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14 02:45:41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笑弄清风

出自唐代嚴武的《軍城早秋》

昨夜秋風入漢關,朔雲邊月滿西山。 更催飛将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譯文及注釋

譯文昨夜蕭瑟的秋風卷入駐守的關塞;極目四望,但見邊月西沉,寒雲滾滾。一再命令那些勇猛的将士追擊敵人,不要讓敵人一兵一馬從戰場上逃回。

注釋漢關:漢朝的關塞,這裏指唐朝軍隊駐守的關塞。朔雲邊月:指邊境上的雲和月。月:一作“雪”。朔:北方。邊:邊境。西山:指今四川省西部的岷山,是當時控制吐蕃内侵的要地。更催:再次催促。飛将:西漢名将李廣被匈奴稱爲“飛将軍”,這裏泛指嚴武部下作戰勇猛的将領。驕虜:指唐朝時入侵的吐蕃軍隊。莫遣:不要讓。沙場:戰場。

賞析

  《軍城早秋》載于《全唐詩》卷二六一。下面是安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趙其鈞先生對此詩的賞析。

  這首《軍城早秋》,一方面使讀者看到嚴武作爲鎮守一方的主将的才略和武功,另一方面也表現了這位統兵主将的詞章文采,能文善武,無怪杜甫稱其爲“出群”之才。

  詩的第一句“昨夜秋風入漢關”,看上去是寫景,其實是頗有寓意的。我國西北和北部的少數民族的統治武裝,常于秋高馬肥的季節向内地進犯。“秋風入漢關”就意味着邊境上的緊張時刻又來臨了。“昨夜”二字,緊扣詩題“早秋”

”,如此及時地了解“秋風”,正反映了嚴武作爲邊關主将對時局的密切關注,對敵情的熟悉。

  第二句接着寫詩人聽到秋風的反映,這個反映是很有個性的,他立即注視西山,表現了主将的警覺、敏感,也暗示了他對時局所關注的具體内容。西山,寒雲低壓,月色清冷,再加上一個“滿”字,就把那陰沉肅穆的氣氛寫得更爲濃重,這氣氛正似風雲突變的前兆,大戰前的沉默。“眼中形勢胸中策”(宗澤《早發》),這是一切将領用兵作戰的基本規律。所以詩的前兩句既然寫出了戰雲密布的“眼中形勢”,那胸中之策就自不待言了,詩中略去這一部分内容,正表現了嚴武是用兵的行家。

  “更催飛将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更催”二字暗示戰事已按主将部署勝利展開。兩句一氣而下,筆意酣暢,字字千鈞,既顯示出戰場上勢如破竹的氣勢,也表現了主将剛毅果斷的氣魄和勝利在握的神情,而整個戰鬥的結果也自然寓于其中了。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墨氣所射,四表無窮,無字處皆其意也”(王夫之《董齋詩話》)。

  如果把一、二句和三、四句的内容放在一起來看,就會發現中間有着很大的跳躍。了解戰争的人都知道,一個閉目塞聽、對敵情一無所知的主将,是斷然不會打勝仗的,戰争的勝負往往取決于戰

前主将對敵情的敏感和了解的程度。詩的一、二句景中有情,顯示出主将準确地掌握了時機和敵情,這就意味着已經居于主動地位,取得了主動權,取得了克敵制勝的先決條件,這一切正預示着戰争的順利,因而,勝利也就成了人們意料中的結果,所以讀到三、四句非但沒有突兀、生硬之感,反而有一種水到渠成、果然如此的滿足。這首詩寫得開阖跳躍,氣概雄壯,幹淨利落,表現出地道的統帥本色。

  詩的思想感情、語言風格,也都富有作者本人的個性特征。這不是一般詩人所能寫得出的。

創作背景

  安史之亂以後,唐王朝國力削弱,吐蕃趁虛而入,曾一度攻入長安,後來又向西南地區進犯。嚴武兩次任劍南節度使。公元764年(唐代宗廣德二年)秋天,嚴武鎮守劍南,率兵西征,擊破吐蕃軍七萬多,收複失地,安定了蜀地。這首詩作于同吐蕃交戰之時。

作者簡介

嚴武,唐(公元七二六年至七六五年)字季鷹,華州華陰人。生于唐玄宗開元十四年,卒于代宗永泰元年,年四十歲。武雖武夫,亦能詩,全唐詩中錄存六首。另外還有三國時期東吳棋士嚴武以及黃埔一期嚴武陸軍中将。

出自唐代严武的《军城早秋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译文注释

译文昨夜萧瑟的秋风卷入驻守的关塞;极目四望,但见边月西沉,寒云滚滚。一再命令那些勇猛的将士追击敌人,不要让敌人一兵一马从战场上逃回。

注释汉关:汉朝的关塞,这里指唐朝军队驻守的关塞。朔云边月:指边境上的云和月。月:一作“雪”。朔:北方。边:边境。西山:指今四川省西部的岷山,是当时控制吐蕃内侵的要地。更催:再次催促。飞将:西汉名将李广被匈奴称为“飞将军”,这里泛指严武部下作战勇猛的将领。骄虏:指唐朝时入侵的吐蕃军队。莫遣:不要让。沙场:战场。

赏析

  《军城早秋》载于《全唐诗》卷二六一。下面是安徽师范大学文学教授赵其钧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这首《军城早秋》,一方面使读者看到严武作为镇守一方的主将的才略和武功,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这位统兵主将的词章文采,能文善武,无怪杜甫称其为“出群”之才。

  诗的第一句“昨夜秋风入汉关”,看上去是写景,其实是颇有寓意的。我国西北和北部的少数民族的统治武装,常于秋高马肥的季节向内地进犯。“秋风入汉关”就意味着边境上的紧张时刻又来临了。“昨夜”二字,紧扣诗题“早秋”

”,如此及时地了解“秋风”,正反映了严武作为边关主将对时局的密切关注,对敌情的熟悉。

  第二句接着写诗人听到秋风的反映,这个反映是很有个性的,他立即注视西山,表现了主将的警觉、敏感,也暗示了他对时局所关注的具体内容。西山,寒云低压,月色清冷,再加上一个“满”字,就把那阴沉肃穆的气氛写得更为浓重,这气氛正似风云突变的前兆,大战前的沉默。“眼中形势胸中策”(宗泽《早发》),这是一切将领用兵作战的基本规律所以诗的前两句既然写出了战云密布的“眼中形势”,那胸中之策就自不待言了,诗中略去这一部分内容,正表现了严武是用兵的行家。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更催”二字暗示战事已按主将部署胜利展开。两句一气而下,笔意酣畅,字字千钧,既显示出战场上势如破竹的气势,也表现了主将刚毅果断的气魄和胜利在握的神情,而整个战斗的结果也自然寓于其中了。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王夫之《董斋诗话》)。

  如果把一、二句和三、四句的内容放在起来看,就会发现中间有着很大的跳跃。了解战争的人都知道,一个闭目塞听、对敌情一无所知的主将,是断然不会打胜仗的,战争的胜负往往取决于战

前主将对敌情的敏感和了解的程度。诗的一、二句景中有情,显示出主将准确地掌握了时机和敌情,这就意味着已经居于主动地位,取得了主动权,取得了克敌制胜的先决条件,这一切正预示着战争的顺利,因而,胜利也就成了人们意料中的结果,所以读到三、四句非但没有突兀、生硬之感,反而有一种水到渠成、果然如此的满足。这首诗写得开阖跳跃,气概雄壮,干净利落,表现出地道的统帅本色。

  诗的思想感情、语言风格,也都富有作者本人的个性特征。这不是一般诗人所能写得出的。

创作背景

  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国力削弱,吐蕃趁虚而入,曾一度攻入长安,后来又向西南地区进犯。严武两次任剑南节度使。公元764年(唐代宗广德二年)秋天,严武镇守剑南,率兵西征,击破吐蕃军七万多,收复失地,安定了蜀地。这首诗作于同吐蕃交战之时。

作者简介

严武,唐(公元七二六年至七六五年)字季鹰,华州华阴人。生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卒于代宗永泰元年,年四十岁。武虽武夫,亦能诗,全唐诗中录存六首。另外还有三国时期东吴棋士严武以及黄埔一期严武陆军中将。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125363.html

上一篇:转眼葵肌初绣,又红欹栏角。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