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鸠的样子描写,《诗经》和《楚辞》中的动物,现在的名字和样子是怎样的?_抒情诗歌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抒情诗歌

斑鸠的样子描写,《诗经》和《楚辞》中的动物,现在的名字和样子是怎样的?

发布时间:2023-03-21 13:53:24

分类:抒情诗歌发布者:陌颜
太多了。
這個。
有好幾個版本的《詩經裏的動物》的介紹了,比如天涯的這個——。
一雎鸠。
  第一個在《詩經》裏出場的既不是什麽顯赫的人物,也不是什麽悅目的植物,而是一個身份不明的動物——雎鸠。
  湯顯祖《牡丹亭》第七出,那位家庭教師一開課,就叫女弟子杜麗娘念起書來:。
  關關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然後,他老先生講道:“雎鸠是個鳥,關關,鳥聲也。”究竟是個什麽鳥呢?在下文中,湯顯祖通過杜小姐的陪讀丫環的插話點明是“斑鸠”。
  年長于湯氏的醫藥學家李時珍卻不敢苟同,他認爲雎鸠即“鹗”,又名“王雎”、“下窟烏”、“沸波”、“魚鷹”等,并逐一進行解說:。
  鹗狀可愕,故謂之鹗;其視雎健,故謂之雎;能入穴取食,故謂之下窟烏;翺翔水上,扇魚令出,故曰沸波。《禽經》雲:“王雎,魚鷹也。”……似鷹而土黃色,深目好峙。雄雌相得,摯而有别,交則雙翔,别則異處。能翺翔水上捕魚食,……亦啖蛇。《詩》雲“關關雎鸠在河之洲”即此。其肉腥惡,不可食。(《本草綱目》禽部第四十九卷)。
  用現代術語嚴格地講,這種肉食猛禽屬鳥綱、鹗科,趾尖生着銳爪,适宜于捕捉油滑的魚、蛇。
  從李氏的描述看來,雎鸠是如此地“可愕”可怕,那麽先秦的詩人又爲何要以它來興起淑女與君子的情事呢?原來,關鍵在于“雄雌相得,摯而有别,交則雙翔,别則異處”雲雲。這些自然習性被儒家吹捧爲美德,正如朱熹朱夫子《詩集傳》所謂:“生有定耦而不相亂,耦常并遊而不相狎。”這等于是說,雎鸠的配偶是命運注定的,而非相親相出來的。它們在談戀愛的時候,可以“關關”地一唱一和,但絕不輕佻地動手動腳,隻“罵俏”,不“打情”。于是,詩人由此聯想到了具有相同德行的淑女與君子。不僅如此,“關關”的鳥鳴聲還跟《關雎》後文的“琴瑟”、“鍾鼓”之音遙相呼應,達成了一種虛實互補、人禽共處的和諧情境,使人們對雎鸠行爲所作的那些“移情”式诠釋顯得不再牽強而突兀,仿佛它和淑女、君子一樣生來就是“摯而有别”(原出《毛傳》)這類懿行美德的載體,而非後天人爲所附加。
二黃鳥。
  林語堂在散文《記鳥語》末尾堆砌了一大摞漢字和英文來模仿“百鳥齊鳴的情形”,無疑是造作而又費力不讨好的。你看《詩經》多麽會以簡取勝,疊詞“關關”既準确地模拟出了扁喙鳥禽的獨鳴之聲(詳見鄭樵《通志·昆蟲草木略序》),也可被視作雌雄共鳴、“音聲和也”(《魯說》)。
  在《葛覃》之中,詩人則換“喈喈”來形容“黃鳥”的和聲——。
  葛之覃兮。
  施于中谷。
  維葉萋萋。
  黃鳥于飛。
  集于灌木。
  其鳴喈喈。
  《詩經》裏的“黃鳥”或指黃鹂,或指黃雀,都是“載好其音”(《凱風》)的小鳥。凡言成群飛鳴的都指黃雀,如上所引即是,因爲“集”就是“群鳥在木上”(《說文解字》)的意思。其實,此處的喈喈用來押韻的成份遠要多過于拟聲,“萋”、“飛”與“喈”是脂微合韻(詳見王力《詩經韻讀》),“其鳴喈喈”主要是摹寫黃雀群飛合鳴的和諧、熱鬧,以反襯“我”将“歸甯父母”前的孤單、冷清,重點是氛圍,而不是聲音,不像杜甫絕句“兩個黃鹂鳴翠柳”突出的是顔色。雖然“灌木”也大都是翠綠的,但詩人并未去刻意強調,一如杜詩隻說“鳴”而不表出“喈喈”之類的假性拟聲詞,取舍之間自有技巧在焉。
  在《秦風》與《小雅》的篇什之中,都各有一篇以《黃鳥》爲題,且以黃鳥起興的詩歌。《秦風》“交交黃鳥”,這個“交交”才是黃鳥的獨叫之聲,而這個黃鳥就是黃鹂,又名黃莺。一個停在樹(“止于棘”、“止于桑”、“止于楚”)上孤鳴的黃莺引出一個秦國獨立特行而慘遭殺害的良人,悲壯之情頓時溢于言表,表達出秦國百姓對三良的惋惜和對暴君(“穆公”)的憎恨。
  《小雅》“黃鳥黃鳥”則與《葛覃》一樣都在描寫“小而黃口”(《本草綱目》禽部第四十八卷)的黃雀,它們在樹間飛來飛去,而且還啄食“我”辛辛苦苦栽種的糧食(“粟”、“粱”、“黍”),就像“此邦之人”讓“我”備嘗人情冷暖。看到雀們融洽而快樂,“我”真想回到“邦族”、回到父兄身旁。很明顯,此詩是流浪異地的男子在抒發懷鄉之情,而《葛覃》則爲寄人籬下的女子在盼回娘家。取相同之物象(黃鳥及其動作)抒相近之情感,不是非常合式嗎?金昌緒《春怨》“打起黃莺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興許受了這些古詩的影響,亦未可知。
  經科學家研究表明,鳥類的鳴叫可分爲叙鳴與啭鳴兩種。叙鳴是日常生活中不分雌雄鳥都能發生的鳴叫,如“交交”之類;啭鳴是雄鳥在繁殖季節所特有的一種鳴叫,乃鳥類的婚期行爲,如“關關”之流。當然,我們古代的詩人不可能這麽泾渭分明,所以“關關”也不妨被理解爲鳥類婚期中的雌雄共鳴。
三馬。
  千百年來,馬一直以其擅長奔跑而被人乘騎,同時也能拉車、馱物以緻遠。商周時期,用于行路、狩獵和作戰的車一般都是用馬牽引,因此先秦文獻常以車馬連言,說到馬就意味着車,說到車也就包括着馬。在近代機動車輛産生之前,馬可算是交通運輸活動中最重要的畜力了,以至于《易經》第二篇、《詩經》第三篇就出現了“馬”字和“馬”事。
  《詩經》第三篇名爲《卷耳》,其實“卷耳”隻是道具之一,而“馬”卻成了除男女主人公外上鏡率最高的配角。詩的第二、三、四章以詠歎馬病來委婉道出征夫旅途的勞瘁,烘托并加深了他的相思之愁。到了《漢廣》裏面,男主人公卻要喂飽馬、“駒”準備迎娶戀人,還是相思,但多了幾許激情與愉悅。《鵲巢》内出現了三個“百兩”,實即百輛馬車,恰是“說到車也就包括着馬”的最佳例證。
  《擊鼓》第三章雲:。
  爰居爰處。
  爰喪其馬。
  于以求之。
  于林之下。
  李汝珍《鏡花緣》第十七回借“紫衣女子”之口對此作出了一段勝解——。
  上文言“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軍士因不得歸,所以心中憂郁。至于“爰居爰處”四句,細繹經文,倒象承著上文不歸之意複又述他憂郁不甯、精神恍惚之狀,意謂:偶于居處之地忽然喪失其馬,以爲其馬必定不見了,于是各處找求,誰知仍在樹林之下。這總是軍士憂郁不甯、精神恍惚,所以那馬明明近在咫尺,卻誤爲喪失不見,就如“心不在焉,視而不見”之意。
  馬再次成了詩意的“客觀對應物”(參看拙文《中外小詩之初步比較》),寄托并表達着複雜的人情。
  李杜無疑是欣賞《車攻》“蕭蕭馬鳴悠悠旆旌”這兩句絕妙好辭的,所以他們在自己的詩中遂有“蕭蕭班馬鳴”、“馬鳴風蕭蕭”之類的挪用與點化。看來,馬鳴雖不見得有鳥鳴那樣動聽,卻舉足輕重,不容小觑!。
四螽。
  《詩經》的注家往往将螽斯、蝗、莎雞、蟋蟀這幾類直翅目的昆蟲相提并論,說明古人早已具備了一定的分類知識,例如李樗等《毛詩集解》“或言螽斯(高亨《詩經今注》:“螽,蝗蟲。斯,之也”——趕秋按),或言斯螽,其義一也。螽斯,蝗蟲之類”、陸玑《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莎雞居莎草間,蟋蟀之類,似蝗而斑”。嚴粲《詩緝》幹脆稱之爲“螽蝗”——。
  螽蝗生子最多,信宿即群飛。因飛而見其多,故以“羽”言之。
  詩人采取這種習性來比附和祝福人們(王安石《詩義》等認爲是“後妃”)多子多孫,于是就成就了《周南·螽斯》這麽一篇工整而铿锵的歡樂頌。
  《春秋》載:桓公五年(公元前707年),“螽”。學者認爲這是蝗災的最早紀錄。《農書》的作者王桢曾根據《春秋》統計出“春秋二百四十二年,書‘大有年’僅二,而水、旱、螽蝗,屢書不絕”,我想《螽斯》等篇也從旁間接證明了《詩經》時代螽蝗爲數也不少吧。好在“比喻有兩柄而複具多邊”(錢锺書語),詩人可以避開災害不提,隻拿“螽斯羽”的衆多譬況“子孫”的濟濟——“振振兮”、“繩繩兮”、“蟄蟄兮”。
五兔。
  有道是“飛禽莫如鴣,走獸莫如兔”,但在《兔罝》一詩中,“兔”并未正式露面,它隻是作爲定語來修飾後面的名詞——“罝”。罝就是網,兔罝就是獵人用來捕兔的網:。
  凡網取禽獸,必築橛于地,而以捕器網之。罝兔亦如是也。(陳奂《詩毛氏傳疏》)。
  “橛”(木樁)實則是兔罝的木質部分,就像書畫挂軸的天杆和地杆,橛應該也位于網的兩頭,便于人們布網于地、收網于手。
  在童年的山居歲月中,我曾目睹捕魚者傍晚布網于溪底,網的兩端四角或用木樁或用石塊固定于河床的兩岸,然後就回家等魚兒從上遊下來落網了,“肅肅兔罝椓之丁丁”則是描寫在林中岔路上敲樁布網待兔的情形。捕沒捕到兔并不重要,詩人主要是以肅肅(聞一多《詩經新義》:“肅,當讀爲縮,縮猶密也”)的兔網比拟和贊美“赳赳武夫”是“公侯幹城”,是他們嚴實的擋箭牌、血肉長城。
  爲什麽用兔不用其他動物來興起公侯雲雲呢?年湮代遠,我們不妨胡思亂想一通。在《周禮》“庖人”一職所掌理的野味之中,兔與鹿、夜豬等同屬“六獸”之列,早早就作爲宮廷食品供公侯君子之流大快朵頤了。故《瓠葉》詩雲:“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獻之”;顧炎武《日知錄》也說:“賓客之設不過兔首炰鼈之類”。現代營養學證明,兔肉鮮嫩,瘦肉多,脂肪低,易消化,所含蛋白質比牛、羊、豬肉皆高,确屬“食品之上味”(蘇東坡語)。如此這般,自然有人捕來孝敬公侯咯。
  中國人食兔淵源有自,而西方國家多少有所顧忌,因爲《聖經·舊約》曾諄諄告誡耶和華的子民:兔、駱駝等“倒嚼而不分蹄”的動物的“肉不可以吃,死的不可以摸,都與你們不潔淨”。恐怕也由于這個緣故,西方經典内就缺失了《兔罝》、《瓠葉》之類的兔文學。與西人截然相反,我們的先民不但不覺得兔“不潔淨”,而且還贊揚“其性懷仁”,能“彰吾君之德馨”(蔣防《白兔賦》),難怪冰清的月神嫦娥要養一隻玉潔的兔子當自己的寵物了。
《關關雎鸠》。
《碩鼠》。
六鲂。
  如果雎鸠真是魚鷹,那麽《關雎》一篇就隐隐然有一“魚”在,好比弦外之音。活魚真魚有名有樣地正式亮相,則要等到《汝墳》末章:。
  鲂魚赪尾。
  王室如毀。
  雖則如毀。
  父母孔迩。
  鲂魚又叫鳊魚,《本草綱目》鱗部第四十四卷載:。
  鲂,方也;鳊,扁也;其狀方,其身扁也。……鲂魚處處有之,漢沔尤多。小頭縮項,穹脊闊腹,扁身細鱗,其色青白。腹内有肪,味最腴美,其性宜活水,故《詩》雲“豈其食魚必河之鲂”(見《陳風·衡門》——趕秋按)、俚語雲“伊洛鯉鲂,美如牛羊”。又有一種火燒鳊,頭尾俱似鲂,而脊骨更隆,上有赤鬣連尾,如蝙蝠之翼,黑質赤章,色如煙熏,故名。其大有至二三十斤者。
  詩人在汝水(位于今河南臨汝至新蔡一帶)畔所見到的紅尾鲂莫非就是這種火燒鳊?。
  《毛傳》:“赪,赤也,魚勞則尾赤。”認爲是普通的青白鲂勞累後,尾巴就變紅了,恰似汽車防盜燈遇到情況。這不過是臆測之詞,不足取信。其實尾紅是鲂發情時的正常表現,形容“未見君子”的妻子的性“饑”渴。“王”者大也,“毀”者火也,欲火焚身猶如大房子燒着了,兼喻魚與人。雖然情熱委實難以自控,但父母就在近旁需要照顧,也隻好強忍着不去尋找愛人。作爲一首先秦的性愛詩,《汝墳》無疑是非常成功的,但這絕對離不開那尾小小的鲂魚對詩人的啓發。
七麟。
  馬、兔是“十二生肖”家族的成員,麟則爲“四靈”之一,靈有神明、祥瑞諸義,但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卻是麟的“仁”。據說在所有動物之中,隻有它不用足、額、角去傷害其他動物或者植物,拿今天的話說,就是“走路都深怕踩死了螞蟻”,更甭說用足踢人、用額抵人、用角觸人了。拿仁獸與仁人一配合,就誕生了《拾遺記》孔子“生之夕有麟吐玉書于阙裏人家”、《公羊傳》孔子遇麟“涕沾袍”的奇美故事。而故事的寓意總不外乎“有王者則至,無王者則不至”、“有道則現,無時不出”之類,麟俨然成了世道的晴雨表。
  在《麟之趾》一詩中,麟的仁厚則直接被借來比況、歌頌“公子”、“公姓”、“公族”的仁厚。後世以“麟趾呈祥”爲祝辭,即源出于此。值得注意的是“麟之趾”、“麟之定”“麟之角”這種句法,與前面的“螽斯羽”如出一轍,這也反過來證明讀螽斯羽若“螽之羽”确乎不錯。
  問世間麟爲何物?《說文解字》答曰:“大牝鹿也。”牝者母也,仁厚、慈祥正是十足的母性。在古人的心目中,她既是“靈”,其配偶也應該不是凡獸,所以便用“麋身,牛尾,一角”這種怪模樣來描述它,最終于《宋書·符瑞志》内合爲一物:“麒麟者,仁獸也。牡曰麒,牝曰麟。”這些都是後話。《詩經》時代所謂麟雖已被附會爲仁獸,但它畢竟還是凡間真實存在的生靈。
八鵲與八哥。
  英國考古學家MortimerWheeler曾經指出:“我們正在發掘的不是物,而是人。”我們梳理《詩經》裏的動物,窺見的又何嘗不是當時與這些動物共處的人物呢?當然,離我們最近的要數記下這些動物的無名或有名的先秦詩人了。
  創作《鵲巢》的詩人看見:喜鵲在樹上築好了巢,八哥(釋“鸠”爲八哥,詳見焦循《毛詩補疏》)卻飛來居住;便想到:男方準備好新房,用百輛馬車去迎娶新娘來入住。這種聯想很自然,既可以是先後關系,所謂“鵲噪則喜生”(《禽經》舊題張華注),先睹喜鵲,後出喜事;也可以是同時并進的場景,樹上鸠占鵲巢、叽叽喳喳,地上男婚女嫁、熱熱鬧鬧。
  郭沫若散文《杜鵑》告訴大家:。
  杜鵑是不營巢的,也不孵卵哺雛。到了生殖季節,産卵在莺巢中,讓莺替它孵卵哺雛。雛鵑比雛莺大,到将長成時,甚至比母莺還大。鵑雛孵化出來之後,每将莺雛擠出巢外,任它啼饑號寒而死,它自己獨霸着母莺的哺育。莺受鵑欺而不自知,辛辛苦苦地哺育着比自己還大的鵑雛,真是一件令人不平、令人流淚的情景。
  相形之下,“八哥占鵲巢”則要文明得多。據焦循觀察,每年農曆十月之後,喜鵲要“遷移”到其他地方去“避歲”,八哥見其留下空巢,便搬了進去,好像主要也是爲了産“卵”。由此觀之,《晉書》“烏鵲争巢,鵲爲烏殺”、《隋書》“烏鵲通巢”都隻不過是些空穴來風似的喻辭罷了。要不然,就是烏鴉替八哥背了黑鍋,真真比窦娥還冤!。
  小時候,我也曾好奇地眺望過那高樹桠間的鵲巢,但喜鵲究竟會不會盲目地幫八哥帶孩子,卻不得而知。恐怕等它度假回家,小八哥的翅膀已經硬了。雖然《莊子》、《荀子》都說每當盛世人們可以“攀援”上樹“俯而窺”鵲巢,而鵲還不會被驚飛,但我終究沒有足夠的膽量與臂力去效仿此舉。
九草螽。
  《召南·草蟲》詩雲:。
  喓喓草蟲。
  趯趯阜螽。
  未見君子。
  憂心忡忡。
  有的注家認爲“草蟲”是蝈蝈,“阜螽”是蚱蜢,顯然忽視了那兩句的互文見義之法。其實,草蟲就是阜螽,阜螽就是草蟲,“喓喓”拟其叫聲,“趯趯”寫其跳貌,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李時珍說“蚱蜢”有若幹種,阜螽是它們的“總名”:“在草上者曰草螽,在土中者曰土螽,似草螽而大者曰螽斯”。而“江東呼爲蚱蜢,謂其瘦長善跳,窄而猛也”(詳見《本草綱目》蟲部第四十一卷)。李氏訓蚱爲窄,訓蜢爲猛,依然用的是音訓釋名這個老法子,我們盡管姑妄聽之、姑妄信之。
  害了相思病的女子爬上“南山”采摘“蕨”菜、“薇”菜,阜螽在草叢中又叫又跳,叫得愈起勁,女人心裏就愈憂愁、愈“傷悲”。雖然“未見君子”才是症結所在,但阜螽的叫聲也給她添了不少亂,因爲這種大幅度、高頻率的叫聲不是樂音,而是噪音,自然會幹擾人的情緒,李清照《行香子》詞“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即爲最恰切的旁證。并且螽叫還有個副作用,就是跟蕨、薇一道暗示出季節已到了“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哀蟋蟀之宵征”(《楚辭·九辯》)的秋天。因爲蕨菜秋、冬可采,而阜螽“冬有大雪,則入土而死”(《本草綱目》蟲部第四十一卷)。
十鼠。
  《行露》那些“穿我屋”的“雀”顯然跟《小雅·黃鳥》那些“啄我粟”的黃雀是一丘之貉,此處可以略去不提,我們隻說說“穿我墉”的大壞蛋——鼠。從表面看,鼠是離我們最近的動物,常常和人同處一室;從内層看,鼠基因的排列組合絕大部分都與人類相同,以緻于有科學家論斷人類起源于美國的老鼠。基于此,《行露》、《相鼠》、《碩鼠》等詩篇以鼠起興并諷刺人事就毫不奇怪了。
  《行露》問“誰謂鼠無牙”,即羅隐《蟋蟀詩》所謂“鼠豈無牙”,《相鼠》答“鼠有齒”,牙者齒也。詩人認爲人有“禮”、“儀”應像鼠有牙齒一樣正常,然而卻偏偏有人逼娶民女,私欲不能得逞,便反咬一口,要訴“訟”該女子,這種“無止(恥)”之徒“不死何爲”?而那些貪殘統治者屍位素餐、不勞而獲,也是一種無恥的表現,他們被詩人罵爲“碩鼠”。碩者大也,鼠大欺主,我們惹不起還躲不起嗎?。
  逝将去女。
  适彼樂土。
  樂土樂土。
  爰得我所。
  我們不幹了,不再爲你們賣命了,誓要另找出路、另謀職業。這頗有點今人所謂“炒老板鱿魚”的意味,好不痛快!。
  如果講《行露》之鼠、《相鼠》之鼠所攜帶的感情色彩尚處于中性的話,那麽《碩鼠》之鼠則徹徹底底是個貶義符號。《詩經》以降,雅俗文藝中的鼠的形象與性質就始終在這兩者之間擺蕩,讓人既恨又愛。
十一羊。
  正如兔在《兔罝》中是個畫外音、到了《兔爰》、《巧言》裏才正式曝光一樣,《羔羊》、《羔裘》(《鄭風》、《唐風》、《桧風》各有一篇)内的羔羊也隻是個死板的定語,它的正面出場則要等到《君子于役》。
  “羔羊之皮”用“素絲”縫制,再加上“豹飾”,便做成了“如濡”、“如膏”的“羔裘”,這是“公”務員或貴族(“邦之彥兮”)才能享用的奢侈品。詩人用“逍遙”、“翺翔”等詞來形容他們在“朝”、“堂”之上穿着羔裘遊逛的閑逸,其中“翔”字殊堪玩味。《說文解字》“翔,回飛也”,原本是鳥類的行爲。曹植《梁甫行》詩“狐兔翔我宇”、毛澤東《沁園春·長沙》詞“魚翔淺底”等又以之寫走獸與水産。不管是水、陸、空哪一栖,這些總還不離動物。《桧風·羔裘》倒好,竟别出心裁以之寫人。我想這多半出于押韻的考慮,還有就是裘白如羽,穿上它來來往往,很容易讓人想起那“回飛”的白色鳥兒。不過以“翔”寫人最成功的句子應該算《穆天子傳》卷三“六師之人翔畋于曠原”,英姿飒爽的軍人騎着駿馬在曠野上來回追獵着走獸,多像盤旋高空的猛禽啊!曹植樂府歌辭“白馬飾金羁連翩(參看《說文解文》“翩,疾飛也”、《泮水》“翩彼飛鴞”等——趕秋按)西北馳”略微似之,氣勢卻大爲遜色。
  孔穎達疏“羔羊之皮”雲:。
  小羔大羊,對文而異。此說大夫之裘,宜直言羔而已,兼言羊者,以羔亦是羊,故連言以協句。
  此處的“羊”是虛字,是爲湊夠四言而添加的,所以後面的詩徑直稱作“羔裘”。《七月》“曰殺羔羊”則反之,“跻彼公堂”用來“祭”祀的應該是“大羊”,連言“羔”也是爲了“協句”。
  日之夕矣。
  羊牛下來。
  君子于役。
  如之何勿思。
  日落崦嵫,羊呀牛呀也從山上下來了,君子出差在外,卻“不知”歸“期”,教我如何不想他呀?拿羊之類的家畜來寫景抒情,這顯然出自最得本地風光三昧的民間詩人之手。像陶淵明那種士大夫詩人雖已歸田在鄉,依然喜歡彈“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鳥倦飛而知還”之類的雅調,羊們很難插足他們的字裏行間。
十二麕與狗。
  “麕,獐也,鹿屬。”中國古代法定教材《詩集傳》的作者如是說,《野有死麕》第二章的“鹿”就是指的這種“麕”。首章是兩組特寫鏡頭:。
  野有死麕。
  白茅包之。
  有女懷春。
  吉士誘之。
  一、郊外躺着一隻死獐子,有人怕它被弄髒了,便用白茅草包了起來;二、懷春的男女正在。
  幽會。周圍的環境則留在第二章和尾章交代,這是離人家戶不遠的野外(即“林”,《毛傳》:“郊外曰野,野外曰林”)如果“吉士”對“如玉”的美女“誘之”不足又繼之以粗手大腳,極易引起“尨也吠”。
  《毛傳》認爲“尨,狗也”,而男女“非禮相侵則狗吠”。從《野有死麕》始作俑而後,曆代詩文描寫兒女私情仿佛總離不開狗,例如李商隐《戲贈任秀才》中那隻“卧錦裀”的“烏龍”、裴铏《傳奇》中那頭“漕州孟海”猛犬。賈岱宗甚至專門寫賦贊美大狗“晝則無窺窬之客,夜則無奸淫之賓”,它既能防盜盜物,也能防人偷人。稍微世故一點:外賊來了才吠,獲取主人的寵愛;外遇來了就不作聲,博得主婦的歡心。“有女懷春”雖然樂意“吉士誘之”,但她極怕“尨也吠”,因爲她要麽不是它的主人,要麽是,它卻并不世故、識趣。
十三豬。
  錢锺書小說《圍城》引書稱“人家小兒要易長育,每以賤名爲小名,如犬羊狗馬之類”,而我們的古人好像并不覺得在姓名内采用豬字很“賤”,例如被賈誼《新書》頻頻提及的漢朝功臣陳豨(揚雄《方言》:“南楚曰豨,吳揚曰豬”;何承天《纂文》:“漁陽以大豬爲豝,齊徐以小豬爲豨),竟以豬作爲大名,再如《西遊記》裏鼎鼎大名的豬八戒,“豬”俨然成了他的尊姓。
  在“驺虞”(《新書·禮》:“驺,天子之囿也;虞者,囿之司獸者也”)眼裏,豬可不是什麽美名,而是天子盤中的美餐。在詩人眼裏,能夠一箭雙雕、一石三鳥的獵人并不值得贊歎(“于嗟乎”),隻有那“壹發五豝”(我不同意像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那樣釋壹爲“發語詞”,全句意思應該是:連續五次都以一箭射斃一豬。《小雅·吉日》稱這種壹發而死爲“殪”)的虞人才是最棒的。
  天子之家崇尚黃色,兔以“皎如霜輝”(蔣防《白兔賦》)最爲人所喜聞樂見,豬則以烏黑者爲貴。所以,它曾被人冠以“烏羊”、“烏将軍”、“黑面郎”等稱號;今人常呼煤炭爲“烏金”,而“唐拱州人畜豬緻富,號豬爲烏金”(張鷟《朝野佥載》)。俗語雲“窮不丢豬,富不丢書”,書中有“黃金”(當然也有“烏金”,如《詩經·驺虞》),但要人去讀去找,而豬全身是寶,不管你吃不吃它,它活生生就是一大塊金子。

以上就是斑鸠的樣子描寫,《詩經》和《楚辭》中的動物,現在的名字和樣子是怎樣的?的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多了
这个。
有好几个版本的《诗经里的动物》的介绍了,比如天涯的这个——
一雎鸠。
  第一个在《诗经》里出场的既不是什么显赫的人物,也不是什么悦目的植物,而是一个身份不明的动物——雎鸠。
  汤显祖《牡丹亭》第七出,那位家庭教师一开课,就叫女弟子杜丽娘念起书来:。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然后,他老先生讲道:“雎鸠是个鸟,关关,鸟声也。”究竟是个什么鸟呢?在下文中,汤显祖通过杜小姐的陪读丫环的插话点明是“斑鸠”。
  年长于汤氏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却不敢苟同,他认为雎鸠即“鹗”,又名“王雎”、“下窟乌”、“沸波”、“鱼鹰”等,并逐一进行解说:。
  鹗状可愕,故谓之鹗;其视雎健,故谓之雎;能入穴取食,故谓之下窟乌;翱翔水上,扇鱼令出,故曰沸波。《禽经》云:“王雎,鱼鹰也。”……似鹰而土黄色,深目好峙。雄雌相得,挚而有别,交则双翔,别则异处。能翱翔水上捕鱼食,……亦啖蛇。《诗》云“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即此。其肉腥恶,不可食。(《本草纲目》禽部第四十九卷)。
  用现代术语严格地讲,这种肉食猛禽属鸟纲、鹗科,趾尖生着锐爪,适宜于捕捉油滑的鱼、蛇。
  从李氏的描述看来,雎鸠是如此地“可愕”可怕,那么先秦的诗人又为何要以它来兴起淑女与君子的情事呢?原来,关键在于“雄雌相得,挚而有别,交则双翔,别则异处”云云。这些自然习性被儒家吹捧为美德,正如朱熹朱夫子《诗集传》所谓:“生有定耦而不相乱,耦常并游而不相狎。”这等于是说,雎鸠的配偶是命运注定的,而非相亲相出来的。它们在谈恋爱的时候,可以“关关”地一唱一和,但绝不轻佻地动手动脚,只“骂俏”,不“打情”。于是,诗人由此联想到了具有相同德行的淑女与君子。不仅如此,“关关”的鸟鸣声还跟《关雎》后文的“琴瑟”、“钟鼓”之音遥相呼应,达成了一种虚实互补、人禽共处的和谐情境,使人们对雎鸠行为所作的那些“移情”式诠释显得不再牵强而突兀,仿佛它和淑女、君子一样生来就是“挚而有别”(原出《毛传》)这类懿行美德的载体,而非后天人为所附加。
二黄鸟。
  林语堂在散文《记鸟语》末尾堆砌了一大摞汉字和英文来模仿“百鸟齐鸣的情形”,无疑是造作而又费力不讨好的。你看《诗经》多么会以简取胜,叠词“关关”既准确地模拟出了扁喙鸟禽的独鸣之声(详见郑樵《通志·昆虫草木略序》),也可被视作雌雄共鸣、“音声和也”(《鲁说》)。
  在《葛覃》之中,诗人则换“喈喈”来形容“黄鸟”的和声——。
  葛之覃兮。
  施于中谷。
  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
  集于灌木
  其鸣喈喈。
  《诗经》里的“黄鸟”或指黄鹂,或指黄雀,都是“载好其音”(《凯风》)的小鸟。凡言成群飞鸣的都指黄雀,如上所引即是,因为“集”就是“群鸟在木上”(《说文解字》)的意思。其实,此处的喈喈用来押韵的成份远要多过于拟声,“萋”、“飞”与“喈”是脂微合韵(详见王力《诗经韵读》),“其鸣喈喈”主要是摹写黄雀群飞合鸣的和谐、热闹,以反衬“我”将“归宁父母”前的孤单、冷清,重点是氛围,而不是声音,不像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突出的是颜色。虽然“灌木”也大都是翠绿的,但诗人并未去刻意强调,一如杜诗只说“鸣”而不表出“喈喈”之类的假性拟声词,取舍之间自有技巧在焉。
  在《秦风》与《小雅》的篇什之中,都各有一篇以《黄鸟》为题,且以黄鸟起兴的诗歌。《秦风》“交交黄鸟”,这个“交交”才是黄鸟的独叫之声,而这个黄鸟就是黄鹂,又名黄莺。一个停在树(“止于棘”、“止于桑”、“止于楚”)上孤鸣的黄莺引出一个秦国独立特行而惨遭杀害的良人,悲壮之情顿时溢于言表,表达出秦国百姓对三良的惋惜和对暴君(“穆公”)的憎恨。
  《小雅》“黄鸟黄鸟”则与《葛覃》一样都在描写“小而黄口”(《本草纲目》禽部第四十八卷)的黄雀,它们在树间飞来飞去,而且还啄食“我”辛辛苦苦栽种的粮食(“粟”、“粱”、“黍”),就像“此邦之人”让“我”备尝人情冷暖。看到雀们融洽而快乐,“我”真想回到“邦族”、回到父兄身旁。很明显,此诗是流浪异地的男子在抒发怀乡之情,而《葛覃》则为寄人篱下的女子在盼回娘家。取相同之物象(黄鸟及其动作)抒相近之情感,不是非常合式吗?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兴许受了这些古诗的影响,亦未可知。
  经科学家研究表明,鸟类的鸣叫可分为叙鸣与啭鸣两种。叙鸣是日常生活中不分雌雄鸟都能发生的鸣叫,如“交交”之类;啭鸣是雄鸟在繁殖季节所特有的一种鸣叫,乃鸟类的婚期行为,如“关关”之流。当然,我们古代的诗人不可能这么泾渭分明,所以“关关”也不妨被理解为鸟类婚期中的雌雄共鸣。
三马。
  千百年来,马一直以其擅长奔跑而被人乘骑,同时也能拉车、驮物以致远。商周时期,用于行路、狩猎和作战的车一般都是用马牵引,因此先秦文献常以车马连言,说到马就意味着车,说到车也就包括着马。在近代机动车辆产生之前,马可算是交通运输活动中最重要的畜力了,以至于《易经》第二篇、《诗经》第三篇就出现了“马”字和“马”事。
  《诗经》第三篇名为《卷耳》,其实“卷耳”只是道具之一,而“马”却成了除男女主人公外上镜率最高的配角。诗的第二、三、四章以咏叹马病来委婉道出征夫旅途的劳瘁,烘托并加深了他的相思之愁。到了《汉广》里面,男主人公却要喂饱马、“驹”准备迎娶恋人,还是相思,但多了几许激情与愉悦。《鹊巢》内出现了三个“百两”,实即百辆马车,恰是“说到车也就包括着马”的最佳例证。
  《击鼓》第三章云:。
  爰居爰处。
  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
  于林之下。
  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七回借“紫衣女子”之口对此作出了一段胜解——。
  上文言“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军士因不得归,所以心中忧郁。至于“爰居爰处”四句,细绎经文,倒象承著上文不归之意复又述他忧郁不宁、精神恍惚之状,意谓:偶于居处之地忽然丧失其马,以为其马必定不见了,于是各处找求,谁知仍在树林之下。这总是军士忧郁不宁、精神恍惚,所以那马明明近在咫尺,却误为丧失不见,就如“心不在焉,视而不见”之意。
  马再次成了诗意的“客观对应物”(参看拙文《中外小诗之初步比较》),寄托并表达着复杂的人情。
  李杜无疑是欣赏《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旆旌”这两句绝妙好辞的,所以他们在自己的诗中遂有“萧萧班马鸣”、“马鸣风萧萧”之类的挪用与点化。看来,马鸣虽不见得有鸟鸣那样动听,却举足轻重,不容小觑!。
四螽。
  《诗经》的注家往往将螽斯、蝗、莎鸡、蟋蟀这几类直翅目的昆虫相提并论,说明古人早已具备了一定的分类知识,例如李樗等《毛诗集解》“或言螽斯(高亨《诗经今注》:“螽,蝗虫。斯,之也”——赶秋按),或言斯螽,其义一也。螽斯,蝗虫之类”、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莎鸡居莎草间,蟋蟀之类,似蝗而斑”。严粲《诗缉》干脆称之为“螽蝗”——。
  螽蝗生子最多,信宿即群飞。因飞而见其多,故以“羽”言之。
  诗人采取这种习性来比附和祝福人们(王安石《诗义》等认为是“后妃”)多子多孙,于是就成就了《周南·螽斯》这么一篇工整而铿锵的欢乐颂
  《春秋》载:桓公五年(公元前707年),“螽”。学者认为这是蝗灾的最早纪录。《农书》的作者王桢曾根据《春秋》统计出“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书‘大有年’仅二,而水、旱、螽蝗,屡书不绝”,我想《螽斯》等篇也从旁间接证明了《诗经》时代螽蝗为数也不少吧。好在“比喻有两柄而复具多边”(钱锺书语),诗人可以避开灾害不提,只拿“螽斯羽”的众多譬况“子孙”的济济——“振振兮”、“绳绳兮”、“蛰蛰兮”。
五兔。
  有道是“飞禽莫如鴣,走兽莫如兔”,但在《兔罝》一诗中,“兔”并未正式露面,它只是作为定语来修饰后面的名词——“罝”。罝就是网,兔罝就是猎人用来捕兔的网:。
  凡网取禽兽,必筑橛于地,而以捕器网之。罝兔亦如是也。(陈奂《诗毛氏传疏》)。
  “橛”(木桩)实则是兔罝的木质部分,就像书画挂轴的天杆和地杆,橛应该也位于网的两头,便于人们布网于地、收网于手。
  在童年的山居岁月中,我曾目睹捕鱼者傍晚布网于溪底,网的两端四角或用木桩或用石块固定于河床的两岸,然后就回家等鱼儿从上游下来落网了,“肃肃兔罝椓之丁丁”则是描写在林中岔路上敲桩布网待兔的情形。捕没捕到兔并不重要,诗人主要是以肃肃(闻一多《诗经新义》:“肃,当读为缩,缩犹密也”)的兔网比拟和赞美“赳赳武夫”是“公侯干城”,是他们严实的挡箭牌、血肉长城。
  为什么用兔不用其他动物来兴起公侯云云呢?年湮代远,我们不妨胡思乱想一通。在《周礼》“庖人”一职所掌理的野味之中,兔与鹿、夜猪等同属“六兽”之列,早早就作为宫廷食品供公侯君子之流大快朵颐了。故《瓠叶》诗云:“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顾炎武《日知录》也说:“宾客之设不过兔首炰鳖之类”。现代营养学证明,兔肉鲜嫩,瘦肉多脂肪低,易消化,所含蛋白质比牛、羊、猪肉皆高,确属“食品之上味”(苏东坡语)。如此这般,自然有人捕来孝敬公侯咯。
  中国人食兔渊源有自,而西方国家多少有所顾忌,因为《圣经·旧约》曾谆谆告诫耶和华的子民:兔、骆驼等“倒嚼而不分蹄”的动物的“肉不可以吃,死的不可以摸,都与你们不洁净”。恐怕也由于这个缘故,西方经典内就缺失了《兔罝》、《瓠叶》之类的兔文学。与西人截然相反,我们的先民不但不觉得兔“不洁净”,而且还赞扬“其性怀仁”,能“彰吾君之德馨”(蒋防《白兔赋》),难怪冰清的月神嫦娥要养一只玉洁的兔子当自己的宠物了。
《关关雎鸠》。
《硕鼠》。
六鲂。
  如果雎鸠真是鱼鹰,那么《关雎》一篇就隐隐然有一“鱼”在,好比弦外之音。活鱼真鱼有名有样地正式亮相,则要等到《汝坟》末章:。
  鲂鱼赪尾。
  王室如毁。
  虽则如毁。
  父母孔迩。
  鲂鱼又叫鳊鱼,《本草纲目》鳞部第四十四卷载:。
  鲂,方也;鳊,扁也;其状方,其身扁也。……鲂鱼处处有之,汉沔尤多。小头缩项,穹脊阔腹,扁身细鳞,其色青白。腹内有肪,味最腴美,其性宜活水,故《诗》云“岂其食鱼必河之鲂”(见《陈风·衡门》——赶秋按)、俚语云“伊洛鲤鲂,美如牛羊”。又有一种火烧鳊,头尾俱似鲂,而脊骨更隆,上有赤鬣连尾,如蝙蝠之翼,黑质赤章,色如烟熏,故名。其大有至二三十斤者。
  诗人在汝水(位于今河南临汝至新蔡一带)畔所见到的红尾鲂莫非就是这种火烧鳊?。
  《毛传》:“赪,赤也,鱼劳则尾赤。”认为是普通的青白鲂劳累后,尾巴就变红了,恰似汽车防盗灯遇到情况。这不过是臆测之词,不足取信。其实尾红是鲂发情时的正常表现,形容“未见君子”的妻子的性“饥”渴。“王”者大也,“毁”者火也,欲火焚身犹如大房子烧着了,兼喻鱼与人。虽然情热委实难以自控,但父母就在近旁需要照顾,也只好强忍着不去寻找爱人。作为一首先秦的性爱诗,《汝坟》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但这绝对离不开那尾小小的鲂鱼对诗人的启发。
七麟。
  马、兔是“十二生肖”家族的成员,麟则为“四灵”之一,灵有神明、祥瑞诸义,但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却是麟的“仁”。据说在所有动物之中,只有它不用足、额、角去伤害其他动物或者植物,拿今天的话说,就是“走路都深怕踩死了蚂蚁”,更甭说用足踢人、用额抵人、用角触人了。拿仁兽与仁人一配合,就诞生了《拾遗记》孔子“生之夕有麟吐玉书于阙里人家”、《公羊传》孔子遇麟“涕沾袍”的奇美故事。而故事的寓意总不外乎“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有道则现,无时不出”之类,麟俨然成了世道的晴雨表。
  在《麟之趾》一诗中,麟的仁厚则直接被借来比况、歌颂“公子”、“公姓”、“公族”的仁厚。后世以“麟趾呈祥”为祝辞,即源出于此。值得注意的是“麟之趾”、“麟之定”“麟之角”这种句法,与前面的“螽斯羽”如出一辙,这也反过来证明读螽斯羽若“螽之羽”确乎不错。
  问世间麟为何物?《说文解字》答曰:“大牝鹿也。”牝者母也,仁厚、慈祥正是十足的母性。在古人的心目中,她既是“灵”,其配偶也应该不是凡兽,所以便用“麋身,牛尾,一角”这种怪模样来描述它,最终于《宋书·符瑞志》内合为一物:“麒麟者,仁兽也。牡曰麒,牝曰麟。”这些都是后话。《诗经》时代所谓麟虽已被附会为仁兽,但它毕竟还是凡间真实存在的生灵。
八鹊与八哥。
  英国考古学家MortimerWheeler曾经指出:“我们正在发掘的不是物,而是人。”我们梳理《诗经》里的动物,窥见的又何尝不是当时与这些动物共处的人物呢?当然,离我们最近的要数记下这些动物的无名或有名的先秦诗人了。
  创作《鹊巢》的诗人看见:喜鹊在树上筑好了巢,八哥(释“鸠”为八哥,详见焦循《毛诗补疏》)却飞来居住;便想到:男方准备好新房,用百辆马车去迎娶新娘入住。这种联想很自然,既可以是先后关系,所谓“鹊噪则喜生”(《禽经》旧题张华注),先睹喜鹊,后出喜事;也可以是同时并进的场景,树上鸠占鹊巢、叽叽喳喳,地上男婚女嫁、热热闹闹。
  郭沫若散文《杜鹃》告诉大家:。
  杜鹃是不营巢的,也不孵卵哺雏。到了生殖季节,产卵在莺巢中,让莺替它孵卵哺雏。雏鹃比雏莺大,到将长成时,甚至比母莺还大。鹃雏孵化出来之后,每将莺雏挤出巢外,任它啼饥号寒而死,它自己独霸着母莺的哺育。莺受鹃欺而不自知,辛辛苦苦地哺育着比自己还大的鹃雏,真是一件令人不平、令人流泪的情景。
  相形之下,“八哥占鹊巢”则要文明得多。据焦循观察,每年农历十月之后,喜鹊要“迁移”到其他地方去“避岁”,八哥见其留下空巢,便搬了进去,好像主要也是为了产“卵”。由此观之,《晋书》“乌鹊争巢,鹊为乌杀”、《隋书》“乌鹊通巢”都只不过是些空穴来风似的喻辞罢了。要不然,就是乌鸦替八哥背了黑锅,真真比窦娥还冤!。
  小时候,我也曾好奇地眺望过那高树桠间的鹊巢,但喜鹊究竟会不会盲目地帮八哥带孩子,却不得而知。恐怕等它度假回家,小八哥的翅膀已经硬了。虽然《庄子》、《荀子》都说每当盛世人们可以“攀援”上树“俯而窥”鹊巢,而鹊还不会被惊飞,但我终究没有足够的胆量与臂力去效仿此举。
九草螽。
  《召南·草虫》诗云:。
  喓喓草虫。
  趯趯阜螽。
  未见君子。
  忧心忡忡。
  有的注家认为“草虫”是蝈蝈,“阜螽”是蚱蜢,显然忽视了那两句的互文见义之法。其实,草虫就是阜螽,阜螽就是草虫,“喓喓”拟其叫声,“趯趯”写其跳貌,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李时珍说“蚱蜢”有若干种,阜螽是它们的“总名”:“在草上者曰草螽,在土中者曰土螽,似草螽而大者曰螽斯”。而“江东呼为蚱蜢,谓其瘦长善跳,窄而猛也”(详见《本草纲目》虫部第四十一卷)。李氏训蚱为窄,训蜢为猛,依然用的是音训释名这个老法子,我们尽管姑妄听之、姑妄信之。
  害了相思病的女子爬上“南山”采摘“蕨”菜、“薇”菜,阜螽在草丛中又叫又跳,叫得愈起劲,女人心里就愈忧愁、愈“伤悲”。虽然“未见君子”才是症结所在,但阜螽的叫声也给她添了不少乱,因为这种大幅度、高频率的叫声不是乐音,而是噪音,自然会干扰人的情绪,李清照《行香子》词“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即为最恰切的旁证。并且螽叫还有副作用,就是跟蕨、薇一道暗示出季节已到了“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哀蟋蟀之宵征”(《楚辞·九辩》)的秋天。因为蕨菜秋、冬可采,而阜螽“冬有大雪,则入土而死”(《本草纲目》虫部第四十一卷)。
十鼠。
  《行露》那些“穿我屋”的“雀”显然跟《小雅·黄鸟》那些“啄我粟”的黄雀是一丘之貉,此处可以略去不提,我们只说说“穿我墉”的大坏蛋——鼠。从表面看,鼠是离我们最近的动物,常常和人同处一室;从内层看,鼠基因的排列组合绝大部分都与人类相同,以致于有科学家论断人类起源于美国的老鼠。基于此,《行露》、《相鼠》、《硕鼠》等诗篇以鼠起兴并讽刺人事就毫不奇怪了。
  《行露》问“谁谓鼠无牙”,即罗隐《蟋蟀诗》所谓“鼠岂无牙”,《相鼠》答“鼠有齿”,牙者齿也。诗人认为人有“礼”、“仪”应像鼠有牙齿一样正常,然而偏偏有人逼娶民女,私欲不能得逞,便反咬一口,要诉“讼”该女子,这种“无止(耻)”之徒“不死何为”?而那些贪残统治者尸位素餐、不劳而获,也是一种无耻的表现,他们被诗人骂为“硕鼠”。硕者大也,鼠大欺主,我们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逝将去女。
  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
  爰得我所。
  我们不干了,不再为你们卖命了,誓要另找出路、另谋职业。这颇有点今人所谓“炒老板鱿鱼”的意味,好不痛快!。
  如果讲《行露》之鼠、《相鼠》之鼠所携带的感情色彩处于中性的话,那么《硕鼠》之鼠则彻彻底底是个贬义符号。《诗经》以降,雅俗文艺中的鼠的形象与性质就始终在这两者之间摆荡,让人既恨又爱。
十一羊。
  正如兔在《兔罝》中是个画外音、到了《兔爰》、《巧言》里才正式曝光一样,《羔羊》、《羔裘》(《郑风》、《唐风》、《桧风》各有一篇)内的羔羊也只是个死板的定语,它的正面出场则要等到《君子于役》。
  “羔羊之皮”用“素丝”缝制,再加上“豹饰”,便做成了“如濡”、“如膏”的“羔裘”,这是“公”务员或贵族(“邦之彦兮”)才能享用的奢侈品。诗人用“逍遥”、“翱翔”等词来形容他们在“朝”、“堂”之上穿着羔裘游逛的闲逸,其中“翔”字殊堪玩味。《说文解字》“翔,回飞也”,原本是鸟类的行为。曹植《梁甫行》诗“狐兔翔我宇”、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词“鱼翔浅底”等又以之写走兽与水产。不管是水、陆、空哪一栖,这些总还不离动物。《桧风·羔裘》倒好,竟别出心裁以之写人。我想这多半出于押韵的考虑,还有就是裘白如羽,穿上它来来往往,很容易让人想起那“回飞”的白色鸟儿。不过以“翔”写人最成功的句子应该算《穆天子传》卷三“六师之人翔畋于旷原”,英姿飒爽的军人骑着骏马在旷野上来回追猎着走兽,多像盘旋高空的猛禽啊!曹植乐府歌辞“白马饰金羁连翩(参看《说文解文》“翩,疾飞也”、《泮水》“翩彼飞鴞”等——赶秋按)西北驰”略微似之,气势却大为逊色。
  孔颖达疏“羔羊之皮”云:。
  小羔大羊,对文而异。此说大夫之裘,宜直言羔而已,兼言羊者,以羔亦是羊,故连言以协句。
  此处的“羊”是虚字,是为凑够四言而添加的,所以后面的诗径直称作“羔裘”。《七月》“曰杀羔羊”则反之,“跻彼公堂”用来“祭”祀的应该是“大羊”,连言“羔”也是为了“协句”。
  日之夕矣。
  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
  如之何勿思。
  日落崦嵫,羊呀牛呀也从山上下来了,君子出差在外,却“不知”归“期”,教我如何不想他呀?拿羊之类的家畜来写景抒情,这显然出自最得本地风光三昧的民间诗人之手。像陶渊明那种士大夫诗人虽已归田在乡,依然喜欢弹“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鸟倦飞而知还”之类的雅调,羊们很难插足他们的字里行间。
十二麕与狗。
  “麕,獐也,鹿属。”中国古代法定教材《诗集传》的作者如是说,《野有死麕》第二章的“鹿”就是指的这种“麕”。首章是两组特写镜头:。
  野有死麕。
  白茅包之。
  有女怀春。
  吉士诱之。
  一、郊外躺着一只死獐子,有人怕它被弄脏了,便用白茅草包了起来;二、怀春的男女正在。
  幽会。周围的环境则留在第二章和尾章交代,这是离人家户不远的野外(即“林”,《毛传》:“郊外曰野,野外曰林”)如果“吉士”对“如玉”的美女“诱之”不足又继之以粗手大脚,极易引起“尨也吠”。
  《毛传》认为“尨,狗也”,而男女“非礼相侵则狗吠”。从《野有死麕》始作俑而后,历代诗文描写儿女私情仿佛总离不开狗,例如李商隐《戏赠任秀才》中那只“卧锦裀”的“乌龙”、裴铏《传奇》中那头“漕州孟海”猛犬。贾岱宗甚至专门写赋赞美大狗“昼则无窥窬之客,夜则无奸淫之宾”,它既能防盗盗物,也能防人偷人。稍微世故一点:外贼来了才吠,获取主人的宠爱;外遇来了就不作声,博得主妇的欢心。“有女怀春”虽然乐意“吉士诱之”,但她极怕“尨也吠”,因为她要么不是它的主人,要么是,它却并不世故、识趣。
十三猪。
  钱锺书小说《围城》引书称“人家小儿要易长育,每以贱名为小名,如犬羊狗马之类”,而我们的古人好像并不觉得在姓名内采用猪字很“贱”,例如被贾谊《新书》频频提及的汉朝功臣陈豨(扬雄《方言》:“南楚曰豨,吴扬曰猪”;何承天《纂文》:“渔阳以大猪为豝,齐徐以小猪为豨),竟以猪作为大名,再如《西游记》里鼎鼎大名的猪八戒,“猪”俨然成了他的尊姓。
  在“驺虞”(《新书·礼》:“驺,天子之囿也;虞者,囿之司兽者也”)眼里,猪可不是什么美名,而是天子盘中的美餐。在诗人眼里,能够一箭双雕、一石三鸟的猎人并不值得赞叹(“于嗟乎”),只有那“壹发五豝”(我不同意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那样释壹为“发语词”,全句意思应该是:连续五次都以一箭射毙一猪。《小雅·吉日》称这种壹发而死为“殪”)的虞人才是最棒的。
  天子之家崇尚黄色,兔以“皎如霜辉”(蒋防《白兔赋》)最为人所喜闻乐见,猪则以乌黑者为贵。所以,它曾被人冠以“乌羊”、“乌将军”、“黑面郎”等称号;今人常呼煤炭为“乌金”,而“唐拱州人畜猪致富,号猪为乌金”(张鷟《朝野佥载》)。俗语云“穷不丢猪,富不丢书”,书中有“黄金”(当然也有“乌金”,如《诗经·驺虞》),但要人去读去找,而猪全身是宝,不管你吃不吃它,它活生生就是一大块金子。

以上就是斑鸠的样子描写,《诗经》和《楚辞》中的动物,现在的名字和样子是怎样的?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吹皱了孤单的身影

我在向你倾诉你却依然东流去潺潺的水声是我的悲伤流水能带走什么我应该忘记什么垂柳轻拂流水荡漾吹皱了孤单的身影岸边青翠的春草摇曳着往事是你和我的故事...[全文阅读]

综述:方面级情感分析(三)Aspect

基于方面的情感分析AspectBasedSentimentAnalysis,ABSA[1]是一种细粒度的情感分析任务,旨在识别一条句子中一个指定方面Aspect的情感极性。一个句子中可能含有多个...[全文阅读]

青春就是这样

——致我们这样可爱的青春青春就是这样如树叶间的阳光落在脸上微微的痒青春就是这样如午后的太阳雨溢在掌心淡淡的香青春就是这样如夏暮的虫鸣散在苇旁轻轻的响青...[全文阅读]

秦可作品:余生爱你

余生爱你面对繁华而纷乱的当代社会,有时我也很茫然,但彷徨之余我选择坚强的面对,勇往直前地拼搏。虽然我不够富有,但我会给你幸福、快乐。我会用自己的生命呵护你,会用...[全文阅读]

描写中国美丽草原的现代诗歌

《九月》。——海子。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一个叫木头一个叫马尾。我的琴声...[全文阅读]

描写思绪回想句子,有没有关于回忆过去的句子?

整理了31句有关回忆过去的句子,喜欢自取。1.当初的誓言太完美,像落花满天飞,让相思变成灰。2.那只是一段浅浅的过往,却不知觉地凝成了悲伤,随着夏末的风,吹痛了我干涸已...[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斑鸠的样子描写,《诗经》和《楚辞》中的动物,现在的名字和样子是怎样的?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527893.html

上一篇:描写冬季四字词语,描写“冬天”的好词好句好段好诗,用在作文绝对加分!收藏起来

下一篇:更多抒情诗歌

抒情诗歌相关文章
更多抒情诗歌文章

精选抒情诗歌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抒情诗歌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