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18 20:57:32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指尖盛开的繁花

出自南北朝謝靈運的《七裏濑》

羁心積秋晨,晨積展遊眺。孤客傷逝湍,徒旅苦奔峭。石淺水潺湲,日落山照曜。荒林紛沃若,哀禽相叫嘯。遭物悼遷斥,存期得要妙。既秉上皇心,豈屑末代诮。目睹嚴子濑,想屬任公釣。誰謂古今殊,異代可同調。譯文及注釋

譯文在秋晨自己的羁旅之思更加濃重了,自己懷着這種秋晨的羁旅之思來盡情地遊賞眺望。看到急流的江水和崩落的江岸更感傷自己的長期在外飄蕩。隻見急流飛逝,日落西山,餘輝照耀。荒林落葉紛紛,哀禽凄凄哀號。貶谪的遊子,怎能不睹物傷悼,幸運的是,我已悟出了椹然長存的微妙要道。既然抱定上古三皇的淳樸之心聽任自然,無爲治郡,怎會顧忌末代群小的譏诮。目睹嚴子濑的淙淙急流,聯想任國公子的東海垂釣。誰說古今不同,隻要都懷着一顆高沽韻心,即使時代遼遠,也能共諧異曲同工之妙。

注釋七裏濑(lài):亦名七裏灘,在今浙江桐廬縣嚴陵山迤西。兩岸高山聳立,水急駛如箭。舊時有諺雲:“有風七裏,無風七十裏。”指舟行急湍中進度極難掌握,惟視風之大小來決定遲速。濑,沙石上流過的急水。羁(jī)心:羁旅之心,離鄉人的愁思。積:聚集。展:申展,這裏是盡情的意思。逝湍(tuān):急流不停的江水。湍,急流。徒旅:遊客。孤

孤客、徒旅皆詩人自指。奔峭:崩落斷裂的陡峭江岸。潺湲(chányuán):水流的樣子。日落:日光下射。照曜:陽光閃耀的樣子。荒林:無人料理和遊賞的野林。紛沃若:枝葉繁茂衆多的樣子。紛,紛紛,衆多。沃若,即沃然,美好繁盛的樣子。遭物:看到客觀景物,即面對着流水、日光、荒林和哀禽。悼:感傷。遷斥:被貶滴、斥逐。存期:期望,想要。存,想。要妙:精微玄妙的道理,這裏指老莊的哲理。秉:掌握,把持。上皇心:上古時代人們淳樸的思想感情。上皇,即羲皇,伏羲氏,曆史傳說中的上古時帝王。豈屑(xiè):哪顧,不管。末代:衰亂之世,這裏指詩人所處的社會。诮(qiào):責備,譏诮。嚴子濑:即嚴陵濑,在七裏濑東。“嚴子”即嚴光,字子陵,本與漢光武帝劉秀同學,但他堅決不肯出仕,隐居富春江上,後人名其垂釣處爲嚴陵濑,即此詩所謂的“嚴子濑”。其地在七裏濑下遊數裏,故詩人舉目可見。想屬(zhǔ):聯想。任公:任國公子。《莊子·外物篇》中寫道:任國的一位公子做了一個大釣鈎和大繩子,用五十頭牛當作釣餌,到東海去釣魚。釣了一年才釣得一條極大的魚。他把這魚切開做成肉幹,從淛河以北到蒼梧以東的人都可以吃得很飽。同調:情調相同,志同道合。

賞析

  開頭四句

語言頗艱澀費解。第一句,“羁心”指一個被迫遠遊爲宦的人滿肚皮不情願的心情。這句意思說在秋天的早晨自己郁積着一種不愉快的羁旅者的心情。接下來第二句說,既然一清早心情就不愉快,那麽爽性盡情地眺覽沿途的景物吧。第三、四兩句似互文見義,實略有差别。“逝湍”指湍急而流逝的江水,則“孤客”當爲舟行之客;而“徒旅”雖與“孤客”爲對文,乃指徒步行走的人,則當爲陸行之客,故下接“苦奔峭”三字。夫舟行于逝湍之中,自然提心吊膽;但其中也暗用“逝川”的典故。《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因知此句的“傷”字義含雙關,既傷江上行舟之艱險,又傷歲月流逝之匆遽,與下文“遭物悼遷斥”句正相呼應。第四句,江岸爲水勢沖激,時有崩頹之處,徒步旅行的人走在這樣的路上自然感到很苦。不過從上下文觀之,這句畢竟是陪襯,重點還在“傷逝湍”的“孤客”,也就是作者本人。所以“孤客”、“徒旅”是以個别與一般相對舉,似泛指而并非全是泛指。

  第二節的四句全是景語。這中間也有跳躍。開頭明寫秋晨,下文卻來寫“秋晚”,而用“日落山照曜”一句來代表。這種濃縮的手法是我國古典詩歌的特點之一,而謝靈運的詩在這方面顯得尤爲突出。

但是緩是急,仍須研究。漢武帝《瓠子歌》(見《史記·河渠書》引):“河湯湯兮激潺谖。”可見當訓水流急貌。何況“石淺”則水勢自急,必非緩流可知。此四句“石淺”句寫水,寫動态,“日落”句寫山,寫靜态;水爲近景,色澤清而淺;山爲遠景,色澤明而麗。“荒林”句寫目之所見,“哀禽”句寫耳之所聞。全詩景語,僅此四句,起到承上啓下的作用,照理講它們并非主要内容。隻是若把這四句删掉,此詩即無詩味可言。可見情由景生,原是寫詩要訣。

  第三節從寫景轉入抒情,卻兼有議論。“遷斥”有兩層意思,一是主觀上指自己被出爲郡守,無異于受遷谪和貶斥,二是客觀上感到節序遷改推移,時不待人。這二者都是值得傷悼的。但隻要存有希望,就可以領悟精微玄妙的道理,不緻因外來的幹擾影響自己的情緒了。然而這種悟道的境界,隻有太古時代的聖君賢哲才能心領神會,處于衰亂末代的人是無法理解的。所以作者說,“我既已持有上古時代的聖賢的一顆心,哪裏還在乎當今世人的譏诮呢!”從這裏,看得出作者同劉宋王朝的統治階級是互相對立的,這是豪門世族與軍閥新貴之間必然存在的矛盾。最後矛盾激化,謝靈運終于以謀反罪被殺害。從曆史主義的觀點來分析,這是絲毫不足爲怪的。

  

最後一節,作者借古人以明志。“嚴子”和“任公”這是兩種不同類型的古人。嚴光是避世的隐者,而任公則象征着具有經世大才的非凡之輩。作者意思說自己縱有經天緯地之才,由于不合時宜,甯可做個隐士。結尾兩句,作者明确表示:即使不同時代的人也可以志趣相投,步調一緻。言外隐指:本人知音寥落,當世的人對自己并不了解。從而可以推斷,上文作者所傷悼的具體内容到底是什麽了。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于永初三年(422)秋,離始甯赴永嘉的途中。詩人目睹七裏濑一帶的急流落照,荒林哀禽,想到自己身遭貶谪,遠離都市,不由睹物傷情,内心愁悶。但一看到遠處的嚴子濑,聯想到東漢逸士嚴光曾隐居富春山,又産生了思想上的共鳴,有了精神寄托,于是創作了這首詩。

作者簡介

謝靈運(385年-433年),東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在會稽始甯(今浙江上虞),原爲陳郡謝氏士族。東晉名将謝玄之孫,小名“客”,人稱謝客。又以襲封康樂公,稱謝康公、謝康樂。著名山水詩人,主要創作活動在劉宋時代,中國文學史上山水詩派的開創者。由謝靈運始,山水詩乃成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大流派,最著名的是《山居賦》,也是見諸史冊的第一位大旅行家。謝靈運還兼通史學,工于書法,翻譯佛經,曾奉诏撰

《晉書》。《隋書·經籍志》、《晉書》錄有《謝靈運集》等14種。

出自南北朝谢灵运的《七里濑》

羁心积秋晨,晨积展游眺。孤客伤逝湍,徒旅苦奔峭。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曜。荒林纷沃若,哀禽相叫啸。遭物悼迁斥,存期得要妙。既秉上皇心,岂屑末代诮。目睹严子濑,想属任公钓。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译文注释

译文秋晨自己的羁旅之思更加浓重了,自己怀着这种秋晨的羁旅之思来尽情地游赏眺望。看到流的江水和崩落的江岸更感伤自己的长期在外飘荡。只见急流飞逝,日落西山,余辉照耀。荒林落叶纷纷,哀禽凄凄哀号。贬谪的游子,怎能不睹物伤悼,幸运的是,我已悟出了椹然长存的微妙要道。既然抱定上古三皇的淳朴之心听任自然,无为治郡,怎会顾忌末代群小的讥诮。目睹严子濑的淙淙急流,联想任国公子的东海垂钓。谁说古今不同,只要都怀着一颗高沽韵心,即使时代辽远,也能共谐异曲同工之妙。

注释七里濑(lài):亦名七里滩,在今浙江桐庐县严陵山迤西。两岸高山耸立,水急驶如箭。旧时有谚云:“有风七里,无风七十里。”指舟行急湍中进度极难掌握,惟视风之大小来决定迟速。濑,沙石上流过的急水。羁(jī)心:羁旅之心,离乡人的愁思。积:聚集。展:申展,这里是尽情的意思。逝湍(tuān):急流不停的江水。湍,急流。徒旅:游客。孤

孤客、徒旅皆诗人自指。奔峭:崩落断裂的陡峭江岸。潺湲(chányuán):水流的样子。日落:日光下射。照曜:阳光闪耀的样子。荒林:无人料理和游赏的野林。纷沃若:枝叶繁茂众多的样子。纷,纷纷,众多。沃若,即沃然,美好繁盛的样子。遭物:看到客观景物,即面对着流水、日光、荒林和哀禽。悼:感伤。迁斥:被贬滴、斥逐。存期:期望,想要。存,想。要妙:精微玄妙的道理,这里指老庄的哲理。秉:掌握,把持。上皇心:上古时代人们淳朴的思想感情。上皇,即羲皇,伏羲氏,历史传说中的上古时帝王。岂屑(xiè):哪顾,不管。末代:衰乱之世,这里指诗人所处的社会。诮(qiào):责备,讥诮。严子濑:即严陵濑,在七里濑东。“严子”即严光,字子陵,本与汉光武帝刘秀同学,但他坚决不肯出仕,隐居富春江上,后人名其垂钓处为严陵濑,即此诗所谓的“严子濑”。其地在七里濑下游数里,故诗人举目可见。想属(zhǔ):联想。任公:任国公子。《庄子·外物篇》中写道:任国的一位公子做了一个大钓钩和大绳子,用五十头牛当作钓饵,到东海去钓鱼。钓了一年才钓得一条极大的鱼。他把这鱼切开做成肉干,从淛河以北到苍梧以东的人都可以吃得很饱。同调:情调相同,志同道合。

赏析

  开头四句

语言颇艰涩费解。第一句,“羁心”指一个被迫远游为宦的人满肚皮不情愿的心情。这句意思说在秋天的早晨自己郁积着一种不愉快的羁旅者的心情。接下来第二句说,既然一清早心情就不愉快,那么爽性尽情地眺览沿途的景物吧。第三、四两句似互文见义,实略有差别。“逝湍”指湍急而流逝的江水,则“孤客”当为舟行之客;而“徒旅”虽与“孤客”为对文,乃指徒步行走的人,则当为陆行之客,故下接“苦奔峭”三字。夫舟行于逝湍之中,自然提心吊胆;但其中也暗用“逝川”的典故。《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因知此句的“伤”字义含双关,既伤江上行舟之艰险,又伤岁月流逝之匆遽,与下文“遭物悼迁斥”句正相呼应。第四句,江岸为水势冲激,时有崩颓之处,徒步旅行的人走在这样的路上自然感到很苦。不过从上下文观之,这句毕竟是陪衬,重点还在“伤逝湍”的“孤客”,也就是作者本人所以“孤客”、“徒旅”是以个别与一般相对举,似泛指而并非全是泛指。

  第二节的四句全是景语。这中间也有跳跃。开头明写秋晨,下文却来写“秋晚”,而用“日落山照曜”一句来代表。这种浓缩的手法是我国古典诗歌的特点之一,而谢灵运的诗在这方面显得尤为突出

但是缓是急,仍须研究。汉武帝《瓠子歌》(见《史记·河渠书》引):“河汤汤兮激潺谖。”可见当训水流急貌。何况“石浅”则水势自急,必非缓流可知。此四句“石浅”句写水,写动态,“日落”句写山,写静态;水为近景,色泽清而浅;山为远景,色泽明而丽。“荒林”句写目之所见,“哀禽”句写耳之所闻。全诗景语,仅此四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照理讲它们并非主要内容。只是若把这四句删掉,此诗即无诗味可言。可见情由景生,原是写诗要诀。

  第三节从写景转入抒情,却兼有议论。“迁斥”有两层意思,一是主观上指自己被出为郡守,无异于受迁谪和贬斥,二是客观上感到节序迁改推移,时不待人。这二者都是值得伤悼的。但只要存有希望,就可以领悟精微玄妙的道理,不致因外来的干扰影响自己的情绪了。然而这种悟道的境界,只有太古时代的圣君贤哲才能心领神会,处于衰乱末代的人是无法理解的。所以作者说,“我既已持有上古时代的圣贤的一颗心,哪里还在乎当今世人的讥诮呢!”从这里,看得出作者同刘宋王朝的统治阶级是互相对立的,这是豪门世族与军阀新贵之间必然存在的矛盾。最后矛盾激化,谢灵运终于以谋反罪被杀害。从历史主义的观点来分析,这是丝毫不足为怪的。

  

最后一节,作者借古人以明志。“严子”和“任公”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古人。严光是避世的隐者,而任公则象征着具有经世大才的非凡之辈。作者意思说自己纵有经天纬地之才,由于不合时宜,宁可做个隐士。结尾两句,作者明确表示:即使不同时代的人也可以志趣相投,步调一致。言外隐指:本人知音寥落,当世的人对自己并不了解。从而可以推断,上文作者所伤悼的具体内到底是什么了。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永初三年(422)秋,离始宁赴永嘉的途中。诗人目睹七里濑一带的急流落照,荒林哀禽,想到自己身遭贬谪,远离都市,不由睹物伤情,内心愁闷。但一看到远处的严子濑,联想到东汉逸士严光曾隐居富春山,又产生了思想上的共鸣,有了精神寄托,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作者简介

谢灵运(385年-433年),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在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原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名“客”,人称谢客。又以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著名山水诗人,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由谢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最著名的是《山居赋》,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谢灵运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

《晋书》。《隋书·经籍志》、《晋书》录有《谢灵运集》等14种。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91230.html

上一篇: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黄纸蠲租白纸催,皂衣旁午下乡来。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