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12 15:29:58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此生相偎

出自魏晉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爲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辄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箪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其言茲若人之俦乎?銜觞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麽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爲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就把這個作爲號了。他安安靜靜,很少說話,也不羨慕榮華利祿。他喜歡讀書,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每當對書中的内容有所領會的時候,就會高興得連飯也忘了吃。他生性喜愛喝酒,家裏窮經常沒有酒喝。親戚朋友知道他這種境況,有時擺了酒席叫他去喝。他去喝酒就喝個盡興,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說走就走。簡陋的居室裏空空蕩蕩,遮擋不住嚴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滿了補丁,盛飯的籃子和飲水的水瓢裏經常是空的,可是他還是安然自得。常常寫文章來自娛自樂,也稍微透

透露出他的志趣。他從不把得失放在心上,從此過完自己的一生。

  贊語說:黔婁的妻子曾經說過:“不爲貧賤而憂愁,不熱衷于發财做官。這話大概說的是五柳先生這一類的人吧?一邊喝酒一邊作詩,因爲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無比的快樂。不知道他是無懷氏時代的人呢?還是葛天氏時代的人呢?

注釋何許人:何處人。也可解作哪裏人。許,處所。詳:知道。姓字:姓名。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後另立别名稱字。因以爲號焉:就以此爲號。以爲,以之爲。焉,語氣助詞。不求甚解:這裏指讀書隻求領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探究。會意:指對書中的有所體會。會:體會、領會。欣然:高興的樣子。嗜:喜好。親舊:親戚朋友。舊,這裏指舊交,舊友。如此:像這樣,指上文所說的“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或:有時。造飲辄盡:去喝酒就喝個盡興。造,往,到。辄(zhé),就。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既:已經。曾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态度率真,來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zēng)不,竟不。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離開。環堵蕭然:簡陋的居室裏空空蕩蕩。環堵(dǔ):周圍都是土牆,形容居室簡陋。堵,牆壁。蕭然,空寂的樣子。短褐穿結:粗布短衣上打了個補丁。短褐,粗布

短衣,穿結,指衣服破爛。穿,破。結,縫補。箪瓢屢空:形容貧困,難以吃飽。箪(dān),盛飯的圓形竹器。瓢(piáo),飲水用具。屢:經常。晏如:安然自若的樣子。自終:過完自己的一生。贊:傳記結尾的評論性文字。黔(qián)婁:戰國時期齊稷下先生,齊國有名的隐士和著名的道家學,無意仕進,屢次辭去諸侯聘請。他死後,曾子前去吊喪,黔婁的妻子稱贊黔婁“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求仁而得仁,求義而得義。”戚戚:憂愁的樣子。汲汲:極力營求的樣子、心情急切的樣子。其言:推究她所說的話。茲:這。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俦(chóu):輩,同類。觞(shāng):酒杯。以樂其志:爲自己抱定的志向感到快樂。以,用來。無懷氏:與下面的“葛天氏”都是傳說中的上古帝王。據說在那個時代,人民生活安樂,恬淡自足,社會風氣淳厚樸實。

賞析

  這篇文章可分爲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正文。第二部分是贊語。

  正文部分又可分爲四小節。第一節自開頭至“因以爲號焉”,交代“五柳先生”號的由來,開篇點題。“先生不知何許人也”,文章開頭第一句,即把這位先生排除在名門望族之外,不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貫,“亦不詳其姓字”,五柳先生是一位隐姓埋名

的人。晉代是很講究門第的,而五柳先生竟與這種風氣背道而馳,這就暗示五柳先生是一位隐士。“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爲號焉”,就這樣随便地取了一個字號。五柳先生不僅隐姓埋名,而且根本就不重視姓字,用莊子的話說,“名者,實之賓也”,本就無關緊要。但他看中五柳樹的原因也許五柳先生宅邊并無桃李,隻有這麽幾棵柳樹,這與後面所寫“環堵蕭然”是一緻的。五柳先生的房屋簡陋,生活貧窮,這五柳樹帶一點清靜、淡雅、簡樸的色彩。以五柳爲號也就顯示了五柳先生的性格。

  第二節自“閑補少言”至“欣然忘食”,寫五柳先生的禀性志趣。接着寫五柳先生的生活、性格。“閑靜少言,不慕榮利”,這是五柳先生最突出的地方。閑靜少言是五柳先生的外在表現,不慕榮利,才是五柳先生的真實面貌。因爲不追求榮利,五柳先生就無須奔忙,不用煩躁,自然也就閑,也就靜,用不着喋喋不休。但這種閑靜少言,并不等于五柳先生沒有志趣。但這一節主要是寫其“好讀書”而善讀書。但五柳先生“好讀書,不求甚解”,不求甚解就與五柳先生的“不慕榮利”有關。五柳先生讀書的目的,是一種求知的滿足,精神的享受,所以“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這表明了五柳先生是一位有知識的人,和那個時代的

社會對他的限制和迫害。

  第三節自“性嗜灑”至“不吝情去留”,寫“五柳先生”的飲酒嗜好。作者強調他的嗜灑是出于天性,而非門閥之士的放蕩縱酒,自我麻醉。但嗜灑與家貧又是矛盾的,他不慕榮利,不能擺脫貧困,便“不能常得”到酒。這說明他不因嗜酒而失節。至于親友請他吃酒,他卻毫無拘束,一去即飲,一醉方休,又反映了他的坦率與認真,并沒有當時所謂名士的虛僞與矯情。飲酒是他在那種時代環境裏使自己得到解脫的一種方法。

  第四節自“環堵蕭然”至“以此自終”,寫“五柳先生”的安貧與著文。他雖然居室破漏,衣食不足,但卻安然自得。這正是他安貧樂道的表現。而“常著文章自娛”,不入塵網,則是他讀書“每有會意”的結果。并且,“忘懷得失”又是他“不慕榮利”的性格使然。這些既與前文相照應,又收束了全篇。

  對五柳先生的生活、志趣作了叙述以後,第二部分文章結尾也仿史家筆法,加個贊語。這個贊語的實質就是黔婁之妻的兩句話:“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這兩句話與前面寫到的“不慕榮利”相照應,這是五柳先生最大的特點和優點。陶淵明正是通過五柳先生“頗示己志”,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文章最後有兩句設問的話:“無懷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

欤?”既表達了他對上古社會淳樸風尚的向往之情,又說明他是一位有着美好現想的隐士。同時也是對世風日蔔的黑暗現實的針砭與嘲飒。

創作背景

  對于《五柳先生傳》的寫作年份一般有作于少年和作于晚年兩種說法。王瑤根據蕭統的《陶淵明傳》的叙述認爲,《五柳先生傳》作于太元十七年(392年)陶淵明爲江州祭酒以前。清代學者林雲銘推測這是陶淵明辭官後所作。

作者簡介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私谥“靖節”,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浔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過幾年小官,後辭官回家,從此隐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出自魏晋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译文注释

译文  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叫他去喝。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严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

透露出他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从此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因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的快乐。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

注释何许人:何处人。也可解作哪里人。许,处所。详:知道。姓字:姓名。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立别名称字。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以为,以之为。焉,语气助词。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会意:指对书中的有所体会。会:体会、领会。欣然:高兴的样子。嗜:喜好。亲旧:亲戚朋友。旧,这里指旧交,旧友。如此:像这样,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或:有时。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造,往,到。辄(zhé),就。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既:已经。曾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zēng)不,竟不。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离开。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dǔ):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堵,墙壁。萧然,空寂的样子。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个补丁。短褐,粗布

短衣,穿结,指衣服破烂。穿,破。结,缝补。箪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dān),盛饭的圆形竹器。瓢(piáo),饮水用具。屡:经常。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赞:传记结尾评论性文字。黔(qián)娄:战国时期齐稷下先生,齐国有名的隐士和著名的道家学,无意仕进,屡次辞去诸侯聘请。他死后,曾子前去吊丧,黔娄的妻子称赞黔娄“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极力营求的样子、心情急切的样子。其言:推究她所说的话。兹:这。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俦(chóu):辈,同类。觞(shāng):酒杯。以乐其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感到快乐。以,用来。无怀氏:与下面的“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

赏析

  这篇文章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正文。第二部分是赞语。

  正文部分又可分为四小节。第一节自开头至“因以为号焉”,交代“五柳先生”号的由来,开篇点题。“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文章开头第一句,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五柳先生是一位隐姓埋名

的人。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而五柳先生竟与这种风气背道而驰,这就暗示五柳先生是一位隐士。“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就这样随便地取了一个字号。五柳先生不仅隐姓埋名,而且根本就不重视姓字,用庄子的话说,“名者,实之宾也”,本就无关紧要。但他看中五柳树的原因也许五柳先生宅边并无桃李,只有这么几棵柳树,这与后面所写“环堵萧然”是一致的。五柳先生的房屋简陋,生活贫穷,这五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的色彩。以五柳为号也就显示了五柳先生的性格

  第二节自“闲补少言”至“欣然忘食”,写五柳先生的禀性志趣。接着写五柳先生的生活、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这是五柳先生最突出的地方。闲静少言是五柳先生的外在表现,不慕荣利,才是五柳先生的真实面貌。因为不追求荣利,五柳先生就无须奔忙,不用烦躁,自然也就闲,也就静,用不着喋喋不休。但这种闲静少言,并不等于五柳先生没有志趣。但这一节主要是写其“好读书”而善读书。但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不求甚解就与五柳先生的“不慕荣利”有关。五柳先生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表明了五柳先生是一位有知识的人,和那个时代的

社会对他的限制和迫害。

  第三节自“性嗜洒”至“不吝情去留”,写“五柳先生”的饮酒嗜好。作者强调他的嗜洒是出于天性,而非门阀之士的放荡纵酒,自我麻醉。但嗜洒与家贫又是矛盾的,他不慕荣利,不能摆脱贫困,便“不能常得”到酒。这说明他不因嗜酒而失节。至于亲友请他吃酒,他却毫无拘束,一去即饮,一醉方休,又反映了他的坦率与认真,并没有当时所谓名士的虚伪与矫情。饮酒是他在那种时代环境里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

  第四节自“环堵萧然”至“以此自终”,写“五柳先生”的安贫与著文。他虽然居室破漏,衣食不足,但却安然自得。这正是他安贫乐道的表现。而“常著文章自娱”,不入尘网,则是他读书“每有会意”的结果。并且,“忘怀得失”又是他“不慕荣利”的性格使然。这些既与前文相照应,又收束了全篇。

  对五柳先生的生活、志趣作了叙述以后,第二部分文章结尾也仿史家笔法,加个赞语。这个赞语的实质就是黔娄之妻的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两句话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这是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陶渊明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文章最后有两句设问的话:“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

欤?”既表达了他对上古社会淳朴风尚的向往之情,又说明他是一位有着美好现想的隐士。同时也是对世风日卜的黑暗现实的针砭与嘲飒。

创作背景

  对于《五柳先生传》的写作年份一般有作于少年和作于晚年两种说法。王瑶根据萧统的《陶渊明传》的叙述认为,《五柳先生传》作于太元十七年(392年)陶渊明为江州祭酒以前。清代学者林云铭推测这是陶渊明辞官后所作。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124016.html

上一篇: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