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4-28 00:08:10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猫吻

出自宋代範仲淹的《嶽陽樓記》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具 通:俱)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晖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潇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樯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隐耀 一作:隐曜;淫雨 通:霪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遊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裏,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爲,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分析

中心思想  這篇

篇文章叙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過描繪嶽陽樓的景色及遷客騷人登樓覽景後産生的不同感情,表達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與“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主題  “洞庭天下水,嶽陽天下樓。”一提起嶽陽樓,人們就會很自然地想起千古名臣範仲淹,千古名文《嶽陽樓記》, 想到其中表明範仲淹寬闊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還會贊頌他“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和生活态度。可以說,人們把太多的目光和關注給了範仲淹,而很少會有人想到功不可沒的滕子京。既是自勉,又是與友人共勉。

後世影響  影響力洞穿史冊,成爲延綿千年的治國理念之一,政事通達、人心和順成爲後代無數治國理政者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後世有“居官警語”雲:“善爲治者,貴運轶民之隐,達民之情。”“治民之大者,在上下之交不至于隔閡。”“上下之交”而不“隔閡”,其核心就是個“通”字,揭示了“政通人和”的關鍵所在。

問題研究1、作者在此提出了一種什麽樣的更高的理想境界?答:這是一種超然物外的理想境界。雖然因物悲喜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2、作者的曠達胸襟與政治抱負之間的關系:因果關系。3、“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是什麽?(用原文回答)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4、“是進亦憂,退亦憂”這句話中,“進”是指什麽?“退”是指什麽?“進”是指“居廟堂之高”即“在朝廷做官”,“退”是指“處江湖之遠”即“不在朝廷做官”。5、這段話中所用的主要表達方式是什麽?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麽?答:議論。作用:點明主旨,抒發了作者寬闊的胸襟和遠大的政治抱負。6、“微斯人,吾誰與歸”表達了作者的什麽感情?答: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遠;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達了自己願與古仁人同道的曠達胸襟和遠大抱負以及對滕子京遭貶谪的慰勉。7、如何理解“進亦憂,退亦憂”一句?答:“進亦憂”照應“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退亦憂”照應“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這句話表達了古仁人不念自己的處境,而是憂國憂民,以天下爲己任的思想。8、“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一句在文中的作用:。請再寫出一句你從課外讀到的與此意思相似的詩句或名句。答:作用:體現本文主旨。1、天下興亡,匹夫有責。2、位卑未敢忘憂國。9、作者巧妙地用兩個設問句來逐層深入地闡明論點。第一個設問句先從反面說,後從正面說,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得出“是進亦憂,退亦憂”的論斷,突出一

個“憂”字,自然引出第二個設問句,将文章推向高潮,從而提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觀點。10、“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一句的修辭:對偶。11、“遷客騷人”登樓“覽物之情”爲什麽不同?答:他們因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産生或喜或悲的感情(或“以物喜,以己悲”12、選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答:⑴對滕子京的勸勉和規谏。⑵抒發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抱負。13、“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和“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爲”兩句中的“異”字,分别指什麽内容?答;“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中的“異”,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發出的“遷客騷人”的不同的感觸,即“悲”與“喜”兩種不同的心境。“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爲”,是指古代仁人不同于上述“遷客騷人”,能不受自然景物好壞的影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4、用自己的話概括“遷客騷人”的兩種“覽物之情”,并指出作者這樣寫的目的。答:第一種:遠離京城,懷念家鄉,擔心遭诽謗和諷刺的悲傷。第二種:胸懷開闊,精神愉快,榮辱偕忘的喜悅。目的:爲了将這類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對比,引出下文,由寫情自然轉入議論,突出全文主旨。15、本文共五個

自然段,其中叙事的是第1段,寫景、抒情的是2、3、4第段,議論的是第5段。16、出自本文的成語:百廢具興 、政通人和、心曠神怡。文章第二段用神來之筆再現了嶽陽樓的宏偉景象,照應了題目,此外還有什麽作用?答:“銜”和“吞”把遠山長江與洞庭湖的關系寫得活靈活現,同時領起下文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景17、兩種不同的覽物之情,各是怎樣的?作者闡述的主要觀點是什麽?答:一種是“去國懷鄉,憂讒畏譏”的“因己而悲”的感情; 一種是“心曠神怡,寵辱偕忘”的“因物而喜”的感情。作者闡述的主要觀點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18、概括各段的大意:①交代作記的緣由。②描寫洞庭湖遠景,生發議論,引出兩種情景。③——④、描寫陰晴兩種天氣的景色極其感受。⑤、闡述古仁人之心,抒發自己的遠大抱負。19、聯系全文,說說你對“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看法或理解。答:範仲淹的這句話體現了憂君思想,帶有時代的局限性,但是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有着借鑒和教育意義。20、文章略寫巴陵勝狀,詳寫覽物之情,試簡述其原因。答:寫景不是本文的目的,作者的真正意圖是借題發揮,談一個人應有的政治抱負,并以此規箴友人。21、“遷客騷人”與“古

仁人”的區别在哪?答:遷客騷人: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2、本文的議論點明了作者的“憂樂”觀,這種“憂”“樂”與前文“遷客騷人”的“悲”“喜”是否一緻?爲什麽? 答:不一緻。作者的憂樂觀是以天下爲基礎的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而遷客騷人的悲和喜是以自己的得失和外物的好壞爲前提,是以物喜,以己悲。23、範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達了對友人滕子京地勸勉,結尾作者發出“微斯人,吾誰與歸”的慨歎。就全文來看,這句話有何言外之意?答: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遠;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達了自己願與古仁人同道的曠達胸襟和遠大抱負。24、“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三句話因其文質兼美而脍炙人口,請選擇感受最深的一句,結合《嶽陽樓記》和自己的生活談一談體會。答:任選其一即可。談體會既要聯系全文,又要結合自己的生活。如選第一句可圍繞政治理想來談;選第二句可圍繞曠達胸襟來談;選第三句可圍繞遠大政治報負及民族責任感來談,言之成理即可。25、“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中的“騷人”是什麽意思?根據我們學過的古詩文,舉出

曾到過嶽陽樓的“遷客騷人”之作。答:詩人。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27、文中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爲現代人的你能否做到?爲什麽?請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看法。答:①能。這說的是一種從容的平常心境。隻要發揮心靈力量,砥砺意志,就可以養成平常心境。面對考試的失敗,以平常心待之,便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不能。這是一種需要修煉才能達到的境界,作爲中學生,心靈尚需砥砺,戰勝外在的力量不易。擔心考試失敗是學生普遍的心态,便是這個道理。

創作背景

  慶曆新政失敗後,範仲淹貶居鄧州。昔日好友滕子京從湖南來信,要他爲重新修竣的嶽陽樓作記,并附上《洞庭晚秋圖》。範仲淹一口答應,但是範仲淹其實沒有去過嶽陽樓。慶曆六年六月(即1046年6月),他揮毫撰寫的著名的《嶽陽樓記》一記叙文,都是看圖寫的。

作者簡介

範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漢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文學家,世稱“範文正公”。範仲淹文學素養很高,寫有著名的《嶽陽樓記》。

出自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 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耀 一作:隐曜;淫雨 通:霪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分析

中心思想  这篇

篇文章叙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主题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一提起岳阳楼,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想起千古名臣范仲淹,千古名文《岳阳楼记》, 想到其中表明范仲淹宽阔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还会赞颂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可以说,人们把太多的目光和关注给了范仲淹,而很少会有人想到功不可没的滕子京。既是自勉,又是与友人共勉。

后世影响  影响力洞穿史册,成为延绵千年的治国理念之一,政事通达、人心和顺成为后代无数治国理政者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后世有“居官警语”云:“善为治者,贵运轶民之隐,达民之情。”“治民之大者,在上下之交不至于隔阂。”“上下之交”而不“隔阂”,其核心就是个“通”字,揭示了“政通人和”的关键所在。

问题研究1、作者在此提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更高的理想境界?答:这是一种超然物外的理想境界。虽然因物悲喜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2、作者的旷达胸襟与政治抱负之间的关系:因果关系。3、“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4、“是进亦忧,退亦忧”这句话中,“进”是指什么?“退”是指什么?“进”是指“居庙堂之高”即“在朝廷做官”,“退”是指“处江湖之远”即“不在朝廷做官”。5、这段话中所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答:议论。作用:点明主旨,抒发了作者宽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6、“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答: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以及对滕子京遭贬谪的慰勉。7、如何理解“进亦忧,退亦忧”一句?答:“进亦忧”照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照应“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句话表达了古仁人不念自己的处境,而是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在文中的作用:。请再写出一句你从课外读到的与此意思相似的诗句或名句。答:作用:体现本文主旨。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位卑未敢忘忧国。9、作者巧妙地用两个设问句来逐层深入地阐明论点。第一个设问句先从反面说,后从正面说,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得出“是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

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句,将文章推向高潮,从而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10、“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一句的修辞:对偶。11、“迁客骚人”登楼“览物之情”为什么不同?答:他们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产生或喜或悲的感情(或“以物喜,以己悲”12、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⑴对滕子京的劝勉和规谏。⑵抒发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1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内容?答;“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异”,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的“迁客骚人”的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是指古代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景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4、用自己的话概括“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并指出作者这样写的目的。答:第一种:远离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诽谤和讽刺悲伤。第二种:胸怀开阔,精神愉快,荣辱偕忘的喜悦。目的: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主旨。15、本文共五个

自然段,其中叙事的是第1段,写景、抒情的是2、3、4第段,议论的是第5段。16、出自本文的成语:百废具兴 、政通人和、心旷神怡。文章第二段用神来之笔再现了岳阳楼的宏伟景象,照应了题目,此外还有什么作用?答:“衔”和“吞”把远山长江与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同时领起下文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景17、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各是怎样的?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答:一种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因己而悲”的感情; 一种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因物而喜”的感情。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8、概括各段的大意:①交代作记的缘由。②描写洞庭湖远景,生发议论,引出两种情景。③——④、描写阴晴两种天气的景色极其感受。⑤、阐述古仁人之心,抒发自己的远大抱负。19、联系全文,说说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看法或理解。答:范仲淹的这句话体现了忧君思想,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但是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有着借鉴和教育意义。20、文章略写巴陵胜状,详写览物之情,试简述其原因。答:写景不是本文的目的,作者的真正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21、“迁客骚人”与“古

仁人”的区别在哪?答: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2、本文的议论点明了作者的“忧乐”观,这种“忧”“乐”与前文“迁客骚人”的“悲”“喜”是否一致?为什么? 答:不一致。作者的忧乐观是以天下为基础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迁客骚人的悲和喜是以自己的得失和外物的好坏为前提,是以物喜,以己悲。23、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滕子京地劝勉,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答: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24、“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三句话因其文质兼美而脍炙人口,请选择感受最深的一句,结合《岳阳楼记》和自己的生活谈一谈体会。答:任选其一即可。谈体会既要联系全文,又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如选第一句可围绕政治理想来谈;选第二句可围绕旷达胸襟来谈;选第三句可围绕远大政治报负及民族责任感来谈,言之成理即可。25、“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骚人”是什么意思?根据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举出

曾到过岳阳楼的“迁客骚人”之作。答:诗人。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7、文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为现代人的你能否做到?为什么?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答:①能。这说的是一种从容的平常心境。只要发挥心灵力量,砥砺意志,就可以养成平常心境。面对考试的失败,以平常心待之,便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不能。这是一种需要修炼才能达到的境界,作为中学生,心灵尚需砥砺,战胜外在的力量不易。担心考试失败是学生普遍的心态,便是这个道理。

创作背景

  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贬居邓州。昔日好友滕子京从湖南来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一口答应,但是范仲淹其实没有去过岳阳楼。庆历六年六月(即1046年6月),他挥毫撰写的著名的《岳阳楼记》一记叙文,都是看图写的。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57681.html

上一篇: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与国谋。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千古兴亡多少事?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