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形标海月,楼势出江烟。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塔形标海月,楼势出江烟。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13 14:14:01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静沐暖阳

出自唐代李白的《春日歸山寄孟浩然》

朱绂遺塵境,青山谒梵筵。金繩開覺路,寶筏度迷川。嶺樹攢飛栱,岩花覆谷泉。塔形标海月,樓勢出江煙。香氣三天下,鍾聲萬壑連。荷秋珠已滿,松密蓋初圓。鳥聚疑聞法,龍參若護禅。愧非流水韻,叨入伯牙弦。賞析

  “朱绂遺塵境,青山谒梵筵。”“朱绂”此處用以指代遊者,正顯示其身份之尊貴。“塵境”與“梵筵”相對,一指世俗生活的地方,一指超脫紅塵的佛寺。詩人陪同這位貴人離開了世俗的境地,來到這青山環抱之中拜谒佛寺。

  “金繩開覺路,寶筏度迷川”兩句純用佛典當中的用語。“這兩句是說佛法能開啓衆生覺悟的道路,能超度衆生脫離迷川,到達理想的彼岸世界。詩人這裏是借眼前之景既贊頌了佛寺、佛法,又贊頌了來遊禅寺的人。

  “嶺樹攢飛拱”以下四句是從宏觀上描繪佛寺之壯觀,也是詩人剛入禅寺所看到的景色。山嶺上茂密的樹木簇擁着寺廟的飛栱;岩石邊的繁花覆蓋着谷中的幽泉;寺中的高塔,高聳入雲,似乎淩駕于海日之上;而雄偉的殿宇,氣勢非凡,又好象超出于江煙之上。“海日”、“江煙”在這裏無非是用以烘托“塔形”與“樓勢”,不一定意味着這禅寺真的在海邊江上。所以對詩意的解釋不必過于拘泥。這四句詩不但對仗

仗工整,而且用詞精妙。“攢”、“覆”、“标”、“出”四個字把環境的幽美,廟宇的雄偉寫盡寫足了,也寫活了。

  “香氣三天下,鍾聲萬壑連。”随着這兩句詩的展開,詩人之筆深入到了佛堂之中。由此可以體會到全詩似乎是由外而内逐步深入的。佛寺裏的香煙彌散于“三天下”,宏亮的鍾聲在千丘萬壑之間回蕩不絕,象征着佛門廣大,其影響正普及于天下。這兩句詩氣魄宏偉,正是李太白的一貫詩風。

  “荷秋珠已滿,松密蓋初圓”這是進入到禅堂深處了。這兩句雖仍是寫景,卻隐含着佛理。秋天荷葉上布滿了晶瑩的露珠,繁茂的松樹已亭亭如蓋。這兩句描摹景色,細緻入微。“已”、“初”兩字用得十分确切,“圓”、“滿”更是語帶雙關。“圓”,“滿”兩字一方面賦于荷珠、松蓋以鮮明的形象和勃勃的生機,準确地傳達出荷珠松蓋的神韻情緻;另一方面又隐含着禅機。錢鍾書在《談藝錄》中有一節“說圓”寫道:“釋書屢以十五夜滿月喻正遍智”。他廣征博引上座大衆諸部經典,如《文殊師利問菩提經》《雜阿含經》《增壹阿含經》等等中的各類例子。可見以“圓”“滿”作爲“如來智慧”的形容在佛家經典中是比較普遍的,所以人們也說功德圓滿之類的話。詩人在這裏揉詩意禅趣于一體,可謂巧

妙之至。

  “鳥聚疑聞法,龍參若護禅”兩句進一步借寫景點明身在佛寺,也像“鳥”與“龍”一樣受到佛理佛法的薰染,體驗到佛法的威力。

  “愧非流水韻,叨入伯牙弦”兩句借用伯牙鍾子期的故事,自謙和的詩愧非知音。《呂氏春秋》載:伯牙鼓琴,遇鍾子期,伯牙志在泰山,子期說:“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過了一會兒,伯牙志在流水,子期又說:“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從此“高山流水”成了“知音”的象征。

  李白一生與道教關系密切,自稱“臣是酒中仙”,以賀知章贈給的佳號“谪仙人”自傲。但是他與佛教的關系也同樣十分密切,他自稱“青蓮居士”,并有詩言道:“金粟如來是後身。”據有人統計,與李白交遊的僧人有三十餘人,他還曾從兩位高僧學法。他寄居過的佛寺寺院有名可考的便有二十餘座,他寫的有關佛教的詩文有五十多篇。李白在這首詩中用了大量應景的佛家典故,胡震亨曾說道:“詩家拈教乘中題,當既用教乘中語義,旁撷外典補湊,便非當行。”李白在這首詩中基本上是爲了應景而用佛典語,但他用得精工,用得巧妙,景語佛語熔于一爐。這就表現了他的詩學佛學造詣均卓越非凡。這首詩音律精嚴,對仗工穩,是一首典型的律詩。确實,最能表現李白心胸、抱

負、膽識的是他的樂府古風之中的許多不朽之作,但這首詩雖是應酬之作,仍表現出他超凡脫俗的橫溢的才華,于“端整”中不失“飄逸”。詩中沒有明寫遊禅寺,但幾乎每一句每一字都不離一個“禅”字,使人一下子便能悟到詩人說的是禅寺,這些地方也可見詩人深厚的功力。

  這首詩也許不能代表李白詩作中主要方面,但正因爲其獨特更說明了它不可忽視的價值。恰如要全面地了解杜甫,除了“三吏”三别”之外,《秋興八首》也不可不讀一樣,讀讀這首詩,對全面了解李白是會有幫助的。

創作背景

  此詩作于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739年)。詩題是“春日歸山寄孟浩然”,但據詩意,這首詩與孟浩然并沒有什麽關系。王琦在《李太白全集》的注裏這麽說:“孟六浩然恐是孟贊府之誤。”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爲“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随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出自唐代李白的《春日归山寄孟浩然》

朱绂遗尘境,青山谒梵筵。金绳开觉路,宝筏度迷川。岭树攒飞栱,岩花覆谷泉。塔形标海月,楼势出江烟。香气三天下,钟声万壑连。荷秋珠已满,松密盖初圆。鸟聚疑闻法,龙参若护禅。愧非流水韵,叨入伯牙弦。赏析

  “朱绂遗尘境,青山谒梵筵。”“朱绂”此处用以指代游者,正显示其身份之尊贵。“尘境”与“梵筵”相对,一指世俗生活的地方,一指超脱红尘的佛寺。诗人陪同这位贵人离开了世俗的境地,来到这青山环抱之中拜谒佛寺。

  “金绳开觉路,宝筏度迷川”两句纯用佛典当中的用语。“这两句是说佛法能开启众生觉悟的道路,能超度众生脱离迷川,到达理想的彼岸世界。诗人这里是借眼前之景既赞颂了佛寺、佛法,又赞颂了来游禅寺的人。

  “岭树攒飞拱”以下四句是从宏观上描绘佛寺之壮观,也是诗人刚入禅寺所看到的景色。山岭上茂密的树木簇拥着寺庙的飞栱;岩石边的繁花覆盖着谷中的幽泉;寺中的高塔,高耸入云,似乎凌驾于海日之上;而雄伟的殿宇,气势非凡,又好象超出于江烟之上。“海日”、“江烟”在这里无非是用以烘托“塔形”与“楼势”,不一定意味着这禅寺真的在海边江上。所以对诗意的解释不必过于拘泥。这四句诗不但对仗

仗工整,而且用词精妙。“攒”、“覆”、“标”、“出”四个字把环境的幽美,庙宇的雄伟写尽写足了,也写活了。

  “香气三天下,钟声万壑连。”随着这两句诗的展开,诗人之笔深入到了佛堂之中。由此可以体会到全诗似乎是由外而内逐步深入的。佛寺里的香烟弥散于“三天下”,宏亮的钟声在千丘万壑之间回荡不绝,象征着佛门广大,其影响正普及于天下。这两句诗气魄宏伟,正是李太白的一贯诗风。

  “荷秋珠已满,松密盖初圆”这是进入到禅堂深处了。这两句虽仍是写景,却隐含着佛理。秋天荷叶上布满了晶莹的露珠,繁茂的松树已亭亭如盖。这两句描摹景色,细致入微。“已”、“初”两字用得十分确切,“圆”、“满”更是语带双关。“圆”,“满”两字一方面赋于荷珠、松盖以鲜明的形象和勃勃的生机,准确地传达出荷珠松盖的神韵情致;另一方面又隐含着禅机。钱钟书在《谈艺录》中有一节“说圆”写道:“释书屡以十五夜满月喻正遍智”。他广征博引上座大众诸部经典,如《文殊师利问菩提经》《杂阿含经》《增壹阿含经》等等中的各类例子。可见以“圆”“满”作为“如来智慧”的形容在佛家经典中是比较普遍的,所以人们也说功德圆满之类的话。诗人在这里揉诗意禅趣于一体,可谓巧

妙之至。

  “鸟聚疑闻法,龙参若护禅”两句进一步借写景点明身在佛寺,也像“鸟”与“龙”一样受到佛理佛法的薰染,体验到佛法的威力

  “愧非流水韵,叨入伯牙弦”两句借用伯牙钟子期的故事,自谦和的诗愧非知音。《吕氏春秋》载:伯牙鼓琴,遇钟子期,伯牙志在泰山,子期说:“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过了一会儿,伯牙志在流水,子期又说:“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从此“高山流水”成了“知音”的象征。

  李白一生与道教关系密切,自称“臣是酒中仙”,以贺知章赠给的佳号“谪仙人”自傲。但是他与佛教的关系也同样十分密切,他自称“青莲居士”,并有诗言道:“金粟如来是后身。”据有人统计,与李白交游的僧人有三十余人,他还曾从两位高僧学法。他寄居过的佛寺寺院有名可考的便有二十余座,他写的有关佛教的诗文有五十多篇。李白在这首诗中用了大量应景的佛家典故,胡震亨曾说道:“诗家拈教乘中题,当既用教乘中语义,旁撷外典补凑,便非当行。”李白在这首诗中基本上是为了应景而用佛典语,但他用得精工,用得巧妙,景语佛语熔于一炉。这就表现他的诗学佛学造诣均卓越非凡。这首诗音律精严,对仗工稳,是一首典型的律诗。确实,最能表现李白心胸、抱

负、胆识的是他的乐府古风之中的许多不朽之作,但这首诗虽是应酬之作,仍表现出他超凡脱俗的横溢的才华,于“端整”中不失“飘逸”。诗中没有明写游禅寺,但几乎每一句每一字都不离一个“禅”字,使人一下子便能悟到诗人说的是禅寺,这些地方也可见诗人深厚的功力。

  这首诗也许不能代表李白诗作中主要方面,但正因为其独特更说明了它不可忽视的价值。恰如要全面地了解杜甫,除了“三吏”三别”之外,《秋兴八首》也不可不读一样,读读这首诗,对全面了解李白是会有帮助的。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诗题是“春日归山寄孟浩然”,但据诗意,这首诗与孟浩然并没有什么关系。王琦在《李太白全集》的注里这么说:“孟六浩然恐是孟赞府之误。”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塔形标海月,楼势出江烟。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80855.html

上一篇:当朝揖高义,举世称英雄。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当时相候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