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16 04:35:29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夏有森光若流苏

出自唐代杜甫的《戲爲六絕句》

庾信文章老更成,淩雲健筆意縱橫。今人嗤點流傳賦,不覺前賢畏後生。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爲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縱使盧王操翰墨,劣于漢魏近風騷。龍文虎脊皆君馭,曆塊過都見爾曹。

才力應難誇數公,凡今誰是出群雄。或看翡翠蘭苕上,未掣鲸魚碧海中。

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爲鄰。竊攀屈宋宜方駕,恐與齊梁作後塵。

未及前賢更勿疑,遞相祖述複先誰。别裁僞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庾信的文章到了老年就更加成熟了,其筆力高超雄健,文思如潮,文筆揮灑自如。當今的人譏笑、指責他留下的文章,如果庾信還活着,恐怕真會覺得你們這些後生可畏了。

  王勃、楊炯、盧照鄰和駱賓王四傑在當時的時代條件下,他們的作品已經達到最高的造詣。四傑的文章被認爲是輕薄的,被守舊文人譏笑。你們這些守舊文人,在曆史的長河中本微不足道,因此隻能身名俱滅,而四傑卻如江河不廢,萬古流芳。

  即便是王楊盧駱四傑操筆作詩,作品比不上漢魏的詩歌而接近《詩經》《楚辭》,但他們還是龍文虎脊的千裏馬,可以爲君王駕車,縱橫馳騁,不像你們一跑長途就會跌倒。

  你們的才力應難以超越上述幾位,現在誰成就

就能超出他們?你們這些人所作的濃麗纖巧的詩文,不過是像翡翠飛翔在蘭苕之上一般的貨色,缺少大的氣度,而沒有如掣取鲸魚于碧海之中那樣的雄健才力和闊大氣魄,隻是一些小靈小巧的玩意。

  你們學詩要愛古人但也不能鄙薄像庾信、四傑這樣的今人,要把他們的清詞麗句引爲同調。如果你們要在内心裏追攀屈原、宋玉,應當具有和他們并駕齊驅的精神和才力,否則就會沿流失源,堕入齊、梁時期那種輕浮側豔的後塵了。

  那些輕薄之輩不及前賢是毋庸置疑的,繼承前人、互相學習的優秀傳統應該是不用分先後的。區别和裁剪、淘汰那些形式内容都不好的詩,學習《詩經》風雅的傳統,虛心向前賢學習,老師越多,這才是你們真正的老師。

注釋庾信:南北朝時期的著名詩人。文章:泛言文學。老更成:到了老年就更加成熟了。淩雲健筆:高超雄健的筆力。意縱橫:文思如潮,文筆揮灑自如。嗤點:譏笑、指責。前賢:指庾信。畏後生:即孔子說的“後生可畏”。後生,指“嗤點”庾信的人。但這裏是諷刺話,意思是如果庾信還活着,恐怕真會覺得“後生可畏”了。王楊盧駱: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這四人都是初唐時期著名的作家,時人稱之爲“初唐四傑”。詩風清新、剛健,一掃齊、梁頹靡遺風。

當時體:指四傑詩文的體裁和風格在當時自成一體。輕薄(bó):言行輕佻,有玩弄意味。此處指當時守舊文人對“四傑”的攻擊态度。哂(shěn):譏笑。爾曹:你們這些人。不廢:不影響。這裏用江河萬古流比喻包括四傑在内的優秀作家的名字和作品将像長江黃河那樣萬古流傳。翰墨:筆墨。風騷:“風”指《詩經》裏的《國風》,“騷”指《楚辭》中的《離騷》,後代用來泛稱文學。龍文虎脊:喻瑰麗的文辭。翡翠:鳥名。蘭苕(tiáo):蘭花和苕花。郭璞《遊仙詩》:“翡翠戲蘭苕,容色更相鮮”。掣(chè):拉,拽。薄:小看,看不起,輕視。必爲鄰:一定要引以爲鄰居,即不排斥的意思。竊攀:内心裏追攀。屈宋:屈原和宋玉。方駕:并車而行。這是詩人對輕薄文士說的:“你們想與屈原、宋玉齊名,應當具有和他們并駕齊驅的精神和才力。”齊、梁文風浮豔,重形式輕内容。這一句,詩人緊承上句說:“如若不然,恐怕你們連齊梁文人還不如呢!”未及前賢更勿疑:這句是說那些輕薄之輩不及前賢是毋庸置疑的。遞相祖述:互相學習,繼承前人的優秀傳統。複先誰:不用分先後。别裁僞體:區别和裁減、淘汰那些形式内容都不好的詩。親風雅:學習《詩經》風、雅的傳統。轉益多師:多方面尋找老師。汝師:

你的老師。

賞析

  清人李重華在《貞一齋詩話》裏有段評論杜甫絕句詩的話:“七絕乃唐人樂章,工者最多。……李白、王昌齡後,當以劉夢得(注:指劉禹錫)爲最。緣落筆朦胧缥缈,其來無端,其去無際故也。杜老七絕欲與諸家分道揚镳,故爾别開異徑。獨其情懷,最得詩人雅趣。”他說杜甫“别開異徑”,在盛唐七絕中走出一條新路子,這是熟讀杜甫絕句的人都能感覺到的。除了極少數篇章如《贈花卿》、《江南逢李龜年》等外,他的七絕确是與衆不同。

  首先,從内容方面擴展了絕句的領域。一切題材,感時議政,談藝論文,紀述身邊瑣事,凡是能表現于其它詩體的,杜甫同樣用來寫入絕句小詩。其次,與之相聯系的,這類絕句詩在藝術上,它不是朦胧缥缈,以韻緻見長的作品;也缺乏運用于管弦的唱歎之音。它所獨開的勝境,在于觸機成趣,妙緒紛披,顯得情味盎然,如同和讀者圍爐閑話,剪燭談心;無論是感慨唏噓也好,或者嬉笑怒罵也好,都能給人以親切、真率、懇摯之感,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樸質而雅健的獨特風格,是耐人咀嚼不盡的。

  《戲爲六絕句》(以下簡稱《六絕句》)就是杜甫這類絕句詩标本之一。以詩論詩,最常見的形式是論詩絕句。它,每首可談一個問題;把許多首連

綴成組詩,又可表現出完整的藝術見解。在中國詩歌理論遺産中,有不少著名的論詩絕句,而最早出現、最有影響的則是杜甫的《六絕句》。《六絕句》前三首評論作家,後三首揭示論詩宗旨。其精神前後貫通,互相聯系,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戲爲六絕句》第一首論庾信。杜甫在《春日憶李白》裏曾說,“清新庾開府”。此詩中指出庾信後期文章(兼指詩、賦),風格更加成熟:“庾信文章老更成,淩雲健筆意縱橫。”健筆淩雲,縱橫開阖,不僅以“清新”見長。唐代的“今人”,指手劃腳,嘲笑、指點庾信,足以說明他們的無知。因而“前賢畏後生”,也隻是諷刺的反話罷了。

  第二、三首論初唐四傑。初唐詩文,尚未完全擺脫六朝時期崇尚辭藻浮華豔麗的餘習。第二首中,“輕薄爲文”,是當時的人譏笑“四傑”的話。史炳《杜詩瑣證》解釋此詩說:“言四子文體,自是當時風尚,乃嗤其輕薄者至今未休。曾不知爾曹身名俱滅,而四子之文不廢,如江河萬古長流。”第三首,“縱使”是杜甫的口氣,“盧王操翰墨,劣于漢魏近風騷”則是當時的人譏笑四傑的話(詩中以“盧王”來指四傑)。杜甫引用了他們的話而加以駁斥,所以後兩句才有這樣的轉折。意思是即便如此,但四傑能以縱橫的才氣,駕馭

“龍文虎脊”般瑰麗的文辭,他們的作品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

  這三首詩的用意很明顯:第一首說,觀人必須全面,不能隻看到一個方面,而忽視了另一方面。第二首說,評價作家,不能脫離其時代的條件。第三首指出,作家的成就雖有大小高下之分,但各有特色,互不相掩。應該恰如其分地給以評價,要善于從不同的角度向前人學習。杜甫的這些觀點是正确的。但這三首詩的意義,遠不止這些。

  第四首詩繼續第三首詩意,對那些不負責任地胡亂糟蹋前賢現象的批評,指責這些人自己的作品不過是一些翡翠戲蘭苕一般的貨色,而沒有掣鲸魚于碧海那樣的偉著。

  “不薄今人愛古人”中的“今人”,指的是庾信、四傑等作家。杜甫之所以“愛古”而不“薄今”,是從“清詞麗句必爲鄰”出發的。“爲鄰”,即引爲同調之意。在杜甫看來,詩歌是語言的藝術,“清詞麗句”不可廢而不講。更何況庾信、四傑除了“清詞麗句”而外,尚有“淩雲健筆”、“龍文虎脊”的一面,因此他主張兼收并蓄:力崇古調,兼取新聲,古、今體詩并行不廢。“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爲鄰”,應當從這個意義上去理解。

  但是,僅僅學習六朝,一味追求“翡翠戲蘭苕,容色更相鮮”一類的“清詞麗句”,雖也能賞心悅目,

但風格畢竟柔媚而淺薄;要想超越前人,必須以恢宏的氣度,充分發揮才力,才能在嚴整的體格之中,表現出氣韻飛動的巧妙;不爲篇幅所困,不被聲律所限,在法度之中保持從容,在規矩之外保持神明。要想達到這種藝術境界,杜甫認爲隻有“竊攀屈宋”。因爲《楚辭》的精彩絕豔,它才會成爲千古詩人尊崇的典範,由六朝而上一直追溯到屈原、宋玉,才能如劉勰所說:“酌奇而不失其真,玩華而不墜其實,則顧盼可以驅辭力,咳唾可以窮文緻”(《文心雕龍·辨騷》),不至于沿流失源,堕入齊、梁時期那種輕浮側豔的後塵了。而杜甫對六朝文學既要繼承、也要批判的思想,集中表現在“别裁僞體”、“轉益多師”上。

  《六絕句》的最後一首,前人說法不一。這裏的“前賢”,是泛指前代有成就的作家(包括庾信、四傑)。“遞相祖述”,意思是因襲成風。“遞相祖述”是“未及前賢”的根本原因。“僞體”之所以僞,症結在于以模拟代替創造。真僞相混,則僞可亂真,所以要加以“别裁”。創造和因襲,是杜甫區别真、僞的分界線。詩人隻有充分發揮創造力,才能直抒襟抱,自寫性情,寫出真的文學作品。庾信的“健筆淩雲”,四傑的“江河萬古”,就在于此。反過來,拾人牙慧,傍人門戶,必然是沒有生

命力的。堆砌詞藻,步齊、梁時期的後塵,固然是僞體;而一味模仿漢、魏時期古人的作品,也是僞體。在杜甫的心目中,隻有真、僞的區别,并無古、今的成見。

  “别裁僞體”和“轉益多師”是一個問題的兩面。“别裁僞體”,強調創造;“轉益多師”,重在繼承。兩者的關系是辯證的。“轉益多師是汝師”,意思是無所不學,沒有固定的學習對象。這話有好幾層意思:隻有“無所不師”,才能兼取衆長;沒有固定的學習對象,不限于一家,雖然有所繼承、借鑒,但并不妨礙詩人自己的創造性,這是第一層意思。隻有在“别裁僞體”,區别真僞的前提下,才能确定“師”誰,“師”什麽,才能真正做到“轉益多師”,這是第二層意思。要做到“無所不師”而沒有固定的學習對象,就必須善于從不同的角度學習别人的成就,在吸取的同時,也就有弘揚和舍棄的地方,這是第三層意思。在既批判又繼承的基礎上,進行創造,熔古今于一爐,創作出詩人自己的佳句,這就是杜甫“轉益多師”、“别裁僞體”的精神所在。

  《六絕句》雖然主要是談藝術方面的問題,但和杜甫總的創作精神是分不開的。詩中“竊攀屈宋”、“親風雅”則是他創作的指導思想和論詩的宗旨。這六首小詩,實質上是杜甫詩歌創作實踐經驗的

總結,詩論的總綱;它所涉及的是關系到唐詩發展中一系列的重大理論問題。在這類小詩裏發這樣的大議論,是前所未有的。詩人通過各種事例來總結出一系列的要點,将嚴正的筆意寄寓在輕松幽默的筆調中,娓娓道來,莊諧雜出。李重華說杜甫七絕“别開異徑”,正在于此。明白了這一點,這組詩之所以标爲《戲爲六絕句》,讀者也就不難理解了。

創作背景

  魏晉六朝是中國文學由質樸趨向華彩的轉變階段。一些胸無定見的“後生”卻走向“好古遺近”極端,他們尋聲逐影,竟要全盤否定六朝文學,并把攻擊的目标指向庾信和初唐四傑。如何評價庾信和四傑,是當時詩壇上論争的焦點所在。于是,在公元761年(上元二年),杜甫創作了《戲爲六絕句》,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隐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别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

甫草堂紀念。

出自唐代杜甫的《戏为六绝句》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龙文虎脊皆君驭,历块过都见尔曹。

才力应难夸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译文注释

译文  庾信的文章到了老年就更加成熟了,其笔力高超雄健,文思如潮,文笔挥洒自如。当今的人讥笑、指责他留下的文章,如果庾信还活着,恐怕真会觉得你们这些后生可畏了。

  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四杰在当时的时代条件下,他们的作品已经达到最高的造诣。四杰的文章被认为是轻薄的,被守旧文人讥笑。你们这些守旧文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本微不足道,因此只能身名俱灭,而四杰却如江河不废,万古流芳。

  即便是王杨卢骆四杰操笔作诗,作品比不上汉魏的诗歌而接近《诗经》《楚辞》,但他们还是龙文虎脊的千里马,可以为君王驾车,纵横驰骋,不像你们一跑长途就会跌倒。

  你们的才力应难以超越上述几位,现在谁成就

就能超出他们?你们这些人所作的浓丽纤巧的诗文,不过是像翡翠飞翔在兰苕之上一般的货色,缺少大的气度,而没有如掣取鲸鱼于碧海之中那样的雄健才力和阔大气魄,只是一些小灵小巧的玩意。

  你们学诗要爱古人但也不能鄙薄像庾信、四杰这样的今人,要把他们的清词丽句引为同调。如果你们要在内心里追攀屈原、宋玉,应当具有和他们并驾齐驱的精神和才力,否则就会沿流失源,堕入齐、梁时期那种轻浮侧艳的后尘了。

  那些轻薄之辈不及前贤是毋庸置疑的,继承前人、互相学习的优秀传统应该是不用分先后的。区别和裁剪、淘汰那些形式内容都不好的诗,学习《诗经》风雅的传统,虚心向前贤学习,老师越多,这才是你们真正的老师。

注释庾信: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文章:泛言文学。老更成:到了老年就更加成熟了。凌云健笔:高超雄健的笔力。意纵横:文思如潮,文笔挥洒自如。嗤点:讥笑、指责。前贤:指庾信。畏后生:即孔子说的“后生可畏”。后生,指“嗤点”庾信的人。但这里是讽刺话,意思是如果庾信还活着,恐怕真会觉得“后生可畏”了。王杨卢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四人都是初唐时期著名的作家,时人称之为“初唐四杰”。诗风清新、刚健,一扫齐、梁颓靡遗风。

当时体:指四杰诗文的体裁和风格在当时自成一体。轻薄(bó):言行轻佻,有玩弄意味。此处指当时守旧文人对“四杰”的攻击态度。哂(shěn):讥笑。尔曹:你们这些人。不废:不影响。这里用江河万古流比喻包括四杰在内的优秀作家的名字和作品将像长江黄河那样万古流传。翰墨:笔墨。风骚:“风”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楚辞》中的《离骚》,后代用来泛称文学。龙文虎脊:喻瑰丽的文辞。翡翠:鸟名。兰苕(tiáo):兰花和苕花。郭璞《游仙诗》:“翡翠戏兰苕,容色更相鲜”。掣(chè):拉,拽。薄:小看,看不起,轻视。必为邻:一定要引以为邻居,即不排斥的意思。窃攀:内心里追攀。屈宋:屈原和宋玉。方驾:并车而行。这是诗人对轻薄文士说的:“你们想与屈原、宋玉齐名,应当具有和他们并驾齐驱的精神和才力。”齐、梁文风浮艳,重形式轻内容。这一句,诗人紧承上句说:“如若不然,恐怕你们连齐梁文人还不如呢!”未及前贤更勿疑:这句是说那些轻薄之辈不及前贤是毋庸置疑的。递相祖述:互相学习,继承前人的优秀传统。复先谁:不用分先后。别裁伪体:区别和裁减、淘汰那些形式内容都不好的诗。亲风雅:学习《诗经》风、雅的传统。转益多师:多方面寻找老师。汝师:

你的老师。

赏析

  清人李重华在《贞一斋诗话》里有段评论杜甫绝句诗的话:“七绝乃唐人乐章,工者最多。……李白、王昌龄后,当以刘梦得(注:指刘禹锡)为最。缘落笔朦胧缥缈,其来无端,其去无际故也。杜老七绝欲与诸家分道扬镳,故尔别开异径。独其情怀,最得诗人雅趣。”他说杜甫“别开异径”,在盛唐七绝中走出一条新路子,这是熟读杜甫绝句的人都能感觉到的。除了极少数篇章如《赠花卿》《江南逢李龟年》等外,他的七绝确是与众不同。

  首先,从内容方面扩展了绝句的领域。一切题材,感时议政,谈艺论文,纪述身边琐事,凡是能表现于其它诗体的,杜甫同样用来写入绝句小诗。其次,与之相联系的,这类绝句诗在艺术上,它不是朦胧缥缈,以韵致见长的作品;也缺乏运用于管弦的唱叹之音。它所独开的胜境,在于触机成趣,妙绪纷披,显得情味盎然,如同和读者围炉闲话,剪烛谈心;无论是感慨唏嘘也好,或者嬉笑怒骂也好,都能给人以亲切、真率、恳挚之感,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朴质而雅健的独特风格,是耐人咀嚼不尽的。

  《戏为六绝句》(以下简称《六绝句》)就是杜甫这类绝句诗标本之一。以诗论诗,最常见的形式是论诗绝句。它,每首可谈一个问题;把许多首连

缀成组诗,又可表现出完整的艺术见解。在中国诗歌理论遗产中,有不少著名的论诗绝句,而最早出现、最有影响的则是杜甫的《六绝句》。《六绝句》前三首评论作家,后三首揭示论诗宗旨。其精神前后贯通,互相联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戏为六绝句》第一首论庾信。杜甫在《春日忆李白》里曾说,“清新庾开府”。此诗中指出庾信后期文章(兼指诗、赋),风格更加成熟:“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健笔凌云,纵横开阖,不仅以“清新”见长。唐代的“今人”,指手划脚,嘲笑、指点庾信,足以说明他们的无知。因而“前贤畏后生”,也只是讽刺的反话罢了。

  第二、三首论初唐四杰。初唐诗文,尚未完全摆脱六朝时期崇尚辞藻浮华艳丽的余习。第二首中,“轻薄为文”,是当时的人讥笑“四杰”的话。史炳《杜诗琐证》解释此诗说:“言四子文体,自是当时风尚,乃嗤其轻薄者至今未休。曾不知尔曹身名俱灭,而四子之文不废,如江河万古长流。”第三首,“纵使”是杜甫的口气,“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则是当时的人讥笑四杰的话(诗中以“卢王”来指四杰)。杜甫引用了他们的话而加以驳斥,所以后两句才有这样的转折。意思是即便如此,但四杰能以纵横的才气,驾驭

“龙文虎脊”般瑰丽的文辞,他们的作品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这三首诗的用意很明显:第一首说,观人必须全面,不能只看到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第二首说,评价作家,不能脱离其时代的条件。第三首指出,作家的成就虽有大小高下之分,但各有特色,互不相掩。应该恰如其分地给以评价,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向前人学习。杜甫的这些观点是正确的。但这三首诗的意义,远不止这些。

  第四首诗继续第三首诗意,对那些不负责任地胡乱糟蹋前贤现象批评,指责这些人自己的作品不过是一些翡翠戏兰苕一般的货色,而没有掣鲸鱼于碧海那样的伟著。

  “不薄今人爱古人”中的“今人”,指的是庾信、四杰等作家。杜甫之所以“爱古”而不“薄今”,是从“清词丽句必为邻”出发的。“为邻”,即引为同调之意。在杜甫看来,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清词丽句”不可废而不讲。更何况庾信、四杰除了“清词丽句”而外,尚有“凌云健笔”、“龙文虎脊”的一面,因此他主张兼收并蓄:力崇古调,兼取新声,古、今体诗并行不废。“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应当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

  但是,仅仅学习六朝,一味追求“翡翠戏兰苕,容色更相鲜”一类的“清词丽句”,虽也能赏心悦目,

但风格毕竟柔媚而浅薄;要想超越前人,必须以恢宏的气度,充分发挥才力,才能在严整的体格之中,表现出气韵飞动的巧妙;不为篇幅所困,不被声律所限,在法度之中保持从容,在规矩之外保持神明。要想达到这种艺术境界,杜甫认为只有“窃攀屈宋”。因为《楚辞》的精彩绝艳,它才会成为千古诗人尊崇的典范,由六朝而上一直追溯到屈原、宋玉,才能如刘勰所说:“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则顾盼可以驱辞力,咳唾可以穷文致”(《文心雕龙·辨骚》),不至于沿流失源,堕入齐、梁时期那种轻浮侧艳的后尘了。而杜甫对六朝文学既要继承、也要批判的思想,集中表现在“别裁伪体”、“转益多师”上。

  《六绝句》的最后一首,前人说法不一。这里的“前贤”,是泛指前代有成就的作家(包括庾信、四杰)。“递相祖述”,意思是因袭成风。“递相祖述”是“未及前贤”的根本原因。“伪体”之所以伪,症结在于以模拟代替创造。真伪相混,则伪可乱真,所以要加以“别裁”。创造和因袭,是杜甫区别真、伪的分界线。诗人只有充分发挥创造力,才能直抒襟抱,自写性情,写出真的文学作品。庾信的“健笔凌云”,四杰的“江河万古”,就在于此。反过来,拾人牙慧,傍人门户,必然是没有生

命力的。堆砌词藻,步齐、梁时期的后尘,固然是伪体;而一味模仿汉、魏时期古人的作品,也是伪体。在杜甫的心目中,只有真、伪的区别,并无古、今的成见。

  “别裁伪体”和“转益多师”是一个问题的两面。“别裁伪体”,强调创造;“转益多师”,重在继承。两者的关系是辩证的。“转益多师是汝师”,意思是无所不学,没有固定的学习对象。这话有好几层意思:只有“无所不师”,才能兼取众长;没有固定的学习对象,不限于一家,虽然有所继承、借鉴,但并不妨碍诗人自己的创造性,这是第一层意思。只有在“别裁伪体”,区别真伪的前提下,才能确定“师”谁,“师”什么,才能真正做到“转益多师”,这是第二层意思。要做到“无所不师”而没有固定的学习对象,就必须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学习别人的成就,在吸取的同时,也就有弘扬和舍弃的地方,这是第三层意思。在既批判又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熔古今于一炉,创作出诗人自己的佳句,这就是杜甫“转益多师”、“别裁伪体”的精神所在。

  《六绝句》虽然主要是谈艺术方面的问题,但和杜甫总的创作精神是分不开的。诗中“窃攀屈宋”、“亲风雅”则是他创作的指导思想和论诗的宗旨。这六首小诗,实质上是杜甫诗歌创作实践经验

总结,诗论的总纲;它所涉及的是关系到唐诗发展中一系列的重大理论问题。在这类小诗里发这样的大议论,是前所未有的。诗人通过各种事例来总结出一系列的要点,将严正的笔意寄寓在轻松幽默的笔调中,娓娓道来,庄谐杂出。李重华说杜甫七绝“别开异径”,正在于此。明白了这一点,这组诗之所以标为《戏为六绝句》,读者也就不难理解了。

创作背景

  魏晋六朝是中国文学由质朴趋向华彩的转变阶段。一些胸无定见的“后生”却走向“好古遗近”极端,他们寻声逐影,竟要全盘否定六朝文学,并把攻击的目标指向庾信和初唐四杰。如何评价庾信和四杰,是当时诗坛上论争的焦点所在。于是,在公元761年(上元二年),杜甫创作了《戏为六绝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

甫草堂纪念。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80422.html

上一篇: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