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12 20:38:57
出自清代趙翼的《論詩五首》
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争新。預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覺陳。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隻眼須憑自主張,紛紛藝苑漫雌黃。矮人看戲何曾見,都是随人說短長。
少時學語苦難圓,隻道工夫半未全。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詩解窮人我未空,想因詩尚不曾工。熊魚自笑貪心甚,既要工詩又怕窮。
譯文及注釋譯文其一大自然和人類社會不斷的運動發展,新事物,新思想層出不窮。即使能預支五百年的新意作,到了一千年又覺得陳舊了。
其二李白和杜甫的篇曾經被成千上萬的人傳頌,但讀起來感覺已經沒有什麽新意了。國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他們的詩篇文章以及人氣都會流傳數百年。
其三紛紛的藝苑裏各種說法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對錯互見,深淺不一,對同一問題的看法有時也五花八門。這時需要的是獨具慧眼,有自己的視角和觀點。如果自己見識低下,就像矮人看戲似的,自己什麽也沒看見,對戲的好壞心中沒有定數,隻是随聲附和罷了。
注釋李杜:指李白、杜甫。江山代有才人出:國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風騷:指《詩經》中的“國風”和屈原的《離騷》。後來把關于詩文寫作的詩叫做“風騷”。這裏指
指在文學上有成就的“才人”的崇高地位和深遠影響。隻眼:獨到的見解,眼力出衆。藝苑:藝壇,藝術領域。雌黃:即雞冠石,黃赤色,可作顔料。古人寫字用黃紙,寫錯了用雌黃塗掉再寫。後用信口雌黃喻随口亂說。
賞析其二
第一、二句人指出,即使是李白、杜甫這樣偉大的詩人,他們的詩篇也有曆史局限性。
第三、四句詩人呼喚創新意識,希望詩歌寫作要有時代精神和個性特點,大膽創新,反對演習守舊。
世人常常用這句詩來贊美人才輩出,或表示一代新人替換舊人,或新一代的崛起,就如滾滾長江,無法阻攔。
此反映了作者詩歌創作貴在創新的主張。他認爲詩歌随時代不斷發展,詩人在創作的時候也應求新求變,并非隻有古人的作品才是最好的,每個時代都有屬于自己的風格的詩人。寫出了後人繼承前人。本詩雖語言直白,但寓意深刻。“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一句表達了文學創作随着時代變化發展的主題思想與中心。
趙翼論詩提倡創新,反對機械模式。他通過對詩家李白、杜甫成就的回顧,以曆史發展的眼光來看,各個時代都有其标領風騷的人物,不必爲古人是從。詩歌也應随着時代不斷發展。
其三
這是一首作者表白自己的藝術主張的詩。指出文藝批評應提倡有獨
到的見解,不可鹦鹉學舌,人雲亦雲。
作者一針見血地指出:評論詩詞的好壞優劣,應當有自己的見解和主張哪個,而不能像文壇藝苑中的某些人一樣,心口雌黃。馬克思哲學認爲,要做到獨具慧眼,深刻地認識、把握事物的本質,一是必須在實踐中占有大量的感性材料;而是必須善于對感性材料進行“去粗取精、去僞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的加工,實現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飛躍和發展。
前二句點出在紛紛的藝苑裏各種說法魚龍混雜,這時 需要的是獨具慧眼,有自己的視角和觀點。當然這是相當不容易的,需要自己有深厚的學養和閱曆,成爲“高人”。
後二句作一形象的比喻,用矮人看戲作比,矮人看戲時被前邊的人擋住目光,哪裏能看到戲台上的場景?戲散大家一起談起來時,隻能是附和人家的說法。這就好比我們自己對“藝苑”的看法,如果自己學力淺薄,不能“獨具隻眼”,那就隻能“随人說短長”了,這種鹦鹉學舌,拾人牙慧的行爲作者是堅決反對的。
這首詩繼承以詩歌體裁論詩歌的傳統,見解卓異,說理暢達。全詩看似佶手拈來、随手而出,但卻具有極爲精辟深刻的理論内涵。李白、杜甫被稱爲詩中仙聖,在唐代即受到推崇,如韓愈在仕由逝世時才3歲,後來他熟讀李杜詩篇
,作有《調張籍》一詩,其中有“李杜文章在,光芒萬丈長”“伊我生其後,舉頸遙相望”等語,可謂敬佩得五體投地。而後世特别是明清兩代,對李杜的崇拜更是前所未有,并且普遍地認爲詩自唐以來詩道不振,一代不如一代。甚至有人還提出從《詩經》以來每況愈下、自宋元以來無詩之論,這種看法在明清詩歌理論中占有主導地位。
詩人開篇即總論概述了這一普遍現象,以李杜爲代表指出了他們的詩作固然光耀千秋,流傳萬古,其崇高地位與普及程度已是臉炙人家傳戶誦。接下來卻陡然轉筆,尖銳地指出了這種情況帶來的另外的弊端:熟極而流,不僅令人覺得從内容到形式都沒有新意,而且還隐隐含有這一現象在某一程度上阻礙了後世詩人的創新之意,其見解之深刻,筆觸之辛辣,思慮之周到,足以發人深省。前兩句并非真足在貶低李杜,而是爲下文略作鋪墊而已,以下即轉入主題的抒發。
作者簡介趙翼(1727年~1814年1月10日)清代文學家、史學家。字雲崧,一字耘崧,號瓯北,又號裘萼,晚號三半老人,漢族,江蘇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人。乾隆二十六年進士。官至貴西兵備道。旋辭官,主講安定書院。長于史學,考據精赅。論詩主“獨創”,反摹拟。五、七言古詩中有些作品,嘲諷理學,隐寓對時政的不滿之情
,與袁枚、張問陶并稱清代性靈派三大家。所著《廿二史劄記》與王鳴盛《十七史商榷》、錢大昕《二十二史考異》合稱清代三大史學名著。
出自清代赵翼的《论诗五首》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诗解穷人我未空,想因诗尚不曾工。熊鱼自笑贪心甚,既要工诗又怕穷。
译文及注释译文其一大自然和人类社会不断的运动发展,新事物,新思想层出不穷。即使能预支五百年的新意作,到了一千年又觉得陈旧了。
其二李白和杜甫的篇曾经被成千上万的人传颂,但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
其三纷纷的艺苑里各种说法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对错互见,深浅不一,对同一问题的看法有时也五花八门。这时需要的是独具慧眼,有自己的视角和观点。如果自己见识低下,就像矮人看戏似的,自己什么也没看见,对戏的好坏心中没有定数,只是随声附和罢了。
注释李杜:指李白、杜甫。江山代有才人出: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把关于诗文写作的诗叫做“风骚”。这里指
指在文学上有成就的“才人”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只眼:独到的见解,眼力出众。艺苑:艺坛,艺术领域。雌黄:即鸡冠石,黄赤色,可作颜料。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用雌黄涂掉再写。后用信口雌黄喻随口乱说。
赏析其二
第一、二句人指出,即使是李白、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他们的诗篇也有历史局限性。
第三、四句诗人呼唤创新意识,希望诗歌写作要有时代精神和个性特点,大胆创新,反对演习守旧。
世人常常用这句诗来赞美人才辈出,或表示一代新人替换旧人,或新一代的崛起,就如滚滚长江,无法阻拦。
此反映了作者诗歌创作贵在创新的主张。他认为诗歌随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的时候也应求新求变,并非只有古人的作品才是最好的,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风格的诗人。写出了后人继承前人。本诗虽语言直白,但寓意深刻。“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句表达了文学创作随着时代变化发展的主题思想与中心。
赵翼论诗提倡创新,反对机械模式。他通过对诗家李白、杜甫成就的回顾,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各个时代都有其标领风骚的人物,不必为古人是从。诗歌也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
其三
到的见解,不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
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评论诗词的好坏优劣,应当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哪个,而不能像文坛艺苑中的某些人一样,心口雌黄。马克思哲学认为,要做到独具慧眼,深刻地认识、把握事物的本质,一是必须在实践中占有大量的感性材料;而是必须善于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和发展。
前二句点出在纷纷的艺苑里各种说法鱼龙混杂,这时 需要的是独具慧眼,有自己的视角和观点。当然这是相当不容易的,需要自己有深厚的学养和阅历,成为“高人”。
后二句作一形象的比喻,用矮人看戏作比,矮人看戏时被前边的人挡住目光,哪里能看到戏台上的场景?戏散大家一起谈起来时,只能是附和人家的说法。这就好比我们自己对“艺苑”的看法,如果自己学力浅薄,不能“独具只眼”,那就只能“随人说短长”了,这种鹦鹉学舌,拾人牙慧的行为作者是坚决反对的。
这首诗继承以诗歌体裁论诗歌的传统,见解卓异,说理畅达。全诗看似佶手拈来、随手而出,但却具有极为精辟深刻的理论内涵。李白、杜甫被称为诗中仙圣,在唐代即受到推崇,如韩愈在仕由逝世时才3岁,后来他熟读李杜诗篇
,作有《调张籍》一诗,其中有“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等语,可谓敬佩得五体投地。而后世特别是明清两代,对李杜的崇拜更是前所未有,并且普遍地认为诗自唐以来诗道不振,一代不如一代。甚至有人还提出从《诗经》以来每况愈下、自宋元以来无诗之论,这种看法在明清诗歌理论中占有主导地位。
诗人开篇即总论概述了这一普遍现象,以李杜为代表指出了他们的诗作固然光耀千秋,流传万古,其崇高地位与普及程度已是脸炙人家传户诵。接下来却陡然转笔,尖锐地指出了这种情况带来的另外的弊端:熟极而流,不仅令人觉得从内容到形式都没有新意,而且还隐隐含有这一现象在某一程度上阻碍了后世诗人的创新之意,其见解之深刻,笔触之辛辣,思虑之周到,足以发人深省。前两句并非真足在贬低李杜,而是为下文略作铺垫而已,以下即转入主题的抒发。
作者简介赵翼(1727年~1814年1月10日)清代文学家、史学家。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汉族,江苏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贵西兵备道。旋辞官,主讲安定书院。长于史学,考据精赅。论诗主“独创”,反摹拟。五、七言古诗中有些作品,嘲讽理学,隐寓对时政的不满之情
,与袁枚、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所著《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