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26 05:36:15
出自魏晉曹植的《雜詩七首·其一》
高台多悲風,朝日照北林。之子在萬裏,江湖迥且深。方舟安可極,離思故難任!孤雁飛南遊,過庭長哀吟。翹思慕遠人,願欲托遺音。形影忽不見,翩翩傷我心。譯文及注釋譯文高台上常常吹着悲風,早晨的太陽照着北林。我懷念的人在萬裏外,大江大湖很遠很深。這舟船哪能順利到達?實難安置我懷念的心。掠過庭院南飛的孤雁,長聲哀吖真使人傷神。擡頭望着孤雁,我在想——托你帶個信給遠地的人。孤雁不理睬地飛過去了,飛動的影子更使我傷心。
注釋北林:泛指樹林。《詩經·秦·晨風》有“郁彼北林”句,作爲懷念君子的起興。之子:那個人,指所懷念的人。方舟:兩船并在一起。極,至,到達。難任,難以承擔。這四句是說我所懷念的那個人遠在萬裏之外,中間隔着大江大湖,連遠航的方舟也難以到達,離别的愁苦真是使人難于承受。翹(qiáo):思仰頭而思,形容思念之切。這句是說:很想托南飛的孤雁給他帶個音信。景:通影。形景指孤雁的形影。
賞析這是一首懷念遠别親友的詩。雖然作者和這一親友的遠别,或許是有統治者内部矛盾這一特殊原因,但在漢末魏初那個動亂流離的年代,遠别而不能團聚,甚至不能相見,實是普通現象。所以這首詩很容易引起共鳴,
,富有典型性與現實性。
這首詩開頭“高台多悲風,朝日照北林”實屬景語,并無影射比喻之意。而“高台多悲風”亦屬秋景。登高是因爲要眺望遠處,所以是思念遠方的人;而時值秋令,亭台越高那麽風自然就會越凄厲,登亭台的人于是就因爲風急而越感受到心情的沉重悲哀。這一句簡括凝煉,開後人無數法門。直是把此一句衍化爲五十六字的長詩。所以曹植這五字能成爲名句的原因,正因爲這雖然作爲景語,其實是寓意深情。
接下來的第二句“朝日照北林”,本來也是屬于景語,但是卻化用《詩·秦風·晨風》之首章。故作者《種葛篇》寫思婦有“徘徊步北林”之句,而這篇以“朝日照北林”起興。古人以夫婦與兄弟關系相互爲喻,都是起始于《詩三百篇》,在曹植詩集中也屢見不鮮。
由于上句點出北林,正隐含《詩》中下文“未見君子,憂心欽欽”之意,所以作者緊接着寫到“之子在萬裏”了。意思是自己所思念的人是遠在萬裏之外,而下面“江湖迥且深”一句更是寓意深遠,情韻不匮。因爲江湖阻隔彼此的消息是一層;而“之子”卻經過這樣遙遠而艱難的路程走向萬裏之外,其身心所受的摧傷折磨可想而知,又是一層;況且其身既然在遠方,以後回來不是件容易事,爲對方設身處地着想,自然更
深了一層。
下面的“方舟安可極,離思故難任!”二句又緊承“江湖”句而言。把“離思”寫得十分沉重壓抑,可見其中有多少愁苦優怨之情。這雖隻就自己一面說,實際上也體現出所思之人同樣是不勝其愁苦憂怨了。
下句“孤雁飛南遊”,表面上是寫實,即作者在登高望遠之際看到孤雁南飛,實則蘊涵着好幾層意思。以前古人用“雁行”比喻兄弟,曹彪封吳,無異流放,和孤雁南遊很像;又因爲自己也像孤雁一樣,故“過庭”而“長哀吟”。“過庭”雖用《論語·季氏篇》“鯉趨而過庭”的字面,實借喻自己的入朝。
最後的四句“翹思慕遠人,願欲托遺音。形影忽不見,翩翩傷我心”。李善注:“翹,懸也。”“翹思”,等于說“懸念”;“慕”,有念念不忘之意。不但見孤雁而思遠人,并且把希望寄托于雁,問它是否願爲自己捎個信兒去。但雁飛甚速,形影倏忽間便不見了,這就更使作者黯然神傷了。“翩翩”,形容鳥疾飛之貌。連孤雁都翩然而逝,說明自己怨懷無托,結語似意猶未盡而已令人不忍卒讀,是真正寫情的高手。
此詩用筆似淺直而意實深曲,前六句以賦體爲主,卻似比興;後六句以比興爲主,反而趨近賦體。這說明作者深得《詩三百篇》之三昧,而做出用五言新體裁,所以是從建安
以來的詩人作品當中的絕唱。
鑒賞舊說大都以此詩爲作者懷念其弟曹彪之作,較可信。近人古直《曹子建詩箋定本》系于公元223年(魏文帝黃初四年)。這一年曹植自鄄城王徙封雍丘王,曾入朝。古直以爲此詩即入朝時所作。而黃節《曹子建詩注》則謂當作于徙封雍丘之前,兩家之說先後相去不及一年。當時曹彪封吳王,都廣陵(今江蘇揚州),古直注雲:“魏地東盡廣陵。吳當爲廣陵。廣陵,(西漢)吳王濞都也。”廣陵是魏王朝當時東南邊界,隔江與東吳相對,距魏都最遠,故詩中有“之子在萬裏”之句。
這首詩開頭兩句實屬景語,并無影射比喻之意。自李善《文選注》引《新語》:“高台喻京師,悲風言教令。朝日喻君之明,照北林言狹,比喻小人。”下文又雲:“江湖喻小人隔蔽。”後人乃多從其說。這就把兩句摹繪秋日景色的名句給牽強比附得全無詩意。此詩下文既有“孤雁飛南遊”之句,自當作于秋天,則首句“高台多悲風”亦屬秋景。登高所以望遠,所以思遠人也;而時值秋令,台愈高則風自然愈凄厲,登台之人乃因風急而愈感心情之沉重悲哀。說風悲正寫人之憂傷無盡。這一句簡括凝煉,開後人無數法門。如大謝句雲:“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是化一句爲兩句;又如老杜之《登高》七律
(“風急天高猿嘯哀”一首),直是把此一句衍化爲五十六字的長詩。故曹植此五字之所以爲名句,正以其雖作景語,實寓深情也。次句“朝日照北林”,固亦屬景語,卻化用《詩·秦風·晨風》之首章。《詩》雲:“鴥彼晨風,郁彼北林;未見君子,憂心欽欽。”“北林者,乃女子思其夫之地。故作者《種葛篇》寫思婦有“徘徊步北林”之句,而此篇亦以“朝日照北林”起興。古人以夫婦與兄弟關系相互爲喻,蓋始于《詩三百篇》,即曹植詩集中也屢見不鮮。此處點出北林,正隐含《詩》中下文“未見君子,憂心欽欽”之意,所以作者緊接着寫到“之子在萬裏”了。夫自己所思之人既遠在萬裏之外,而下面“江湖迥且深”一句更是寓意深遠,情韻不匮。蓋江湖阻隔彼此之消息是一層;而“之子”卻經過這樣遙遠而艱難的路程走向萬裏之外,其身心所受之摧傷折磨可想而知,又是一層;況其身既遠,他日歸來更非易事,爲對方設身處地着想,自然更深了一層。隻寫道路隔闊,已訴不盡離愁别恨,則不必節外生枝,再添上一個局外的“小人”。故李善注文不确。“方舟”二句又緊承“江湖”句而言。“方舟”,二舟相并,古時爲大夫所乘用;“極”,至。江湖深迥,舟不能及,故“離思難任”,“任”者,負荷也。把“
離思”寫得十分沉重壓抑,可見其中有多少愁苦優怨之情。這雖隻就自己一面說,實際上也體現出所思之人同樣是不勝其愁苦憂怨了。
以上六句爲第一段;自“孤雁”句以下六句爲第二段。“孤雁飛南遊”,表面上是寫實,即作者在登高望遠之際看到孤雁南飛,實則蘊涵着好幾層意思。蓋古人以“雁行”喻兄弟,曹彪封吳,無異流放,已似孤雁南遊;今自己亦如孤雁,故“過庭”而“長哀吟”。“過庭”雖用《論語·季氏篇》“鯉趨而過庭”的字面,實借喻自己的入朝。但詩句仍作實寫,故見孤雁哀鳴而自己“翹思慕遠人。李善注:“翹,懸也。”“翹思”,等于說“懸念”;“慕”,有念念不忘之意。不但見孤雁而思遠人,并且把希望寄托于雁,問它是否願爲自己捎個信兒去。但雁飛甚速,形影倏忽間便不見了,這就更使作者黯然神傷了。“翩翩”,形容鳥疾飛之貌。連孤雁都翩然而逝,說明自己怨懷無托,結語似意猶未盡而已令人不忍卒讀,是真正寫情的高手。
此詩用筆似淺直而意實深曲,前六句以賦體爲主,卻似比興(也難怪前人用比附之意去勉強解釋);後六句以比興爲主,反近于賦體。這說明作者深得《詩三百篇》之三昧,而出以五言新體,故爲建安以來詩人中之絕唱。
作者簡介曹植(192-232),字子
建,沛國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曹魏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爲陳王,去世後谥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後人因他文學上的造詣而将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爲“三曹”,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鬥”的評價。王士祯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轼三人耳。
译文高台上常常吹着悲风,早晨的太阳照着北林。我怀念的人在万里外,大江大湖很远很深。这舟船哪能顺利到达?实难安置我怀念的心。掠过庭院南飞的孤雁,长声哀吖真使人伤神。抬头望着孤雁,我在想——托你带个信给远地的人。孤雁不理睬地飞过去了,飞动的影子更使我伤心。
注释北林:泛指树林。《诗经·秦·晨风》有“郁彼北林”句,作为怀念君子的起兴。之子:那个人,指所怀念的人。方舟:两船并在一起。极,至,到达。难任,难以承担。这四句是说我所怀念的那个人远在万里之外,中间隔着大江大湖,连远航的方舟也难以到达,离别的愁苦真是使人难于承受。翘(qiáo):思仰头而思,形容思念之切。这句是说:很想托南飞的孤雁给他带个音信。景:通影。形景指孤雁的形影。
赏析这是一首怀念远别亲友的诗。虽然作者和这一亲友的远别,或许是有统治者内部矛盾这一特殊原因,但在汉末魏初那个动乱流离的年代,远别而不能团聚,甚至不能相见,实是普通现象。所以这首诗很容易引起共鸣,
,富有典型性与现实性。
这首诗开头“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实属景语,并无影射比喻之意。而“高台多悲风”亦属秋景。登高是因为要眺望远处,所以是思念远方的人;而时值秋令,亭台越高那么风自然就会越凄厉,登亭台的人于是就因为风急而越感受到心情的沉重悲哀。这一句简括凝炼,开后人无数法门。直是把此一句衍化为五十六字的长诗。所以曹植这五字能成为名句的原因,正因为这虽然作为景语,其实是寓意深情。
接下来的第二句“朝日照北林”,本来也是属于景语,但是却化用《诗·秦风·晨风》之首章。故作者《种葛篇》写思妇有“徘徊步北林”之句,而这篇以“朝日照北林”起兴。古人以夫妇与兄弟关系相互为喻,都是起始于《诗三百篇》,在曹植诗集中也屡见不鲜。
由于上句点出北林,正隐含《诗》中下文“未见君子,忧心钦钦”之意,所以作者紧接着写到“之子在万里”了。意思是自己所思念的人是远在万里之外,而下面“江湖迥且深”一句更是寓意深远,情韵不匮。因为江湖阻隔彼此的消息是一层;而“之子”却经过这样遥远而艰难的路程走向万里之外,其身心所受的摧伤折磨可想而知,又是一层;况且其身既然在远方,以后回来不是件容易事,为对方设身处地着想,自然更
深了一层。
下面的“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二句又紧承“江湖”句而言。把“离思”写得十分沉重压抑,可见其中有多少愁苦优怨之情。这虽只就自己一面说,实际上也体现出所思之人同样是不胜其愁苦忧怨了。
下句“孤雁飞南游”,表面上是写实,即作者在登高望远之际看到孤雁南飞,实则蕴涵着好几层意思。以前古人用“雁行”比喻兄弟,曹彪封吴,无异流放,和孤雁南游很像;又因为自己也像孤雁一样,故“过庭”而“长哀吟”。“过庭”虽用《论语·季氏篇》“鲤趋而过庭”的字面,实借喻自己的入朝。
最后的四句“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李善注:“翘,悬也。”“翘思”,等于说“悬念”;“慕”,有念念不忘之意。不但见孤雁而思远人,并且把希望寄托于雁,问它是否愿为自己捎个信儿去。但雁飞甚速,形影倏忽间便不见了,这就更使作者黯然神伤了。“翩翩”,形容鸟疾飞之貌。连孤雁都翩然而逝,说明自己怨怀无托,结语似意犹未尽而已令人不忍卒读,是真正写情的高手。
此诗用笔似浅直而意实深曲,前六句以赋体为主,却似比兴;后六句以比兴为主,反而趋近赋体。这说明作者深得《诗三百篇》之三昧,而做出用五言新体裁,所以是从建安
鉴赏旧说大都以此诗为作者怀念其弟曹彪之作,较可信。近人古直《曹子建诗笺定本》系于公元223年(魏文帝黄初四年)。这一年曹植自鄄城王徙封雍丘王,曾入朝。古直以为此诗即入朝时所作。而黄节《曹子建诗注》则谓当作于徙封雍丘之前,两家之说先后相去不及一年。当时曹彪封吴王,都广陵(今江苏扬州),古直注云:“魏地东尽广陵。吴当为广陵。广陵,(西汉)吴王濞都也。”广陵是魏王朝当时东南边界,隔江与东吴相对,距魏都最远,故诗中有“之子在万里”之句。
这首诗开头两句实属景语,并无影射比喻之意。自李善《文选注》引《新语》:“高台喻京师,悲风言教令。朝日喻君之明,照北林言狭,比喻小人。”下文又云:“江湖喻小人隔蔽。”后人乃多从其说。这就把两句摹绘秋日景色的名句给牵强比附得全无诗意。此诗下文既有“孤雁飞南游”之句,自当作于秋天,则首句“高台多悲风”亦属秋景。登高所以望远,所以思远人也;而时值秋令,台愈高则风自然愈凄厉,登台之人乃因风急而愈感心情之沉重悲哀。说风悲正写人之忧伤无尽。这一句简括凝炼,开后人无数法门。如大谢句云:“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是化一句为两句;又如老杜之《登高》七律
(“风急天高猿啸哀”一首),直是把此一句衍化为五十六字的长诗。故曹植此五字之所以为名句,正以其虽作景语,实寓深情也。次句“朝日照北林”,固亦属景语,却化用《诗·秦风·晨风》之首章。《诗》云:“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北林者,乃女子思其夫之地。故作者《种葛篇》写思妇有“徘徊步北林”之句,而此篇亦以“朝日照北林”起兴。古人以夫妇与兄弟关系相互为喻,盖始于《诗三百篇》,即曹植诗集中也屡见不鲜。此处点出北林,正隐含《诗》中下文“未见君子,忧心钦钦”之意,所以作者紧接着写到“之子在万里”了。夫自己所思之人既远在万里之外,而下面“江湖迥且深”一句更是寓意深远,情韵不匮。盖江湖阻隔彼此之消息是一层;而“之子”却经过这样遥远而艰难的路程走向万里之外,其身心所受之摧伤折磨可想而知,又是一层;况其身既远,他日归来更非易事,为对方设身处地着想,自然更深了一层。只写道路隔阔,已诉不尽离愁别恨,则不必节外生枝,再添上一个局外的“小人”。故李善注文不确。“方舟”二句又紧承“江湖”句而言。“方舟”,二舟相并,古时为大夫所乘用;“极”,至。江湖深迥,舟不能及,故“离思难任”,“任”者,负荷也。把“
离思”写得十分沉重压抑,可见其中有多少愁苦优怨之情。这虽只就自己一面说,实际上也体现出所思之人同样是不胜其愁苦忧怨了。
以上六句为第一段;自“孤雁”句以下六句为第二段。“孤雁飞南游”,表面上是写实,即作者在登高望远之际看到孤雁南飞,实则蕴涵着好几层意思。盖古人以“雁行”喻兄弟,曹彪封吴,无异流放,已似孤雁南游;今自己亦如孤雁,故“过庭”而“长哀吟”。“过庭”虽用《论语·季氏篇》“鲤趋而过庭”的字面,实借喻自己的入朝。但诗句仍作实写,故见孤雁哀鸣而自己“翘思慕远人。李善注:“翘,悬也。”“翘思”,等于说“悬念”;“慕”,有念念不忘之意。不但见孤雁而思远人,并且把希望寄托于雁,问它是否愿为自己捎个信儿去。但雁飞甚速,形影倏忽间便不见了,这就更使作者黯然神伤了。“翩翩”,形容鸟疾飞之貌。连孤雁都翩然而逝,说明自己怨怀无托,结语似意犹未尽而已令人不忍卒读,是真正写情的高手。
此诗用笔似浅直而意实深曲,前六句以赋体为主,却似比兴(也难怪前人用比附之意去勉强解释);后六句以比兴为主,反近于赋体。这说明作者深得《诗三百篇》之三昧,而出以五言新体,故为建安以来诗人中之绝唱。
作者简介曹植(192-232),字子
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