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16 11:12:57
出自宋代張舜民的《賣花聲·題嶽陽樓》
木葉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斂芳顔。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陽關。醉袖撫危欄。天淡雲閑。何人此路得生還。回首夕陽紅盡處,應是長安。譯文及注釋譯文秋風裏萬木凋零,君山上落葉紛飛;洞庭湖水與長天一色,浩浩蕩蕩。歌女斟滿一杯酒,斂起笑容,要唱一首送别歌。我不是當年王維在渭城送别西去的客人,請不要唱這曲令人悲傷的《陽關》。酒醉後,手扶樓上的欄杆舉目遠望,天空清遠,白雲悠然。被貶的南行囚客有幾人能從這條路上生還呢?回望處,夕陽映紅了天邊,那裏應該是我離開的京都長安。
注釋賣花聲:唐教坊曲名,後用爲詞牌名。斂芳顔:收斂容顔,肅敬的樣子。陽關:陽關,古關名,今甘肅敦煌縣西南。古曲《陽關三疊》,又名《陽關曲》,以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引申譜曲,增添詞句,抒寫離情别緒。因曲分三段,原詩三反,故稱“三疊”。危:高。長安:此指汴京。
賞析此詞道出了谪貶失意的心情,是題詠嶽陽樓的詞中頗具代表性的一篇。全詞沉郁悲壯,扣人心弦。
上片起首二句,勾畫出一幅洞庭葉落、水空迷蒙的秋月景象,烘托了作者其時的悲涼心境。首句化用了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句意。第三
三句詞筆轉向樓内。此時詞人正樓内飲宴,因爲他的身份是谪降官,又将離此南行,所以席上的氣氛顯得沉悶。“十分斟酒斂芳顔”,說明歌妓給他斟上了滿滿的一杯酒,表示了深深的情意,但她臉上沒有笑容。“十分”二字,形容酒斟得很滿,也說明滿杯敬意。“斂芳顔”,即斂眉、斂容。寫女子之動情,可謂極宛極真,深得其妙。
四、五兩句,凄怆之情,溢于言外;百端愁緒,紛至沓來。《陽關曲》本是唐代王維所作的《送元二使安西》詩,譜入樂府時名《渭城曲》,又名《陽關曲》,送别時歌唱。其辭曰:“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所寫情景,與此刻嶽陽樓上的餞别有某些相似之處。聯系作者的身世來看,他因寫了一些所謂反戰的“謗詩”,被從與西夏作戰的前線撤了下來;此時他不但不能西出陽關,反而南遷郴州。這兩句熔自我解嘲與譏諷當局于一爐,正話反說,語直意婉,抒發的就是胸中久抑的悲慨。
過片承“酒”而來,将視界再度收回樓前,寫詞人帶着醉意憑欄獨立。仰望天空,隻見天淡雲閑;回首長安,又覺情牽意萦。濃烈的抒情中插入這筆寫景,使感情更爲頓宕,深得回旋纡回之妙。“醉袖”二字,用得極工。不言醉臉、醉眼、醉手,而言醉
袖,以衣飾代人,是一個非常形象的修辭方法。看到衣着的局部,比看到人物的面部表情,更易引起人們的想象,更易産生美感。從結構來講,“醉袖”也與前面的“十分斟酒”緊相呼應,針線亦甚綿密。“天淡雲閑”四字以淡語、閑語間之,使全詞做到了有張有弛,疾徐有緻。由于感情上如此一松,下面一句突然揚起,便能激動人心。“何人此路得生還”,完全是口語,但卻比人工鍛煉的語言更富有表現力。它概括了古往今來多少遷客的命運,也傾吐了詞人壓胸底的心聲,具有悠久的曆史感和深刻的現實性,負載着無盡的悲哀與痛楚。
結尾兩句筆鋒一轉,又揭示内心深處的矛盾。這裏的結句用的是宋人獨創的脫胎換骨法。費衮說此詩用白樂天《題嶽陽樓》詩“換骨”。所謂換骨,就是”以妙意取其骨而換之“(釋惠洪《天廚禁脔》)。掌故的巧妙化用中,詞人對故鄉的眷戀,對遭貶的怨憤,對君王的期待,和盤托出,意蘊深厚。
這首詞在内容層次上有很大的跳躍,但結構安排自然得體,了無痕迹。全詞起伏跌宕,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内心複雜的感情,深沉真切,動人心魄。這是一首格調很高、有較強感染力的好詞。
創作背景張舜民做過監察禦史,曾因黨争遭貶遷。這首詞是公元1083年(宋神宗元豐六年)作
者被貶官郴州途中,登臨嶽陽樓時所作。據張舜民《畫墁集》卷八《郴行錄》:“辛卯,登嶽陽樓。”詞即作于此時。
作者簡介張舜民 生卒年不詳,北宋文學家、畫家。字芸叟,自號浮休居士,又號矴齋。邠州(今陝西彬縣)人。詩人陳師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進士,爲襄樂令。元豐中,環慶帥高遵裕辟掌機密文字。元祐初做過監察禦史。爲人剛直敢言。徽宗時升任右谏議大夫,任職七天,言事達60章,不久以龍圖閣待制知定州。後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黨争事,牽連治罪,被貶爲楚州團練副使,商州安置。後又出任過集賢殿修撰。
出自宋代张舜民的《卖花声·题岳阳楼》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译文及注释译文秋风里万木凋零,君山上落叶纷飞;洞庭湖水与长天一色,浩浩荡荡。歌女斟满一杯酒,敛起笑容,要唱一首送别歌。我不是当年王维在渭城送别西去的客人,请不要唱这曲令人悲伤的《阳关》。酒醉后,手扶楼上的栏杆举目远望,天空清远,白云悠然。被贬的南行囚客有几人能从这条路上生还呢?回望处,夕阳映红了天边,那里应该是我离开的京都长安。
注释卖花声: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敛芳颜:收敛容颜,肃敬的样子。阳关:阳关,古关名,今甘肃敦煌县西南。古曲《阳关三叠》,又名《阳关曲》,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引申谱曲,增添词句,抒写离情别绪。因曲分三段,原诗三反,故称“三叠”。危:高。长安:此指汴京。
赏析此词道出了谪贬失意的心情,是题咏岳阳楼的词中颇具代表性的一篇。全词沉郁悲壮,扣人心弦。
上片起首二句,勾画出一幅洞庭叶落、水空迷蒙的秋月景象,烘托了作者其时的悲凉心境。首句化用了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句意。第三
三句词笔转向楼内。此时词人正楼内饮宴,因为他的身份是谪降官,又将离此南行,所以席上的气氛显得沉闷。“十分斟酒敛芳颜”,说明歌妓给他斟上了满满的一杯酒,表示了深深的情意,但她脸上没有笑容。“十分”二字,形容酒斟得很满,也说明满杯敬意。“敛芳颜”,即敛眉、敛容。写女子之动情,可谓极宛极真,深得其妙。
四、五两句,凄怆之情,溢于言外;百端愁绪,纷至沓来。《阳关曲》本是唐代王维所作的《送元二使安西》诗,谱入乐府时名《渭城曲》,又名《阳关曲》,送别时歌唱。其辞曰:“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所写情景,与此刻岳阳楼上的饯别有某些相似之处。联系作者的身世来看,他因写了一些所谓反战的“谤诗”,被从与西夏作战的前线撤了下来;此时他不但不能西出阳关,反而南迁郴州。这两句熔自我解嘲与讥讽当局于一炉,正话反说,语直意婉,抒发的就是胸中久抑的悲慨。
过片承“酒”而来,将视界再度收回楼前,写词人带着醉意凭栏独立。仰望天空,只见天淡云闲;回首长安,又觉情牵意萦。浓烈的抒情中插入这笔写景,使感情更为顿宕,深得回旋纡回之妙。“醉袖”二字,用得极工。不言醉脸、醉眼、醉手,而言醉
袖,以衣饰代人,是一个非常形象的修辞方法。看到衣着的局部,比看到人物的面部表情,更易引起人们的想象,更易产生美感。从结构来讲,“醉袖”也与前面的“十分斟酒”紧相呼应,针线亦甚绵密。“天淡云闲”四字以淡语、闲语间之,使全词做到了有张有弛,疾徐有致。由于感情上如此一松,下面一句突然扬起,便能激动人心。“何人此路得生还”,完全是口语,但却比人工锻炼的语言更富有表现力。它概括了古往今来多少迁客的命运,也倾吐了词人压胸底的心声,具有悠久的历史感和深刻的现实性,负载着无尽的悲哀与痛楚。
结尾两句笔锋一转,又揭示内心深处的矛盾。这里的结句用的是宋人独创的脱胎换骨法。费衮说此诗用白乐天《题岳阳楼》诗“换骨”。所谓换骨,就是”以妙意取其骨而换之“(释惠洪《天厨禁脔》)。掌故的巧妙化用中,词人对故乡的眷恋,对遭贬的怨愤,对君王的期待,和盘托出,意蕴深厚。
这首词在内容层次上有很大的跳跃,但结构安排自然得体,了无痕迹。全词起伏跌宕,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内心复杂的感情,深沉真切,动人心魄。这是一首格调很高、有较强感染力的好词。
创作背景张舜民做过监察御史,曾因党争遭贬迁。这首词是公元1083年(宋神宗元丰六年)作
者被贬官郴州途中,登临岳阳楼时所作。据张舜民《画墁集》卷八《郴行录》:“辛卯,登岳阳楼。”词即作于此时。
作者简介张舜民 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今陕西彬县)人。诗人陈师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祐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