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9-23 21:06:02
出自唐代郭震的《古劍篇 / 寶劍篇》
君不見昆吾鐵冶飛炎煙,紅光紫氣俱赫然。 良工鍛煉凡幾年,鑄得寶劍名龍泉。龍泉顔色如霜雪,良工咨嗟歎奇絕。琉璃玉匣吐蓮花,錯镂金環映明月。 正逢天下無風塵,幸得周防君子身。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綠龜鱗。非直結交遊俠子,亦曾親近英雄人。 何言中路遭棄捐,零落漂淪古獄邊。雖複塵埋無所用, 猶能夜夜氣沖天。
譯文及注釋譯文你難道沒有看到昆吾的寶石被煉成寶劍,通紅的爐火,劍鋒上射出紫色的光焰?良工巧匠們不知經過多少年的鍛造冶煉,才鑄出這把無雙的寶劍名曰龍泉。劍工自己也得意非凡地驚歎,锃亮得如雪如霜寒芒四閃。像琉璃玉匣裏吐出一朵白蓮,劍柄上的金環是日月的光輝鍍染。此劍出世,正逢天下沒有戰争,好慶幸被君子佩帶防身。耀眼的劍芒像青蛇遊動,鞘上的花紋如浮起綠色的龜鱗。不隻是遊俠們見了十分珍愛,英難豪傑亦曾格外鍾情。爲什麽要一個勁兒地說它曾中途遭到抛棄,飄零淪落在荒涼的古獄旁邊呢?雖然被泥土掩埋不能發揮作用,但其赫赫劍氣形成的不凡光焰仍然夜夜照亮了夜空。
注釋古劍:指古代著名的龍泉寶劍。昆吾:傳說中的山名。相傳山有積石,冶煉成鐵,鑄出寶劍光如水精,削玉如泥。石爲昆吾,劍名昆吾,皆以山得
得名。鐵冶:即冶鐵的工場。炎:指火光上升。紅光:指火光。紫氣:即劍氣。赫然:光明閃耀的樣子。凡:即共,一作“經”。龍泉:龍泉縣有水,曾有人就此水淬劍,劍化龍飛去,因此此劍便名龍泉劍(《太平鬟宇記》)。咨嗟:即贊歎。錯镂:指錯彩、镂金。金環:指刀劍上裝飾的帶金的環。映:一作“生”。風塵:指烽煙,借指戰争。幸:慶幸。周防:即周密防衛。周:一作“用”。黯黯:通“暗暗”,指幽暗而不鮮明。文章:指劍上的花紋。直:通“隻”。遊俠子:指古代那些輕生重義、勇于救人急難的英雄俠士。曾:一作“常”。中路:即中途。棄捐:指抛棄。“零落”句:據《晉書·張華傳》載,晉張華見天上有紫氣,使雷煥察釋。雷煥曰:“寶劍之精上徹于天”。張華使雷煥尋劍,雷煥于豐城縣獄屋基下掘得一石函,中有雙劍,上刻文字,一名龍泉,一名太阿。漂:一作“飄”。塵埋:爲塵土埋沒。
賞析這是一首詠物言志詩,所詠的對象是龍泉寶劍。據傳龍泉寶劍是吳國幹将和越國歐冶子二人,用昆吾所産精礦,冶煉多年而鑄成,備受時人贊賞。但後來淪落埋沒在豐城的一個古牢獄的廢墟下,直到晉朝宰相張華夜觀天象,發現在鬥宿、牛宿之間有紫氣上沖于天,後經雷煥判斷是“寶劍之精上徹于
天”,這才重新被發掘出來。這首詩就是化用上述傳說,借歌詠龍泉劍以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抒發不遇的感慨。
詩人用古代造就的寶劍比喻當時淪沒的人才,貼切而易曉。從托物言志看,詩的開頭借幹将鑄劍故事以喻自己素質優秀,陶冶不凡;其次贊美寶劍的形制和品格,以自顯其一表人材,風華并茂;再次稱道寶劍在太平年代雖乏用武之地,也曾爲君子佩用,助英雄行俠,以顯示自己操守端正,行爲俠義;最後用寶劍淪落的故事,以自信終究不會埋沒,吐露不平。作者這番夫子自道,理直氣壯地表明着:人才早已造就,存在,起過作用,可惜被埋沒了,必須正視這一現實,應當珍惜、辨識、發現人才,把埋沒的人才挖掘出來。這就是它的主題思想,也是它的社會意義。在封建社會,面對至高至尊的皇帝,敢于寫出這樣寓意顯豁、思想尖銳、态度嚴正的詩歌,其見識、膽略、豪氣是可貴可敬的。對壓抑于下層的士子有激發感奮的作用。這首詩的意義和影響由此,成功也由此。
張說評述郭震“文章有逸氣,爲世所重”。所謂“逸氣”,即指其作品氣勢不羁,風格豪放。《古劍篇》的藝術特點,正如此評,其突出處恰在氣勢和風格。由于這詩是借詠劍以發議論,吐不平,因而求鮮明,任奔放,不求技巧,不受
拘束。詩人所注重的是比喻貼切,意思顯豁,主題明确。詩中雖然化用傳說,不乏想象,頗有誇張,富于浪漫色彩。例如贊美寶劍冶煉,稱道寶劍品格,形容寶劍埋沒等,都有想象和誇張。但是,筆觸所到,議論即見,形象鮮明,思想犀利,感情奔放,氣勢充沛,往往從劍中見人,達到見人而略劍的藝術效果。實際上,這首詩在藝術上的成就,主要不在形式技巧,而在豐滿地表現出詩人的形象,體現爲一種典型,一種精神,因而能打動人。“文以氣爲主”,“風格即人”,此詩可作一例。
創作背景此詩相傳是郭震受武則天召見時寫的。《唐詩紀事》記載:“元振(即郭震)尉通泉,任俠使氣,撥去小節。武後知所爲,召欲诘。既與語,奇之。索所爲文章,上《寶劍篇》。後覽嘉歎,诏示學士李峤等。”
作者簡介郭震一般指郭元振。郭元振(656年-713年),名震,字元振,以字行,魏州貴鄉(今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人,唐朝名将、宰相。郭元振進士出身,授通泉縣尉,後得到武則天的贊賞,被任命爲右武衛铠曹參軍,又進獻離間計,使得吐蕃發生内亂。唐玄宗骊山講武,郭元振因軍容不整之罪,被流放新州,後在赴任饒州司馬途中,抑郁病逝。
出自唐代郭震的《古剑篇 / 宝剑篇》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 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 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边。虽复尘埋无所用, 犹能夜夜气冲天。
译文及注释译文你难道没有看到昆吾的宝石被炼成宝剑,通红的炉火,剑锋上射出紫色的光焰?良工巧匠们不知经过多少年的锻造冶炼,才铸出这把无双的宝剑名曰龙泉。剑工自己也得意非凡地惊叹,锃亮得如雪如霜寒芒四闪。像琉璃玉匣里吐出一朵白莲,剑柄上的金环是日月的光辉镀染。此剑出世,正逢天下没有战争,好庆幸被君子佩带防身。耀眼的剑芒像青蛇游动,鞘上的花纹如浮起绿色的龟鳞。不只是游侠们见了十分珍爱,英难豪杰亦曾格外钟情。为什么要一个劲儿地说它曾中途遭到抛弃,飘零沦落在荒凉的古狱旁边呢?虽然被泥土掩埋不能发挥作用,但其赫赫剑气形成的不凡光焰仍然夜夜照亮了夜空。
注释古剑:指古代著名的龙泉宝剑。昆吾:传说中的山名。相传山有积石,冶炼成铁,铸出宝剑光如水精,削玉如泥。石为昆吾,剑名昆吾,皆以山得
得名。铁冶:即冶铁的工场。炎:指火光上升。红光:指火光。紫气:即剑气。赫然:光明闪耀的样子。凡:即共,一作“经”。龙泉:龙泉县有水,曾有人就此水淬剑,剑化龙飞去,因此此剑便名龙泉剑(《太平鬟宇记》)。咨嗟:即赞叹。错镂:指错彩、镂金。金环:指刀剑上装饰的带金的环。映:一作“生”。风尘:指烽烟,借指战争。幸:庆幸。周防:即周密防卫。周:一作“用”。黯黯:通“暗暗”,指幽暗而不鲜明。文章:指剑上的花纹。直:通“只”。游侠子:指古代那些轻生重义、勇于救人急难的英雄侠士。曾:一作“常”。中路:即中途。弃捐:指抛弃。“零落”句:据《晋书·张华传》载,晋张华见天上有紫气,使雷焕察释。雷焕曰:“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张华使雷焕寻剑,雷焕于丰城县狱屋基下掘得一石函,中有双剑,上刻文字,一名龙泉,一名太阿。漂:一作“飘”。尘埋:为尘土埋没。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所咏的对象是龙泉宝剑。据传龙泉宝剑是吴国干将和越国欧冶子二人,用昆吾所产精矿,冶炼多年而铸成,备受时人赞赏。但后来沦落埋没在丰城的一个古牢狱的废墟下,直到晋朝宰相张华夜观天象,发现在斗宿、牛宿之间有紫气上冲于天,后经雷焕判断是“宝剑之精上彻于
天”,这才重新被发掘出来。这首诗就是化用上述传说,借歌咏龙泉剑以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抒发不遇的感慨。
诗人用古代造就的宝剑比喻当时沦没的人才,贴切而易晓。从托物言志看,诗的开头借干将铸剑故事以喻自己素质优秀,陶冶不凡;其次赞美宝剑的形制和品格,以自显其一表人材,风华并茂;再次称道宝剑在太平年代虽乏用武之地,也曾为君子佩用,助英雄行侠,以显示自己操守端正,行为侠义;最后用宝剑沦落的故事,以自信终究不会埋没,吐露不平。作者这番夫子自道,理直气壮地表明着:人才早已造就,存在,起过作用,可惜被埋没了,必须正视这一现实,应当珍惜、辨识、发现人才,把埋没的人才挖掘出来。这就是它的主题思想,也是它的社会意义。在封建社会,面对至高至尊的皇帝,敢于写出这样寓意显豁、思想尖锐、态度严正的诗歌,其见识、胆略、豪气是可贵可敬的。对压抑于下层的士子有激发感奋的作用。这首诗的意义和影响由此,成功也由此。
张说评述郭震“文章有逸气,为世所重”。所谓“逸气”,即指其作品气势不羁,风格豪放。《古剑篇》的艺术特点,正如此评,其突出处恰在气势和风格。由于这诗是借咏剑以发议论,吐不平,因而求鲜明,任奔放,不求技巧,不受
拘束。诗人所注重的是比喻贴切,意思显豁,主题明确。诗中虽然化用传说,不乏想象,颇有夸张,富于浪漫色彩。例如赞美宝剑冶炼,称道宝剑品格,形容宝剑埋没等,都有想象和夸张。但是,笔触所到,议论即见,形象鲜明,思想犀利,感情奔放,气势充沛,往往从剑中见人,达到见人而略剑的艺术效果。实际上,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成就,主要不在形式技巧,而在丰满地表现出诗人的形象,体现为一种典型,一种精神,因而能打动人。“文以气为主”,“风格即人”,此诗可作一例。
创作背景此诗相传是郭震受武则天召见时写的。《唐诗纪事》记载:“元振(即郭震)尉通泉,任侠使气,拨去小节。武后知所为,召欲诘。既与语,奇之。索所为文章,上《宝剑篇》。后览嘉叹,诏示学士李峤等。”
作者简介郭震一般指郭元振。郭元振(656年-713年),名震,字元振,以字行,魏州贵乡(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人,唐朝名将、宰相。郭元振进士出身,授通泉县尉,后得到武则天的赞赏,被任命为右武卫铠曹参军,又进献离间计,使得吐蕃发生内乱。唐玄宗骊山讲武,郭元振因军容不整之罪,被流放新州,后在赴任饶州司马途中,抑郁病逝。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