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15 07:54:17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踏雪寻梅

出自唐代趙嘏的《長安晚秋 / 秋望 / 秋夕》

雲霧凄涼拂曙流,漢家宮阙動高秋。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紫豔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鲈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注解及譯文

譯文拂曉的雲與攀在漫天遊動,樓台殿閣高高聳立觸天空。殘星點點大雁南飛越關塞,悠揚笛聲裏我隻身倚樓中,豔萦的菊花靜靜地吐芳幽,紅紅的蓮花落瓣憂心忡仲。可惜鲈魚正美回也回不去,頭戴楚冠學着囚徒把數充。

注釋凄清:指秋天到來後的那種乍冷未冷的微寒,也有蕭索之意。清,一作“涼”。拂曙:拂曉,天要亮還未亮的時候。流:指移動。漢家宮阙(què):指唐朝的宮殿。動高秋:形容宮殿高聳,好像觸動高高的秋空。殘星,天将亮時的星星。雁橫塞:因爲是深秋,所以長空有飛越關塞的北雁經過。橫,渡、越過。塞,關塞。長笛:古管樂器名,長一尺四寸。紫豔:豔麗的紫色,比喻菊花的色澤。籬:籬笆。紅衣:指紅色蓮花的花瓣。渚:水中小塊陸地。鲈(lú)魚正美:西晉張翰,吳(治今江蘇蘇州)人。齊王司馬冏執政時,任爲大司馬東曹掾。預知司馬冏将敗,又因秋風起,想念故鄉的菜莼妒魚脍的美味,便棄官回家。不久,司馬冏果然被殺。南冠:楚冠。因爲楚國在南方,所以稱楚冠爲南冠。《左傳·成

成公九年》:“晉侯觀于軍府,見鍾儀,間之日:‘南冠而絷者誰也?’有司對曰:‘鄭人所獻楚囚也。使悅之,召而吊之。’後用以“南冠”指囚徒或戰俘。

賞析

  這首七律,通過詩人望中的見聞,寫深秋拂曉的長安景色和羁旅思歸的心情。

  首聯總攬長安全景。在一個深秋的拂曉,詩人憑高而望,眼前凄冷清涼的雲霧緩緩飄遊,全城的宮觀樓閣都在腳下浮動,景象迷蒙而壯闊。詩中“凄清”二字,既屬客觀,亦屬主觀,秋意的清冷,實襯心境的凄涼。正是這兩個字,爲全詩定下了基調。

  颔聯寫仰觀。“殘星幾點”是目見,“長笛一聲”是耳聞:“雁橫塞”取動勢,“人倚樓”取靜态。景物描寫見聞動靜的安排,頗見匠心。寥落的殘星,南歸的雁陣,這是秋夜将曉時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象;高樓笛聲又爲之作了饒有情韻的烘托。這兩句是說:晨曦初見,西半天上還留有幾點殘餘的星光,北方空中又飛來一行避寒的秋雁。詩人的注意力正被這景象所吸引,忽聞一聲長笛悠然傳來,尋聲望去,在那遠處高高的樓頭,依稀可見有人背倚欄杆吹奏橫笛。笛聲那樣悠揚,那樣哀婉:是在喟歎人生如晨星之易逝,還是因見歸雁而思鄉裏、懷遠人?吹笛人,你隻管在抒寫自己内心的衷曲,卻可曾想到你的笛音竟這樣地使聞

者黯然神傷嗎?這一聯是趙嘏的名句。據《唐詩紀事》卷五十六記載,詩人杜牧對此贊歎不已,因稱趙嘏爲“趙倚樓”。杜牧如此激賞,恐怕就是由于它選景典型、韻味清遠的緣故。

  頸聯寫俯察。夜色褪盡,晨光大明,眼前景色已是曆曆可辨:竹籬旁邊紫豔的菊花,一叢叢似開未開,儀态十分閑雅靜穆;水塘裏面的蓮花,一朵朵紅衣脫落,隻留下枯荷敗葉,滿面愁容。紫菊半開,紅蓮凋謝,正是深秋時令的花事;以“靜”賦菊,以“愁”狀蓮,都是移情于物,拟物作人,不僅形象傳神,而且含有濃厚的主觀色彩。這與李清照《聲聲慢》中“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借菊之憔悴寫人的愁苦有着異曲同工之妙。目睹眼前這憔悴含愁的枯荷,追思往日那紅豔滿塘的蓮花,使人不禁會生出紅顔易老、好景無常的傷感;而籬畔靜穆閑雅的紫菊,俨然一派君子之風,更令人憶起“采菊東籬下”的陶靖節,油然而起歸隐三徑之心──寫菊而冠以“籬”字,取意就在于此。

  上面三聯所寫清晨的長安城中遠遠近近的秋色,無不觸發着詩人孤寂怅惘的愁思;末聯則抒寫胸懷,表示詩人毅然歸去的決心。詩人說:家鄉鲈魚的風味此時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卻囚徒也似的留在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爲何來!“鲈魚正美”,用西晉張翰事

,表示故園之情和退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锺儀事,“戴南冠學楚囚”而曰“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長安之無謂與歸隐之不宜遲。

  詩中的景物不僅有廣狹、遠近、高低之分,而且體現了天色随時間推移由暗而明的變化。特别是颔頸兩聯的寫景,将典型景物與特定的心情結合起來,景語即是情語。雁陣和菊花,本是深秋季節的尋常景物,南歸之雁、東籬之菊又和思鄉歸隐的情緒,形影相随,詩人将這些形象入詩,意在給人以豐富的暗示;加之以拂曙凄清氣氛的渲染,高樓笛韻的烘托,思歸典故的運用,使得全詩意境深遠而和諧,風格峻峭而清新。

創作背景

  這首七言律詩是趙嘏客居長安時期所作。趙嘏曾于唐文宗大和六年(832)舉進士不第,寓居長安。詩人獨在異鄉,見深秋凄涼景象,頓生懷鄉思歸之情,創作了這首詩。

作者簡介

趙嘏 , 字承佑, 楚州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 約生于憲宗元和元年(806). 年輕時四處遊曆, 大和七年預省試進士下第, 留寓長安多年, 出入豪門以幹功名, 其間似曾遠去嶺表當了幾年幕府。 後回江東, 家于潤州(今鎮江). 會昌四年進士及第, 一年後東歸。 會昌末或大中初複往長安, 入仕爲渭南尉。 約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存詩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絕最多且較出色。

出自唐代赵嘏的《长安晚秋 / 秋望 / 秋夕》

云雾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注解及译文

译文拂晓的云与攀在漫天游动,楼台殿阁高高耸立触天空。残星点点大雁南飞越关塞,悠扬笛声里我只身倚楼中,艳萦的菊花静静地吐芳幽,红红的莲花落瓣忧心忡仲。可惜鲈鱼正美回也回不去,头戴楚冠学着囚徒把数充。

注释凄清:指秋天到来后的那种乍冷未冷的微寒,也有萧索之意。清,一作“凉”。拂曙:拂晓,天要亮还未亮的时候。流:指移动。汉家宫阙(què):指唐朝的宫殿。动高秋:形容宫殿高耸,好像触动高高的秋空。残星,天将亮时的星星。雁横塞:因为是深秋所以长空有飞越关塞的北雁经过。横,渡、越过。塞,关塞。长笛:古管乐器名,长一尺四寸。紫艳:艳丽的紫色,比喻菊花的色泽。篱:篱笆。红衣:指红色莲花的花瓣。渚:水中小块陆地。鲈(lú)鱼正美:西晋张翰,吴(治今江苏苏州)人。齐王司马冏执政时,任为大司马东曹掾。预知司马冏将败,又因秋风起,想念故乡的菜莼妒鱼脍的美味,便弃官回家。不久,司马冏果然被杀。南冠:楚冠。因为楚国在南方,所以称楚冠为南冠。《左传·成

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间之日:‘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悦之,召而吊之。’后用以“南冠”指囚徒或战俘。

赏析

  这首七律,通过诗人望中的见闻,写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和羁旅思归的心情。

  首联总揽长安全景。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而望,眼前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飘游,全城的宫观楼阁都在脚下浮动,景象迷蒙而壮阔。诗中“凄清”二字,既属客观,亦属主观,秋意的清冷,实衬心境的凄凉。正是这两个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颔联写仰观。“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景物描写见闻动静安排,颇见匠心。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象;高楼笛声又为之作了饶有情韵的烘托。这两句是说:晨曦初见,西半天上还留有几点残余的星光,北方空中又飞来一行避寒的秋雁。诗人的注意力正被这景象所吸引,忽闻一声长笛悠然传来,寻声望去,在那远处高高的楼头,依稀可见有人背倚栏杆吹奏横笛。笛声那样悠扬,那样哀婉:是在喟叹人生如晨星之易逝,还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人?吹笛人,你只管在抒写自己内心的衷曲,却可曾想到你的笛音竟这样地使闻

者黯然神伤吗?这一联是赵嘏的名句。据《唐诗纪事》卷五十六记载,诗人杜牧对此赞叹不已,因称赵嘏为“赵倚楼”。杜牧如此激赏,恐怕就是由于它选景典型、韵味清远的缘故。

  颈联写俯察。夜色褪尽,晨光大明,眼前景色已是历历可辨:竹篱旁边紫艳的菊花,一丛丛似开未开,仪态十分闲雅静穆;水塘里面的莲花,一朵朵红衣脱落,只留下枯荷败叶,满面愁容。紫菊半开,红莲凋谢,正是深秋时令的花事;以“静”赋菊,以“愁”状莲,都是移情于物,拟物作人,不仅形象传神,而且含有浓厚的主观色彩。这与李清照《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借菊之憔悴写人的愁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目睹眼前这憔悴含愁的枯荷,追思往日那红艳满塘的莲花,使人不禁会生出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而篱畔静穆闲雅的紫菊,俨然一派君子之风,更令人忆起“采菊东篱下”的陶靖节,油然而起归隐三径之心──写菊而冠以“篱”字,取意就在于此。

  上面三联所写清晨的长安城中远远近近的秋色,无不触发着诗人孤寂怅惘的愁思;末联则抒写胸怀,表示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诗人说: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也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事

,表示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锺仪事,“戴南冠学楚囚”而曰“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

  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由暗而明的变化。特别是颔颈两联的写景,将典型景物与特定的心情结合起来,景语即是情语。雁阵和菊花,本是深秋季节的寻常景物,南归之雁、东篱之菊又和思乡归隐的情绪,形影相随,诗人将这些形象入诗,意在给人以丰富的暗示;加之以拂曙凄清气氛的渲染,高楼笛韵的烘托,思归典故的运用,使得全诗意境深远而和谐,风格峻峭而清新。

创作背景

  这首七言律诗是赵嘏客居长安时期所作。赵嘏曾于唐文宗大和六年(832)举进士不第,寓居长安。诗人独在异乡,见深秋凄凉景象,顿生怀乡思归之情,创作了这首诗。

作者简介

赵嘏 , 字承佑, 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 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 年轻时四处游历, 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 留寓长安多年,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 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 后回江东, 家于润州(今镇江). 会昌四年进士及第, 一年后东归。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 入仕为渭南尉。 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存诗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绝最多且较出色。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80570.html

上一篇:吏怒反索金,黎民那有此。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安详是处事第一法,谦退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处人第一法,洒脱是养心第一法。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