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与城郭,漠漠同一形。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山川与城郭,漠漠同一形。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13 03:55:50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醉在君王怀

出自宋代蘇轼的《真興寺閣》

山川與城郭,漠漠同一形。市人與鴉鵲,浩浩同一聲。此閣幾何高,何人之所營。側身送落日,引手攀飛星。當年王中令,斫木南山赪。寫真留閣下,鐵面眼有棱。身強八九尺,與閣兩峥嵘。古人雖暴恣,作事今世驚。登者尚呀喘,作者何以勝。曷不觀此閣,其人勇且英。譯文及注釋

譯文登閣遠眺但見山川和城郭,渺渺冥冥渾同一體難以辨認。市人的喧鬧與鴉鵲啼鳴,遠遠聽來合成了一種聲音。這個寺閣到底有多麽高峻?這個寺閣又是誰人經營?側着身子可以送走落日,舉起手來就能攀摘飛星。當年那位姓王的中書令,曾把終南山的林木砍伐幹淨。繪下自己的畫像留在閣中,面色鐵黑目光炯炯。身軀有八九尺高大,和寺閣一樣氣度峥嵘。古代雖有許多人粗暴驕橫,作的事卻常讓世人驚歎。登閣的人還緊張得張口喘息,造閣的人不知何以能夠承擔!爲何不仔細觀看這一寺閣,就可以知道王中書有多麽英勇大膽。

注釋⑴真興寺閣:在鳳翔城中,高十餘丈,爲宋初河陽三城節度使王彥超所建。⑵漠漠:密布、廣布貌。⑶浩浩:曠遠貌。⑷引手:伸手。飛星:流星。⑸王中令:指王彥超,臨清(今屬山東)人,曆仕晉漢周,累官河陽三城節度使,以功加檢校太師。北周及宋初曾兩任鳳翔節度使,宋

宋初加兼中書令,封邠國公。中令,中書令的省稱。⑹斫(zhuó)木:謂砍伐木材建築寺閣。南山赪 (chēng):謂終南山林木被伐盡,山嶺赤裸呈紅色。 赪,赤色。⑺寫真:畫像。⑻鐵面:黑臉。眼有棱(léng):謂目光炯炯有神。⑼身強:一作“身長”。⑽峥嵘(zhēng róng):高峻,并謂氣象超越尋常。⑾暴恣(zì):暴戾驕縱。⑿令世驚:一作“今世驚”。⒀呀喘(chuǎn):張口喘氣。⒁勝(shēng):承受,力能擔任。⒂曷(hé):何,何故。⒃其人:指王彥超。

賞析

  詩的起筆四句從“山川與城郭”至“浩浩同一聲”,總寫此閣的高峻。詩人登臨閣上,但覺山川城郭,冥冥漠漠,仿佛同爲一個形體。世人紛雜的聲音,和鴉鳴鵲噪,浩浩茫茫,混合在一起。這四句起得突兀,寫得極爲傳神。化用杜甫《同諸公登慈恩寺塔》詩“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俯視但一氣,焉能辨皇州”句意,但意象有所擴大,寫的是憑高縱目,所見各類形态,曠遠微茫,所聞的種種音響,也難以辨别的景況。次四句由閣之高而引起遐想。前兩句故作設問:“此閣幾何高?何人之所營?”這兩句是說:這真興寺閣,究竟有幾多高呢?又是何人所營建的呢?後兩句“側身送落日,引手攀飛星”,用形象化的語言,先回答“幾何高”這一設問。作者說:登

臨此閣,幾乎側着身子,就可以目送太陽落山(這是俯視所感)。伸出手來,竟可以攀摘飛星(這是仰觀所覺)。兩句用虛寫表明實際感受,生動恍惚,極誇張之能事。接着以“當年王中令,斫木南山赪”兩句,回答了上文另一設問“何人之所營”。作者說:當年王彥超将軍,以鳳翔節度使加中書令的身份,駐節鳳翔府,曾經伐木于州南的赪山,建成此閣。王中令因何建閣,作者并沒有提起,但在下面四句:“寫真留閣下······與閣相峥嵘。”勾勒出他的形象:此人建閣之後,曾在閣下留有畫像,他面色鐵黑,眼光有如紫石棱,有将軍的氣概。他身長八九尺,此像與此閣都峥嵘高峻,給人以威嚴的感受,使人印象很深。

  詩的最後,作者以“古人雖暴恣”等六句,寫詩人的所感。作者認爲有些古人(包括詩裏的王中令),其人雖說恣睢暴戾不足稱道,但他們所作之事,也使世人爲之驚奇。即以此閣而論,登者尚且感到驚訝籲喘,不知道建閣之人,具有何種膽量,能泰然勝任。結尾“曷不觀此閣,其人勇且英。”作者更加強語氣說:君如不信,何不觀看此閣,則知王中令,亦爲勇猛英傑之輩,是不能拿一般的武人來看待他的。

  全詩饒有俊爽高邁之氣,寫閣寫人,都用主動形象的詞采。作此詩時,作者年方二

十六歲,豪邁英爽,正是壯年作品的特征。

創作背景

  這首五言古詩作于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這一年作者以直言極谏策問列入三等,授大理寺評事、簽書鳳翔府節度判官廳公事,開始進入仕途。此詩作于鳳翔,爲《鳳翔八觀》中的第六篇。

作者簡介

蘇轼(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郏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爲“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出自宋代苏轼的《真兴寺阁》

山川与城郭,漠漠同一形。市人与鸦鹊,浩浩同一声。此阁几何高,何人之所营。侧身送落日,引手攀飞星。当年王中令,斫木南山赪。写真留阁下,铁面眼有棱。身强八九尺,与阁两峥嵘古人虽暴恣,作事今世惊。登者尚呀喘,作者何以胜。曷不观此阁,其人勇且英。译文注释

译文登阁远眺但见山川和城郭,渺渺冥冥浑同一体难以辨认。市人的喧闹与鸦鹊啼鸣,远远听来合成了一种声音。这个寺阁到底多么高峻?这个寺阁又是谁人经营?侧着身子可以送走落日,举起手来就能攀摘飞星。当年那位姓王的中书令,曾把终南山的林木砍伐干净。绘下自己的画像留在阁中,面色铁黑目光炯炯。身躯有八九尺高大,和寺阁一样气度峥嵘。古代虽有许多人粗暴骄横,作的事却常让世人惊叹。登阁的人还紧张得张口喘息,造阁的人不知何以能够承担!为何不仔细观看这一寺阁,就可以知道王中书有多么英勇大胆。

注释⑴真兴寺阁:在凤翔城中,高十余丈,为宋初河阳三城节度使王彦超所建。⑵漠漠:密布、广布貌。⑶浩浩:旷远貌。⑷引手:伸手。飞星:流星。⑸王中令:指王彦超,临清(今属山东)人,历仕晋汉周,累官河阳三城节度使,以功加检校太师。北周及宋初曾两任凤翔节度使,宋

宋初加兼中书令,封邠国公。中令,中书令的省称。⑹斫(zhuó)木:谓砍伐木材建筑寺阁。南山赪 (chēng):谓终南山林木被伐尽,山岭赤裸呈红色。 赪,赤色。⑺写真:画像。⑻铁面:黑脸。眼有棱(léng):谓目光炯炯有神。⑼身强:一作“身长”。⑽峥嵘(zhēng róng):高峻,并谓气象超越寻常。⑾暴恣(zì):暴戾骄纵。⑿令世惊:一作“今世惊”。⒀呀喘(chuǎn):张口喘气。⒁胜(shēng):承受,力能担任。⒂曷(hé):何,何故。⒃其人:指王彦超。

赏析

  诗的起笔四句从“山川与城郭”至“浩浩同一声”,总写此阁的高峻。诗人登临阁上,但觉山川城郭,冥冥漠漠,仿佛同为一个形体。世人纷杂的声音,和鸦鸣鹊噪,浩浩茫茫,混合在一起。这四句起得突兀,写得极为传神。化用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诗“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句意,但意象有所扩大,写的是凭高纵目,所见各类形态,旷远微茫,所闻的种种音响,也难以辨别的景况。次四句由阁之高而引起遐想。前两句故作设问:“此阁几何高?何人之所营?”这两句是说:这真兴寺阁,究竟有几多高呢?又是何人所营建的呢?后两句“侧身送落日,引手攀飞星”,用形象化的语言,先回答“几何高”这一设问。作者说:登

临此阁,几乎侧着身子,就可以目送太阳落山(这是俯视所感)。伸出手来,竟可以攀摘飞星(这是仰观所觉)。两句用虚写表明实际感受,生动恍惚,极夸张之能事。接着以“当年王中令,斫木南山赪”两句,回答了上文另一设问“何人之所营”。作者说:当年王彦超将军,以凤翔节度使加中书令的身份,驻节凤翔府,曾经伐木于州南的赪山,建成此阁。王中令因何建阁,作者并没有提起,但在下面四句:“写真留阁下······与阁相峥嵘。”勾勒出他的形象:此人建阁之后,曾在阁下留有画像,他面色铁黑,眼光有如紫石棱,有将军的气概。他身长八九尺,此像与此阁都峥嵘高峻,给人以威严的感受,使人印象很深。

  诗的最后,作者以“古人虽暴恣”等六句,写诗人的所感。作者认为有些古人(包括诗里的王中令),其人虽说恣睢暴戾不足称道,但他们所作之事,也使世人为之惊奇。即以此阁而论,登者尚且感到惊讶吁喘,不知道建阁之人,具有何种胆量,能泰然胜任。结尾“曷不观此阁,其人勇且英。”作者更加强语气说:君如不信,何不观看此阁,则知王中令,亦为勇猛英杰之辈,是不能拿一般的武人来看待他的。

  全诗饶有俊爽高迈之气,写阁写人,都用主动形象的词采。作此诗时,作者年方二

十六岁,豪迈英爽,正是壮年作品的特征

创作背景

  这首五言古诗作于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这一年作者以直言极谏策问列入三等,授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公事,开始进入仕途。此诗作于凤翔,为《凤翔八观》中的第六篇。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山川与城郭,漠漠同一形。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117063.html

上一篇:白日如分照,还归守故园。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谁将西归?怀之好音。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