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鹰搏攫,丹棘崔嵬。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苍鹰搏攫,丹棘崔嵬。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15 09:04:19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一枕水眸剪

出自唐代李白的《上崔相百憂章》

共工赫怒,天維中摧。鲲鲸噴蕩,揚濤起雷。魚龍陷人,成此禍胎。火焚昆山,玉石相磓。仰希霖雨,灑寶炎煨。箭發石開,戈揮日回。鄒衍恸哭,燕霜飒來。微誠不感,猶絷夏台。蒼鷹搏攫,丹棘崔嵬。豪聖凋枯,王風傷哀。斯文未喪,東嶽豈頹。穆逃楚難,鄒脫吳災。見機苦遲,二公所咍。骥不驟進,麟何來哉!星離一門,草擲二孩。萬憤結緝,憂從中催。金瑟玉壺,盡爲愁媒。舉酒太息,泣血盈杯。台星再朗,天網重恢。屈法申恩,棄瑕取材。冶長非罪,尼父無猜。覆盆傥舉,應照寒灰。賞析

  李白創作此詩時正處于危難的境地,他因爲皇室政治突變而被送入死牢。他在詩中用四言的句式與大量的典故說明自己跟随永王完全是爲了平滅叛亂,并懇請當時的宰相崔渙能夠理解他的做法,免除自己的罪名。

  全詩可分爲三部分。開頭十六句爲第一部分,詩人運用神話傳說作比喻,寫安史之亂帶來的災難,國土板蕩,生靈塗炭,自己也蒙冤入獄。“共工”以下八句,概括出安史之亂造成嚴重局面,有如兇神惡煞摧折天柱,鲲鲸魚龍興風作浪,戰亂中生靈塗炭,玉石俱焚。“仰希”以下四句,盼望早日平定叛亂,解民倒懸。連用了李廣射石、魯陽揮戈的典故,非常切合當時冠軍平叛

叛戰争緊急而艱苦的形勢。“鄒衍”以下四句,暗喻自己盡忠保國反而蒙受冤獄。詩人不敢正面抗争,而以鄒衍含冤、六月飛霜的曆史傳說和自己的“微誠不感”,身陷囹圄的悲慘遭遇作鮮明對照,委婉曲折地表達悲憤的心情和希望對方爲之昭雪的意願。

  中間十二句爲第二部分,詩人慨歎自己未能效法先賢見機行事,及時引退,以緻蒙受屈辱,備嘗鐵窗系囚之苦。“蒼鷹”以下四句,将當時法律煩酷、獄吏森嚴和賢才凋敝、朝政衰敗現象對比出之,諷喻之意,言外可見。“斯文”以下八句,惋惜自己沒有能及時隐退。其中“斯文未喪,東嶽豈頹”兩句是借孔子來比喻朝中賢臣。接着以穆生和鄒陽兩位先哲因能見機而退,終于擺脫災難的事迹,對照自己的困境,發出“二公所咍”之歎。感歎之餘,頗含愧悔之意。“骥不驟進”,典出宋玉《九辯》,“麟何來哉”典出《家語·辯物篇》。李白用此二典一方面是表白自己出山從政本意是出于愛國,并不是趨炎附勢、搞政治投機;另一方面也是痛惜自己參加永王幕府不是時候,觸犯了當局。

  最後十六句爲第三部分。這一部分詩人聯系家庭妻離子散的悲慘情況,表達自己内心深沉的哀憤和憂愁;同時也表達了對崔渙的希望。“星離”八句,抒寫變亂中家室離散,内心如

焚的情景。李白在浔陽獄中時,其妻宗氏在豫章(今南昌),女平陽,兒伯禽流落穆陵關(今山東沂山北),其他親戚也散于各地,所謂“穆陵關北愁愛子,豫章天南隔老妻。一門骨肉散百草,遇難不複相提攜”《萬憤詞投魏郎中》,就是當時境遇的寫實。這使他十分憂憤,因此即使有金瑟奏樂,玉壺斟酒,也隻能成爲憂愁的媒介物。“台星”八句,則希望崔渙等朝廷大臣執法量刑,寬大爲懷,能爲自己昭雪伸冤,使自己這塊有瑕之材,爲李唐王朝效力;使自己這堆覆盆下的寒灰,能再沐三光,重新燃燒發熱。

  作者在詩中以大量典故申訴自己的冤情,這是此詩的第一個顯著特點。全詩用典二十來處,舉凡古代神話、曆史故事、名人轶事、成語警句等,莫不拈以爲詩,而且都顯得十分精确貼切。

  叙事簡潔,抒情委婉,兩者水乳交融,渾然一體,是此詩的第二個藝術特色。詩中以“見機苦遲”四字表達自己懊悔就李璘之辟入幕,并以穆生、鄒陽的故事來反襯,聯系自然,顯得十分真實,沒有絲毫虛僞做作。詩寫個人遭遇時,聯想到一家離亂的悲慘處境,用“星離一門,草擲二孩”兩句來概括,既洗練簡明,又婉轉悱恻,催人淚下。緊接着“萬憤”一下六句繼以強烈的抒情,傾吐自己内心的悲憤憂愁,已達到飲食奏

樂“盡爲愁媒”的地步。其憂憤之深,可以想見。簡潔的叙事結合強烈的抒情,使此詩具有感人肺腑的魅力。

  全詩感情悲憤,沉郁典雅,節奏急促,用典切當,在李詩中較爲少見,體現了李白詩歌風格的另一側面。

創作背景

  是李白唐肅宗至德二載(757年)所作。安史之亂爆發後,永王李璘以平定叛亂爲號召出師,曾三次派遣使者聘請李白參加他的幕府,李白出自報國立功的良好願望應聘入幕。至德二載唐肅宗李亨和永王李璘發生奪權内讧,李亨消滅了李璘的軍隊。李白因此獲罪,被投入浔陽監獄。《上崔相百憂章》是李白在獄中寫給當朝宰相崔渙的。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爲“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随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出自唐代李白的《上崔相百忧章》

共工赫怒,天维中摧。鲲鲸喷荡,扬涛起雷。鱼龙陷人,成此祸胎。火焚昆山,玉石相磓。仰希霖雨,洒宝炎煨。箭发石开,戈挥日回。邹衍恸哭,燕霜飒来。微诚不感,犹絷夏台。苍鹰搏攫,丹棘崔嵬。豪圣凋枯,王风伤哀。斯文未丧,东岳岂颓。穆逃楚难,邹脱吴灾。见机苦迟,二公所咍。骥不骤进,麟何来哉!星离一门,草掷二孩。万愤结缉,忧从中催。金瑟玉壶,尽为愁媒。举酒太息,泣血盈杯。台星再朗,天网重恢。屈法申恩,弃瑕取材。冶长非罪,尼父无猜。覆盆傥举,应照寒灰。赏析

  李白创作此诗时正处于危难的境地,他因为皇室政治突变而被送入死牢。他在诗中用四言的句式与大量的典故说明自己跟随永王完全是为了平灭叛乱,并恳请当时的宰相崔涣能够理解他的做法,免除自己的罪名。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开头十六句为第一部分,诗人运用神话传说作比喻,写安史之乱带来的灾难,国土板荡,生灵涂炭,自己也蒙冤入狱。“共工”以下八句,概括出安史之乱造成严重局面,有如凶神恶煞摧折天柱,鲲鲸鱼龙兴风作浪,战乱中生灵涂炭,玉石俱焚。“仰希”以下四句,盼望早日平定叛乱,解民倒悬。连用了李广射石、鲁阳挥戈的典故,非常切合当时冠军平叛

叛战争紧急而艰苦的形势。“邹衍”以下四句,暗喻自己尽忠保国反而蒙受冤狱。诗人不敢正面抗争,而以邹衍含冤、六月飞霜的历史传说和自己的“微诚不感”,身陷囹圄的悲惨遭遇作鲜明对照,委婉曲折地表达悲愤的心情和希望对方为之昭雪的意愿。

  中间十二句为第二部分,诗人慨叹自己未能效法先贤见机行事,及时引退,以致蒙受屈辱,备尝铁窗系囚之苦。“苍鹰”以下四句,将当时法律烦酷、狱吏森严和贤才凋敝、朝政衰败现象对比出之,讽喻之意,言外可见。“斯文”以下八句,惋惜自己没有能及时隐退。其中“斯文未丧,东岳岂颓”两句是借孔子来比喻朝中贤臣。接着以穆生和邹阳两位先哲因能见机而退,终于摆脱灾难的事迹,对照自己的困境,发出“二公所咍”之叹。感叹之余,颇含愧悔之意。“骥不骤进”,典出宋玉《九辩》,“麟何来哉”典出《家语·辩物篇》。李白用此二典一方面是表白自己出山从政本意是出于爱国,并不是趋炎附势、搞政治投机;另一方面也是痛惜自己参加永王幕府不是时候,触犯了当局。

  最后十六句为第三部分。这一部分诗人联系家庭妻离子散的悲惨情况,表达自己内心深沉的哀愤和忧愁;同时也表达了对崔涣的希望。“星离”八句,抒写变乱中家室离散,内心如

焚的情景。李白在浔阳狱中时,其妻宗氏在豫章(今南昌),女平阳,儿伯禽流落穆陵关(今山东沂山北),其他亲戚也散于各地,所谓“穆陵关北愁爱子,豫章天南隔老妻。一门骨肉散百草,遇难不复相提携”《万愤词投魏郎中》,就是当时境遇的写实。这使他十分忧愤,因此即使有金瑟奏乐,玉壶斟酒,也只能成为忧愁的媒介物。“台星”八句,则希望崔涣等朝廷大臣执法量刑,宽大为怀,能为自己昭雪伸冤,使自己这块有瑕之材,为李唐王朝效力;使自己这堆覆盆下的寒灰,能再沐三光,重新燃烧发热。

  作者在诗中以大量典故申诉自己的冤情,这是此诗的第一个显著特点。全诗用典二十来处,举凡古代神话、历史故事、名人轶事、成语警句等,莫不拈以为诗,而且都显得十分精确贴切。

  叙事简洁,抒情委婉,两者水乳交融,浑然一体,是此诗的第二个艺术特色。诗中以“见机苦迟”四字表达自己懊悔就李璘之辟入幕,并以穆生、邹阳的故事来反衬,联系自然,显得十分真实,没有丝毫虚伪做作。诗写个人遭遇时,联想到一家离乱的悲惨处境,用“星离一门,草掷二孩”两句来概括,既洗练简明,又婉转悱恻,催人泪下。紧接着“万愤”一下六句继以强烈抒情,倾吐自己内心的悲愤忧愁,已达到饮食奏

乐“尽为愁媒”的地步。其忧愤之深,可以想见。简洁的叙事结合强烈的抒情,使此诗具有感人肺腑的魅力。

  全诗感情悲愤,沉郁典雅,节奏急促,用典切当,在李诗中较为少见,体现了李白诗歌风格的另一侧面。

创作背景

  是李白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所作。安史之乱爆发后,永王李璘以平定叛乱为号召出师,曾三次派遣使者聘请李白参加他的幕府,李白出自报国立功的良好愿望应聘入幕。至德二载唐肃宗李亨和永王李璘发生夺权内讧,李亨消灭了李璘的军队。李白因此获罪,被投入浔阳监狱。《上崔相百忧章》是李白在狱中写给当朝宰相崔涣的。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苍鹰搏攫,丹棘崔嵬。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83629.html

上一篇:赋此曲,并寄赵学舟。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忆昔相逢俱少年,两情未许谁最先。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