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9-14 14:44:16
出自明代李攀龍的《塞上曲送元美》
白羽如霜出塞寒,胡烽不斷接長安。城頭一片西山月,多少征人馬上看。譯文及注釋譯文元美手持插着白羽的軍事文書,冒着霜凍的寒氣出行塞外。東北邊境的異族侵擾邊關,那報警的狼煙在相連不斷的烽火台上一個個燃起,直抵京城。元美出行之時,正當拂曉,城頭上斜挂一彎西垂的冷月。天明以後,一場惡戰又會在前線爆發。戍守邊關的将士們人未卸衣,馬未卸鞍,他們正焦急地翹首等待着京城的決策到來。
注釋塞上曲:古樂府詩題,以唐代李白、王昌齡諸作最爲著名。元美:即王世貞,與李攀龍齊名,同爲“後七子”領袖。羽:指羽書或羽激,爲古時征調軍隊或用于軍事的文書,上插鳥羽,表示緊急必須迅速傳遞胡烽(fēng):指北方少數民族入侵的邊警,烽:即烽煙,烽火,古時邊境有敵入浸即舉煙火報警。接:接近,直抵。長安: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北,爲中國古都之一,西漢、 隋、 唐等朝代皆定都于此。後常通稱國都爲長安,這裏實際指當時的首都北京。西山:北京西郊群山的總稱。征人:出征在外的将士。
創作背景《塞上曲送元美》是一首送别詩,明代中期,邊事屢起,北方的鞑靼多次入侵,直接威脅國都北京,詩人和王世貞同爲明“後七子”領袖,友誼笃深,詩人
人作此詩送别王世貞奔赴前線,并勉勵其勤勞邊務,以分國憂。
作者簡介李攀龍(1514—1570)字于鱗,號滄溟,漢族,曆城(今山東濟南)人。明代著名文學家。繼“前七子”之後,與謝榛、王世貞等倡導文學複古運動,爲“後七子”的領袖人物,被尊爲“宗工巨匠”。主盟文壇20餘年,其影響及于清初。
出自明代李攀龙的《塞上曲送元美》
白羽如霜出塞寒,胡烽不断接长安。城头一片西山月,多少征人马上看。译文及注释译文元美手持插着白羽的军事文书,冒着霜冻的寒气出行塞外。东北边境的异族侵扰边关,那报警的狼烟在相连不断的烽火台上一个个燃起,直抵京城。元美出行之时,正当拂晓,城头上斜挂一弯西垂的冷月。天明以后,一场恶战又会在前线爆发。戍守边关的将士们人未卸衣,马未卸鞍,他们正焦急地翘首等待着京城的决策到来。
注释塞上曲:古乐府诗题,以唐代李白、王昌龄诸作最为著名。元美:即王世贞,与李攀龙齐名,同为“后七子”领袖。羽:指羽书或羽激,为古时征调军队或用于军事的文书,上插鸟羽,表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递胡烽(fēng):指北方少数民族入侵的边警,烽:即烽烟,烽火,古时边境有敌入浸即举烟火报警。接:接近,直抵。长安: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为中国古都之一,西汉、 隋、 唐等朝代皆定都于此。后常通称国都为长安,这里实际指当时的首都北京。西山:北京西郊群山的总称。征人:出征在外的将士。
创作背景《塞上曲送元美》是一首送别诗,明代中期,边事屡起,北方的鞑靼多次入侵,直接威胁国都北京,诗人和王世贞同为明“后七子”领袖,友谊笃深,诗人
人作此诗送别王世贞奔赴前线,并勉励其勤劳边务,以分国忧。
作者简介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