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生蒙楚,蔹蔓于野。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18 01:19:22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素时景年一世疏离

出自先秦的《葛生》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誰與?獨處?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誰與?獨息?角枕粲兮,錦衾爛兮。予美亡此,誰與?獨旦?夏之日,冬之夜。百歲之後,歸于其居。冬之夜,夏之日。百歲之後,歸于其室。譯文及注釋

譯文葛藤覆蓋了一叢叢的黃荊,野葡萄蔓延在荒涼的墳茔。我的親密愛人長眠在這裏,誰和他在一起?獨守安甯!葛藤覆蓋了叢生的酸棗枝,野葡萄蔓延在荒涼的墳地。我的親密愛人埋葬在這裏,誰和他在一起?獨自安息!他頭下的角枕是那樣光鮮,身上的錦被多麽光華燦爛!我的親密愛人安眠在這裏,誰和他在一起?獨枕待旦!沒有你的日子裏夏天煎熬,冬夜是那樣漫長難耐孤寒。終有一天我也要化作清風,随你而來相會在碧落黃泉!沒有你的日子裏冬夜漫漫,夏天是那樣漫長尤感孤寂。終有一天我也要化爲泥土,随你而來相聚在這塊寶地!

注釋葛:藤本植物,莖皮纖維可織葛布,塊根可食,花可解酒毒。蒙:覆蓋。楚:灌木名,即牡荊。蔹(liǎn):攀緣性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可入藥,有白蔹、赤蔹、烏蔹等。予美:我的好人。鄭箋:“我所美之人。”朱熹《詩集傳》:“婦人指其夫也。”亡此:死于此處,指死後埋在那裏。棘:酸棗,有棘刺的灌木。域:墳地。

。毛傳:“域,營域也。”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營域,或作茔域,古爲葬地之稱。《說文》:‘茔,墓地也’是也。”角枕:牛角做的枕頭。據《周禮·王府》注,角枕用于枕屍首。粲:同“燦”。錦衾:錦緞褥。聞一多《風詩類鈔》:“角枕、錦衾,皆斂死者所用。”爛:燦爛。旦:天亮。朱熹《詩集傳》:“獨旦,獨處至旦也。”一說旦釋爲安,聞一多《風詩類鈔》:“旦,坦。”“坦,安也。”夏之日、冬之夜:夏之日長,冬之夜長,言時間長也。其居:亡夫的墓穴。下文“其室”義同。

鑒賞

  全詩五章,每章四句,從結構上看,可分兩大部分,前一部分爲有“予美亡此”句的三章,後一部分爲有“百歲之後”句的兩章。對後一部分是用賦法,諸家無異議,但對前一部分,除第三章皆認爲是賦外,第一、二兩章卻有“興”、“比而賦”、“賦”等三種說法。“葛生蒙楚(棘),蔹蔓于野(域)”兩句,互文見義,都既有興起整章的作用,也有以藤草之生各有托附比喻情侶相親相愛關系的意思,也有對眼前所見景物的真實描繪,可以說是“興而比而賦”。這一開篇即出現的興、比、賦兼而有之的意象,設置了荒涼凄清、冷落蕭條的規定情境,顯示出一種悲劇美作。接着,“予美亡此,誰與獨處”兩句,

是表達對去世的配偶表示哀悼懷念之情。這裏的比興意義是:野外蔓生的葛藤蔹莖纏繞覆蓋着荊樹叢,就像愛人那樣相依相偎,而詩中主人公卻是形單影隻,孤獨寂寞,好不悲涼。第三章寫“至墓則思衾枕鮮華”(郝懿行《詩問》),“角枕、錦衾,殉葬之物也。極慘苦事,忽插極鮮豔語,更難堪”(牛運震《詩志》)。而“誰與獨旦”如釋“旦”爲旦夕之旦,其意義又較“獨處”、“獨息”有所發展,通宵達旦,輾轉難眠,其思念之深,悲哀之重,幾乎無以複加。

  後兩章,語句重複尤甚于前三章,僅“居”、“室”兩字不同,而這兩字意義幾乎無别。可它又不是簡單的重章疊句,“夏之日,冬之夜”颠倒爲“冬之夜,夏之日”,不能解釋爲作歌詞連番詠唱所自然形成,而是作者刻意爲之。兩章所述,體現了詩中主人公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永無終竭的懷念之情,閃爍着一種追求愛的永恒的光輝。而“百歲之後,歸于其居(室)”的感慨歎息,也表現出對荷載着感情重負的生命之旅最終歸宿的深刻認識,與所謂“生命的悲劇意識”這樣的現代觀念似乎也非常合拍。

創作背景

  關于此詩的主旨可直接從文本出發,将詩作的曆史年代、社會背景乃至男詞女詞等不能根據文本得出結論的問題撇開,在較寬泛的意義上解

說此詩,視之爲一首普通的悼亡之作,更具有本質性的興發感動力。

出自先秦的《葛生》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译文注释

译文葛藤覆盖了一丛丛的黄荆,野葡萄蔓延在荒凉的坟茔。我的亲密爱人长眠在这里,谁和他在一起?独守安宁!葛藤覆盖了丛生的酸枣枝,野葡萄蔓延在荒凉的坟地。我的亲密爱人埋葬在这里,谁和他在一起?独自安息!他头下的角枕是那样光鲜,身上的锦被多么光华灿烂!我的亲密爱人安眠在这里,谁和他在一起?独枕待旦!没有你的日子里夏天煎熬,冬夜是那样漫长难耐孤寒。终有一天我也要化作清风,随你而来相会在碧落黄泉!没有你的日子里冬夜漫漫,夏天是那样漫长尤感孤寂。终有一天我也要化为泥土,随你而来相聚在这块宝地!

注释葛:藤本植物,茎皮纤维可织葛布,块根可食,花可解酒毒。蒙:覆盖。楚:灌木名,即牡荆。蔹(liǎn):攀缘性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可入药,有白蔹、赤蔹、乌蔹等。予美:我的好人。郑笺:“我所美之人。”朱熹《诗集传》:“妇人指其夫也。”亡此:死于此处,指死后埋在那里。棘:酸枣,有棘刺的灌木。域:坟地。

。毛传:“域,营域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营域,或作茔域,古为葬地之称。《说文》:‘茔,墓地也’是也。”角枕:牛角做的枕头。据《周礼·王府》注,角枕用于枕尸首。粲:同“灿”。锦衾:锦缎褥。闻一多《风诗类钞》:“角枕、锦衾,皆敛死者所用。”烂:灿烂。旦:天亮。朱熹《诗集传》:“独旦,独处至旦也。”一说旦释为安,闻一多《风诗类钞》:“旦,坦。”“坦,安也。”夏之日、冬之夜:夏之日长,冬之夜长,言时间长也。其居:亡夫的墓穴。下文“其室”义同。

鉴赏

  全诗五章,每章四句,从结构上看,可分两大部分,前一部分为有“予美亡此”句的三章,后一部分为有“百岁之后”句的两章。对后一部分是用赋法,诸家无异议,但对前一部分,除第三章皆认为是赋外,第一、二两章却有“兴”、“比而赋”、“赋”等三种说法。“葛生蒙楚(棘),蔹蔓于野(域)”两句,互文见义,都既有兴起整章的作用,也有以藤草之生各有托附比喻情侣相亲相爱关系的意思,也有对眼前所见景物的真实描绘,可以说是“兴而比而赋”。这一开篇即出现的兴、比、赋兼而有之的意象,设置了荒凉凄清、冷落萧条的规定情境,显示出一种悲剧美作。接着,“予美亡此,谁与独处”两句,

是表达对去世的配偶表示哀悼怀念之情。这里的比兴意义是:野外蔓生的葛藤蔹茎缠绕覆盖着荆树丛,就像爱人那样相依相偎,而诗中主人公却是形单影只,孤独寂寞,好不悲凉。第三章写“至墓则思衾枕鲜华”(郝懿行《诗问》),“角枕、锦衾,殉葬之物也。极惨苦事,忽插极鲜艳语,更难堪”(牛运震《诗志》)。而“谁与独旦”如释“旦”为旦夕之旦,其意义又较“独处”、“独息”有所发展,通宵达旦,辗转难眠,其思念之深,悲哀之重,几乎无以复加。

  后两章,语句重复尤甚于前三章,仅“居”、“室”两字不同,而这两字意义几乎无别。可它又不是简单的重章叠句,“夏之日,冬之夜”颠倒为“冬之夜,夏之日”,不能解释为作歌词连番咏唱所自然形成,而是作者刻意为之。两章所述,体现了诗中主人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永无终竭的怀念之情,闪烁着一种追求爱的永恒的光辉。而“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室)”的感慨叹息,也表现出对荷载着感情重负的生命之旅最终归宿的深刻认识,与所谓“生命的悲剧意识”这样的现代观念似乎也非常合拍。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主旨可直接从文本出发,将诗作的历史年代社会背景乃至男词女词等不能根据文本得出结论的问题撇开,在较宽泛的意义上解

说此诗,视之为一首普通的悼亡之作,更具有本质性的兴发感动力。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葛生蒙楚,蔹蔓于野。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120824.html

上一篇:眼中形势胸中策,缓步徐行静不哗。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弩台雨坏逢金镞,香径泥销露玉钗。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