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4-27 23:09:28
出自唐代杜甫的《彭衙行》
憶昔避賊初,北走經險艱。夜深彭衙道,月照白水山。盡室久徒步,逢人多厚顔。參差谷鳥吟,不見遊子還。癡女饑咬我,啼畏虎狼聞。懷中掩其口,反側聲愈嗔。小兒強解事,故索苦李餐。一旬半雷雨,泥濘相牽攀。既無禦雨備,徑滑衣又寒。有時經契闊,竟日數裏間。野果充糇糧,卑枝成屋椽。早行石上水,暮宿天邊煙。少留周家窪,欲出蘆子關。故人有孫宰,高義薄曾雲。延客已曛黑,張燈啓重門。暖湯濯我足,翦紙招我魂。從此出妻孥,相視涕闌幹。衆雛爛熳睡,喚起沾盤飧。誓将與夫子,永結爲弟昆。遂空所坐堂,安居奉我歡。誰肯艱難際,豁達露心肝。别來歲月周,胡羯仍構患。何當有翅翎,飛去堕爾前。譯文及注釋譯文想當時躲避賊兵叛亂之初,往北逃跑經過多少艱難險阻。夜深了還逃亡在彭衙道上,月亮照着白水山。全家人長途跋涉,非常狼狽,逢人難免厚顔求食,窘迫異常。谷鳥參差啼鳴,一路荒涼,不見有逃難的人還回家。小女兒餓得直咬我,怕小孩哭聲被虎狼聽到。捂住她的嘴不讓出聲,但小孩卻哭得更厲害了。小兒子故意說要吃苦李,以示自己懂事。十天裏有一半是雷雨天,全家在泥濘中相互牽扶着行走。既沒有禦雨的用具,道路濕滑,因衣被雨打濕又寒冷。有時
時經過難走的地方,一整天隻能走幾裏路。隻能以野果充饑,以樹下當住處。早上在流水的石頭上行走,晚上露宿在山中。短期逗留周家窪,想出行蘆子關。孫宰這個老朋友,簡直是義薄雲天。在日落昏黑的時候邀請我,點好燈并打開層層門戶。燒熱水給我洗腳,還剪紙爲我全家壓驚。接着又喚出妻子兒女,大家相視涕淚縱橫。孩子們都疲憊地睡着了,又把他們叫起來吃飯。他說一定要與夫子你,永遠結爲兄弟。騰出房間,安排我一家安然住下。誰能夠在這艱難困苦之際,表露他誠摯的情意。别來已經滿一年了,叛軍還在制造災禍。怎麽才能擁有翅膀,飛去落到你跟前。
注釋彭衙:在陝西白水縣東北六十裏,即現在的彭衙堡。白水山:白水縣的山。杜甫于至德元載(756年)六月自白水逃難鄜州。多厚顔:覺得很不好意思。盡室:猶全家。反側,掙紮。聲愈嗔,聲愈大。強解事:即所謂“強作解事”。故:故意,猶“不是故離群,“清秋燕子故飛飛”之“故”。索:索取。二句是說小兒們自以爲比小妹懂事些,隻要求吃些道旁的苦李,他們哪知道苦李是吃不得的呢。庾信《歸田詩》:“苦李無人摘。”備:工具。衣又寒:因衣被雨打濕。經契闊:是說碰到特别難走處。竟日:整天。餱(hóu)糧:幹糧。椽(chuán):屋頂上的
圓木條,這裏屋椽就是屋宇的意思。周家窪:即孫宰的家。一作“同家窪”。少留:短期的逗留。杜甫初意拟挈家直達靈武行在,故欲北出蘆子關。宰:是唐人對縣令的一種尊稱,孫大概做過縣令。翦:即剪。剪紙作旐,以招人魂,是古時風俗習慣,這裏不必死看,認爲果有此事,隻是寫孫宰的安慰無微不至而已。闌幹:橫斜貌,是形容涕淚之多。見得孫宰妻子也十分同情他們的遭遇。衆雛:即上癡女小幾。爛熳睡:小兒睡得十分香甜的樣子。沾:含感激意。飧(sūn):晚餐。夫子,是孫宰謂杜甫。歲月周:滿一年。何當,哪得。
賞析這首詩通篇皆追叙往事,隻末四句是作詩時的話,因此開篇就以“憶昔”二字統領全詩。全篇共分前後兩個部分。
前一部分從開頭至“暮宿天邊煙”,寫逃難途中的艱險狀況。前四句寫避亂彭衙。詩人前一年不畏“艱險”,“北走”鄜州,原因是賊破潼關,白水告急,不得不攜家“避賊”逃難。“避賊”點出詩人逃難的原因。“北走”說明逃難的方向。“艱險”總括逃難景況,“夜深”交代出發的時間,“月照”點明出發時的環境。因爲“避賊”逃難,所以選擇“夜深”人靜、“月照深山”之時,急忙向彭衙出發。開始四句,交代事件,一目了然。
“盡室”以下十行五十字叙
攜家遠行,寫盡兒女颠沛流離之苦。詩人拖兒帶女,全家逃難,因無車馬代勞,隻好徒步行走。也顧不上什麽面子了,“多厚顔”三字,幽默而辛酸。而詩人全家跋涉,穿行于野鳥飛鳴的山澗,和行人稀少的谷底,衣食無着,平時嬌寵的幼女忍不住饑餓,趴在父親肩頭又咬又哭。荒山野嶺中,詩人怕虎狼聞聲而來,趕忙将孩子摟抱懷中,緊掩其口。但孩子不知父親的苦衷,又踢又鬧,哭得愈加厲害。小兒子這時也來湊熱鬧,自以爲比妹妹懂事,故意要吃路旁的苦果,他根本不知“苦果無人摘”,是因爲不能吃。“饑咬我”“聲愈嗔”,形象逼真地寫出了幼女嬌寵而不懂事的情态,“故索苦李餐”,維妙維肖地刻劃出小兒天真爛熳的形象。“癡女”“小兒”,用語親切;“啼畏虎狼聞”“懷中掩其口”,以動作刻畫出一個疼愛兒女而又無可奈何的父親的痛苦心情,十分傳神,真乃“畫不能到”。
“一旬半雷雨”以下十句寫雨後行路艱難,突出困苦流離之狀。全家徒步于深山野谷,已經很艱難,更糟糕的是又碰上了雷雨天氣,隻好趟着泥濘互相攙扶着冒雨行進了。既無雨具,衣濕身寒,路滑難行,一天就隻能走幾裏路。“一旬”呼應“久徒步”,說明奉先至白水,路程不遠,卻走了很長時間,反襯出行程之艱;“半”
字點出雷雨之多,說明氣候的惡劣。寥寥幾句,詩人全家困頓流離之狀如在目前。
“野果充糇糧”,糇糧,指幹糧,指采下野果充饑;“卑枝成屋椽”,卑枝,指低矮的樹枝,樹枝成了栖息的屋宇;“早行”“暮宿”,從時間上說明他們起早摸黑地趕路;“石上水”,指近處低處積滿雨水的石徑,“天邊煙”,指遠處高處雲霧籠罩的深山。這四句對仗工整,概括精煉,既呼應開頭“經險艱”,又引起下文孫宰的留客,過渡自然。
自“小留同家窪”以下爲後一部分,寫孫宰體貼留客的深情厚誼。先寫留客。詩人全家本打算在同家窪作短暫歇息後北出蘆子關直達肅宗所在的靈武,卻不料驚動了情高義重的老朋友孫宰(唐時尊稱縣令爲宰)。戰亂年頭,人們大多不喜歡客人到來的,何況是昏天黑地的夜晚。但孫宰點起明燈,打開重門,十分熱情。而且不嫌麻煩,還燒起熱水,讓詩人洗腳,甚至還剪紙作旐(小旗),替詩人招魂。故人之情義,詩人之感激,從開燈啓門,燒湯濯足,剪紙招魂的幾個細節中具體真實地反映了出來。“高”“薄”二字畫龍點睛地指出了這一點。孫宰叫出妻子與詩人相見,看着詩人攜家逃難的艱苦景況,他們也不禁流下了同情的眼淚。由于長途跋涉,小兒女們一安頓下來,立即進入了甜蜜的
夢鄉,孫宰又叫醒他們起來吃飯。孫宰還一再表示願意同詩人永遠結爲兄弟,并騰出屋子,讓詩人一家安住。由同情到結交再至住下,充分顯示了孫宰待人的真摯誠懇。蹇步、饑餓、惶遽、困頓至極,幸得故友之暖湯、盤飧、招魂、安居,詩人感泣之餘歎“誰肯艱難際,豁達露心肝”,讀者亦歎慨之餘忖落難之際不避而遠之、不落井下石,足矣,安敢奢望“誓将與夫子,永結爲弟昆”。
最後六句結尾,寫詩人對孫宰的追念感激之情。“誰肯”二字既贊揚故人孫宰高尚情誼的難得與可貴,又呼應開篇“憶昔”,引出詩人對孫宰的憶念。此時詩人重經舊地,安史叛亂并未平息,人民仍在受難,不知孫宰一家情況如何。“何當生翅翎,飛去墜爾前”,詩人恨不得長出雙翅,立刻飛去落在老朋友的面前。殷切的憶念之情,溢于筆端。這六句以議論作結,情深意厚,力透紙背。
這首憶念友人的詩,前部分着重叙寫詩人舉家逃難的狼狽景況,後部分着重描繪故人孫宰待客的殷勤。真實的細節描寫,細緻的心理刻劃,傳神摹志,形象逼真。全詩用追憶的口吻直接叙述,明白如話,真實仿佛親見,自然而不顯雕琢。
創作背景這是一首感謝朋友的詩,主要内容是回憶唐肅宗至德元載(756年)全家避賊逃難的一個片斷。至德二載
(757年)杜甫由鳳翔回鄜州省親,路經彭衙之西,因而回憶起前一年攜家逃難時孫宰熱情款待的深情厚誼,但又不便枉道相訪,故作此詩以志感。
作者簡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隐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别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出自唐代杜甫的《彭衙行》
忆昔避贼初,北走经险艰。夜深彭衙道,月照白水山。尽室久徒步,逢人多厚颜。参差谷鸟吟,不见游子还。痴女饥咬我,啼畏虎狼闻。怀中掩其口,反侧声愈嗔。小儿强解事,故索苦李餐。一旬半雷雨,泥泞相牵攀。既无御雨备,径滑衣又寒。有时经契阔,竟日数里间。野果充糇粮,卑枝成屋椽。早行石上水,暮宿天边烟。少留周家洼,欲出芦子关。故人有孙宰,高义薄曾云。延客已曛黑,张灯启重门。暖汤濯我足,翦纸招我魂。从此出妻孥,相视涕阑干。众雏烂熳睡,唤起沾盘飧。誓将与夫子,永结为弟昆。遂空所坐堂,安居奉我欢。谁肯艰难际,豁达露心肝。别来岁月周,胡羯仍构患。何当有翅翎,飞去堕尔前。译文及注释译文想当时躲避贼兵叛乱之初,往北逃跑经过多少艰难险阻。夜深了还逃亡在彭衙道上,月亮照着白水山。全家人长途跋涉,非常狼狈,逢人难免厚颜求食,窘迫异常。谷鸟参差啼鸣,一路荒凉,不见有逃难的人还回家。小女儿饿得直咬我,怕小孩哭声被虎狼听到。捂住她的嘴不让出声,但小孩却哭得更厉害了。小儿子故意说要吃苦李,以示自己懂事。十天里有一半是雷雨天,全家在泥泞中相互牵扶着行走。既没有御雨的用具,道路湿滑,因衣被雨打湿又寒冷。有时
时经过难走的地方,一整天只能走几里路。只能以野果充饥,以树下当住处。早上在流水的石头上行走,晚上露宿在山中。短期逗留周家洼,想出行芦子关。孙宰这个老朋友,简直是义薄云天。在日落昏黑的时候邀请我,点好灯并打开层层门户。烧热水给我洗脚,还剪纸为我全家压惊。接着又唤出妻子儿女,大家相视涕泪纵横。孩子们都疲惫地睡着了,又把他们叫起来吃饭。他说一定要与夫子你,永远结为兄弟。腾出房间,安排我一家安然住下。谁能够在这艰难困苦之际,表露他诚挚的情意。别来已经满一年了,叛军还在制造灾祸。怎么才能拥有翅膀,飞去落到你跟前。
注释彭衙:在陕西白水县东北六十里,即现在的彭衙堡。白水山:白水县的山。杜甫于至德元载(756年)六月自白水逃难鄜州。多厚颜:觉得很不好意思。尽室:犹全家。反侧,挣扎。声愈嗔,声愈大。强解事:即所谓“强作解事”。故:故意,犹“不是故离群,“清秋燕子故飞飞”之“故”。索:索取。二句是说小儿们自以为比小妹懂事些,只要求吃些道旁的苦李,他们哪知道苦李是吃不得的呢。庾信《归田诗》:“苦李无人摘。”备:工具。衣又寒:因衣被雨打湿。经契阔:是说碰到特别难走处。竟日:整天。餱(hóu)粮:干粮。椽(chuán):屋顶上的
圆木条,这里屋椽就是屋宇的意思。周家洼:即孙宰的家。一作“同家洼”。少留:短期的逗留。杜甫初意拟挈家直达灵武行在,故欲北出芦子关。宰:是唐人对县令的一种尊称,孙大概做过县令。翦:即剪。剪纸作旐,以招人魂,是古时风俗习惯,这里不必死看,认为果有此事,只是写孙宰的安慰无微不至而已。阑干:横斜貌,是形容涕泪之多。见得孙宰妻子也十分同情他们的遭遇。众雏:即上痴女小几。烂熳睡:小儿睡得十分香甜的样子。沾:含感激意。飧(sūn):晚餐。夫子,是孙宰谓杜甫。岁月周:满一年。何当,哪得。
赏析这首诗通篇皆追叙往事,只末四句是作诗时的话,因此开篇就以“忆昔”二字统领全诗。全篇共分前后两个部分。
前一部分从开头至“暮宿天边烟”,写逃难途中的艰险状况。前四句写避乱彭衙。诗人前一年不畏“艰险”,“北走”鄜州,原因是贼破潼关,白水告急,不得不携家“避贼”逃难。“避贼”点出诗人逃难的原因。“北走”说明逃难的方向。“艰险”总括逃难景况,“夜深”交代出发的时间,“月照”点明出发时的环境。因为“避贼”逃难,所以选择“夜深”人静、“月照深山”之时,急忙向彭衙出发。开始四句,交代事件,一目了然。
“尽室”以下十行五十字叙
携家远行,写尽儿女颠沛流离之苦。诗人拖儿带女,全家逃难,因无车马代劳,只好徒步行走。也顾不上什么面子了,“多厚颜”三字,幽默而辛酸。而诗人全家跋涉,穿行于野鸟飞鸣的山涧,和行人稀少的谷底,衣食无着,平时娇宠的幼女忍不住饥饿,趴在父亲肩头又咬又哭。荒山野岭中,诗人怕虎狼闻声而来,赶忙将孩子搂抱怀中,紧掩其口。但孩子不知父亲的苦衷,又踢又闹,哭得愈加厉害。小儿子这时也来凑热闹,自以为比妹妹懂事,故意要吃路旁的苦果,他根本不知“苦果无人摘”,是因为不能吃。“饥咬我”“声愈嗔”,形象逼真地写出了幼女娇宠而不懂事的情态,“故索苦李餐”,维妙维肖地刻划出小儿天真烂熳的形象。“痴女”“小儿”,用语亲切;“啼畏虎狼闻”“怀中掩其口”,以动作刻画出一个疼爱儿女而又无可奈何的父亲的痛苦心情,十分传神,真乃“画不能到”。
“一旬半雷雨”以下十句写雨后行路艰难,突出困苦流离之状。全家徒步于深山野谷,已经很艰难,更糟糕的是又碰上了雷雨天气,只好趟着泥泞互相搀扶着冒雨行进了。既无雨具,衣湿身寒,路滑难行,一天就只能走几里路。“一旬”呼应“久徒步”,说明奉先至白水,路程不远,却走了很长时间,反衬出行程之艰;“半”
字点出雷雨之多,说明气候的恶劣。寥寥几句,诗人全家困顿流离之状如在目前。
“野果充糇粮”,糇粮,指干粮,指采下野果充饥;“卑枝成屋椽”,卑枝,指低矮的树枝,树枝成了栖息的屋宇;“早行”“暮宿”,从时间上说明他们起早摸黑地赶路;“石上水”,指近处低处积满雨水的石径,“天边烟”,指远处高处云雾笼罩的深山。这四句对仗工整,概括精炼,既呼应开头“经险艰”,又引起下文孙宰的留客,过渡自然。
自“小留同家洼”以下为后一部分,写孙宰体贴留客的深情厚谊。先写留客。诗人全家本打算在同家洼作短暂歇息后北出芦子关直达肃宗所在的灵武,却不料惊动了情高义重的老朋友孙宰(唐时尊称县令为宰)。战乱年头,人们大多不喜欢客人到来的,何况是昏天黑地的夜晚。但孙宰点起明灯,打开重门,十分热情。而且不嫌麻烦,还烧起热水,让诗人洗脚,甚至还剪纸作旐(小旗),替诗人招魂。故人之情义,诗人之感激,从开灯启门,烧汤濯足,剪纸招魂的几个细节中具体真实地反映了出来。“高”“薄”二字画龙点睛地指出了这一点。孙宰叫出妻子与诗人相见,看着诗人携家逃难的艰苦景况,他们也不禁流下了同情的眼泪。由于长途跋涉,小儿女们一安顿下来,立即进入了甜蜜的
梦乡,孙宰又叫醒他们起来吃饭。孙宰还一再表示愿意同诗人永远结为兄弟,并腾出屋子,让诗人一家安住。由同情到结交再至住下,充分显示了孙宰待人的真挚诚恳。蹇步、饥饿、惶遽、困顿至极,幸得故友之暖汤、盘飧、招魂、安居,诗人感泣之余叹“谁肯艰难际,豁达露心肝”,读者亦叹慨之余忖落难之际不避而远之、不落井下石,足矣,安敢奢望“誓将与夫子,永结为弟昆”。
最后六句结尾,写诗人对孙宰的追念感激之情。“谁肯”二字既赞扬故人孙宰高尚情谊的难得与可贵,又呼应开篇“忆昔”,引出诗人对孙宰的忆念。此时诗人重经旧地,安史叛乱并未平息,人民仍在受难,不知孙宰一家情况如何。“何当生翅翎,飞去坠尔前”,诗人恨不得长出双翅,立刻飞去落在老朋友的面前。殷切的忆念之情,溢于笔端。这六句以议论作结,情深意厚,力透纸背。
这首忆念友人的诗,前部分着重叙写诗人举家逃难的狼狈景况,后部分着重描绘故人孙宰待客的殷勤。真实的细节描写,细致的心理刻划,传神摹志,形象逼真。全诗用追忆的口吻直接叙述,明白如话,真实仿佛亲见,自然而不显雕琢。
创作背景这是一首感谢朋友的诗,主要内容是回忆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年)全家避贼逃难的一个片断。至德二载
(757年)杜甫由凤翔回鄜州省亲,路经彭衙之西,因而回忆起前一年携家逃难时孙宰热情款待的深情厚谊,但又不便枉道相访,故作此诗以志感。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