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9-11 10:43:39
出自南北朝何承天的《戰城南》
戰城南,沖黃塵,丹旌電烻鼓雷震。勍敵猛,戎馬殷,橫陣亘野若屯雲。仗大順,應三靈,義之所感士忘生。長劍擊,繁弱鳴,飛镝炫晃亂奔星。虎騎躍,華眊旋,朱火延起騰飛煙。骁雄斬,高旗搴,長角浮叫響清天。夷群寇,殪逆徒,馀黎落惠詠來蘇。奏恺樂,歸皇都,班爵獻俘邦國娛。鑒賞何承天的《戰城南》詩是他于“晉義熙(晉安帝司馬德宗年號)末私造”《鼓吹铙歌》十五篇中的一首。铙歌,即“短箫铙歌”,本爲軍樂。何承天的這組《鼓吹铙歌》,“雖有漢曲舊名,大抵别增新意,故其義與古辭考之多不合”(郭茂倩《樂府詩集》)。作者以頌揚贊美态度來描寫戰争,旨在“建威揚德,勸士諷敵”。其詩主題格調與表現形式,均與漢樂府古辭迥然有别。
此詩以叙陣戰爲主,采用整齊的三、三、七句式,每三句爲一層意思,全詩二十四句,可分作四段來看。
開頭三句爲第一段。首句“戰城南”系套用樂府古辭語。作者起筆拉開戰幕,描繪出大戰的場景。“勍敵猛”以下六句爲第二段,分别從敵我兩方來寫。前三句言敵方兵強馬衆,攻勢兇猛;後三句寫己方士氣振奮,鬥志昂揚。“仗大順”,謂依順天道民心。“應三靈”,指得日、月、星三靈垂象之應。如陳琳所
所謂“當天符之佐運,承鬥剛而曜震。”(《軍武賦》)古稱“明王之征”,必順天命以伐無道。戰前先“告于皇天上帝、日月星;禱于後土、四海神祇、山川冢社;乃造于先王”(《司馬法》)而後命将興師。作者在此強調己方乃“正義”之師,将士激于義憤,争相赴敵。“長劍擊”至“長角浮叫”九句爲第三段,寫戰場交鋒。最後六句爲第四段,寫掃平“敵寇”,盡殲“逆徒”,餘黎沾惠,百姓讴歌及班師回朝,慶功祝捷。
古代詩歌叙寫戰争,由來已久。早在《詩經》雅詩中就有如《常武》(《大雅》)、《六月》、《采芑》(《小雅》)等名篇,屈原《九歌·國殇》亦是一篇寫戰争的傑作。《詩經》雅詩之叙戰事,多贊美周室功德,鋪揚威烈。一般不在詩中直接描寫作戰場面,而是着重表現己方軍威氣勢。如《大雅·常武》篇寫周宣王征徐夷,第五章正叙兵事,雲“王師啴啴(tān tān,衆盛貌),如飛如翰,如江如漢,如山之蒼,如川之流”。以一連串比喻表現周軍進擊時排山倒海,一往無前之勢,顯得威武雄壯,氣勢磅礴。《九歌·國殇》有一節描寫兩軍交鋒,車列毂錯,短兵相接,寫得悲壯慷慨。然詩人意在祭悼戰敗死國的楚将士亡靈,而非耀武揚威,因而詩中叙陣戰隻是作爲抒哀思的陪襯。何承天此詩
則有與《詩》、《騷》等戰事詩不同的特色。作者在詩中對陣戰展開正面描寫,既有鳥瞰式的宏大場面,又有形象具體的戰鬥描繪;運用寫實兼比喻、誇張及聲、色渲染等表現手法。詩中有的地方寫得較簡煉概括,有的地方着力鋪張描狀。如第二段寫雙方對陣情勢,“橫陣亘野若屯雲”一句,表現敵方“百校羅峙,千部陳列”,彌原蓋野,如黑雲壓城的強大陣勢。寫敵方的強大,既見戰争情勢之險惡與嚴酷,又反襯己方嚴陣以待,臨危不懼。作者接下不對己方軍容陣勢作相應的描寫,而以“義之所感士忘生”一句有力地表現将士們同仇敵忾,“師直爲壯”。這樣避免了單調與重複,又突出晉軍克敵制勝的原因,文筆簡潔,有較強的概括和表現力。
兩軍正面沖突,交兵接戰,是全詩用筆墨最多,也寫得較出色處。作者善于抓住最能體現戰鬥特點的“聲”與“色”,用濃墨重彩加以描繪。如第一段寫戰争大場面,首先展示出黃塵滾滾,砂石飛揚,天昏地暗的背景,以這片灰蒙昏沉的色調襯托出如銀蛇狂舞,電閃大作的火紅旌旗;似雷霆萬裏,聲震天地的隆隆戰鼓,格外令人觸目驚心。第二段寫“飛镝炫晃”與朱火飛煙,光色相映;劍擊弓鳴與“長角浮叫”,聲響交加,種種光色音響交織一體,使人眼花缭亂,驚心動魄
,生動地再現一場大規模混戰的緊張激烈情景,渲染出濃烈的戰争氣氛。作者還着重從動态來描寫交戰。第二段寫兵來将往的厮殺格鬥;雪刃紛飛,箭矢如雨,鐵騎奔突,華眊急旋。這一幅幅硝煙彌漫,金戈鐵馬的戰鬥畫面,使人想起曹丕詩:“千騎随風靡,萬騎正龍骧,金鼓震上下,幹戚紛縱橫。”(《黎陽作詩三首》之三)這段共用六個短句:“長劍擊、繁弱鳴”;“虎騎躍,華眊旋”;“骁雄斬,高旗搴”,每句都用動詞結尾,讀來給人以一種連續、動蕩不已和如火如荼之感。
全詩叙陣戰,筆墨鋪張揚厲,句式長短相間,排偶齊整,頗有氣勢,然略嫌辭賦味太濃,缺乏詩歌韻緻。
作者簡介何承天(370-447),東海郯人(今山東臨沂市蘭陵縣長城鎮人 ),南朝宋著名的思想家和天文學家和音樂家。南朝任尚書載丞。何承天曾奏改《元嘉曆》,訂正舊曆所訂的冬至時刻和冬至時日所在位置,一直通行于宋、齊及梁天監中葉,在我國天文律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論周天度數和兩極距離相當于給出圓周率的近似值約爲3.1429,對後世曆法影響很大。兼通音律,發明一種接近十二平均律的新律,能彈筝,複擅弈棋,著作有《達性論》、《與宗居士書》、《答顔光祿》、《報應問》等。曾奉命撰修《宋書》,書未成而卒。
出自南北朝何承天的《战城南》
战城南,冲黄尘,丹旌电烻鼓雷震。勍敌猛,戎马殷,横阵亘野若屯云。仗大顺,应三灵,义之所感士忘生。长剑击,繁弱鸣,飞镝炫晃乱奔星。虎骑跃,华眊旋,朱火延起腾飞烟。骁雄斩,高旗搴,长角浮叫响清天。夷群寇,殪逆徒,馀黎落惠咏来苏。奏恺乐,归皇都,班爵献俘邦国娱。鉴赏何承天的《战城南》诗是他于“晋义熙(晋安帝司马德宗年号)末私造”《鼓吹铙歌》十五篇中的一首。铙歌,即“短箫铙歌”,本为军乐。何承天的这组《鼓吹铙歌》,“虽有汉曲旧名,大抵别增新意,故其义与古辞考之多不合”(郭茂倩《乐府诗集》)。作者以颂扬赞美态度来描写战争,旨在“建威扬德,劝士讽敌”。其诗主题格调与表现形式,均与汉乐府古辞迥然有别。
此诗以叙阵战为主,采用整齐的三、三、七句式,每三句为一层意思,全诗二十四句,可分作四段来看。
开头三句为第一段。首句“战城南”系套用乐府古辞语。作者起笔拉开战幕,描绘出大战的场景。“勍敌猛”以下六句为第二段,分别从敌我两方来写。前三句言敌方兵强马众,攻势凶猛;后三句写己方士气振奋,斗志昂扬。“仗大顺”,谓依顺天道民心。“应三灵”,指得日、月、星三灵垂象之应。如陈琳所
所谓“当天符之佐运,承斗刚而曜震。”(《军武赋》)古称“明王之征”,必顺天命以伐无道。战前先“告于皇天上帝、日月星;祷于后土、四海神祇、山川冢社;乃造于先王”(《司马法》)而后命将兴师。作者在此强调己方乃“正义”之师,将士激于义愤,争相赴敌。“长剑击”至“长角浮叫”九句为第三段,写战场交锋。最后六句为第四段,写扫平“敌寇”,尽歼“逆徒”,余黎沾惠,百姓讴歌及班师回朝,庆功祝捷。
古代诗歌叙写战争,由来已久。早在《诗经》雅诗中就有如《常武》(《大雅》)、《六月》、《采芑》(《小雅》)等名篇,屈原《九歌·国殇》亦是一篇写战争的杰作。《诗经》雅诗之叙战事,多赞美周室功德,铺扬威烈。一般不在诗中直接描写作战场面,而是着重表现己方军威气势。如《大雅·常武》篇写周宣王征徐夷,第五章正叙兵事,云“王师啴啴(tān tān,众盛貌),如飞如翰,如江如汉,如山之苍,如川之流”。以一连串比喻表现周军进击时排山倒海,一往无前之势,显得威武雄壮,气势磅礴。《九歌·国殇》有一节描写两军交锋,车列毂错,短兵相接,写得悲壮慷慨。然诗人意在祭悼战败死国的楚将士亡灵,而非耀武扬威,因而诗中叙阵战只是作为抒哀思的陪衬。何承天此诗
则有与《诗》、《骚》等战事诗不同的特色。作者在诗中对阵战展开正面描写,既有鸟瞰式的宏大场面,又有形象具体的战斗描绘;运用写实兼比喻、夸张及声、色渲染等表现手法。诗中有的地方写得较简炼概括,有的地方着力铺张描状。如第二段写双方对阵情势,“横阵亘野若屯云”一句,表现敌方“百校罗峙,千部陈列”,弥原盖野,如黑云压城的强大阵势。写敌方的强大,既见战争情势之险恶与严酷,又反衬己方严阵以待,临危不惧。作者接下不对己方军容阵势作相应的描写,而以“义之所感士忘生”一句有力地表现将士们同仇敌忾,“师直为壮”。这样避免了单调与重复,又突出晋军克敌制胜的原因,文笔简洁,有较强的概括和表现力。
两军正面冲突,交兵接战,是全诗用笔墨最多,也写得较出色处。作者善于抓住最能体现战斗特点的“声”与“色”,用浓墨重彩加以描绘。如第一段写战争大场面,首先展示出黄尘滚滚,砂石飞扬,天昏地暗的背景,以这片灰蒙昏沉的色调衬托出如银蛇狂舞,电闪大作的火红旌旗;似雷霆万里,声震天地的隆隆战鼓,格外令人触目惊心。第二段写“飞镝炫晃”与朱火飞烟,光色相映;剑击弓鸣与“长角浮叫”,声响交加,种种光色音响交织一体,使人眼花缭乱,惊心动魄
,生动地再现一场大规模混战的紧张激烈情景,渲染出浓烈的战争气氛。作者还着重从动态来描写交战。第二段写兵来将往的厮杀格斗;雪刃纷飞,箭矢如雨,铁骑奔突,华眊急旋。这一幅幅硝烟弥漫,金戈铁马的战斗画面,使人想起曹丕诗:“千骑随风靡,万骑正龙骧,金鼓震上下,干戚纷纵横。”(《黎阳作诗三首》之三)这段共用六个短句:“长剑击、繁弱鸣”;“虎骑跃,华眊旋”;“骁雄斩,高旗搴”,每句都用动词结尾,读来给人以一种连续、动荡不已和如火如荼之感。
全诗叙阵战,笔墨铺张扬厉,句式长短相间,排偶齐整,颇有气势,然略嫌辞赋味太浓,缺乏诗歌韵致。
作者简介何承天(370-447),东海郯人(今山东临沂市兰陵县长城镇人 ),南朝宋著名的思想家和天文学家和音乐家。南朝任尚书载丞。何承天曾奏改《元嘉历》,订正旧历所订的冬至时刻和冬至时日所在位置,一直通行于宋、齐及梁天监中叶,在我国天文律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论周天度数和两极距离相当于给出圆周率的近似值约为3.1429,对后世历法影响很大。兼通音律,发明一种接近十二平均律的新律,能弹筝,复擅弈棋,著作有《达性论》、《与宗居士书》、《答颜光禄》、《报应问》等。曾奉命撰修《宋书》,书未成而卒。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