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22 23:10:57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指尖盛开的繁花

出自唐代李商隐的《暮秋獨遊曲江》

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長在,怅望江頭江水聲。譯文及注釋

譯文荷葉初生時,春恨已生。荷葉枯時,秋恨又成。深深知道,隻要身在人世,情意地久天長永存。多少惆怅,隻有那流不盡的江水聲。

注釋曲江:即曲江池。在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南。唐高适《同薛司直諸公秋霁曲江俯見南山作》詩:“南山郁初霁,曲江湛不流。”春恨:猶春愁,春怨。唐楊炯《梅花落》詩:“行人斷消息,春恨幾徘徊。”生:一作“起”。深知:十分了解。漢揚雄《法言·問道》:“深知器械舟車宮室之爲,則禮由己。”怅望:惆怅地看望或想望。唐杜甫《詠懷古迹五首》之二:“怅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賞析

  劉熙載《藝概·詩概》獨推李商隐詩“深情綿邈”,這首悼念所愛者的小詩便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佳作。

  這首七絕雖都是律句,但句與句之間不盡符合粘對規則。作者故意讓一二句之間不對,二三句之間不粘,并采用其獨擅的字句重用的手法來叙事抒情。馮浩贊此“調古情深”,正說出了這首以律句所寫的古絕,聲調感怆悲涼,情思纏綿哀痛的特點。

  “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詩一開頭就用緩慢沉重的語氣喃喃訴說起作者内心的憾恨。

。上、下句七字中有四字重複,類似的字句重用令人想起其七絕名篇《夜雨寄北》中關于“巴山夜雨”的吟詠,讀來自有回環往複、似直而纡的情韻。這兩句賦中寓比,把無情的曲江荷葉化爲有情之物,仿佛荷葉的春生、秋枯都與詩人的哀思有關。句中春生、秋枯,恨生、恨成映襯對比,更豐富了詩的内涵。這樣,詩的前半從語氣、字句、修辭、寫法諸方面無不恰到好處地表達出悼亡的沉痛感情。類斯情事在義山的悼亡詩中頗有可印證者,取以參讀有助于對此詩内容旨意的理解。《房中曲》雲:“憶得前年春,未語含悲辛。”大中三年(849)春,王氏已患病。時義山因府主鄭亞被貶,罷桂管幕職落魄返京。夫妻久别重逢,無語凝噎。了解義山長年飄泊,依人作遊的經曆,自會對其詩中“春恨生”的含意有較具體切實的理解。第二年,詩人爲生計所迫,又不得不奔波千裏,到徐州盧弘止幕府。《房中曲》又雲:“歸來已不見,錦瑟長于人。”大中五年(851)春,義山徐幕罷歸,補太學博士,在京與愛妻一起度過最後幾個月的光陰。不幸王氏于秋天病殁。“柿葉翻時獨悼亡”、“秋霖腹疾俱難遣,萬裏西風夜正長”這些悼亡詩名句,正可說明其“秋恨成”所指爲何。“人世死前惟有别”,義山伉俪情深,卻爲着仕途生計夫妻常

常在分離中,王氏遽爾病逝,這給詩人留下多大的憾恨。隻有知人論世,才能比較确切地把握其中叙事抒情的内容。

  “深知身在情長在”一句無限凄惋,将前兩句所蘊含的綿綿深情推向無以複加的詩境。如此一往情深的悼亡語,正如其作于東川的《屬疾》詩所雲:“多情真命薄,容易即回腸。”他也隻不過暫存人世,最爲傷心的是常常觸緒成悲,哀思難禁。不過,這一句顯得更爲沉痛哀絕,唯《無題》詩中“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至情之語可以仿佛。詩情亦由此臻于極至的境界。

  前三句是至情語,結句則新境再展,轉用婉曲語作收。又值幕秋之時,衰病垂幕的李商隐獨遊曲江,聞聲起哀,觸景傷情。“怅望江頭江水聲”,他似乎在怅望水聲,而不是在聽水聲。表面的視、聽錯亂,深刻地反映了他内心的怅恨茫然。通感所謂聲入心通,這裏正說明其聽覺、視覺、感覺的交融溝通。詩人所視、所聽并不真切,唯是思潮翻騰,哀痛難忍。曲江流水引起他前塵如夢的回憶,往事難追的怅恨,逝者如斯的歎息。詩戛然而止,卻如曲江流水有悠悠不盡之勢。

創作背景

  李商隐妻子王氏于唐宣宗大中五年(851)秋病故。大中十年(856)冬,柳仲郢被命入朝,李商隐随柳氏返京。第二年春上抵達長安。《馮譜》謂

其“似十一年春初方還京”,是也。大中十二年(858)春,李商隐已病殁于鄭州。由此推之,此篇當爲李商隐大中十一年(857)秋暮獨遊曲江之作。

作者簡介

李商隐,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荥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骈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爲“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裏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爲“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恻,優美動人,廣爲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隐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争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後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爲《李義山詩集》。

出自唐代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译文及注释

译文荷叶初生时,春恨已生。荷叶枯时,秋恨又成。深深知道,只要身在人世,情意地久天长永存。多少惆怅,只有那流不尽的江水声。

注释曲江:即曲江池。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唐高适《同薛司直诸公秋霁曲江俯见南山作》诗:“南山郁初霁,曲江湛不流。”春恨:犹春愁,春怨。唐杨炯《梅花落》诗:“行人断消息,春恨几徘徊。”生:一作“起”。深知:十分了解。汉扬雄《法言·问道》:“深知器械舟车宫室之为,则礼由己。”怅望:惆怅地看望或想望。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二:“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赏析

  刘熙载《艺概·诗概》独推李商隐诗“深情绵邈”,这首悼念所爱者的小诗便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佳作。

  这首七绝虽都是律句,但句与句之间不尽符合粘对规则。作者故意让一二句之间不对,二三句之间不粘,并采用其独擅的字句重用的手法来叙事抒情。冯浩赞此“调古情深”,正说出了这首以律句所写的古绝,声调感怆悲凉,情思缠绵哀痛的特点。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诗一开头就用缓慢沉重的语气喃喃诉说起作者内心的憾恨。

。上、下句七字中有四字重复,类似的字句重用令人想起其七绝名篇《夜雨寄北》中关于“巴山夜雨”的吟咏,读来自有回环往复、似直而纡的情韵。这两句赋中寓比,把无情的曲江荷叶化为有情之物,仿佛荷叶的春生、秋枯都与诗人的哀思有关。句中春生、秋枯,恨生、恨成映衬对比,更丰富了诗的内涵。这样,诗的前半从语气、字句、修辞、写法诸方面无不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悼亡的沉痛感情。类斯情事在义山的悼亡诗中颇有可印证者,取以参读有助于对此诗内容旨意的理解。《房中曲》云:“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大中三年(849)春,王氏已患病。时义山因府主郑亚被贬,罢桂管幕职落魄返京。夫妻久别重逢,无语凝噎。了解义山长年飘泊,依人作游的经历,自会对其诗中“春恨生”的含意有较具体切实的理解。第二年,诗人为生计所迫,又不得不奔波千里,到徐州卢弘止幕府。《房中曲》又云:“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大中五年(851)春,义山徐幕罢归,补太学博士,在京与爱妻一起度过最后几个月的光阴。不幸王氏于秋天病殁。“柿叶翻时独悼亡”、“秋霖腹疾俱难遣,万里西风夜正长”这些悼亡诗名句,正可说明其“秋恨成”所指为何。“人世死前惟有别”,义山伉俪情深,却为着仕途生计夫妻常

常在分离中,王氏遽尔病逝,这给诗人留下多大的憾恨。只有知人论世,才能比较确切地把握其中叙事抒情的内容。

  “深知身在情长在”一句无限凄惋,将前两句所蕴含的绵绵深情推向无以复加的诗境。如此一往情深的悼亡语,正如其作于东川的《属疾》诗所云:“多情真命薄,容易即回肠。”他也只不过暂存人世,最为伤心的是常常触绪成悲,哀思难禁。不过,这一句显得更为沉痛哀绝,唯《无题》诗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至情之语可以仿佛。诗情亦由此臻于极至的境界。

  前三句是至情语,结句则新境再展,转用婉曲语作收。又值幕秋之时,衰病垂幕的李商隐独游曲江,闻声起哀,触景伤情。“怅望江头江水声”,他似乎在怅望水声,而不是在听水声。表面的视、听错乱,深刻地反映了他内心的怅恨茫然。通感所谓声入心通,这里正说明其听觉、视觉、感觉的交融沟通。诗人所视、所听并不真切,唯是思潮翻腾,哀痛难忍。曲江流水引起他前尘如梦的回忆,往事难追的怅恨,逝者如斯的叹息。诗戛然而止,却如曲江流水有悠悠不尽之势。

创作背景

  李商隐妻子王氏于唐宣宗大中五年(851)秋病故。大中十年(856)冬,柳仲郢被命入朝,李商隐随柳氏返京。第二年春上抵达长安。《冯谱》谓

其“似十一年春初方还京”,是也。大中十二年(858)春,李商隐已病殁于郑州。由此推之,此篇当为李商隐大中十一年(857)秋暮独游曲江之作。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127025.html

上一篇: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