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6-09 12:02:05
出自唐代韓愈的《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
伯樂一過冀北之野,而馬群遂空。夫冀北馬多天下。伯樂雖善知馬,安能空其郡邪?解之者曰:“吾所謂空,非無馬也,無良馬也。伯樂知馬,遇其良,辄取之,群無留良焉。苟無良,雖謂無馬,不爲虛語矣。”
東都,固士大夫之冀北也。恃才能深藏而不市者,洛之北涯曰石生,其南涯曰溫生。大夫烏公,以鈇钺鎮河陽之三月,以石生爲才,以禮爲羅,羅而緻之幕下。未數月也,以溫生爲才,于是以石生爲媒,以禮爲羅,又羅而緻之幕下。東都雖信多才士,朝取一人焉,拔其尤;暮取一人焉,拔其尤。自居守河南尹,以及百司之執事,與吾輩二縣之大夫,政有所不通,事有所可疑,奚所咨而處焉?士大夫之去位而巷處者,誰與嬉遊?小子後生,于何考德而問業焉?缙紳之東西行過是都者,無所禮于其廬。若是而稱曰:“大夫烏公一鎮河陽,而東都處士之廬無人焉。”豈不可也?
夫南面而聽天下,其所托重而恃力者,惟相與将耳。相爲天子得人于朝廷,将爲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求内外無治,不可得也。愈縻于茲,不能自引去,資二生以待老。今皆爲有力者奪之,其何能無介然于懷邪?生既至,拜公于軍門,其爲吾以前所稱,爲天下賀;以後所稱,爲吾緻私怨于盡取也
也。留守相公首爲四韻詩歌其事,愈因推其意而序之。
譯文及注釋譯文 伯樂一走過冀北的郊野,馬群就空了。那冀北的馬在天下是最多的,伯樂雖然善于相馬,又怎麽能夠使馬群爲之一空呢?解釋的人說:“我所說的空,不是沒有馬,是沒有好馬。伯樂識馬,遇到好馬就把它挑了去,馬群中沒有留下好馬了.假如沒有好馬了。即使說沒有馬,也不是虛誇的話。”
東都洛陽,本來是士大夫的冀北,懷有才能,深深隐居而不願爲官換取俸祿的人,洛水北岸的叫石生,洛水南岸的叫溫生。大夫烏公,憑着天子賜給的斧月鎮守河陽的第三個月,認爲石生是人才,以禮爲工具,将他羅緻到幕府之下。沒有幾個月的工夫,又認爲溫生是人才,于是讓石生作介紹人,以禮爲工具,又将溫生羅緻到幕府之下。縱然東都确實有很多才能出衆的人,早晨挑走一人,選拔其中最優秀的,晚上挑走一人,選拔其中最優秀的,那麽從東都留守,河南府尹,到各部門的主管官員,以及我們兩縣的大夫,政事有不順利之處,事情有疑惑不解之處,又到哪裏去咨詢從而妥善處理呢?士大夫辭去官位而閑居裏巷的人,同誰去交遊呢?年輕的後輩,到哪裏去考察道德,詢問學業呢?東西往來,經過東都的官員,也不能在他們的居處以禮儀拜訪他們了
.人們以這樣的情況而稱贊說:“大夫烏公一鎮守河陽,東部處士的茅廬中竟沒有人了!”難道不可以嗎?
天子治理天下,他所托重和依靠的人,隻是宰相和将軍罷了。宰相在朝廷爲天子求賢人,将軍在幕府爲天子求得謀士和武将,這樣,設想内外得不到治理,是不可能的了。我羁留此地,不能自己退而離去,想靠石生,溫生的幫助直到告老歸去。現在他們都被有權力的人奪去了,我怎麽能不耿耿于懷呢?溫生到了那裏之後,在軍門拜見烏公時,請以我前面說的關于宰相将軍選拔人才的話,替天下道賀;請把我後面說的關于把我對他選盡東都賢人的私怨告訴他。
注釋⑴伯樂:傳說是春秋中期秦穆公時人,以善相馬著稱。冀:冀州的北部,今河北、山西一帶地方,相傳冀州出産良馬。⑵東都:指洛陽。唐代首都長安,以洛陽爲東都。⑶洛:洛河。⑷石生:名洪,字潔川,洛陽人。⑸溫生:即溫造,字簡輿,曾隐居王屋山及洛陽,後官至禮部尚書。⑹烏公:烏重胤,元和五年(810年)任河陽軍節度使、禦史大夫。參閱前選《送石處士序》。⑺鈇钺:同“斧钺”,本是古代的兩種兵器,後成爲刑罰、殺戮之權的标志。此處指節度使的身份。⑻羅:羅網,此處用來比喻招聘賢士的手段。⑼幕下:即幕府中。軍隊出征,施用帳
幕,爲此古代将帥的官署叫“幕府”。⑽媒:中介。⑾尤:特異的、突出的。⑿河南尹:河南府的長官。⒀百司之執事:婉指百官。司:官署。⒁二縣:指東都城下的洛陽縣,河南縣,當時韓愈任河南縣令,所以稱“吾輩二縣之大夫”。⒂缙紳:也作“捂紳”。古代官員插笏于紳帶間,此處指官員。⒃禮:此處指谒見,拜訪。⒄南面:此處指皇帝。古代以坐北朝南爲尊位,故皇帝見群臣時面向南而坐。 ⒅縻:系住,這裏指束縛,羁留。⒆引去:引退,辭去。⒇介然:耿耿于心。(21)後所稱:指石生,溫生被選走,使河南人才空虛。(22)留守相公:當指東都留守鄭餘慶。相公,指宰相。(23)四韻:舊體詩一般爲隔句押韻,四韻爲八句。
創作背景該文約作于元和五年(810年)冬季,與《送石處士序》可視爲姊妹篇。該文既與《送石處士序》相承而作,故處處以石、溫二人并提,然而文章絕無雷同重疊之感。
作者簡介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谥號“文”,又稱韓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爲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骈爲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轼稱他“文
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爲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裏。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裏程碑式人物。
出自唐代韩愈的《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郡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
东都,固士大夫之冀北也。恃才能深藏而不市者,洛之北涯曰石生,其南涯曰温生。大夫乌公,以鈇钺镇河阳之三月,以石生为才,以礼为罗,罗而致之幕下。未数月也,以温生为才,于是以石生为媒,以礼为罗,又罗而致之幕下。东都虽信多才士,朝取一人焉,拔其尤;暮取一人焉,拔其尤。自居守河南尹,以及百司之执事,与吾辈二县之大夫,政有所不通,事有所可疑,奚所咨而处焉?士大夫之去位而巷处者,谁与嬉游?小子后生,于何考德而问业焉?缙绅之东西行过是都者,无所礼于其庐。若是而称曰:“大夫乌公一镇河阳,而东都处士之庐无人焉。”岂不可也?
夫南面而听天下,其所托重而恃力者,惟相与将耳。相为天子得人于朝廷,将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求内外无治,不可得也。愈縻于兹,不能自引去,资二生以待老。今皆为有力者夺之,其何能无介然于怀邪?生既至,拜公于军门,其为吾以前所称,为天下贺;以后所称,为吾致私怨于尽取也
也。留守相公首为四韵诗歌其事,愈因推其意而序之。
译文及注释译文 伯乐一走过冀北的郊野,马群就空了。那冀北的马在天下是最多的,伯乐虽然善于相马,又怎么能够使马群为之一空呢?解释的人说:“我所说的空,不是没有马,是没有好马。伯乐识马,遇到好马就把它挑了去,马群中没有留下好马了.假如没有好马了。即使说没有马,也不是虚夸的话。”
东都洛阳,本来是士大夫的冀北,怀有才能,深深隐居而不愿为官换取俸禄的人,洛水北岸的叫石生,洛水南岸的叫温生。大夫乌公,凭着天子赐给的斧月镇守河阳的第三个月,认为石生是人才,以礼为工具,将他罗致到幕府之下。没有几个月的工夫,又认为温生是人才,于是让石生作介绍人,以礼为工具,又将温生罗致到幕府之下。纵然东都确实有很多才能出众的人,早晨挑走一人,选拔其中最优秀的,晚上挑走一人,选拔其中最优秀的,那么从东都留守,河南府尹,到各部门的主管官员,以及我们两县的大夫,政事有不顺利之处,事情有疑惑不解之处,又到哪里去咨询从而妥善处理呢?士大夫辞去官位而闲居里巷的人,同谁去交游呢?年轻的后辈,到哪里去考察道德,询问学业呢?东西往来,经过东都的官员,也不能在他们的居处以礼仪拜访他们了
.人们以这样的情况而称赞说:“大夫乌公一镇守河阳,东部处士的茅庐中竟没有人了!”难道不可以吗?
天子治理天下,他所托重和依靠的人,只是宰相和将军罢了。宰相在朝廷为天子求贤人,将军在幕府为天子求得谋士和武将,这样,设想内外得不到治理,是不可能的了。我羁留此地,不能自己退而离去,想靠石生,温生的帮助直到告老归去。现在他们都被有权力的人夺去了,我怎么能不耿耿于怀呢?温生到了那里之后,在军门拜见乌公时,请以我前面说的关于宰相将军选拔人才的话,替天下道贺;请把我后面说的关于把我对他选尽东都贤人的私怨告诉他。
注释⑴伯乐:传说是春秋中期秦穆公时人,以善相马著称。冀:冀州的北部,今河北、山西一带地方,相传冀州出产良马。⑵东都:指洛阳。唐代首都长安,以洛阳为东都。⑶洛:洛河。⑷石生:名洪,字洁川,洛阳人。⑸温生:即温造,字简舆,曾隐居王屋山及洛阳,后官至礼部尚书。⑹乌公:乌重胤,元和五年(810年)任河阳军节度使、御史大夫。参阅前选《送石处士序》。⑺鈇钺:同“斧钺”,本是古代的两种兵器,后成为刑罚、杀戮之权的标志。此处指节度使的身份。⑻罗:罗网,此处用来比喻招聘贤士的手段。⑼幕下:即幕府中。军队出征,施用帐
幕,为此古代将帅的官署叫“幕府”。⑽媒:中介。⑾尤:特异的、突出的。⑿河南尹:河南府的长官。⒀百司之执事:婉指百官。司:官署。⒁二县:指东都城下的洛阳县,河南县,当时韩愈任河南县令,所以称“吾辈二县之大夫”。⒂缙绅:也作“捂绅”。古代官员插笏于绅带间,此处指官员。⒃礼:此处指谒见,拜访。⒄南面:此处指皇帝。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故皇帝见群臣时面向南而坐。 ⒅縻:系住,这里指束缚,羁留。⒆引去:引退,辞去。⒇介然:耿耿于心。(21)后所称:指石生,温生被选走,使河南人才空虚。(22)留守相公:当指东都留守郑余庆。相公,指宰相。(23)四韵:旧体诗一般为隔句押韵,四韵为八句。
创作背景该文约作于元和五年(810年)冬季,与《送石处士序》可视为姊妹篇。该文既与《送石处士序》相承而作,故处处以石、温二人并提,然而文章绝无雷同重叠之感。
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
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