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奔的中国电影_随笔日记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日记>随笔日记

裸奔的中国电影

发布时间:2019-03-04 10:36:16

分类:随笔日记发布者:逆光夏花
我是很愛看電影的,我也看了很多電影,類型不限,不像高考作文叉叉體裁還除外。我就說一說中國電影,中國電影有一個很中國特色的特點———返古。世界上從來沒有一個國家的電影像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樣喜歡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的事情;世界上也沒有一個國家的電影像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電影這樣不看内容隻看片名就知道各個人物的命運與結局。因爲我們拍的幾乎都是史詩片。我本以爲隻有某些作家才靠研究死去的人吃飯,想不到電影界也是如此。中國的電影人一個個都像盜墓賊,當别人的電影都看向未來并越來越帶有人文氣息的時候,我們還在掘地三尺的挖自家祖宗的墳,你說怎麽能夠與别人抗衡?

中國五千年文化曆史,是夠長夠多的,也造就了我們的“盜墓”電影夠長夠多———從天子拍到臣子,從臣子拍到王子,從王子拍到妃子,從妃子拍到《孔子》,要不然就是從故宮拍到後宮,從後宮拍到自宮。中國史詩片拍到現在,中規中矩就算掘地百尺也挖不出新意了,所以你看現在開始流行作文式的“亮點”了,比如有爲暴君平反的、有刻畫血親反目的、有違綱亂 倫的、有宣揚奴化思想的………可以如作文那樣加分,吸引眼球嘛。隻是我想說的是:我們的電影人啊,你不是跳梁小醜,沒必要天天想着嘩衆取寵;你也不是考古學家,沒必要非把曆史研究的水落石出。一句話,返古是中國電影最大的症結所在。

中國影視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喜歡跟風,喜歡翻拍。2002年從《英雄》大賣以後,中國電影就有了一個賺錢的“黃金模式”,在“怪力亂神”的基礎上架空曆史的天馬行空成了一種時尚———《英雄》之後就是《夜宴》、《黃金甲》,《見龍禦甲》之後就是《呂布》、《赤壁》、《三槍拍案》、《關雲長》。孔子曰的“溫故而知新”原來是專爲中國電影發明的,真他媽有先見之明。電影在審美境界上要追求崇高。崇高,在文藝創作中已經變得不時髦了。時下的影視劇創作常常是躲避崇高,拒絕莊嚴。不少的影視創作者,以爲民找樂爲最高境界,以能造成萬衆狂歡爲文化勝利,誰能創造票房奇迹,誰就是文化英雄。搞笑(東成西就等),惡搞(越光寶盒等),刺激(警匪片等),宣洩(黑幫片等),視覺盛宴(黃金甲等),欲望狂歡(倩女幽魂等),一概成爲流行手段。幸好《孔子》沒有大賣,否則中國電影又要跟拍一系列《莊子》《老子》《韓非子》了。這就是中國電影的内涵問題。

2010年國産電影總票房過百億,是不是很多?但是卻是今年無數國産電影的總和,看似繁華,實則淺薄。《功夫熊貓2》總票房20多億,僅首映票房就過億超過國産《孔子》票房總和。國産電影宣傳都說的很好聽,但票房卻往往與口碑成反比,每部電影宣傳做的都很努力,一個電影拍攝用了一年,發布會或炒作會就能舉行好幾場。假如他們能把做宣傳的精力用到拍電影上早拿下冠軍了。發布會或殺青會上邀請影協或者自家的好友上來捧場幾句,說這片子拍了三年,費盡心血,并且還沒開拍就替他們預言“一定會大賣”。我想說的是,難道“拍了三年”的意思就是三年全在拍?中間就不幹别的事?我今年拍一個月,明年拍一個月,明明年再拍一個月,難道就叫“拍了三年”。典型的中國特色主義頌詞!拍了三年不是功勞,拍得好壞與時間長短沒有關系,拍了十年也不能說明你拍的就好,隻能說明你效率太不高了。

看中國電影,你會發現其中的很多感人場面不是靠事件表現出來,而是靠眼淚和台詞渲染出來。你以爲電影是相聲,要用對白才能表達想法麽?你以爲電影是做法事,要靠假惺惺的眼淚才能表達悲痛麽?你知道千年前白居易就教過我們“此時無聲勝有聲”麽?“我愛你”三個字用事件表現出來是最上等的表達方式,用台詞說出來則是最下等的方式。不知道編劇們是高估了自己的水平還是低估了我們的智商,在稍微有點跳躍性的連接時立馬就怕我們看不懂,馬上就借演員的嘴巴說出來,并且這種場景一般都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一個眼神或者一個動作就能表達,用詞反而不達意。結果就是當你剛覺得拍的終于有點韻味了,誰知演員一開口———完了,低俗了。

一部好電影能被稱爲大片有的不一定是恢弘的場景,不一定是聲淚俱下的台詞,也不一定是大牌雲集的陣容,但一定是有尊嚴的人性。我們的電影缺乏的正是這種人性,取而代之的是人命,也不知道這是不是由于中國人口太多影響的。中國電影一貫的思路通常就是剛開始正面人物節節敗退,然後要麽是一個孩子被殺要麽是一個女人被奸,接着是正面人物們義憤填膺,化悲痛爲力量,拼着幾千人的性命不要也要爲其複仇,最後全“奸”敵人。這幸好還隻是被奸,要是被先殺後奸或者先奸後殺了,主角豈不是殺敵後還要鞭屍?!我們應該自豪,女性最偉大的國家不是西方不是歐美不是朝韓而是中國,是中國電影。在中國影視中一個女人的作用往往能抵得上千軍萬馬。“這個世界是男人掌握的,但是男人又是女人掌握的,所以這個世界最終還是女人掌握的”———這句話用到中國電影尤其合适。假如換成是個男的死了,主角一定不會這樣沖動,隻會說:“兄弟啊,你走吧。你的車子我會保養的,你的孩子我會抱養的,你的老婆我也會包養的”,你看男女平等的口號喊了這麽多年看來别說現實世界了就連電影裏都沒有實現。

上述情節在中國抗日片中尤其突出,我就想難道電影的性質也是由人口決定的?并且這類主角往往還會被冠上“英雄”的美名。真正的英雄不是這樣的,是犧牲自己保護大家的,而不是犧牲大家來保護少數權勢人物的生存和利益的。你看美國的電影就不會這樣,縱然是總統被劫持了,手下也不會犧牲平民的性命去拯救總統。其實中國的電影也不會這樣,因爲中國電影從不見劫持國家主席。縱觀美國經典大片,不管是場景恢弘的戰争片還是特效炫麗的科幻片,其永恒的主題都是人性———人本身的弱點,矛盾,選擇,挫折,承受……不管是人與動物(金剛)或者人與怪物(異形)等。而中國電影則恩怨太分明,正邪太絕對,正面的一概神通無比,反面的一概殲滅,沒有感情叫“爲民除害”,産生感情了就叫“大義滅親”。主角剛直不阿,從不犯錯,從不用承擔心理負擔。這就是缺乏人性,缺乏尊嚴。每一個國家的電影都是其國家文化的表達,我們國家的文化正是如此,宣揚和平、謙虛、禮貌、平等、自由了幾千年,之所以宣揚就是因爲沒有。說到這裏你就明白爲什麽中國電影沒有經典。你見過反映人類追求自由和抗争命運而成爲經典的,你見過有宣揚抛妻殺子登上帝位或者大肆屠殺一統天下而成爲經典的嗎?

說到戰争片我很有幾句話想說。中國戰争題材太匮乏了,惟一的題材就是抗日。中國抗日片是被挖的最深的祖宗墳,并且有越來越神話劇的趨勢。以前拍得需要一個師才能幹掉别人一個營,後來需要一個團才能消滅,現在則是一個人就能全殲并且不費吹灰之力(《精武風雲》),那接下來是不是就是一個無腿殘疾人士直接遊過海然後突破某國海陸空三道防線把靖國神社給端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無腿殘疾人士一定得是世界奧運冠軍,并且結局一定不會活着回來。然後最最重要的一點上場了———上級感動,悲憤的下達命令,務必把這個英雄的骨灰運回來。于是中國電影中又開始了拼着幾萬人性命不要也得把英雄骨灰搶回來的“動人”情景。這就是國産戰争電影抗日片的典型例子。還有就是現在的抗日片被夾雜了太多的娛樂因素,特别是民間抗日,把别人拍的一個個像傻 逼,任由我們戲弄,似乎某國投降全是我們的功勞。我們爲什麽掩飾?掩飾是因爲我們吃了太多的敗仗。某國爲什麽投降?你以爲全是中國人微弱的反抗嗎?你以爲全是因爲我們的小米加步槍嗎?又有人指責我是漢奸了,好吧。我承認,我是内奸。有人說了這歸根結底是電影,電影就是娛樂化的,既然你知道電影隻是娛樂的,那爲什麽還指責《功夫熊貓》等是文化侵略呢?

中國拍不出好電影,要麽就是導演下力太輕要麽就是下力太重,我們至今都沒有一部科幻片(《無極》就别提了)很大部分就是沒有想象力和創造力。有人評論說《阿凡達》除了用電腦特技上演了一場想象力的視覺盛宴外内容一般。聽到這裏我就知道爲什麽中國電影落後了,因爲他們根本不知道什麽是好作品。他們要麽就是把一件簡單的事拍得神神叨叨,比如《三槍》,要麽就是拍成教育熏陶,文以載道,比如《孔子》……好的電影是反映有尊嚴的人性的,不是政府性的,不是說教性的。中國電影人也不是不知道這個,隻是在這個國家,所有一切都殘留着上一代人留下的政治渣滓。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你不能拍貧窮,不能拍色 情,不能拍反動,不能拍底層,不能拍現實批判,隻能拍繁榮,隻能拍昌盛,隻能拍歌舞升平,隻能拍形式一片大好。一句話,隻能拍正面,不能拍反面,甚至稍微有點損害國家形象的都不行。所以你看,外國電影恐怖分子可以劫持總統(《刺殺據點》),中國隻能劫持兒童;外國可以轟炸白宮(《極限特工》),中國就從不見轟炸故宮;外國可以戲弄議員(<碟中諜>),中國就不能戲弄人民代表,外國可以爲了平民放棄一座城(<洛杉矶之戰>),中國則是爲了一座城放棄成千上萬條人命………其實我們的導演在號稱全世界最嚴格的中國廣電總局的審查的縫隙之下能拍出幾部不錯的片子已經很難得了。很多時候不是我們的導演沒有想象力,是不能随心随欲的拍東西,很多時候他們更像一個法官隻能審判不是導演。我們的電影之所以沒有經典,是因爲代表的不是全人類的理想,代表的僅僅是中國政府的理想。什麽時候能合二爲一了,不但電影成功了,那我們的政黨也成功了。導演背負的顧慮太多,導緻的結果就是傳統意義上隻能拍古代題材,政治和票房雙保險。另外我一直想不通影協是幹什麽用的。一群不是編劇也不是導演的人組成一個什麽狗屁協會然後指手畫腳的告訴你應該拍這不應該拍那。中國人總是就會分析,無論什麽都分析的頭頭是道,或者說他們比導演還明白《阿凡達》是怎麽拍出來的就是拍不出來《阿凡達》。他們最大的貢獻貌似就是呼籲支持國産電影。以我的意見就是,什麽這協會那協會,嚴重影響中國藝術發展,統統都該取消。

此前鬧得沸沸揚揚的中國廣電總局強行下《阿凡達》爲《孔子》讓路一事激起了網民的極力反彈。偉大的中華共和國政府啊,偉大的中國共産黨啊!你看看你們的權利機構都做了什麽傷天害理的事啊!近年來我們對城管暴力執法,審訊員嚴刑拷打,拆遷隊草菅人命等依仗特權爲所欲爲的行爲已經出離的容忍了,憋了一肚子的火好不容易借抵制《孔子》發洩發洩,你又火上燒油了。《色 戒》封了,《蘋 果》關了,湯唯被禁止演電影了,政府公信力下降到何種地步啊!黃色的你封,暴力的你關,現在我看個《阿凡達》還得先給《孔子》讓路,你讓我們屁民怎麽評價你啊!這看電影又不是坐火車必須給“和諧號”讓路怎麽能這樣呢?看電影隻是一個非必需品,我看不看又不影響社會和諧怎麽你還插手?爲什麽抵制?借用網友的一句話,“哥抵制的不是《孔子》,是《孔子》背後的那群孫子。”

而對于媒體報道《孔子》的導演胡玫有可能憑借其成爲中國第一位票房過億的女導演,胡玫顯得信心滿滿,她說:“這是肯定的,毫無疑問,光我們山東就應該過億。不是我胡玫有什麽了不起,而是孔聖的名氣太大了。”這個邏輯明顯的不但混亂而且混賬,孔子名氣大跟你拍的《孔子》票房有什麽關系?照你這麽說,耶稣名氣更大,那你拍個《上帝》去角逐《阿凡達》豈不是全世界都被你賺了?而發哥則說:“看了《孔子》不哭的不是中國人”。大哥大姐啊,你們倆戀愛了還是怎麽回事?怎麽一個個的言行都這麽蠢呢?當初我就是聽了發哥的這句話才跑去看的,否則這麽個一看名字就知道細節的電影鬼才去看啊。結果我發現受了發哥的蠱惑了,周潤發除了身體發福與孔子有點像外實在不适合演這類電影啊!你看以前的《英雄本色》《縱橫四海》誰有發哥牛 逼啊,幹嘛非要演老師呢?再說說《孔子》劇情,這實在太離譜了吧?就說說顔回的死,不說是爲了救書而不是救人而死,就說旁邊那一群人都是白癡啊?全看着就是沒一個跑去找繩子的,等淹死了大家再把他救上來,編劇實在是太勉爲其難了!還有幾場戰争,完全沒有新意簡直就是胡鬧,别人累死累活千裏迢迢才兵臨池下,難道就聽孔子幾句“子曰”就撤兵了?最後再加上豔後勾引孔子的橋段,這也太庸俗了,可能導演是覺得沒有亮點,有女人才有亮點,但是我想大部分女人應該是恨孔子的,誰叫他說了一句“世間唯女子難養也”。我們的很多導演表面上是良家婦女,其實心裏面是采花大盜,思想都是很黃很暴力的。我知道,胡玫導演又要說我們欣賞水平不高了,面對一片質疑她的确是這麽說的。這真是一句萬能的擋箭牌,大姐啊,你怎麽也落俗了?好吧,我承認我低俗,《孔子》高雅,所以我不看。隻是我想說,你這不是文藝片是商業片啊,文藝片拍成這樣是絕對正确滴,商業片拍成這樣還指望收回成本?天雖然黑了,離做夢還遠着呢。

戀愛中的女人是最蠢的,胡導莫不是陷入某場娛樂圈愛情捕鼠器了吧?居然說出“如果《阿凡達》真是因爲《孔子》下線,我感覺到很溫暖,我很希望我們的政府能夠保護我們的國産電影,我覺得應該有這樣的态度”,搞得一大批屁民,本來是想看《孔子》的,一看這種倒胃口話,一點心思都沒了!說這樣的話,簡直讓人笑掉大牙!原來孔子搞的是計劃經濟與貿易保護啊。我倒是很希望我們的政府能夠保護我們的國産足球,不要再批準任何國外球隊進來比賽,同時,必須要求中國足聯同意,凡是中國隊外出比賽,出場的成績以3:0計算,否則我們不比賽。

前幾日《功夫熊貓2》上映,好評如潮,票房猛高,其大量濃厚而純粹的中國文化引得了國人的喜愛。這是一個很好的宣揚中國文化的影片,但問題出現了,什麽問題呢?原來是美國人拍得。有人不忿了,發起了一場文化抵制運動。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院長孫立軍、北大中文系教授孔慶東聯名書寫緻中國家長和孩子的公開信,呼籲他們“‘六一’去看大自然,不看《功夫熊貓2》”,不要被美國的文化侵略“洗腦”。這是什麽樣的一個屁啊!果真是“叫獸”啊,我就不明白了,别人用中國文化拍個電影怎麽就叫“文化侵略”了怎麽就叫“竊用中國元素了”呢?那你拍個《賭神》美國阿拉斯加州怎麽就沒說你侵略?從這裏面可以看出中國人性。中國是一個自大又自卑的民族,憂患意識太強,經過十年文革國人最擅長的就是給别人“扣帽子”,什麽“侵略”了“洗腦”了“聖戰”了等等。我最反感的就是此類詞彙,它們都帶有非理性的極端色彩,并且往往還被冠上“神聖”的名義,真不知道國家怎麽沒有把它們歸爲敏感詞彙。就比如今天的端午節,我們因此跟韓國鬧得很不愉快。其實人家的節日除了跟我們同月同日并且名字叫祭午節與我們相似外别的真的沒有什麽相同。新中國就是這樣,别人一有點風吹草動,我們就風聲鶴唳。我們一邊标榜着當今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一邊教材書裏處處都是仇恨。看到這類事件你就知道,國人最缺少的就是一份大氣與寬容,我們之所以天天宣揚就是因爲我們沒有。中國山川地大物博,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我們有花,有木蘭,就是沒有《花木蘭》;我們有功夫,也有熊貓,就是沒有《功夫熊貓》。你自己不珍視自己的文化還不允許别人來诠釋,這是什麽樣的一種奇怪的心理?……

客觀的說,《功夫熊貓》給中國電影和動漫産業帶來了良性競争。因爲,好萊塢的電影人通過極具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勞動,向世界傳播了中國之美,滿足了全世界觀衆對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好奇與想象。與其抵制,不如學習。我們的電影人要做的是虛心承認不足,不要一看到人家票房一路飄紅就指責别人“居心叵測”就扯上“文化侵略”或者“洗腦”等說辭,就比如你不藏好錢被偷了不怪自己卻怪自己的狗沒看好家或者盜賊盜技高超一樣,這兩個詞你應該用到中國政府身上。再說,就是侵略你怎麽了!屬于你們的東西你們依然搞不定。有本事你也去侵略侵略人家啊,給國家争光啊,别光說不練。

是的,中國正在越來越強大,全世界的制片商都看向了中國這片市場,甚至連那部預言式的《2012》都把中國列爲了最後的救世主。隻可惜中國電影本身沒有學會知恥而後勇的奮發圖強,就已經做起沾沾自喜的春秋大夢。看到某些導演的某些言論,你就明白,中國電影要達到頂峰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因爲我們的很多導演不但技術上不怎樣,更主要的是思想上不怎麽樣。

說到底,電影作爲一門産業,票房和盈利是其基本訴求。你票房沒有别人的高,說什麽高雅了内涵了欣賞水平了文化角度了全都沒個屁用。看中國電影要拿看笑話的心态你才不會失望,想找世界級的經典還不如去骨頭裏挑雞蛋。我個人的喜好就是,國産電影除了《英雄》《大話西遊》《無間道》等少數外其餘我沒有一個喜歡的,統統不行。有人說了,也不能一竿子打死一船人。我不但要一竿子打死一船人,還要打死一航空母艦人。我就是不喜歡,怎麽了?

中國電影的發展很快,但是跟人家比還有很大的距離。總的來說,中國電影都是趨向于很黃很暴力的,感覺就像一個裸 體的妓女,明明Yin蕩無比,卻偏偏做出神聖不可侵犯的摸樣;而中國影視人則像裸奔,我們都看他笑話,隻有他自己當做藝術。。。

我是很爱看电影的,我也看了很多电影,类型不限,不像高考作文叉叉体裁还除外。我就说一说中国电影,中国电影有一个很中国特色的特点———返古。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国家的电影像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样喜欢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事情;世界上也没有一个国家的电影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电影这样不看内容只看片名就知道各个人物的命运结局。因为我们拍的几乎都是史诗片。我本以为只有某些作家才靠研究死去的人吃饭,想不到电影界也是如此。中国的电影人一个个都像盗墓贼,当别人的电影都看向未来并越来越带有人文气息的时候,我们还在掘地三尺的挖自家祖宗的坟,你说怎么能够与别人抗衡?

中国五千年文化历史,是够长够多的,也造就了我们的“盗墓”电影够长够多———从天子拍到臣子,从臣子拍到王子,从王子拍到妃子,从妃子拍到《孔子》,要不然就是从故宫拍到后宫,从后宫拍到自宫。中国史诗片拍到现在,中规中矩就算掘地百尺也挖不出新意了,所以你看现在开始流行作文式的“亮点”了,比如有为暴君平反的、有刻画血亲反目的、有违纲乱 伦的、有宣扬奴化思想的………可以如作文那样加分,吸引眼球嘛。只是我想说的是:我们的电影人啊,你不是跳梁小丑,没必要天天想着哗众取宠;你也不是考古学家,没必要非把历史研究的水落石出。一句话,返古是中国电影最大的症结所在。

中国影视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喜欢跟风,喜欢翻拍。2002年从《英雄》大卖以后,中国电影就有了一个赚钱的“黄金模式”,在“怪力乱神”的基础上架空历史的天马行空成了一种时尚———《英雄》之后就是《夜宴》、《黄金甲》,《见龙御甲》之后就是《吕布》、《赤壁》、《三枪拍案》、《关云长》。孔子曰的“温故而知新”原来是专为中国电影发明的,真他妈有先见之明。电影在审美境界上要追求崇高。崇高,在文艺创作中已经变得不时髦了。时下的影视剧创作常常是躲避崇高,拒绝庄严。不少的影视创作者,以为民找乐为最高境界,以能造成万众狂欢为文化胜利,谁能创造票房奇迹,谁就是文化英雄。搞笑(东成西就等),恶搞(越光宝盒等),刺激(警匪片等),宣泄(黑帮片等),视觉盛宴(黄金甲等),欲望狂欢(倩女幽魂等),一概成为流行手段。幸好《孔子》没有大卖,否则中国电影又要跟拍一系列《庄子》《老子》《韩非子》了。这就是中国电影的内涵问题

2010年国产电影总票房过百亿,是不是很多?但是却是今年无数国产电影的总和,看似繁华,实则浅薄。《功夫熊猫2》总票房20多亿,仅首映票房就过亿超过国产《孔子》票房总和。国产电影宣传都说的很好听,但票房却往往与口碑成反比,每部电影宣传做的都很努力,一个电影拍摄用了一年,发布会或炒作会就能举行好几场。假如他们能把做宣传的精力用到拍电影上早拿下冠军了。发布会或杀青会上邀请影协或者自家的好友上来捧场几句,说这片子拍了三年,费尽心血,并且还没开拍就替他们预言“一定会大卖”。我想说的是,难道“拍了三年”的意思就是三年全在拍?中间就不干别的事?我今年拍一个月,明年拍一个月,明明年再拍一个月,难道就叫“拍了三年”。典型的中国特色主义颂词!拍了三年不是功劳,拍得好坏与时间长短没有关系,拍了十年也不能说明你拍的就好,只能说明你效率太不高了。

看中国电影,你会发现其中的很多感人场面不是靠事件表现出来,而是靠眼泪和台词渲染出来。你以为电影是相声,要用对白才能表达想法么?你以为电影是做法事,要靠假惺惺的眼泪才能表达悲痛么?你知道千年前白居易就教过我们“此时无声胜有声”么?“我爱你”三个字用事件表现出来是最上等的表达方式,用台词说出来则是最下等的方式。不知道编剧们是高估了自己的水平还是低估了我们的智商,在稍微有点跳跃性的连接时立马就怕我们看不懂,马上就借演员嘴巴说出来,并且这种场景一般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个眼神或者一个动作就能表达,用词反而不达意。结果就是当你刚觉得拍的终于有点韵味了,谁知演员一开口———完了,低俗了。

一部好电影能被称为大片有的不一定是恢弘的场景,不一定是声泪俱下的台词,也不一定是大牌云集的阵容,但一定是有尊严的人性。我们的电影缺乏的正是这种人性,取而代之的是人命,也不知道这是是由于中国人口太多影响的。中国电影一贯的思路通常就是刚开始正面人物节节败退,然后要么是一个孩子被杀要么是一个女人被奸,接着是正面人物们义愤填膺,化悲痛为力量,拼着几千人的性命不要也要为其复仇,最后全“奸”敌人。这幸好还只是被奸,要是被先杀后奸或者先奸后杀了,主角岂不是杀敌后还要鞭尸?!我们应该自豪,女性最伟大的国家不是西方不是欧美不是朝韩而是中国,是中国电影。在中国影视中一个女人的作用往往能抵得上千军万马。“这个世界是男人掌握的,但是男人又是女人掌握的,所以这个世界最终还是女人掌握的”———这句话用到中国电影尤其合适。假如换成是个男的死了,主角一定不会这样冲动,只会说:“兄弟啊,你走吧。你的车子我会保养的,你的孩子我会抱养的,你的老婆我也会包养的”,你看男女平等的口号喊了这么多年看来别说现实世界了就连电影里都没有实现。

上述情节在中国抗日片中尤其突出,我就想难道电影的性质也是由人口决定的?并且这类主角往往还会被冠上“英雄”的美名。真正的英雄不是这样的,是牺牲自己保护大家的,而不是牺牲大家来保护少数权势人物的生存和利益的。你看美国的电影就不会这样,纵然是总统被劫持了,手下也不会牺牲平民的性命去拯救总统。其实中国的电影也不会这样,因为中国电影从不见劫持国家主席。纵观美国经典大片,不管是场景恢弘的战争片还是特效炫丽的科幻片,其永恒的主题都是人性———人本身的弱点,矛盾,选择,挫折,承受……不管是人与动物(金刚)或者人与怪物(异形)等。而中国电影则恩怨太分明,正邪太绝对,正面的一概神通无比,反面的一概歼灭,没有感情叫“为民除害”,产生感情了就叫“大义灭亲”。主角刚直不阿,从不犯错,从不用承担心理负担。这就是缺乏人性,缺乏尊严。每一个国家的电影都是其国家文化的表达,我们国家的文化正是如此,宣扬和平、谦虚、礼貌、平等、自由了几千年,之所以宣扬就是因为没有。说到这里你就明白为什么中国电影没有经典。你见过反映人类追求自由和抗争命运而成为经典的,你见过有宣扬抛妻杀子登上帝位或者大肆屠杀一统天下而成为经典的吗?

说到战争片我很有几句话想说。中国战争题材太匮乏了,惟一的题材就是抗日。中国抗日片是被挖的最深的祖宗坟,并且有越来越神话剧的趋势。以前拍得需要一个师才能干掉别人一个营,后来需要一个团才能消灭,现在则是一个人就能全歼并且不费吹灰之力(《精武风云》),那接下来是不是就是一个无腿残疾人士直接游过海然后突破某国海陆空三道防线把靖国神社给端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无腿残疾人士一定得是世界奥运冠军,并且结局一定不会活着回来。然后最最重要的一点上场了———上级感动,悲愤的下达命令,务必把这个英雄的骨灰运回来。于是中国电影中又开始了拼着几万人性命不要也得把英雄骨灰抢回来的“动人”情景。这就是国产战争电影抗日片的典型例子。还有就是现在的抗日片被夹杂了太多的娱乐因素,特别是民间抗日,把别人拍的一个个像傻 逼,任由我们戏弄,似乎某国投降全是我们的功劳。我们为什么掩饰?掩饰是因为我们吃了太多的败仗。某国为什么投降?你以为全是中国人微弱的反抗吗?你以为全是因为我们的小米加步枪吗?又有人指责我是汉奸了,好吧。我承认,我是内奸。有人说了这归根结底是电影,电影就是娱乐化的,既然你知道电影只是娱乐的,那为什么还指责《功夫熊猫》等是文化侵略呢?

中国拍不出好电影,要么就是导演下力太轻要么就是下力太重,我们至今都没有一部科幻片(《无极》就别提了)很大部分就是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有人评论说《阿凡达》除了电脑特技上演了一场想象力的视觉盛宴外内容一般。听到这里我就知道为什么中国电影落后了,因为他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好作品。他们要么就是把一件简单的事拍得神神叨叨,比如《三枪》,要么就是拍成教育熏陶,文以载道,比如《孔子》……好的电影是反映有尊严的人性的,不是政府性的,不是说教性的。中国电影人也不是不知道这个,只是在这个国家,所有一切都残留着上一代人留下的政治渣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你不能拍贫穷,不能拍色 情,不能拍反动,不能拍底层,不能拍现实批判,只能拍繁荣,只能拍昌盛,只能拍歌舞升平,只能拍形式一片大好。一句话,只能拍正面,不能拍反面,甚至稍微有点损害国家形象的都不行。所以你看,外国电影恐怖分子可以劫持总统(《刺杀据点》),中国只能劫持儿童;外国可以轰炸白宫(《极限特工》),中国就从不见轰炸故宫;外国可以戏弄议员(<碟中谍>),中国就不能戏弄人民代表,外国可以为了平民放弃一座城(<洛杉矶之战>),中国则是为了一座城放弃成千上万条人命………其实我们的导演在号称全世界最严格的中国广电总局的审查的缝隙之下能拍出几部不错的片子已经很难得了。很多时候不是我们的导演没有想象力,是不能随心随欲的拍东西,很多时候他们更像一个法官只能审判不是导演。我们的电影之所以没有经典,是因为代表的不是全人类的理想,代表的仅仅是中国政府的理想。什么时候能合二为一了,不但电影成功了,那我们的政党也成功了。导演背负的顾虑太多,导致的结果就是传统意义上只能拍古代题材,政治和票房双保险。另外我一直想不通影协是干什么用的。一群不是编剧也不是导演的人组成一个什么狗屁协会然后指手画脚的告诉你应该拍这不应该拍那。中国人总是就会分析无论什么都分析的头头是道,或者说他们比导演还明白《阿凡达》是怎么拍出来的就是拍不出来《阿凡达》。他们最大的贡献貌似就是呼吁支持国产电影。以我的意见就是,什么这协会那协会,严重影响中国艺术发展,统统都该取消

此前闹得沸沸扬扬的中国广电总局强行下《阿凡达》为《孔子》让路一事激起了网民的极力反弹。伟大的中华共和国政府啊,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啊!你看看你们的权利机构都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啊!近年来我们对城管暴力执法,审讯员严刑拷打,拆迁队草菅人命等依仗特权为所欲为的行为已经出离的容忍了,憋了一肚子的火好不容易借抵制《孔子》发泄发泄,你又火上烧油了。《色 戒》封了,《苹 果》关了,汤唯被禁止演电影了,政府公信力下降到何种地步啊!黄色的你封,暴力的你关,现在我看个《阿凡达》还得先给《孔子》让路,你让我们屁民怎么评价你啊!这看电影又不是坐火车必须给“和谐号”让路怎么能这样呢?看电影只是一个非必需品,我看不看又不影响社会和谐怎么你还插手?为什么抵制?借用网友的一句话,“哥抵制的不是《孔子》,是《孔子》背后的那群孙子。”

对于媒体报道《孔子》的导演胡玫有可能凭借其成为中国第一位票房过亿的女导演,胡玫显得信心满满,她说:“这是肯定的,毫无疑问,光我们山东就应该过亿。不是我胡玫有什么了不起,而是孔圣的名气太大了。”这个逻辑明显的不但混乱而且混账,孔子名气大跟你拍的《孔子》票房有什么关系?照你这么说,耶稣名气更大,那你拍个《上帝》去角逐《阿凡达》岂不是全世界都被你赚了?而发哥则说:“看了《孔子》不哭的不是中国人”。大哥大姐啊,你们俩恋爱了还是怎么回事?怎么一个个的言行都这么蠢呢?当初我就是听了发哥的这句话才跑去看的,否则这么个一看名字就知道细节的电影鬼才去看啊。结果我发现受了发哥的蛊惑了,周润发除了身体发福与孔子有点像外实在不适合演这类电影啊!你看以前的《英雄本色》《纵横四海》谁有发哥牛 逼啊,干嘛非要演老师呢?再说说《孔子》剧情,这实在太离谱了吧?就说说颜回的死,不说是为了救书而不是救人而死,就说旁边那一群人都是白痴啊?全看着就是没一个跑去找绳子的,等淹死了大家再把他救上来,编剧实在是太勉为其难了!还有几场战争,完全没有新意简直就是胡闹,别人累死累活千里迢迢才兵临池下,难道就听孔子几句“子曰”就撤兵了?最后再加上艳后勾引孔子的桥段,这也太庸俗了,可能导演是觉得没有亮点,有女人才有亮点,但是我想大部分女人应该是恨孔子的,谁叫他说了一句“世间唯女子难养也”。我们的很多导演表面上是良家妇女,其实心里面是采花大盗,思想都是很黄很暴力的。我知道,胡玫导演又要说我们欣赏水平不高了,面对一片质疑她的确是这么说的。这真是一句万能的挡箭牌,大姐啊,你怎么也落俗了?好吧,我承认我低俗,《孔子》高雅,所以我不看。只是我想说,你这不是文艺片是商业片啊,文艺片拍成这样是绝对正确滴,商业片拍成这样还指望收回成本?天虽然黑了,离做梦还远着呢。

恋爱中的女人是最蠢的,胡导莫不是陷入某场娱乐圈爱情捕鼠器了吧?居然说出“如果《阿凡达》真是因为《孔子》下线,我感觉到很温暖,我很希望我们的政府能够保护我们的国产电影,我觉得应该有这样的态度”,搞得一大批屁民,本来是想看《孔子》的,一看这种倒胃口话,一点心思都没了!说这样的话,简直让人笑掉大牙!原来孔子搞的是计划经济与贸易保护啊。我倒是很希望我们的政府能够保护我们的国产足球,不要再批准任何国外球队进来比赛,同时,必须要求国足联同意,凡是中国队外出比赛,出场的成绩以3:0计算,否则我们不比赛。

前几日《功夫熊猫2》上映,好评如潮,票房猛高,其大量浓厚而纯粹的中国文化引得了国人的喜爱。这是一个很好的宣扬中国文化的影片,但问题出现了,什么问题呢?原来是美国人拍得。有人不忿了,发起了一场文化抵制运动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孙立军、北大中文教授孔庆东联名书写致中国家长和孩子的公开信,呼吁他们“‘六一’去看大自然,不看《功夫熊猫2》”,不要被美国的文化侵略“洗脑”。这是什么样的一个屁啊!果真是“叫兽”啊,我就不明白了,别人用中国文化拍个电影怎么就叫“文化侵略”了怎么就叫“窃用中国元素了”呢?那你拍个《赌神》美国阿拉斯加州怎么就没说你侵略?从这里面可以看出中国人性。中国是一个自大又自卑的民族,忧患意识太强,经过十年文革国人最擅长的就是给别人“扣帽子”,什么“侵略”了“洗脑”了“圣战”了等等。我最反感的就是此类词汇,它们都带有非理性的极端色彩,并且往往还被冠上“神圣”的名义,真不知道国家怎么没有把它们归为敏感词汇。就比如今天的端午节,我们因此跟韩国得很不愉快。其实人家的节日除了跟我们同月同日并且名字叫祭午节与我们相似外别的真的没有什么相同。新中国就是这样,别人一有点风吹草动,我们就风声鹤唳。我们一边标榜着当今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一边教材书里处处都是仇恨。看到这类事件你就知道,国人最缺少的就是一份大气与宽容,我们之所以天天宣扬就是因为我们没有。中国山川地大物博,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们有花,有木兰,就是没有《花木兰》;我们有功夫,也有熊猫,就是没有《功夫熊猫》。你自己不珍视自己的文化还不允许别人来诠释,这是什么样的一种奇怪的心理?……

客观的说,《功夫熊猫》给中国电影和动漫产业带来了良性竞争。因为,好莱坞的电影人通过极具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劳动,向世界传播了中国之美,满足了全世界观众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好奇与想象。与其抵制,不如学习。我们的电影人要做的是虚心承认不足,不要一看到人家票房一路飘红就指责别人“居心叵测”就扯上“文化侵略”或者“洗脑”等说辞,就比如你不藏好钱被偷了不怪自己却怪自己的狗没看好家或者盗贼盗技高超一样,这两个词你应该用到中国政府身上。再说,就是侵略你怎么了!属于你们的东西你们依然搞不定。有本事你也去侵略侵略人家啊,给国家争光啊,别光说不练。

是的,中国正在越来越强大,全世界的制片商都看向了中国这片市场,甚至连那部预言式的《2012》都把中国列为了最后的救世主。只可惜中国电影本身没有学会知耻而后勇的奋发图强,就已经做起沾沾自喜的春秋大梦。看到某些导演的某些言论,你就明白,中国电影要达到顶峰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因为我们的很多导演不但技术上不怎样,更主要的是思想上不怎么样

到底,电影作为一门产业,票房和盈利是其基本诉求。你票房没有别人的高,说什么高雅了内涵了欣赏水平了文化角度了全都没个屁用。看中国电影要拿看笑话心态你才不会失望,想找世界级的经典还不如去骨头里挑鸡蛋。我个人的喜好就是,国产电影除了《英雄》《大话西游》《无间道》等少数外其余我没有一个喜欢的,统统不行。有人说了,也不能一竿子打死一船人。我不但要一竿子打死一船人,还要打死一航空母舰人。我就是不喜欢,怎么了?

中国电影的发展很快,但是跟人家比还有很大的距离。总的来说,中国电影都是趋向于很黄很暴力的,感觉就像一个裸 体的妓女,明明Yin荡无比,却偏偏做出神圣不可侵犯的摸样;而中国影视人则像裸奔,我们都看他笑话,只有他自己当做艺术。。。

你给的爱已经不在,所以我哭着离开

你的眼,你的眉,你的身影已随轻轻的风四处分飞,亲爱的我多想把你紧紧的握在手心。 你的眼,你的泪,你的美,在那个忧伤的夜,就象那杯苦咖啡,将我的心深深占据,让我...[全文阅读]

他和她

  那一年,他35岁,整天忙忙碌碌,就知道工作。    那一年,她29岁,开朗豁达的性格里难免一丝忧伤。    命运的车轮总是特别的奇怪,你永远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全文阅读]

学生爱学习,老师能量多

7月12日早上,暖阳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早早地带好电脑来到了课室,准备让学生们早读。去到教室,看到那些已经端端正正地坐在凳子上的学生的脸上溢满了笑容,不知不觉心情...[全文阅读]

精明的老板

  江湾酒店安静地坐落在高档小区的里面,如果没有联网,不知情的人很难找到她。小区里有十几栋高层塔楼建筑,方形的、每个朝向都有住宅的塔式高楼。塔式高层建得早,弯...[全文阅读]

吃完苦中苦,我终于成了人下人

&ldquo;小地方工厂招人,月薪4000元没人应聘,高档咖啡店月薪3000元就能轻松招到人,是不是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吃苦了?&rdquo; 回答中一片附和:一代不如一代,现在能吃苦...[全文阅读]

他是你老公?

  今天第一次来光顾的男性客户会指着曾偷偷问我:“那是你老公?”    我说是的。    客户会很惊讶的说:不会吧...    我不会去问客户为什么这样问?  ...[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裸奔的中国电影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180337.html

上一篇:落花犹似坠楼人

下一篇:总想......

随笔日记相关文章
更多随笔日记文章

精选随笔日记

经典日记分类阅读

随笔日记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