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13 17:30:01
 
他少年成名,卻曆經坎坷。成年後,他抛卻從前的聲名,重新開始打拼,從媒體圈到文化圈再到娛樂圈,他有數種身份:著名情感專欄作家、明星經紀策劃人、資深媒體人、文化出版人、慈善大使、MBA同學會企業顧問……他說自己就是一個普通人,隻想過一種簡單舒适的生活。他是青春文化公益人物,亦是“2013世界慈善大使”全國冠軍總決賽評委,他就是李愫生。
童年曾是他的夢魇
李愫生,原名李鋼,常用筆名李愫生、雪俠。1980年7月出生于古城河北邯鄲一個小鎮的醫藥世家。家族幾代人都是行醫爲生,在當地很有威望。可是到了父親面包這一代,卻從了商。李愫生小時候,家教極其嚴格。3歲時,父親不準他攀椅子、跳沙發上小學後,不準他看電視,偶有犯忌就會遭到訓斥。父親脾氣不好,經常和母親起争執。雖然不知道父母爲什麽吵架,但每次看到母親流淚的臉,李愫生都很傷心。後來,隐約有閑言碎語傳到他的耳朵裏,說父親在外邊有人了,本就對父愛感知甚微的李愫生愈加感到不幸。
1991年年底,母親因肺癌去世,這對整個童年都是在父親的冷遇中度過的李愫生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第二年夏天,一個陌生女人來到了家裏。父親問李愫生的意見,他什麽也沒說,他覺得這是父親的家,父親有權處理家裏的一切,而自己隻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孩子。
李愫生的童年裏,沒有一個長期交往的小夥伴,他每天沉浸在書籍和自己的内心世界裏。正是天真爛漫、貪玩好動年齡的小男孩,卻一整天一整天幾乎一言不發,抱着那繁體豎排、紙卷發黃的厚書一字一句地讀,到廢寝忘食的程度。或者,就在日記裏寫寫劃劃,誰也不懂他記了些什麽。他還喜歡用筆在畫冊上塗鴉,除了樹,還是樹,一棵孤枝刺向天的樹。沒有鳥,沒有雲,天空低了下來……
中學時,李愫生讀的是寄宿學校,李愫生的心情開朗了一些。當時,李愫生是以總分第二名的成績考入當地這所重點中學的。由于成績的優異,李愫生擔任了多種職務,學科代表、板報組長、文學社團負責人、團委委員等,并且以“雪俠”的筆名在全國多家報刊發表了自己的作品,成爲名盛一時的“全國十佳校園作家”,他的才華淋漓盡緻地展現出來。
外出闖蕩的艱辛和收獲
1996年是李愫生很重要的一年。那年,16歲的李愫生毅然決然遠離故土,孤身到鄭州求學,攻讀漢語言文學專業,開始了自己的獨立生活。這一去便是十七年,後來他定居在了鄭州。
李愫生爲了求學與生存,他一直在不斷地找兼職、做家教和寫稿子。經常做兼職回來晚了,因爲氣候的突然變化,被雨雪淋濕或被風吹……最困難時,有一段時間,他每天的生活費隻有兩毛錢,買一個饅頭就是一天的口糧。而這時候,自尊心極強的他總是躲在圖書館一邊看書,一邊默默啃自己的饅頭。有一次,他甚至有了賣腎的念頭。在醫院咨詢過後,因爲某些相關法律條文規定,沒有成功。所幸,一個月後,他收到了一筆稿費,狀況終于好轉。現在想起來,都很後怕。
其實,剛開始時,家裏給他寄過錢的,但都被他退了回去。他永遠都記得父親說過的話,“現在大學生找工作這麽難,你畢業後還得回來求我給你找工作!”李愫生的心深深痛了一下,他知道父親還是小有能力的,曾幫别人的孩子(也是大學生)找到一份很不錯的工作。他第一次掉下了眼淚,李愫生暗暗告訴自己,即使客漂異鄉孤獨一生,也不會再回這個“家”。他的心徹底冰冷了。他心底裏,本質最排斥的,還是因爲父親的原因母親的去世。
1997年,李愫生參加了由河南省公共關系協會舉辦的公關培訓班。這是一個教會他公關禮儀和策劃創意的地方。多年後的今天,沉入回憶中的他仍有無限感念。這是他在大千塵世中、人生閱曆中,所經曆的第一所社會大學和馳騁職場前的第一個演習台。李愫生相信自己一生都會得益于這一年間所接受的最好、最職業的公關、策劃、創意訓練。
培訓結束後,素質表現出色的李愫生被省城一家知名廣告公司聘請爲文案策劃。對于現代男孩子來說,那樣一種浮華沉浮、各色人等的綜合性行業,不可不待,因爲它會教會你怎樣待人接物,它會讓你的智慧得到最好的實踐,它會讓你見識各色各樣、尤其是有“錢”階級的衆生相。李愫生在這裏懂得了怎樣做人、怎樣處事才是适度而恰到好處的,更了解了廣告、策劃行業的真知,也完成了自己經濟上與人際關系上的原始積累。
在學業與工作兼顧的同時,李愫生從不敢忘記豐富自己的閱曆,他閱讀書籍的範圍開始廣泛起來。李愫生想成長爲一名有深度和理性的青年。爲了擴大自己的視野,他還在廣播電台、報社、出版社做過兼職。
在都市文化裏徜徉
李愫生一直在尋找文化與市場的平衡點,想把文化與經營、策劃聯系得更緊密一些。2000年下半年,大學畢業的李愫生從一位文化界的朋友那聽說河南省文聯的一家文化類雜志要改版,需要人手。當時,出版界還沒有一份辛辣、幽默風格的都市文化刊物,李愫生拿着厚厚的策劃書和該雜志主編長談了一次,思路不謀而合。
僅僅因爲對文化的摯愛,也有主編對他的賞識,李愫生和該雜志走到了一起。對于當時隻有20歲的李愫生來說,在那樣一個體制内的省級事業單位,或許一切都太快,或許他還太年輕,一些謠言此伏彼起,有人說他是某領導的親戚,有人說要敲掉他的工作,還有人懷疑他的工作能力,但事實證明李愫生工作沒多久就成爲了該雜志的主力編輯和策劃者之一,一切流言扉語不攻自破、風停水止。他以“雪俠”的筆名在這裏工作得如魚遊水。
極其偶然和戲劇的是,2000年10月24日,李愫生作爲全國最年輕優秀的兒童詩人被邀請參加了由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海燕出版社、《兒童文學》雜志和《中國少年報》社主辦的“全國兒童詩人2000年太行詩會”,或許是峰回路轉,這給當時剛改版、一切都是空白的雜志帶來了轉折,會上作家、名流衆多,李愫生憑借自己的公關禮儀和才華橫溢的氣質,終于獲益匪淺,天遂人願。
爲了推動“文化的平民藝術性”和“普通人與時尚的對抗”,讓文化與市場結合得更緊密,李愫生跑遍了整個省城。在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鄭州大學、華北水利學院、河南農業大學、河南大學等二十多家高等院校舉辦了演講報告會。當他體力和精神都恢複過來,想從一個較高平台切入市場時,李愫生有了更大膽的想法。
2001年7月,李愫生聯合河南信息廣播電台推出了“中國歌曲排行榜”,實施媒體互動、強強聯合策略。該節目每天推薦一首來自于内地及港、澳、台地區的優秀侯榜單曲,經由讀者聽衆投票的方式,每月選出10首上榜歌曲。爲此,李愫生還組織成立了藝術俱樂部。該活動同樣走得姿彩飛揚,風聲水起……他總是想到什麽就全力以赴地去做。在成功舉辦這些具有轟動效應的活動後,他在省出版界和文化界賺足了名聲。
工作之餘,李愫生也沒有忘記自己的文學創作。他在《讀者》《青年文摘》《女友》《愛人》《小說月刊》《國際日報》(美國)《大華商報·作家文苑》(加拿大)《澳洲僑報》(澳大利亞)《美人魚》(丹麥)《中華日報》(泰國)《普覺》(新加坡)等國内外數百家媒體發表作品,并被多家報刊轉載。有部分作品被改編、搬上影視屏幕。2009年10月,澳大利亞《澳中周末報》[世界華文作家園地]爲其推出作品專版。
李愫生在河南省文聯這家雜志,一直工作了十年,組織策劃了很多文化藝術、明星活動,也因此認識了衆多文化、娛樂圈的好友。2011年9月,身爲雜志常務副主編的李愫生,停薪留職,離開了河南省文聯,去了現在所在的某家出版集團。
李愫生想用自己的文化、娛樂資源,真正地爲社會做一點兒事情。除了文化出版,李愫生聯系了上百位明星藝人,做青春公益行。值得一提的是,在“2012世界慈善大使全國冠軍總決賽”活動中,李愫生與《人民日報》編審、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石英先生、中央電視台資深導演李東平、著名演員電視劇《水浒傳》阮小五扮演者張衡平,一起被隆重聘請爲全國總決賽評委及頒獎嘉賓。在活動期間,連續數天,李愫生帶領大賽選手去敬老院慰問老人,去烈士陵園向紅軍英魂獻花,爲貧困學生愛心募捐,參與衆多公益活動……在“2012世界慈善大使全國冠軍總決賽”現場,來自全國各地的企業家捐獻20萬元善款給赤水市兩河口鄉的貧困學生,并表示将繼續資助該鄉100名貧困學生每人每年2000元直至大學畢業。活動結束後,因爲善心與愛心,李愫生被聘請爲“世界慈善大使全國大賽”終生評委與愛心大使。
過往的這些榮耀對如今的李愫生來說隻是過眼的雲煙。這些年,從事媒體出版、寫作、明星文化演出的李愫生做了不少善事,他還常常召集一些文化圈、企業圈朋友一起,赴邊遠貧困地區了解情況并進行捐助。從失學的孩子到四川地震,李愫生沒少捐助這些需要幫助的人們。在6月底結束的“2013世界慈善大使”鄭州賽區活動上,李愫生說:“世界不缺少愛,缺少的是愛的接力。不一定非要有錢人才可以做慈善,彙水滴成汪洋,做慈善的人多了,受苦的人就少了。一個人的愛再大也是有限,隻有疊加各方的愛才能愛傳天下。”目前,李愫生和朋友們一起正在籌備的“百位明星-青春公益行”,還有他今年繼續擔任評委的“2013世界慈善大使”全國大賽活動,他希望能帶給弱勢群體更多的幫助。
用愛化解家庭矛盾
梵高說:“愛之花開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榮”。經曆過家庭童年變故的李愫生,也早已原諒了家人。回憶起那時,繼母經常和父親吵架,一如他生母在世的樣子。李愫生對家、對人生充滿了不安全感。家裏除了爸爸、他和妹妹,又多了繼母帶來的哥哥和弟弟。複雜的家庭關系,常常烽火四起,迫使他必須面對。他度過無數個思母成痛的夜晚。但心底最深處的善良,讓他原諒了他們。
1999年春天,因爲家裏的矛盾,繼母帶過來的弟弟因一時賭氣,服毒自殺,沒有搶救過來。那時,距離哥哥和嫂子的婚期還有10天。繼母悲傷欲絕,要和父親離婚,哥哥婚也不結了,要帶着繼母離開我家。李愫生被叫了回去,家裏的關系變得更加緊張,繼母怒氣沖沖地要父親承擔罪責。看着孤獨蒼老的父親,李愫生發現原來他一直很在乎他。爲了父親,他跪在繼母面前,祈求她的原諒,求她不要離開,他願意做她親生的兒子。在親友的勸說下,事情終于平息下來。
在那一刻,李愫生已經不再是小男孩。忽然之間,他就諒解了父親多年的苦楚。也許,父親和母親當年的包辦婚姻本就不該開始,他想用愛來救贖這個支離破碎的家。繼母在他們家丢失了一個兒子,這是她心裏的刺。李愫生想彌補她,拼命地對她好。
2001年,才參加工作的他,工資并不高,除了必要的生活費用,其他都補貼給了家裏。爲了讓繼母開心,他還經常給繼母買吃的穿的,帶繼母出去旅遊散心。他一直覺得,他們家欠着繼母一個兒子。雖然,有時他也很累,也脆弱,但他不想放棄自己的善良。
2004年,繼母因爲多年前的膽結石手術不成功,後遺症并發,在送去醫院的路上,腹部每隔一會兒就會絞痛難忍。繼母的親生兒子爲了省錢想再帶繼母去别家醫院看病。李愫生當即大怒,斥責哥哥:“不用你出錢。再換醫院,你覺得咱媽還能撐住嗎?”看着痛得面色發白的繼母,眼含淚花,他隻想讓繼母早點住院,先止住痛再說。繼母在鄭州住院近兩個月,李愫生不分晝夜、精心伺候。繼母終于被他的真心感化。繼母一直覺得對不起他,他卻勸繼母千萬别放在心上。他說,他早就原諒了他們,也沒想過恨他們,恨會讓自己的心變得醜陋。
時至2013年,一直在做慈善的李愫生,覺得首先要愛家人,才能真正愛别人。如果家人你都做不到寬容、慈悲和愛,對朋友、陌生人,你能做到真正的愛嗎?因爲對家人的愛,從小家李愫生更理解了大家,也更懂得了對生命和社會的愛。(故事大全)
因爲這些愛,李愫生也變得素食主義。他有一套奇怪的理論,覺得素食可以清新人的腸胃和心境,而肉食讓人變得渾濁。隻有素口,才會素心,這是他的人生态度。也許正因如此,才使他一直保持着自己的本真和善良,才使他赢得了衆多知心朋友,寫出了很多感人的文字。
随後的日子裏,李愫生将繼續文化與慈善的雙行力量!人生起起伏伏,這麽多年來,李愫生對世事、人生最大的感慨是:用愛照見的是愛,用恨照見的也是恨。(《黃河黃土黃種人》)
 
 
他少年成名,却历经坎坷。成年后,他抛却从前的声名,重新开始打拼,从媒体圈到文化圈再到娱乐圈,他有数种身份:著名情感专栏作家、明星经纪策划人、资深媒体人、文化出版人、慈善大使、MBA同学会企业顾问……他说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只想过一种简单舒适的生活。他是青春文化公益人物,亦是“2013世界慈善大使”全国冠军总决赛评委,他就是李愫生。
童年曾是他的梦魇
李愫生,原名李钢,常用笔名李愫生、雪侠。1980年7月出生于古城河北邯郸一个小镇的医药世家。家族几代人都是行医为生,在当地很有威望。可是到了父亲面包这一代,却从了商。李愫生小时候,家教极其严格。3岁时,父亲不准他攀椅子、跳沙发上小学后,不准他看电视,偶有犯忌就会遭到训斥。父亲脾气不好,经常和母亲起争执。虽然不知道父母为什么吵架,但每次看到母亲流泪的脸,李愫生都很伤心。后来,隐约有闲言碎语传到他的耳朵里,说父亲在外边有人了,本就对父爱感知甚微的李愫生愈加感到不幸。
1991年年底,母亲因肺癌去世,这对整个童年都是在父亲的冷遇中度过的李愫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第二年夏天,一个陌生女人来到了家里。父亲问李愫生的意见,他什么也没说,他觉得这是父亲的家,父亲有权处理家里的一切,而自己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孩子。
李愫生的童年里,没有一个长期交往的小伙伴,他每天沉浸在书籍和自己的内心世界里。正是天真烂漫、贪玩好动年龄的小男孩,却一整天一整天几乎一言不发,抱着那繁体竖排、纸卷发黄的厚书一字一句地读,到废寝忘食的程度。或者,就在日记里写写划划,谁也不懂他记了些什么。他还喜欢用笔在画册上涂鸦,除了树,还是树,一棵孤枝刺向天的树。没有鸟,没有云,天空低了下来……
中学时,李愫生读的是寄宿学校,李愫生的心情开朗了一些。当时,李愫生是以总分第二名的成绩考入当地这所重点中学的。由于成绩的优异,李愫生担任了多种职务,学科代表、板报组长、文学社团负责人、团委委员等,并且以“雪侠”的笔名在全国多家报刊发表了自己的作品,成为名盛一时的“全国十佳校园作家”,他的才华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外出闯荡的艰辛和收获
1996年是李愫生很重要的一年。那年,16岁的李愫生毅然决然远离故土,孤身到郑州求学,攻读汉语言文学专业,开始了自己的独立生活。这一去便是十七年,后来他定居在了郑州。
李愫生为了求学与生存,他一直在不断地找兼职、做家教和写稿子。经常做兼职回来晚了,因为气候的突然变化,被雨雪淋湿或被风吹……最困难时,有一段时间,他每天的生活费只有两毛钱,买一个馒头就是一天的口粮。而这时候,自尊心极强的他总是躲在图书馆一边看书,一边默默啃自己的馒头。有一次,他甚至有了卖肾的念头。在医院咨询过后,因为某些相关法律条文规定,没有成功。所幸,一个月后,他收到了一笔稿费,状况终于好转。现在想起来,都很后怕。
其实,刚开始时,家里给他寄过钱的,但都被他退了回去。他永远都记得父亲说过的话,“现在大学生找工作这么难,你毕业后还得回来求我给你找工作!”李愫生的心深深痛了一下,他知道父亲还是小有能力的,曾帮别人的孩子(也是大学生)找到一份很不错的工作。他第一次掉下了眼泪,李愫生暗暗告诉自己,即使客漂异乡孤独一生,也不会再回这个“家”。他的心彻底冰冷了。他心底里,本质最排斥的,还是因为父亲的原因母亲的去世。
1997年,李愫生参加了由河南省公共关系协会举办的公关培训班。这是一个教会他公关礼仪和策划创意的地方。多年后的今天,沉入回忆中的他仍有无限感念。这是他在大千尘世中、人生阅历中,所经历的第一所社会大学和驰骋职场前的第一个演习台。李愫生相信自己一生都会得益于这一年间所接受的最好、最职业的公关、策划、创意训练。
培训结束后,素质表现出色的李愫生被省城一家知名广告公司聘请为文案策划。对于现代男孩子来说,那样一种浮华沉浮、各色人等的综合性行业,不可不待,因为它会教会你怎样待人接物,它会让你的智慧得到最好的实践,它会让你见识各色各样、尤其是有“钱”阶级的众生相。李愫生在这里懂得了怎样做人、怎样处事才是适度而恰到好处的,更了解了广告、策划行业的真知,也完成了自己经济上与人际关系上的原始积累。
在学业与工作兼顾的同时,李愫生从不敢忘记丰富自己的阅历,他阅读书籍的范围开始广泛起来。李愫生想成长为一名有深度和理性的青年。为了扩大自己的视野,他还在广播电台、报社、出版社做过兼职。
在都市文化里徜徉
李愫生一直在寻找文化与市场的平衡点,想把文化与经营、策划联系得更紧密一些。2000年下半年,大学毕业的李愫生从一位文化界的朋友那听说河南省文联的一家文化类杂志要改版,需要人手。当时,出版界还没有一份辛辣、幽默风格的都市文化刊物,李愫生拿着厚厚的策划书和该杂志主编长谈了一次,思路不谋而合。
仅仅因为对文化的挚爱,也有主编对他的赏识,李愫生和该杂志走到了一起。对于当时只有20岁的李愫生来说,在那样一个体制内的省级事业单位,或许一切都太快,或许他还太年轻,一些谣言此伏彼起,有人说他是某领导的亲戚,有人说要敲掉他的工作,还有人怀疑他的工作能力,但事实证明李愫生工作没多久就成为了该杂志的主力编辑和策划者之一,一切流言扉语不攻自破、风停水止。他以“雪侠”的笔名在这里工作得如鱼游水。
极其偶然和戏剧的是,2000年10月24日,李愫生作为全国最年轻优秀的儿童诗人被邀请参加了由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海燕出版社、《儿童文学》杂志和《中国少年报》社主办的“全国儿童诗人2000年太行诗会”,或许是峰回路转,这给当时刚改版、一切都是空白的杂志带来了转折,会上作家、名流众多,李愫生凭借自己的公关礼仪和才华横溢的气质,终于获益匪浅,天遂人愿。
为了推动“文化的平民艺术性”和“普通人与时尚的对抗”,让文化与市场结合得更紧密,李愫生跑遍了整个省城。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郑州大学、华北水利学院、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大学等二十多家高等院校举办了演讲报告会。当他体力和精神都恢复过来,想从一个较高平台切入市场时,李愫生有了更大胆的想法。
2001年7月,李愫生联合河南信息广播电台推出了“中国歌曲排行榜”,实施媒体互动、强强联合策略。该节目每天推荐一首来自于内地及港、澳、台地区的优秀侯榜单曲,经由读者听众投票的方式,每月选出10首上榜歌曲。为此,李愫生还组织成立了艺术俱乐部。该活动同样走得姿彩飞扬,风声水起……他总是想到什么就全力以赴地去做。在成功举办这些具有轰动效应的活动后,他在省出版界和文化界赚足了名声。
工作之余,李愫生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文学创作。他在《读者》《青年文摘》《女友》《爱人》《小说月刊》《国际日报》(美国)《大华商报·作家文苑》(加拿大)《澳洲侨报》(澳大利亚)《美人鱼》(丹麦)《中华日报》(泰国)《普觉》(新加坡)等国内外数百家媒体发表作品,并被多家报刊转载。有部分作品被改编、搬上影视屏幕。2009年10月,澳大利亚《澳中周末报》[世界华文作家园地]为其推出作品专版。
李愫生在河南省文联这家杂志,一直工作了十年,组织策划了很多文化艺术、明星活动,也因此认识了众多文化、娱乐圈的好友。2011年9月,身为杂志常务副主编的李愫生,停薪留职,离开了河南省文联,去了现在所在的某家出版集团。
李愫生想用自己的文化、娱乐资源,真正地为社会做一点儿事情。除了文化出版,李愫生联系了上百位明星艺人,做青春公益行。值得一提的是,在“2012世界慈善大使全国冠军总决赛”活动中,李愫生与《人民日报》编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石英先生、中央电视台资深导演李东平、著名演员电视剧《水浒传》阮小五扮演者张衡平,一起被隆重聘请为全国总决赛评委及颁奖嘉宾。在活动期间,连续数天,李愫生带领大赛选手去敬老院慰问老人,去烈士陵园向红军英魂献花,为贫困学生爱心募捐,参与众多公益活动……在“2012世界慈善大使全国冠军总决赛”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家捐献20万元善款给赤水市两河口乡的贫困学生,并表示将继续资助该乡100名贫困学生每人每年2000元直至大学毕业。活动结束后,因为善心与爱心,李愫生被聘请为“世界慈善大使全国大赛”终生评委与爱心大使。
过往的这些荣耀对如今的李愫生来说只是过眼的云烟。这些年,从事媒体出版、写作、明星文化演出的李愫生做了不少善事,他还常常召集一些文化圈、企业圈朋友一起,赴边远贫困地区了解情况并进行捐助。从失学的孩子到四川地震,李愫生没少捐助这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在6月底结束的“2013世界慈善大使”郑州赛区活动上,李愫生说:“世界不缺少爱,缺少的是爱的接力。不一定非要有钱人才可以做慈善,汇水滴成汪洋,做慈善的人多了,受苦的人就少了。一个人的爱再大也是有限,只有叠加各方的爱才能爱传天下。”目前,李愫生和朋友们一起正在筹备的“百位明星-青春公益行”,还有他今年继续担任评委的“2013世界慈善大使”全国大赛活动,他希望能带给弱势群体更多的帮助。
梵高说:“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经历过家庭童年变故的李愫生,也早已原谅了家人。回忆起那时,继母经常和父亲吵架,一如他生母在世的样子。李愫生对家、对人生充满了不安全感。家里除了爸爸、他和妹妹,又多了继母带来的哥哥和弟弟。复杂的家庭关系,常常烽火四起,迫使他必须面对。他度过无数个思母成痛的夜晚。但心底最深处的善良,让他原谅了他们。
1999年春天,因为家里的矛盾,继母带过来的弟弟因一时赌气,服毒自杀,没有抢救过来。那时,距离哥哥和嫂子的婚期还有10天。继母悲伤欲绝,要和父亲离婚,哥哥婚也不结了,要带着继母离开我家。李愫生被叫了回去,家里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张,继母怒气冲冲地要父亲承担罪责。看着孤独苍老的父亲,李愫生发现原来他一直很在乎他。为了父亲,他跪在继母面前,祈求她的原谅,求她不要离开,他愿意做她亲生的儿子。在亲友的劝说下,事情终于平息下来。
在那一刻,李愫生已经不再是小男孩。忽然之间,他就谅解了父亲多年的苦楚。也许,父亲和母亲当年的包办婚姻本就不该开始,他想用爱来救赎这个支离破碎的家。继母在他们家丢失了一个儿子,这是她心里的刺。李愫生想弥补她,拼命地对她好。
2001年,才参加工作的他,工资并不高,除了必要的生活费用,其他都补贴给了家里。为了让继母开心,他还经常给继母买吃的穿的,带继母出去旅游散心。他一直觉得,他们家欠着继母一个儿子。虽然,有时他也很累,也脆弱,但他不想放弃自己的善良。
2004年,继母因为多年前的胆结石手术不成功,后遗症并发,在送去医院的路上,腹部每隔一会儿就会绞痛难忍。继母的亲生儿子为了省钱想再带继母去别家医院看病。李愫生当即大怒,斥责哥哥:“不用你出钱。再换医院,你觉得咱妈还能撑住吗?”看着痛得面色发白的继母,眼含泪花,他只想让继母早点住院,先止住痛再说。继母在郑州住院近两个月,李愫生不分昼夜、精心伺候。继母终于被他的真心感化。继母一直觉得对不起他,他却劝继母千万别放在心上。他说,他早就原谅了他们,也没想过恨他们,恨会让自己的心变得丑陋。
时至2013年,一直在做慈善的李愫生,觉得首先要爱家人,才能真正爱别人。如果家人你都做不到宽容、慈悲和爱,对朋友、陌生人,你能做到真正的爱吗?因为对家人的爱,从小家李愫生更理解了大家,也更懂得了对生命和社会的爱。(故事大全)
因为这些爱,李愫生也变得素食主义。他有一套奇怪的理论,觉得素食可以清新人的肠胃和心境,而肉食让人变得浑浊。只有素口,才会素心,这是他的人生态度。也许正因如此,才使他一直保持着自己的本真和善良,才使他赢得了众多知心朋友,写出了很多感人的文字。
随后的日子里,李愫生将继续文化与慈善的双行力量!人生起起伏伏,这么多年来,李愫生对世事、人生最大的感慨是:用爱照见的是爱,用恨照见的也是恨。(《黄河黄土黄种人》)
 
刚刚到福城工程中专学校读书时,我家还戴着贫困的帽子,学费是母亲东借西凑地筹齐,生活费还没有着落。我到学校报好到缴完学费后,怀里揣着仅有的几十元钱,心里一个劲地幻...[全文阅读]
某期电视访谈节目,嘉宾是著名演员、导演姜文。 一位场外观众问姜文:“大家都知道您是一个爱较真的人,不知道在《让子弹飞》的拍摄过程中,有没有和演员较...[全文阅读]
刚刚从香港无线艺洲班毕业的那段日子,怀着满腔热情的他所演的却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角色,戏份最长的也就是短短的45秒。他觉得很失望,自己长得又帅气,又是科班出身,即...[全文阅读]
一对日本中年夫妇,生活无趣,丈夫每天对妻子呼来喝去。妻子实在忍受不了,拿烟灰缸砸破了丈夫的脑袋。昏迷的丈夫被送到医院,检查后发现,他脑子里已经有了一个很大的...[全文阅读]
一位叫迈克的男孩长得又高又壮,他的母亲害怕他会成为学校的“小霸王”,对他的要求非常严格,叫他与人为善,学会忍耐。母亲的教育很有成效。 学期结束...[全文阅读]
我知道这样一个故事,男人来自河南,女人来自云南,两个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在同一个地方相遇,他们相识,相知,相恋..因为相爱,他们开始考虑到结婚,如果说开始是美丽的,可是过...[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李愫生:爱比恨更有力量
上一篇:请尽快从消极心态的阴影里解脱出来
下一篇:你就是一颗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