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9-14 13:16:07
出自明代王磐的《朝天子·詠喇叭》
喇叭,唢呐,曲兒小腔兒大。官船來往亂如麻,全仗你擡聲價。(唢呐 一作:鎖呐; 聲價 一作:身價)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哪裏去辨甚麽真共假?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隻吹的水盡鵝飛罷!譯文及注釋譯文喇叭和唢呐,吹的曲子雖短,聲音卻很響亮。官船來往頻繁如亂糟糟的麻,全憑借你擡高名譽地位。軍隊聽了軍隊發愁,百姓聽了百姓害怕。哪裏會去辨别什麽真和假?眼看着使有的人家傾家蕩産,使有的人家元氣大傷,直吹得水流幹鵝飛跑,家破人亡啊!
譯文二喇叭鎖呐嗚嗚哇哇,曲兒小來腔兒大。官船來往亂如麻,全憑你來擡聲價。軍人聽了軍人愁,百姓聽了百姓怕。能到哪裏去分真和假?眼睜睜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隻吹得江水枯竭鵝飛罷!
注釋1.朝天子:曲牌名。2.喇叭:銅制管樂器,上細下粗,最下端的口部向四周擴張,可以擴大聲音。3.唢呐:寫作“鎖呐”,管樂器,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前接一個喇叭形擴聲器。民樂中常用。4.曲兒小:(吹的)曲子很短。腔兒大:(吹出的)聲音很響。曲兒小腔兒大是喇叭、唢呐的特征。本事很小、官腔十足是宦官的特征。5.官船:官府衙門的船隻。亂如麻:形容來往頻繁,出現次數很多。6.仗:倚仗,憑借。你:指喇
喇叭、唢呐。擡:擡高。聲價:指名譽地位。(宦官裝腔作勢,聲價全靠喇叭來擡。而喇叭其所以能擡聲價,又因爲它傳出的是皇帝的旨意。矛頭所指,更深一層。也暗示其狐假虎威的嘴臉。)7.軍:指軍隊。愁:發愁。因受攪擾而怨忿。舊時皇帝爲了加強對軍隊統帥的控制,常派宦官監軍,以牽制軍隊長官的行動,十分讨厭。8.哪裏:同“那裏”。辨:分辨、分别。甚麽:同“什麽”,疑問代詞。共:和。9.眼見的:眼看着。吹翻了這家:意思是使有的人家傾家蕩産。10.吹傷了那家:使有的人家元氣大傷。11.水盡鵝飛罷:水幹了,鵝也飛光了。比喻民窮财盡,家破人亡。這是宦官害民的嚴重後果。水盡鵝飛,“官船”就不能長久來往,這也是對最高統治者的警告,比喻家破人亡。
賞析小令第一層說喇叭、唢呐的特征是“曲兒小腔兒大”,這是喇叭最突出的特征,一“小”一“大”的對比中,也流露出作者的愛憎之情。一個“腔”字,道出了喇叭和宦官的共同特征,把那些貪官污吏的醜惡本質刻畫得入木三分。小令的第二層說喇叭、唢呐的用途,是爲來往如麻的官船擡聲價,即爲官方所用。“聲價”即名譽地位,按理應是客觀評價;而這裏卻要“擡”,就說明喇叭、鎖呐的品格是卑下的。小令第三層展示喇叭、唢呐用途的另
一面:爲害軍民,即在爲官船擡聲價的同時,肆意侵害軍民的利益,讓老百姓一聽到喇叭、唢呐之聲就不寒而栗,膽戰心驚。小令最後一層寫喇叭、唢呐吹奏的結果: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直吹得民窮财盡,家破人亡。通篇詠喇叭詠得真切,詠得讓人信服。
這首小令是作者目睹了往來于運河之上的宦官的種種惡行後的借題發揮之作,是有所寄托的。喇叭和宦官不同類,但喇叭的“曲兒小腔兒大”與宦官的“本事小來頭大”卻有共同點,于是作品在物與人之間找到共性,作者實際上是比照着宦官的嘴臉詠喇叭的:以吹(虛張聲勢)爲特征,是官方害民的幫兇,到處作威作福,惹得軍民共忿,直到吹得天昏地暗、江山動搖。作者在對宦官害民的現實黑暗進行揭露的同時,也向最高統治者發出警告,其批判鋒芒是很尖銳的。所以說這首小令的思想内涵是豐富而深刻的。
這首作品不是爲詠物而詠物,它對現實社會的深刻洞察,強烈的感情色彩,是在傳達一種反抗的呼聲,而這些思想内涵都包融在詠物之中。作品是在批判宦官害民,但終于沒有點破,結論留待讀者思而得之,既痛快淋漓又含蓄有力,這就是“不即不離”。
賞析二這首散曲作于明代武宗正德年間,它真實地反映了當時宦官裝腔作勢地醜惡面目,同
時也揭露了他們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據蔣一葵《堯山堂外記》中載:“正德間閹寺當權,往來河下無虛日,每到辄吹號頭,齊征夫,民不堪命,西樓乃作《詠喇叭》以嘲之。”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王磐作這首散曲的用意。
從寫作上看,這首散曲可分爲三層。前六句狀物,其中“曲兒小”二句抓住“喇叭”,“唢呐”的特征,通過“曲兒”的“小”和“腔兒”的“大”的對比描寫,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曲兒”本來很小,很細,但是聲音經過“腔兒”的放大,就能傳揚四方。這裏借“曲兒小,腔兒大”來比喻宦官出行的形态,諷刺宦官,貌合神投。宦官原屬宮廷中供使喚的奴才,地位本來低下,卻倚仗帝王的寵信大擺威風。他們一出皇宮,就狐假虎威,裝腔作勢,氣焰嚣張,先前的唯唯諾諾,奴顔婢膝煙消雲散,前後判若兩人。“ 曲兒小,腔兒大”最能表現宦官的無恥情态,極富諷刺性。“官船”一句抓住“亂如麻”的特點,“亂”表現了宦官酷吏 的趾高氣揚,不可一世的醜惡面目。他們在河中橫沖直撞,爲非作歹,如入無人之境;“如麻”極言其多,更加突出其驕橫野蠻的情态。官船越多,人民受害越深。“全仗你擡身價”一句指的是宦官裝腔作勢的醜态。“你”表面上是指“喇叭”,“唢呐”;實際上
是直戳封建最高統治者,藏而不露,含而不顯。宦官如此放肆,正因爲有最高統治者做他們的靠山。這裏作者對當權者進行了有力的批判,對宦官剝削人民欺壓百姓進行了無情的揭露。進一步說明社會風氣的腐敗。
中間三句從聽覺方面分别就“軍”和“民”兩個方面剖析了宦官給社會帶來的巨大危害。“愁”是這一層的中心。“軍”爲何而愁?原來,明代中葉,社會黑暗,宦官當權,他們不僅是皇帝的侍從,也是皇帝的耳目和鷹犬。因此宦官在封建統治集團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他們慣于搬弄是非,颠倒黑白。所以,軍官士兵一聽說宦官要來,都提心吊膽,小心謹慎地恭維捧場,深怕萬一有什麽閃失, 被他們抓住把柄,遭到迫害。“民”爲何而愁?原因不外乎這幾種:抽丁,征稅,納捐。這些宦官“手把文書口稱敕”(白居易《賣炭翁》),以王命自居,以勢壓人,同時表面上又裝出堂而皇之,名正言順的樣子,手段陰險而毒辣。“哪裏”一句依前兩句而來,宦官的危害使人民聞風而“驚”,聞聲而“怕”。這樣,地痞流氓有機可乘,以假亂真,冒名頂替,趁火打劫。這一句是前兩句的延伸和總結。作者猛烈地抨擊了宦官專權的罪惡,他們把整個社會搞得烏煙瘴氣,使得人人自危。揭露有力,批判深刻。
如果說
上面一層,作者是從整個社會這一角度來反映宦官的罪惡,那麽,最後三句是從宦官對勞動人民造成的災難來着筆的。
“吹翻了這家”是近指,“吹傷了那家”是遠指,遠近結合,可見範圍之大,危害之大。“隻吹的水盡鵝飛罷”,這一句從危害的程度來說。“水盡鵝飛”這裏有兩層意思:首先,這裏是借“水盡鵝飛”比喻民财全部被搜刮幹淨,人民爲了繳糧納稅,已經傾家蕩産,糧無粟粒,錢無分文。其次,這兒的“水盡鵝飛”跟”竭澤而漁“是同意語,作者嚴整地警告統治者,你們這樣做,隻能進一步加重人民的負擔,激起人民的反抗,隻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自尋苦果。這一層作者從廣和深兩方面分析了宦官給人民帶來的災難,諷刺了宦官在運河沿岸裝腔作勢,,魚肉百姓的罪惡行徑,傳達了人民對宦官的恨。
王磬的《朝天子?詠喇叭》托物言志,反映深刻。在結構上,全面圍繞“吹”字來組織文字,言“吹”之狀,寫“吹”之果,繪統治者爪牙“吹”之形,吐人民群衆對“吹”之恨。層層推進,有條不紊。以“樂”聲來抒“憤”情,一針見血地揭示了封建統治者與百姓的對立,反映了人民的痛苦和不幸。在寫法上,運用誇張和諷刺的手法将喇叭與宦官相聯系,“性發于此而義歸于彼”,把所詠的物
于所諷的人關合的相當巧妙,使人讀後非常痛快。這首散曲取材精當,比拟恰當,很富有諷刺性,像這樣針對當權者嬉笑怒罵的作品,在曲壇上是比較少見的。
創作背景這支曲作于明武宗正德年間(1506—1521),當時宦官當權,在交通要道運河上,他們往來頻繁,每到一處就耀武揚威,魚肉百姓。詩人王磐家住運河邊的高郵縣,目睹宦官的種種惡行,寫了這支《朝天子》,借詠喇叭,揭露宦官的罪行。
作者簡介王磐(約1470年~1530年)稱爲南曲之冠。明代散曲作家、畫家,亦通醫學。字鴻漸,江蘇高郵人。少時薄科舉,不應試,一生沒有作過官,盡情放縱于山水詩畫之間,築樓于城西,終日與文人雅士歌吹吟詠,因自號“西樓”。所作散曲,題材廣泛。正德間,宦官當權,船到高郵,辄吹喇叭,騷擾民間,作《朝天子·詠喇叭》一首以諷。著有《王西樓樂府》、《王西樓先生樂府》、《野菜譜》、《西樓律詩》。
出自明代王磐的《朝天子·咏喇叭》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唢呐 一作:锁呐; 声价 一作: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译文及注释译文喇叭和唢呐,吹的曲子虽短,声音却很响亮。官船来往频繁如乱糟糟的麻,全凭借你抬高名誉地位。军队听了军队发愁,百姓听了百姓害怕。哪里会去辨别什么真和假?眼看着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直吹得水流干鹅飞跑,家破人亡啊!
译文二喇叭锁呐呜呜哇哇,曲儿小来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凭你来抬声价。军人听了军人愁,百姓听了百姓怕。能到哪里去分真和假?眼睁睁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江水枯竭鹅飞罢!
注释1.朝天子:曲牌名。2.喇叭:铜制管乐器,上细下粗,最下端的口部向四周扩张,可以扩大声音。3.唢呐:写作“锁呐”,管乐器,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前接一个喇叭形扩声器。民乐中常用。4.曲儿小:(吹的)曲子很短。腔儿大:(吹出的)声音很响。曲儿小腔儿大是喇叭、唢呐的特征。本事很小、官腔十足是宦官的特征。5.官船:官府衙门的船只。乱如麻:形容来往频繁,出现次数很多。6.仗:倚仗,凭借。你:指喇
喇叭、唢呐。抬:抬高。声价:指名誉地位。(宦官装腔作势,声价全靠喇叭来抬。而喇叭其所以能抬声价,又因为它传出的是皇帝的旨意。矛头所指,更深一层。也暗示其狐假虎威的嘴脸。)7.军:指军队。愁:发愁。因受搅扰而怨忿。旧时皇帝为了加强对军队统帅的控制,常派宦官监军,以牵制军队长官的行动,十分讨厌。8.哪里:同“那里”。辨:分辨、分别。甚么:同“什么”,疑问代词。共:和。9.眼见的:眼看着。吹翻了这家:意思是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10.吹伤了那家: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11.水尽鹅飞罢:水干了,鹅也飞光了。比喻民穷财尽,家破人亡。这是宦官害民的严重后果。水尽鹅飞,“官船”就不能长久来往,这也是对最高统治者的警告,比喻家破人亡。
赏析小令第一层说喇叭、唢呐的特征是“曲儿小腔儿大”,这是喇叭最突出的特征,一“小”一“大”的对比中,也流露出作者的爱憎之情。一个“腔”字,道出了喇叭和宦官的共同特征,把那些贪官污吏的丑恶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小令的第二层说喇叭、唢呐的用途,是为来往如麻的官船抬声价,即为官方所用。“声价”即名誉地位,按理应是客观评价;而这里却要“抬”,就说明喇叭、锁呐的品格是卑下的。小令第三层展示喇叭、唢呐用途的另
一面:为害军民,即在为官船抬声价的同时,肆意侵害军民的利益,让老百姓一听到喇叭、唢呐之声就不寒而栗,胆战心惊。小令最后一层写喇叭、唢呐吹奏的结果: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直吹得民穷财尽,家破人亡。通篇咏喇叭咏得真切,咏得让人信服。
这首小令是作者目睹了往来于运河之上的宦官的种种恶行后的借题发挥之作,是有所寄托的。喇叭和宦官不同类,但喇叭的“曲儿小腔儿大”与宦官的“本事小来头大”却有共同点,于是作品在物与人之间找到共性,作者实际上是比照着宦官的嘴脸咏喇叭的:以吹(虚张声势)为特征,是官方害民的帮凶,到处作威作福,惹得军民共忿,直到吹得天昏地暗、江山动摇。作者在对宦官害民的现实黑暗进行揭露的同时,也向最高统治者发出警告,其批判锋芒是很尖锐的。所以说这首小令的思想内涵是丰富而深刻的。
这首作品不是为咏物而咏物,它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强烈的感情色彩,是在传达一种反抗的呼声,而这些思想内涵都包融在咏物之中。作品是在批判宦官害民,但终于没有点破,结论留待读者思而得之,既痛快淋漓又含蓄有力,这就是“不即不离”。
赏析二这首散曲作于明代武宗正德年间,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宦官装腔作势地丑恶面目,同
时也揭露了他们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据蒋一葵《尧山堂外记》中载:“正德间阉寺当权,往来河下无虚日,每到辄吹号头,齐征夫,民不堪命,西楼乃作《咏喇叭》以嘲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王磐作这首散曲的用意。
从写作上看,这首散曲可分为三层。前六句状物,其中“曲儿小”二句抓住“喇叭”,“唢呐”的特征,通过“曲儿”的“小”和“腔儿”的“大”的对比描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曲儿”本来很小,很细,但是声音经过“腔儿”的放大,就能传扬四方。这里借“曲儿小,腔儿大”来比喻宦官出行的形态,讽刺宦官,貌合神投。宦官原属宫廷中供使唤的奴才,地位本来低下,却倚仗帝王的宠信大摆威风。他们一出皇宫,就狐假虎威,装腔作势,气焰嚣张,先前的唯唯诺诺,奴颜婢膝烟消云散,前后判若两人。“ 曲儿小,腔儿大”最能表现宦官的无耻情态,极富讽刺性。“官船”一句抓住“乱如麻”的特点,“乱”表现了宦官酷吏 的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丑恶面目。他们在河中横冲直撞,为非作歹,如入无人之境;“如麻”极言其多,更加突出其骄横野蛮的情态。官船越多,人民受害越深。“全仗你抬身价”一句指的是宦官装腔作势的丑态。“你”表面上是指“喇叭”,“唢呐”;实际上
是直戳封建最高统治者,藏而不露,含而不显。宦官如此放肆,正因为有最高统治者做他们的靠山。这里作者对当权者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对宦官剥削人民欺压百姓进行了无情的揭露。进一步说明社会风气的腐败。
中间三句从听觉方面分别就“军”和“民”两个方面剖析了宦官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危害。“愁”是这一层的中心。“军”为何而愁?原来,明代中叶,社会黑暗,宦官当权,他们不仅是皇帝的侍从,也是皇帝的耳目和鹰犬。因此宦官在封建统治集团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他们惯于搬弄是非,颠倒黑白。所以,军官士兵一听说宦官要来,都提心吊胆,小心谨慎地恭维捧场,深怕万一有什么闪失, 被他们抓住把柄,遭到迫害。“民”为何而愁?原因不外乎这几种:抽丁,征税,纳捐。这些宦官“手把文书口称敕”(白居易《卖炭翁》),以王命自居,以势压人,同时表面上又装出堂而皇之,名正言顺的样子,手段阴险而毒辣。“哪里”一句依前两句而来,宦官的危害使人民闻风而“惊”,闻声而“怕”。这样,地痞流氓有机可乘,以假乱真,冒名顶替,趁火打劫。这一句是前两句的延伸和总结。作者猛烈地抨击了宦官专权的罪恶,他们把整个社会搞得乌烟瘴气,使得人人自危。揭露有力,批判深刻。
如果说
上面一层,作者是从整个社会这一角度来反映宦官的罪恶,那么,最后三句是从宦官对劳动人民造成的灾难来着笔的。
“吹翻了这家”是近指,“吹伤了那家”是远指,远近结合,可见范围之大,危害之大。“只吹的水尽鹅飞罢”,这一句从危害的程度来说。“水尽鹅飞”这里有两层意思:首先,这里是借“水尽鹅飞”比喻民财全部被搜刮干净,人民为了缴粮纳税,已经倾家荡产,粮无粟粒,钱无分文。其次,这儿的“水尽鹅飞”跟”竭泽而渔“是同意语,作者严整地警告统治者,你们这样做,只能进一步加重人民的负担,激起人民的反抗,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寻苦果。这一层作者从广和深两方面分析了宦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讽刺了宦官在运河沿岸装腔作势,,鱼肉百姓的罪恶行径,传达了人民对宦官的恨。
王磬的《朝天子?咏喇叭》托物言志,反映深刻。在结构上,全面围绕“吹”字来组织文字,言“吹”之状,写“吹”之果,绘统治者爪牙“吹”之形,吐人民群众对“吹”之恨。层层推进,有条不紊。以“乐”声来抒“愤”情,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封建统治者与百姓的对立,反映了人民的痛苦和不幸。在写法上,运用夸张和讽刺的手法将喇叭与宦官相联系,“性发于此而义归于彼”,把所咏的物
于所讽的人关合的相当巧妙,使人读后非常痛快。这首散曲取材精当,比拟恰当,很富有讽刺性,像这样针对当权者嬉笑怒骂的作品,在曲坛上是比较少见的。
创作背景这支曲作于明武宗正德年间(1506—1521),当时宦官当权,在交通要道运河上,他们往来频繁,每到一处就耀武扬威,鱼肉百姓。诗人王磐家住运河边的高邮县,目睹宦官的种种恶行,写了这支《朝天子》,借咏喇叭,揭露宦官的罪行。
作者简介王磐(约1470年~1530年)称为南曲之冠。明代散曲作家、画家,亦通医学。字鸿渐,江苏高邮人。少时薄科举,不应试,一生没有作过官,尽情放纵于山水诗画之间,筑楼于城西,终日与文人雅士歌吹吟咏,因自号“西楼”。所作散曲,题材广泛。正德间,宦官当权,船到高邮,辄吹喇叭,骚扰民间,作《朝天子·咏喇叭》一首以讽。著有《王西楼乐府》、《王西楼先生乐府》、《野菜谱》、《西楼律诗》。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