疑”,其抨击长生求仙之术的立场明显可见。同时魏晋之间崇尚自然的人又往往于酒中求得解脱,以求在乱世中苟全性命,如阮籍与刘伶等人,故陶诗中也拟其说而有“得酒莫苟辞”的说法。

  《影答形》一首,则是依托主名教者的口吻而对旧自然说进行的非难,并提出了对人生的看法。此诗首先指出长生不可期,神仙不可求,即意在指责主自然说者的虚无荒诞,同时,以为死生无常,形影相随,一旦离世,则形影俱灭,名同身亡。因而,他们主张由立善而留名,始可不朽

,希望通过精神上的长生来达到永恒,这种主张得力于儒家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的思想,以为人有美名则可流芳百世,万古长存,因而不满于以酒消愁的处世态度,提倡追求身后之名。

  《神释》一首即体现了渊明新自然说的主张,借神的话批评了代表旧自然说的形和代表名教说的影。“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及“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汝誉”等语意在诋諆主名教者鼓吹的立善可以不朽之说;“彭祖爱永年”以下六句则破除主旧自然说者的长生求仙与沉湎醉乡之论。最后提出纵浪大化,随顺自然,使个人成为自然的一部份,而无须别求腾化升仙之术,如此便可全神,死犹不亡,与天地共存。

  陶渊明主张冥契自然,浑同造化的思想是取于老庄哲学,如《庄子·天地》中就说:“执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神全者圣人之道也。”即充分肯定了神的重要,同时它是建立在德全与形全的基础之上的,即强调了神与形与德(此诗中称之为“影”)的一致。陶诗中对贤愚寿夭的等量齐观也一本于《庄子》思想,故方东树在《昭昧詹言》中也说明了陶诗的主旨出于《庄子》。陶渊明在形神的认识上有一个很不同于佛教徒的主张,即他认为形神的相互依赖与一致,《神释》中说“生而相依附”,“结托既喜

同”都表达了这种观点,这与稍后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范缜的意见相近,范氏说:“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是则形称其质,神言其用;形之与神,不得相异。”(《神灭论》)又说:“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同上)陶渊明可以说是范缜的先驱者,他对形神问题的看法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因素。

  此诗在艺术上也是颇有特色的,全诗用了寓言的形式,以形、影、神三者之间的相互问答来展开论述,可谓奇思异想,令这一哲学上的讨论富有生动活泼的意趣,即使在说理之中也时时注意到附合寓言中形象的个性。如形对影的赠言中说:“愿君取吾言,得酒莫苟辞。”正如一位主人请一位朋友来对酌而惟恐其推辞,后来李白《月下独酌》中说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等等,也是取陶诗之意。又如写影对形的说话云:“诚愿游昆华,邈然兹道绝。”因影子本身没有行动的能力,所以用一“愿”字说明其欲求成仙,可只是一种不可实现的愿望而已。又如“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数语状写形影不离的情景,可谓维妙维肖。

  此诗的遣词造句一气流走,自然矫健,无过多的修饰成份,如《神释》中说:“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说明神为形体之主的

道理,十分简明有力。至如“纵浪大化中”四句,气势开阔,直出胸臆,而音调高朗,掷地可作金石之声,故陈祚明就对此诗能作理语而不落熟套,能寓辨论于刚健明快的诗句之中作了充分的肯定。

创作背景

  这三首诗大约作于东晋义熙九年(413年),陶渊明当时四十九岁。陶渊明一般被认为是田园诗人写的都是田园诗。这其实是一个误解。田园诗只是陶诗的一部份,田园诗不足以概括陶渊明的诗,田园诗人也不足以概括陶渊明。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诚愿游昆华,邈然兹道绝。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117853.html

上一篇:空搔首兴叹,暮年离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