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11 22:53:13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水洗晴空

出自魏晉陶淵明的《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

在昔聞南畝,當年竟未踐。屢空既有人,春興豈自免。夙晨裝吾駕,啓塗情己緬。鳥弄歡新節,泠風送馀善。寒竹被荒蹊,地爲罕人遠;是以植杖翁,悠然不複返。即理愧通識,所保讵乃淺。

先師有遺訓,憂道不憂貧。瞻望邈難逮,轉欲志長勤。秉耒歡時務,解顔勸農人。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雖未量歲功,既事多所欣。耕種有時息,行者無問津。日入相與歸,壺漿勞近鄰。長吟掩柴門,聊爲隴畝民。

譯文及注釋

譯文往日聽說南畝田,未曾躬耕甚遺憾。我常貧困似顔回,春耕豈能袖手觀?早晨備好我車馬,上路我情已馳遠。新春時節鳥歡鳴,和風不盡送親善。荒蕪小路覆寒草,人迹罕至地偏遠。所以古時植杖翁,悠然躬耕不思遷。此理愧對通達者,所保名節豈太淺?先師孔子留遺訓:“君子憂道不優貧”。仰慕高論難企及,轉思立志長耕耘。農忙時節心歡喜,笑顔勸勉農耕人。遠風習習來平野,秀苗茁壯日日新。一年收成未估量,勞作已使我開心。耕種之餘有歇息,沒有行人來問津。日落之時相伴歸,取酒慰勞左右鄰。掩閉柴門自吟詩,姑且躬耕做農民。

注釋這首詩寫一年之始的春耕,展現了田野景象的清新宜人,抒發了詩人内心的喜悅之情。通過田園躬耕,詩人初

初步體驗到了古代“植杖翁’:隐而不仕的樂趣,并表示像顔回那樣既貧窮而又不事耕稼的行爲則不可效法。在昔:過去,往日。與下句“當年”義同。南畝:指農田。未踐:沒去親自耕種過。屢空:食用常缺,指貧窮。既有人:指顔回。《論語·先進》:“子曰:回也其庶乎,屢空。”詩人用以自比像顔回一樣貧窮。春興:指春天開始耕種。興:始,作。夙(sǜ速)晨:早晨。夙:早。裝吾駕:整理備好我的車馬。這裏指準備農耕的車馬和用具。啓塗:啓程,出發。塗通“途”。緬:遙遠的樣子。哢(1óng):鳥叫。伶(líng零)風:小風,和風。陸德明釋文:“冷風,泠泠小風也。”餘善:不盡的和美之感。善:美好。被荒蹊:覆蓋着荒蕪的小路。地爲罕人遠:所至之地因爲人迹罕至而顯得偏遠。植杖翁:指孔子及弟子遇見的一位隐耕老人。植:同“置”,放置。杖:木杖。悠然:閑适的樣子。不複返:不再回到世俗社會。即理:就這種事理。指隐而耕。通識:識見通達高明的人。這裏指孔子和子路。所保:指保全個人的名節。讵(jǜ巨):豈。淺:淺陋,低劣。 先師:對孔子的尊稱。遺訓:留下的教誨。憂道不憂貧:這兩句是說孔子有遺訓:君子隻憂愁治國之道不得行,不憂愁自己生活的貧困。瞻望:仰望。邈:遙

遠。逮:及。勤:勞。長勤:長期勞作。秉:手持。耒(lěi磊):犁柄,這裏泛指農具。時務:及時應做的事,指農務。解顔:面呈笑容。勸:勉。這兩句是說手拿農具高興地去幹活,笑語勉勵農民從事耕作。疇:田畝。平疇:平曠的田野。交:通。苗:指麥苗,是“始春”的景象。懷新:指麥苗生意盎然。歲功:一年的農業收獲。即事:指眼前的勞動和景物。行者:行人。津:渡口。行者問津:用長沮、桀溺的事。相與:結伴。勞:慰勞。聊:且。隴畝民:田野之人。

鑒賞

  陶淵明在中國詩歌發展史上,堪稱第一位田園詩人。他的《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是詩人用田園風光和懷古遐想所編織成的一幅圖畫。詩分兩首,表現則是同一題材和思想旨趣。

  第一首以“在昔聞南畝”起句,叙述了勞動經過,描繪了自然界的美景,緬懷古聖先賢,贊頌他們躬耕田畝、潔身自守的高風亮節。他早就聽說過南畝,隻恨自己沒有盡早趕來,過這俯身躬耕的日子。這裏他提到《論語》裏“屢空”的顔回。陶淵明不怕貧窮。這正是他用以反抗世俗的安貧樂道。他喜歡自給自足的農耕生活。他從村落清新的晨曦裏一路走出來,架好車馬,下地幹活,他的胸中飽脹着自然的情懷。鳥聲婉轉,風中送來彌漫的花草清香,涼爽,和善,

絕不寒冷。田地上的白雪潮水般褪去,荒草覆蓋了冬後大地的無數小徑。這偏遠的、人迹罕至的地方叫人驚喜。他可以在這裏找到自由。不需要繁華、光榮和熱烈的事物,以及任何一個多餘的人。他甚至覺得,汲汲于功名的人類是可笑的。他理解了植杖翁的遁世選擇。陶淵明覺得隐居的道理應該爲人生的通識感到慚愧。隐,還是不隐,一直是個問題。這個世界的通識就是,不隐,要入世,功成名就,出人頭地。陶淵明還不想歸隐,時候還沒到,但他的愧對隻是暫時的不安。他終将心安理得地歸去。

  但是,作者卻意猶未盡,緊接着便以第二首的先師遺訓“憂道不憂貧”之不易實踐,夾叙了田間勞動的歡娛,聯想到古代隐士長沮、桀溺的操行,而深感憂道之人的難得,最後以掩門長吟“聊作隴畝民”作結。陶淵明一向把孔子視爲先師。孔子說過的“憂道不憂貧”,他記在心裏。但他更喜歡這種“耕種有時息,行者無問津”的農耕生活。陶淵明想成爲長沮、桀溺那樣的隐士。他的内心有掙紮,有焦慮,本想有所作爲,世界卻使他望而卻步。他很失望,漸漸生出一顆叛逆之心,甘願“長吟掩柴門,聊爲隴畝民”。這将是他生命的歸宿。

  這兩首詩猶如一阕長調詞的上下片,内容既緊相聯系,表現上又反複吟詠,回環跌宕

,言深意遠。可整首詩又和諧一緻,平淡自然,不假雕飾,真所謂渾然天成。仿佛詩人站在讀者的面前,敞開自己的心扉,既不假思慮,又不擇言詞,隻是娓娓地将其所作、所感、所想,毫無保留地加以傾吐。這詩,不是作出來的,也不是吟出來的,而是從詩人肺腑中流瀉出來的。明人許學夷在《詩源辯體》中,一則說:“靖節詩句法天成而語意透徹,有似《孟子》一書。謂孟子全無意爲文,不可;謂孟子爲文,琢之使無痕迹,又豈足以知聖賢哉!以此論靖節,尤易曉也。”再則說:“靖節詩直寫己懷,自然成文。”三則說:“靖節詩不可及者,有一等直寫己懷,不事雕飾,故其語圓而氣足;有一等見得道理精明,世事透徹,故其語簡而意盡。”這些,都道出了陶詩的獨特的風格和高度的藝術成就。

  沖淡自然是一種文學風格,這是一種特殊的文學藝術境界。在這種境界裏,我融于物,全忘我乃至無我;神與景接,神遊于物而又神随景遷。這種境界的極緻是悠遠甯谧、一派天籁。因此,陶淵明的“鳥哢歡新節,泠風送餘善”,“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就成了千古不衰的絕唱。不加雕飾卻又勝于雕飾,這是一種藝術的辯證法。不過,這中間确也有詩人的艱苦的藝術勞動在,那是一個棄絕雕飾,返璞歸真的藝術追

求過程,沒有一番紮實的苦功是難以達到這種藝術創作境界的。

  這組詩寫田野的美景和親身耕耘的喜悅,也還由此抒發作者的緬懷。其遙想和贊美的是貧而好學、不事稼穑的顔回和安貧樂道的孔子,尤其是欽羨古代“耦而耕”的隐士荷蓧翁和長沮、桀溺。雖然,作者也表明顔回和孔子不可效法,偏重于向荷蓧翁和長沮、桀溺學習,似乎是樂于隐居田園的。不過,字裏行間仍透露着對世道的關心和對清平盛世的向往。如果再注意一下此詩的寫作時代,這一層思想的矛盾也就看得更清晰了。在寫這兩首詩後的兩年,作者還去做過八十多天的彭澤令,正是在這時,他才終于對那個黑暗污濁的社會徹底喪失了信心,并表示了最後的決絕,滿懷憤懑地“自免去職”、歸隐田園了。這是陶淵明式的抗争。如果不深入體會這一點,而過多地苛責于他的逸隐,那就不但是輕易地否定了陶淵明的大半,而且去真實情況也不啻萬裏了。

  有人認爲,陶淵明《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所表現的詩意與襟懷現實而完美地昭示了一種“極高明而道中庸”的人生境界。或者說,借用馮友蘭先生的人生“四境界說”,可以認爲《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代表了陶淵明站在“天地境界”對自然、功利乃至道德境界的同時超越。這就是陶淵明選

擇返歸田園過耕讀生活所必不可少的勇氣與智慧的思想資源,也是陶淵明爲人爲詩何以超絕凡俗的根本原因。

創作背景

  這組詩作于晉安帝元興二年(403年)春天。隆安五年(401年)冬,母喪返歸,自此退職。元興元年(402年),進占荊州的桓玄又進一步攻陷京師,稱太尉,總攬朝政。國事無望,使陶淵明堅定了躬耕自資的決心,并付諸實際行動。這兩首詩便是陶淵明親自參加春耕之後的作品。

作者簡介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私谥“靖節”,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浔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過幾年小官,後辭官回家,從此隐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出自魏晋陶渊明的《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

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屡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夙晨装吾驾,启涂情己缅。鸟弄欢新节,泠风送馀善。寒竹被荒蹊,地为罕人远;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复返。即理愧通识,所保讵乃浅。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译文注释

译文往日听说南亩田,未曾躬耕甚遗憾。我常贫困似颜回,春耕岂能袖手观?早晨备好我车马,上路我情已驰远。新春时节鸟欢鸣,和风不尽送亲善。荒芜小路覆寒草,人迹罕至地偏远。所以古时植杖翁,悠然躬耕不思迁。此理愧对通达者,所保名节岂太浅?先师孔子留遗训:“君子忧道不优贫”。仰慕高论难企及,转思立志长耕耘。农忙时节心欢喜,笑颜劝勉农耕人。远风习习来平野,秀苗茁壮日日新。一年收成未估量,劳作已使我开心。耕种之余有歇息,没有行人来问津。日落之时相伴归,取酒慰劳左右邻。掩闭柴门自吟诗,姑且躬耕做农民。

注释这首诗写一年之始的春耕,展现了田野景象的清新宜人,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通过田园躬耕,诗人

初步体验到了古代“植杖翁’:隐而不仕的乐趣,并表示像颜回那样既贫穷而又不事耕稼的行为则不可效法。在昔:过去,往日。与下句“当年”义同。南亩:指农田。未践:没去亲自耕种过。屡空:食用常缺,指贫穷。既有人:指颜回。《论语·先进》:“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诗人用以自比像颜回一样贫穷。春兴:指春天开始耕种。兴:始,作。夙(sǜ速)晨:早晨。夙:早。装吾驾:整理备好我的车马。这里指准备农耕的车马和用具。启涂:启程出发。涂通“途”。缅:遥远的样子。哢(1óng):鸟叫。伶(líng零)风:小风,和风。陆德明释文:“冷风,泠泠小风也。”余善:不尽的和美之感。善:美好。被荒蹊:覆盖着荒芜的小路。地为罕人远:所至之地因为人迹罕至而显得偏远。植杖翁:指孔子及弟子遇见的一位隐耕老人。植:同“置”,放置。杖:木杖。悠然:闲适的样子。不复返:不再回到世俗社会。即理:就这种事理。指隐而耕。通识:识见通达高明的人。这里指孔子和子路。所保:指保全个人的名节。讵(jǜ巨):岂。浅:浅陋,低劣。 先师:对孔子的尊称。遗训:留下的教诲。忧道不忧贫:这两句是说孔子有遗训:君子只忧愁治国之道不得行,不忧愁自己生活的贫困。瞻望:仰望。邈:遥

远。逮:及。勤:劳。长勤:长期劳作。秉:手持。耒(lěi磊):犁柄,这里泛指农具。时务:及时应做的事,指农务。解颜:面呈笑容。劝:勉。这两句是说手拿农具高兴地去干活,笑语勉励农民从事耕作。畴:田亩。平畴:平旷的田野。交:通。苗:指麦苗,是“始春”的景象。怀新:指麦苗生意盎然。岁功:一年的农业收获。即事:指眼前的劳动和景物。行者:行人。津:渡口。行者问津:用长沮、桀溺的事。相与:结伴。劳:慰劳。聊:且。陇亩民:田野之人。

鉴赏

  陶渊明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堪称第一位田园诗人。他的《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是诗人用田园风光和怀古遐想所编织成的一幅图画。诗分两首,表现则是同一题材和思想旨趣。

  第一首以“在昔闻南亩”起句,叙述了劳动经过,描绘了自然界的美景,缅怀古圣先贤,赞颂他们躬耕田亩、洁身自守的高风亮节。他早就听说过南亩,只恨自己没有尽早赶来,过这俯身躬耕的日子。这里他提到《论语》里“屡空”的颜回。陶渊明不怕贫穷。这正是他用以反抗世俗的安贫乐道。他喜欢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他从村落清新的晨曦里一路走出来,架好车马,下地干活,他的胸中饱胀着自然的情怀。鸟声婉转,风中送来弥漫的花草清香,凉爽,和善,

绝不寒冷。田地上的白雪潮水般褪去,荒草覆盖了冬后大地的无数小径。这偏远的、人迹罕至的地方叫人惊喜。他可以在这里找到自由。不需要繁华、光荣和热烈的事物,以及任何一个多余的人。他甚至觉得,汲汲于功名的人类是可笑的。他理解了植杖翁的遁世选择。陶渊明觉得隐居的道理应该为人生的通识感到惭愧。隐,还是不隐,一直是个问题。这个世界的通识就是,不隐,要入世,功成名就,出人头地。陶渊明还不想归隐,时候还没到,但他的愧对只是暂时的不安。他终将心安理得地归去。

  但是,作者却意犹未尽,紧接着便以第二首的先师遗训“忧道不忧贫”之不易实践,夹叙了田间劳动的欢娱,联想到古代隐士长沮、桀溺的操行,而深感忧道之人的难得,最后以掩门长吟“聊作陇亩民”作结。陶渊明一向把孔子视为先师。孔子说过的“忧道不忧贫”,他记在心里。但他更喜欢这种“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的农耕生活。陶渊明想成为长沮、桀溺那样的隐士。他的内心有挣扎,有焦虑,本想有所作为,世界却使他望而却步。他很失望,渐渐生出一颗叛逆之心,甘愿“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这将是他生命的归宿。

  这两首诗犹如一阕长调词的上下片,内容既紧相联系,表现上又反复吟咏,回环跌宕

,言深意远。可整首诗又和谐一致,平淡自然,不假雕饰,真所谓浑然天成。仿佛诗人站在读者的面前,敞开自己的心扉,既不假思虑,又不择言词,只是娓娓地将其所作、所感、所想,毫无保留地加以倾吐。这诗,不是作出来的,也不是吟出来的,而是从诗人肺腑中流泻出来的。明人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中,一则说:“靖节诗句法天成而语意透彻,有似《孟子》一书。谓孟子全无意为文,不可;谓孟子为文,琢之使无痕迹,又岂足以知圣贤哉!以此论靖节,尤易晓也。”再则说:“靖节诗直写己怀,自然成文。”三则说:“靖节诗不可及者,有一等直写己怀,不事雕饰,故其语圆而气足;有一等见得道理精明,世事透彻,故其语简而意尽。”这些,都道出了陶诗的独特的风格高度的艺术成就。

  冲淡自然是一种文学风格,这是一种特殊的文学艺术境界。在这种境界里,我融于物,全忘我乃至无我;神与景接,神游于物而又神随景迁。这种境界的极致是悠远宁谧、一派天籁。因此,陶渊明的“鸟哢欢新节,泠风送余善”,“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就成了千古不衰的绝唱。不加雕饰却又胜于雕饰,这是一种艺术的辩证法。不过,这中间确也有诗人的艰苦的艺术劳动在,那是一个弃绝雕饰,返璞归真的艺术追

求过程,没有一番扎实的苦功是难以达到这种艺术创作境界的。

  这组诗写田野的美景和亲身耕耘的喜悦,也还由此抒发作者的缅怀。其遥想和赞美的是贫而好学、不事稼穑的颜回和安贫乐道的孔子,尤其是钦羡古代“耦而耕”的隐士荷蓧翁和长沮、桀溺。虽然,作者也表明颜回和孔子不可效法,偏重于向荷蓧翁和长沮、桀溺学习似乎是乐于隐居田园的。不过,字里行间仍透露着对世道的关心和对清平盛世的向往。如果再注意一下此诗的写作时代,这一层思想的矛盾也就看得更清晰了。在写这两首诗后的两年,作者还去做过八十多天的彭泽令,正是在这时,他才终于对那个黑暗污浊的社会彻底丧失了信心,并表示了最后的决绝,满怀愤懑地“自免去职”、归隐田园了。这是陶渊明式的抗争。如果不深入体会这一点,而过多地苛责于他的逸隐,那就不但是轻易地否定了陶渊明的大半,而且去真实情况也不啻万里了。

  有人认为,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所表现的诗意与襟怀现实而完美地昭示了一种“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人生境界。或者说,借用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四境界说”,可以认为《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代表了陶渊明站在“天地境界”对自然、功利乃至道德境界的同时超越。这就是陶渊明选

择返归田园过耕读生活所必不可少的勇气与智慧的思想资源,也是陶渊明为人为诗何以超绝凡俗的根本原因。

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年)春天。隆安五年(401年)冬,母丧返归,自此退职。元兴元年(402年),进占荆州的桓玄又进一步攻陷京师,称太尉,总揽朝政。国事无望,使陶渊明坚定了躬耕自资的决心,并付诸实际行动。这两首诗便是陶渊明亲自参加春耕之后的作品。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120691.html

上一篇:算犹有、凭高望眼。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旅怀千结,数征鸿过尽,暮云无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