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故事4篇_幼儿睡前故事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故事>幼儿睡前故事

刘邦故事4篇

发布时间:2022-04-22 14:35:02

分类:幼儿睡前故事发布者:南音雨阁

少年&ldquo無賴&rdquo成豪傑

  不愛讀書也不愛勞動

  劉邦性格豪爽,不太喜歡讀書,但對人很寬容。他也不喜歡下地勞動,所以常被父親面包訓斥爲&ldquo無賴&rdquo,說他不如自己的哥哥會經營,但劉邦依然我行我素。劉邦長大後,經考試做了泗水的亭長,時間長了,和縣裏的官吏們混得很熟,在當地也小有名氣。

  劉邦的心胸很大,在一次送服役的人去鹹陽的路上,碰到秦始皇大隊人馬出巡,遠遠看去,秦始皇坐在裝飾精美華麗的車上威風八面,羨慕得他脫口而出:&ldquo大丈夫就應該像這樣啊!&rdquo

  和呂氏結婚

  劉邦的妻子是呂公的女兒呂氏,呂公本來不住在沛縣,後來和家鄉的人結下冤仇,便和家人來到了沛縣,因爲沛縣當時的縣令和他是好友。在剛剛到沛縣時,很多人便聽說了他和縣令的關系,于是,人們便來上門拜訪,拉拉關系,套套近乎。劉邦聽說了也去湊熱鬧,當時主持接待客人的是在沛縣擔任縣主簿的蕭何,他宣布了一條規定:凡是賀禮錢不到一千錢的人,一律到堂下就坐。劉邦根本不管這些,雖然他沒有帶一個錢去,他卻對負責傳信的人說:&ldquo我出賀錢一萬!&rdquo

  呂公聽說了,趕忙出來親自迎接他。一見劉邦器宇軒昂,與衆不同,就非常喜歡,請入上席就坐。這次劉邦不但白吃一頓飯,酒足飯飽之後,呂公又将他盛情留下,提出将自己的女兒嫁給他爲妻。劉邦巴不得成這門親事,征得父母同意之後,便和呂氏結了婚,這就是以後曆史上有名的呂後。漢惠帝就是她和劉邦的兒子,還有一個孩子就是魯元公主。

  利用迷信

  曆史史料中對于劉邦和其他皇帝一樣也有很多迷信的傳說,一次,呂後和女兒在地裏除草,有一個過路的老人向她們要了點水喝,喝完水讨好地說她們娘倆都是一副貴人相。等老人剛走,劉邦也回來了,呂後便把剛才老人說的話告訴了劉邦,劉邦一聽也很高興,他趕緊又追上了老人,讓他也爲自己看看面相。老人說剛才之所以說他的夫人和女兒長得貴人相,就是因爲他的緣故,而劉邦的面相是貴不可言。劉邦一聽高興極了,拜謝了老人就回去了。

  後來,劉邦奉命押送刑徒去骊山服役,但在半路上已經有很多的人逃跑了,劉邦也很無奈,走到豐邑縣的大澤休息時,劉邦喝了些酒,然後松開了刑徒們身上的繩子,讓他們自己逃命去。但有十幾個人不願意丢下他一個人走,都表示願意跟着他。劉邦便帶領大家逃亡,前面負責開路的人回來告訴他前邊有條大蛇攔路,沒法通行,劉邦喝得有點醉了,訓斥說:&ldquo我們這些勇猛之士行路,有什麽好害怕的!&rdquo他分開衆人,自己到了前邊,見一條蛇橫在路中間,便拔出寶劍将蛇一劍攔腰斬斷。又走了一段路後,劉邦覺得頭昏,便躺在路旁休息,也等等後邊的人。一會兒,後邊的人趕了上來,對他說在路旁看見一個老太太哭,問她原因,她說有人把他的兒子殺了。又問爲什麽被殺,她說他的兒子是白帝的兒子,剛才變成蛇,卻在路邊被赤帝的兒子殺了,所以才如此難過。大家當時覺得是老太太說謊,但老太太忽然就不見了。劉邦聽說了,心中暗喜,以後便借此來提高自己的威信和地位。

  此後,劉邦帶着人到處逃亡,但每次呂後都能找到他,劉邦很奇怪,問妻子原因,呂後說他藏身的地方常有彩雲缭繞,所以很好找到。劉邦後來便讓手下人廣爲傳播這種謠傳,很多人便相信了,都想來投奔他。實際上,這種謠傳基本上都是在皇帝建立國家之後,有意編造的,以此證明自己與衆不同,有王者之氣。

  由于這些傳說,劉邦在當地的威信逐漸提高,跟随他的人也就多了起來,他被當地人稱爲沛中的豪傑。

  沛公起兵

  在公元前209年,秦末農民起義爆發,陳勝、吳廣率領起義軍攻占了陳(現在河南淮陽)以後,陳勝建立了&ldquo張楚&rdquo政權,和秦朝公開對立。這時,沛縣的縣令也想響應來繼續掌握沛縣的政權,蕭何和曹參當時都是縣令手下的主要官吏,他們勸縣令将本縣流亡在外的人召集回來,一來可以增加力量,二來也可以杜絕後患。縣令覺得有理,便讓劉邦的妹夫樊哙去把劉邦找回來,劉邦便帶人往回趕。這邊的縣令卻又後悔了,害怕劉邦回來不好控制,弄不好還會被劉邦所殺,等于是引狼入室。所以,他命令将城門關閉,還準備捉拿蕭何和曹參。蕭何和曹參聞訊趕忙逃到了城外,劉邦将信射進城中,鼓動城中的百姓起來殺掉出爾反爾的縣令,大家一起保衛家鄉。百姓對平時就不太體恤他們的縣令很不滿,殺了縣令後開城門迎進劉邦,又推舉他爲沛公,領導大家起事。劉邦便順從民意,設祭壇,自稱赤帝的兒子,領導民衆舉起了反秦大旗。這一年已經是秦二世元年的九月,劉邦也有四十八歲了。

劉邦随禮賺嬌妻

  話說這天,沛縣呂公喬遷大喜,在城裏酒館大辦酒宴。熟悉的不熟悉的,隻要縣上有點頭臉的,都來了。呂公是外來戶,剛從山東的單縣來這裏避難。這就奇怪了,一個避難的家夥,哪來那麽多人給他撐場面呢?

  原來這呂公祖上也曾經闊過,是齊國始祖呂尚後人,因此與現任沛縣縣令是世交。

  劉邦在泅水千了多年的亭長,想往城裏調,所以也來了。他也許是包了一百兩百塊錢過來的,也許根本就沒打算遞紅包。劉邦在泅水那裏,随便到哪家店子,從來沒有埋過單,吃了喝了,有些還給土特産,給保護費,有些挂賬在那裏,最後打個白條,沖銷了&mdash&mdash劉邦後來當了皇帝,店家的賬還在那裏挂着,&ldquo春采了俺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麥無重數&rdquo,都是&ldquo明标着冊曆,現放着文書&rdquo的。

  這縣城可不是他鄉下,但劉邦就是劉邦,他站在酒館門口,大喊一聲:&ldquo呂公,我送一萬賀禮!&rdquo一聽到這話,呂公喜得大跌,忙把劉邦往裏請。

  這可讓蕭何犯難了。蕭何這時節擔任沛縣主簿,負責酒宴來賓登記。劉邦說賀錢一萬,純粹是白條,其他人不知道劉邦怎麽樣,他蕭何哪能不知道?這一萬,怎麽記賬?記了,又沒有,那不是說他蕭主簿貪污嗎?蕭何也就不管兄弟不兄弟,當面把劉邦的底給揭了:&ldquo呂大人啊,你可别信這個劉邦,他口袋裏可是一分錢也沒有的,他說大話說習慣了!&rdquo

  呂公見劉邦氣宇軒昂、與衆不同,便把蕭何撇在一邊,連忙拉着劉邦的手,往最尊貴的席位上拉,連連誇獎:&ldquo高手,高手啊,劉邦你真是高手啊,前途無量,絕對是當大官的料!&rdquo

  呂公憑劉邦這一句話,不但讓他上了貴賓席,而且還把自己二十來歲的女兒呂雉嫁給了劉邦。

劉邦送壽禮

  呂後的爹是個老塾師,雖不是大富大貴,可也很有名望哩。兩個閨女,長得可沒說的,都粉骨朵似的。大閨女有點怪,大了還是不讓人家提媒,想自己挑個中意的。呂老先生心中急得火着,看着嫁女兒不成,就賭氣把二女兒嫁給了殺狗屠子樊哙。

  這天是老先生的生日,衆人都來祝賀,二女婿備好壽禮正要起身,劉邦突然來訪,樊哙忙問:&ldquo季兄,有何要事?&rdquo

  &ldquo嘿!大肉離了口,心裏不着落啊!&rdquo

  &ldquo抱歉啊!&rdquo樊哙忙作解釋,&ldquo嶽父今天生日,我不開殺戒!&rdquo

  &ldquo啊,原來如此。&rdquo劉邦想了想,馬上笑了,說:&ldquo你我兄弟親如一人,不妨同去拜壽。&rdquo

  &ldquo這&hellip&hellip&rdquo樊哙想不到劉邦這樣,一下子愣住了。

  &ldquo害怕俺窮光蛋嗎?莫擔心,車到山前自有路嘛!&rdquo

  弟兄倆來到呂家,扳門入院,這時天已正午,壽宴馬上開始。樊哙忙擺上壽禮,劉邦獨自走到禮簿桌前,兩手打拱道:&ldquo諸位,這裏有禮!&rdquo

  寫禮簿的入頭也沒擡,問:&ldquo尊姓大名,禮銀若幹?&rdquo

  劉邦報了姓名,想了一想,又在名後寫上&ldquo壽銀萬貫&rdquo四個大字,寫完抽身便走。禮簿一把抓住劉邦衣袖說:&ldquo且慢,銀錢萬貫在哪裏?&rdquo劉邦轉身一笑,從入手中抓過大筆,在四個大字下而匆匆寫上一個&ldquo欠&rdquo字,扔筆就走。

  你想,衆人盯着,哪裏能夠逃脫,一片連聲喝道:&ldquo世上見過欠壽禮的嗎?&rdquo劉邦聽了,一點兒也不在乎,眯起雙眼,伸出食指,口中念念有詞:&ldquo萬貫萬貫,八方奉獻。日月相逢,地支天幹。山河相攜,結賬還錢。&rdquo

  這大話一噴,寫禮簿的入倒勿客氣了,說:&ldquo請問,江山抵得了嗎?!&rdquo

  呂先生的大女兒隔窗看得清清楚楚,聽得明明白白,心想,這漢子有志氣。于是,她慌忙走到呂老先生跟前。這時,呂老先生正安排壽宴座次,大女兒按捺不住,忙喊道:&ldquo還按老規矩嘛&mdash&mdash按壽禮多少排呀!&rdquo呂老先生忙說:&ldquo對對,古禮如此,古禮如此!&rdquo于是吩咐衆入,按禮入座。當他看到&ldquo壽銀萬貫&rdquo四個大字時,頓時花了眼,慌了神,禁不住一聲高喊:&ldquo劉邦,首座!&rdquo劉邦微微一笑,穩步向前,樊哙摸不着頭腦,也緊緊地跟随兄長。

  後來,呂老先生知道真相,也無可奈何,經樊哙百般解釋,倒覺得劉邦是個奇才。大閨女經常提念此事。二閨女醒悟,何不将姐姐嫁與劉邦。于是,樊哙夫妻齊心協力,從中作合,終于花好月圓,後來高祖奪得天下,厚封諸呂,還了這筆&ldquo江山之債&rdquo。 

劉邦選賢

  漢高祖劉邦平定淮南王英布叛亂後,在返回長安途中,路經沛縣。南北征殺十餘年,頭一次回到故鄉,重見故鄉父老兄弟,真是無限的感慨。這一天,高祖在沛宮擺宴,款待鄉親父老,把酒臨風,喜氣洋洋。正當這時,門外忽然傳來一陣吵嚷,高祖好生奇怪,忙放下酒杯問道:&ldquo門外爲何如此吵嚷?&rdquo高祖話音一落,縣令一旁&ldquo刷&rdquo地站起,伸過頭去往外側耳一聽,才慢慢安下心來,轉身跪在地下向高祖叩頭道:&ldquo皇爺恕罪。今早卑職來拜皇爺,遇一鄉民攔路喊冤,狀告本城店主霸鵝。因奉皇诏,卑職不敢耽擱,&hellip&hellip不想他們鬧了上來,使皇爺受驚,卑職罪該萬死,罪該萬死!&rdquo高祖聽後沉思起來,他聽說這個縣令昏庸無能,靠着做郡守的嶽父才得以重用,今天我何不親眼看看這位縣令的本領!高祖暗暗拿定主意,連忙吩咐:&ldquo官清民安,民事爲大,尊縣不妨即速審理!&rdquo沒等縣令回答,高祖就已離開桌案,向大家拱手招呼道:&ldquo此處爲堂,我等暫且一避!&rdquo

  縣令一聽,吓出一身冷汗,心中連連叫苦。你想,一個小小的縣令,能有多大的膽量敢在皇帝面前審案?何況這樣的一個無能之輩!縣令不敢推托,隻好硬着頭皮擂鼓升堂。那鄉民被差役帶到堂前跪下,哭訴道:&ldquo&hellip&hellip二十隻鵝爲小民所養,指望賣鵝來購買農具開墾荒地,養家糊口。昨晚下店,不料店主霸鵝,反誣小民刁賴&hellip&hellip求老爺爲民作主哇!&rdquo

  縣令聽罷,裝模作樣,手指店主大喝一聲:&ldquo店家,你平白無故霸鵝,該當何罪!&rdquo誰知那店主沒有害怕,聽到喝聲就撲通跪在地下,連忙分辯:&ldquo老爺容禀:小店家聞高祖皇爺将要返鄉駕臨,久備鵝二十隻,孝敬老爺以備皇爺受用,不料這鄉野流賊,仗着如今皇爺法寬,愛民如子,就膽大包天,來得我店,見鵝起意,生下這謀鵝的歹毒之心&hellip&hellip求青天老爺明鏡!&rdquo縣令聽完,覺得店家說的也有理,心想,這可怎麽了結呀&hellip&hellip随後眼珠一轉:咳,村夫流民,判輕判重諒他也不敢怎樣,再說,本縣若連一個村民也治不了,在皇爺面前,不是顯得大大的無能了麽,想到這裏,忙吩咐兩邊:&ldquo野夫民賊,騷擾本縣&mdash&mdash給我拿下,重責四十,收入南牢,聽候發落!&rdquo

  那鄉民毫無懼色,連聲高喊冤枉,被差役強行架出。

  其中的破綻,高祖爺早就看得一清二楚,心想:天下要有這樣一批&ldquo青天&rdquo,将要造成多少冤獄啊,俺這漢室江山,要不了多久就會敗在這批人手裏&hellip&hellip高祖忍着怒氣走進大堂,冷冷地問:&ldquo青天大人,此案可理清斷明了?&rdquo

  縣令一聽高祖這口氣,知道不妙,吓得渾身發抖。停了一會兒,高祖又問:&ldquo此案審理得如何了?&rdquo縣令猜不透高祖的意思,吓得面色如土,哪裏還敢哼一聲,急忙跪在地下,連連叩頭。高祖擡頭環視一周,微微一笑道:&ldquo諸位父老兄弟,縣令大人不作回複,想必案子沒有結果!既然如此,店主豈能逍遙?&rdquo說着又向衆人攤開兩手,輕輕說道:&ldquo戰場識良将,治世出英才。你們,誰能&mdash&mdash&rdquo大家心裏都很明白,皇爺想招賢理案呀!可是,在這種情況下,哪個敢站出來冒這個大險呀,衆人隻是你瞅我瞧,誰也不吭一聲。

  這時,角落裏一個身體瘦弱、雙目炯炯的人一聲高呼,雙膝跪在案下道:&ldquo皇爺萬歲,萬萬歲,恕小民無罪,俺願一試!&rdquo

  劉邦聞言大喜,忙離座向前雙手攙起。大家一見此人,不免一驚:&ldquo這不是書生李良嗎?&rdquo李良直起身,對高祖說:&ldquo要将兩家喚回,當面說清并速将白鵝送上,俺要審鵝,鵝供爲證!&rdquo&ldquo審鵝?&rdquo衆人大吃一驚,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ldquo是審鵝!二十隻全審&mdash&mdash請備二十管筆,二十塊帛,要鵝一一招供!&rdquo李良說得如此平平靜靜,連高祖也暗暗吃驚,不禁疑慮重重:此人莫不是瘋魔中邪,天下哪有審鵝一說,鵝豈能寫字招供?李良依然不慌不忙,轉身對高祖躬身一禮,說道:&ldquo請皇爺萬歲明天審察!&rdquo

  第二天,李良開堂審鵝。高祖上坐,店主和鄉民跪在堂下,沛城衆位父老兄弟列坐兩旁,門外還有不少人等候着觀看稀奇。李良不急不躁,安如泰山。看看大家等得有點兒不耐煩了,便回頭高聲吩咐:&ldquo将二十隻鵝的招供呈來!&rdquo

  話沒落音,二十個差役一人捧着一塊帛,從後堂急急走上來。這時,大家的雙眼瞪得象一對對銅鈴,目光&ldquo唰&rdquo地一下落在帛上,仔仔細細地瞧呀瞅呀,可是,帛上除了鵝屎外,别的什麽也沒有,更沒有什麽&ldquo招供&rdquo!許多人由失望變得緊張起來,個個都在爲李良擔心啊。

  這時,李良站起來,對着布帛看了一會兒,忽的,他皺起了眉頭,一聲猛喝:&ldquo店家!如今真象大白,你開黑店,霸占民鵝,二十隻鵝已将實情供出,鐵證如山,你還有何話說!&rdquo店家自知理虧,吓得兩腿篩糠,癱倒在地,最後隻得點頭認罪。李良呼叫左右差役,把店家拿下。又轉臉對驚呆了的鄉民說:&ldquo老鄉,現在物歸原主,把你的二十隻鵝趕走吧,換回農具,多開荒地,好生過日子&hellip&hellip&rdquo

  李良見衆人還愣在那裏,不知究竟,就指着帛微笑着說:&ldquo城裏人養鵝,鵝吃的是糧食,屙的是黃屎鄉下人養鵝,鵝吃的是青草呀,你們看,這塊塊帛上,不都是青青綠綠的嗎?&rdquo衆人這才恍然大悟。這時,隻見高祖伸手拉住李良,連聲贊道:&ldquo好,好!你這才稱得上是沛縣的青天!&rdquo從此,讓李良任沛縣縣令。

  李良治沛多年,百姓安居樂業。劉邦選賢的佳話,一直流傳到今天。

少年&ldquo无赖&rdquo成豪杰

  不爱读书也不爱劳动

  刘邦性格豪爽,不太喜欢读书,但对人很宽容。他也不喜欢下地劳动,所以常被父亲面包训斥为&ldquo无赖&rdquo,说他不如自己的哥哥会经营,但刘邦依然我行我素。刘邦长大后,经考试做了泗水的亭长,时间长了,和县里的官吏们混得很熟,在当地也小有名气。

  刘邦的心胸很大,在一次送服役的人去咸阳的路上,碰到秦始皇大队人马出巡,远远看去,秦始皇坐在装饰精美华丽的车上威风八面,羡慕得他脱口而出:&ldquo大丈夫就应该像这样啊!&rdquo

  和吕氏结婚

  刘邦的妻子是吕公的女儿吕氏,吕公本来不住在沛县,后来和家乡的人结下冤仇,便和家人来到了沛县,因为沛县当时的县令和他是好友。在刚刚到沛县时,很多人便听说了他和县令的关系,于是,人们便来上门拜访,拉拉关系,套套近乎。刘邦听说了也去凑热闹,当时主持接待客人的是在沛县担任县主簿的萧何,他宣布了一条规定:凡是贺礼钱不到一千钱的人,一律到堂下就坐。刘邦根本不管这些,虽然他没有带一个钱去,他却对负责传信的人说:&ldquo我出贺钱一万!&rdquo

  吕公听说了,赶忙出来亲自迎接他。一见刘邦器宇轩昂,与众不同,就非常喜欢,请入上席就坐。这次刘邦不但白吃一顿饭,酒足饭饱之后,吕公又将他盛情留下,提出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为妻。刘邦巴不得成这门亲事,征得父母同意之后,便和吕氏结了婚,这就是以后历史上有名的吕后。汉惠帝就是她和刘邦的儿子还有一个孩子就是鲁元公主。

  利用迷信

  历史史料中对于刘邦和其他皇帝一样也有很多迷信的传说,一次,吕后和女儿在地里除草,有一个过路的老人向她们要了点水喝,喝完水讨好地说她们娘俩都是一副贵人相。等老人刚走,刘邦也回来了,吕后便把刚才老人说的话告诉了刘邦,刘邦一听也很高兴,他赶紧又追上了老人,让他也为自己看看面相。老人说刚才之所以说他的夫人和女儿长得贵人相,就是因为他的缘故,而刘邦的面相是贵不可言。刘邦一听高兴极了,拜谢了老人就回去了。

  后来,刘邦奉命押送刑徒去骊山服役,但在半路上已经有很多的人逃跑了,刘邦也很无奈,走到丰邑县的大泽休息时,刘邦喝了些酒,然后开了刑徒们身上绳子,让他们自己逃命去。但有十几个人不愿意丢下他一个人走,都表示愿意跟着他。刘邦便带领大家逃亡,前面负责开路的人回来告诉他前边有条大蛇拦路,没法通行,刘邦喝得有点醉了,训斥说:&ldquo我们这些勇猛之士行路,有什么好害怕的!&rdquo他分开众人,自己到了前边,见一条蛇横在路中间,便拔出宝剑将蛇一剑拦腰斩断。又走了一段路后,刘邦觉得头昏,便躺在路旁休息,也等等后边的人。一会儿,后边的人赶了上来,对他说在路旁看见一个老太太哭,问她原因,她说有人把他的儿子杀了。又问为什么被杀,她说他的儿子是白帝的儿子,刚才变成蛇,却在路边被赤帝的儿子杀了,所以才如此难过。大家当时觉得是老太太说谎,但老太太忽然就不见了。刘邦听说了,心中暗喜,以后便借此来提高自己的威信和地位。

  此后,刘邦带着人到处逃亡,但每次吕后都能找到他,刘邦很奇怪,问妻子原因,吕后说他藏身的地方常有彩云缭绕,所以很好找到。刘邦后来便让手下人广为传播这种谣传,很多人便相信了,都想来投奔他。实际上,这种谣传基本上都是在皇帝建立国家之后,有意编造的,以此证明自己与众不同,有王者之气。

  由于这些传说,刘邦在当地的威信逐渐提高,跟随他的人也就多了起来,他被当地人称为沛中的豪杰。

  沛公起兵

  在公元前209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率领起义军攻占了陈(现在河南淮阳)以后,陈胜建立了&ldquo张楚&rdquo政权,和秦朝公开对立。这时,沛县的县令也想响应来继续掌握沛县的政权,萧何和曹参当时都是县令手下的主要官吏,他们劝县令将本县流亡在外的人召集回来,一来可以增加力量,二来也可以杜绝后患。县令觉得有理,便让刘邦的妹夫樊哙去把刘邦找回来,刘邦便带人往回赶。这边的县令却又后悔了,害怕刘邦回来不好控制,弄不好还会被刘邦所杀,等于是引狼入室。所以,他命令将城门关闭,还准备捉拿萧何和曹参。萧何和曹参闻讯赶忙逃到了城外,刘邦将信射进城中,鼓动城中的百姓起来杀掉出尔反尔的县令,大家一起保卫家乡。百姓对平时就不太体恤他们的县令很不满,杀了县令后开城门迎进刘邦,又推举他为沛公,领导大家起事。刘邦便顺从民意,设祭坛,自称赤帝的儿子,领导民众举起了反秦大旗。这一年已经是秦二世元年的九月,刘邦也有四十八岁了。

刘邦随礼赚娇妻

  话说这天,沛县吕公乔迁大喜,在城里酒馆大办酒宴。熟悉的不熟悉的,只要县上有点头脸的,都来了。吕公是外来户,刚从山东的单县来这里避难。这就奇怪了,一个避难的家伙,哪来那么多人给他撑场面呢?

  原来这吕公祖上也曾经阔过,是齐国始祖吕尚后人,因此与现任沛县县令是世交。

  刘邦在泅水千了多年的亭长,想往城里调,所以也来了。他也许是包了一百两百块钱过来的,也许根本就没打算递红包。刘邦在泅水那里,随便到哪家店子,从来没有埋过单,吃了喝了,有些还给土特产,给保护费,有些挂账在那里,最后打个白条,冲销了&mdash&mdash刘邦后来当了皇帝,店家的账还在那里挂着,&ldquo春采了俺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rdquo,都是&ldquo明标着册历,现放着文书&rdquo的。

  这县城可不是他乡下,但刘邦就是刘邦,他站在酒馆门口,大喊一声:&ldquo吕公,我送一万贺礼!&rdquo一听到这话,吕公喜得大跌,忙把刘邦往里请。

  这可让萧何犯难了。萧何这时节担任沛县主簿,负责酒宴来宾登记。刘邦说贺钱一万,纯粹是白条,其他人不知道刘邦怎么样,他萧何哪能不知道?这一万,怎么记账?记了,又没有,那不是说他萧主簿贪污吗?萧何也就不管兄弟不兄弟,当面把刘邦的底给揭了:&ldquo吕大人啊,你可别信这个刘邦,他口袋里可是一分钱也没有的,他说大话说习惯了!&rdquo

  吕公见刘邦气宇轩昂、与众不同,便把萧何撇在一边,连忙拉着刘邦的手,往最尊贵的席位上拉,连连夸奖:&ldquo高手,高手啊,刘邦你真是高手啊,前途无量,绝对是当大官的料!&rdquo

  吕公凭刘邦这一句话,不但让他上了贵宾席,而且还把自己二十来岁的女儿吕雉嫁给了刘邦。

刘邦送寿礼

  吕后的爹是个老塾师,虽不是大富大贵,可也很有名望哩。两个闺女,长得可没说的,都粉骨朵似的。大闺女有点怪,大了还是不让人家提媒,想自己挑个中意的。吕老先生心中急得火着,看着嫁女儿不成,就赌气把二女儿嫁给了杀狗屠子樊哙。

  这天是老先生的生日,众人都来祝贺,二女婿备好寿礼正要起身,刘邦突然来访,樊哙忙问:&ldquo季兄,有何要事?&rdquo

  &ldquo嘿!大肉离了口,心里不着落啊!&rdquo

  &ldquo抱歉啊!&rdquo樊哙忙作解释,&ldquo岳父今天生日,我不开杀戒!&rdquo

  &ldquo啊,原来如此。&rdquo刘邦想了想,马上笑了,说:&ldquo你我兄弟亲如一人,不妨同去拜寿。&rdquo

  &ldquo这&hellip&hellip&rdquo樊哙想不到刘邦这样,一下子愣住了

  &ldquo害怕俺穷光蛋吗?莫担心,车到山前自有路嘛!&rdquo

  弟兄俩来到吕家,扳门入院,这时天已正午,寿宴马上开始。樊哙忙摆上寿礼,刘邦独自走到礼簿桌前,两手打拱道:&ldquo诸位,这里有礼!&rdquo

  写礼簿的入头也没抬,问:&ldquo尊姓大名,礼银若干?&rdquo

  刘邦报了姓名,想了一想,又在名后写上&ldquo寿银万贯&rdquo四个大字,写完抽身便走。礼簿一把抓住刘邦衣袖说:&ldquo且慢,银钱万贯在哪里?&rdquo刘邦转身一笑,从入手中抓过大笔,在四个大字下而匆匆写上一个&ldquo欠&rdquo字,扔笔就走。

  你想,众人盯着,哪里能够逃脱,一片连声喝道:&ldquo世上见过欠寿礼的吗?&rdquo刘邦听了,一点儿也不在乎,眯起双眼,伸出食指,口中念念有词:&ldquo万贯万贯,八方奉献。日月相逢,地支天干。山河相携,结账还钱。&rdquo

  这大话一喷,写礼簿的入倒勿客气了,说:&ldquo请问,江山抵得了吗?!&rdquo

  吕先生的大女儿隔窗看得清清楚楚,听得明明白白,心想,这汉子有志气。于是,她慌忙走到吕老先生跟前。这时,吕老先生正安排寿宴座次,大女儿按捺不住,忙喊道:&ldquo还按老规矩嘛&mdash&mdash按寿礼多少排呀!&rdquo吕老先生忙说:&ldquo对对,古礼如此,古礼如此!&rdquo于是吩咐众入,按礼入座。当他看到&ldquo寿银万贯&rdquo四个大字时,顿时花了眼,慌了神,禁不住一声高喊:&ldquo刘邦,首座!&rdquo刘邦微微一笑,稳步向前,樊哙摸不着头脑,也紧紧地跟随兄长。

  后来,吕老先生知道真相,也无可奈何,经樊哙百般解释,倒觉得刘邦是个奇才。大闺女经常提念此事。二闺女醒悟,何不将姐姐嫁与刘邦。于是,樊哙夫妻齐心协力,从中作合,终于花好月圆,后来高祖夺得天下,厚封诸吕,还了这笔&ldquo江山之债&rdquo。 

刘邦选贤

  汉高祖刘邦平定淮南王英布叛乱后,在返回长安途中,路经沛县。南北征杀十余年,头一次回到故乡,重见故乡父老兄弟,真是无限的感慨。这一天,高祖在沛宫摆宴,款待乡亲父老,把酒临风,喜气洋洋。正当这时,门外忽然传来一阵吵嚷,高祖好生奇怪,忙放下酒杯问道:&ldquo门外为何如此吵嚷?&rdquo高祖话音一落,县令一旁&ldquo刷&rdquo地站起,伸过头去往外侧耳一听,才慢慢安下心来,转身跪在地下向高祖叩头道:&ldquo皇爷恕罪。今早卑职来拜皇爷,遇一乡民拦路喊冤,状告本城店主霸鹅。因奉皇诏,卑职不敢耽搁,&hellip&hellip不想他们闹了上来,使皇爷受惊,卑职罪该万死,罪该万死!&rdquo高祖听后沉思起来,他听说这个县令昏庸无能,靠着做郡守的岳父才得以重用,今天我何不亲眼看看这位县令的本领!高祖暗暗拿定主意,连忙吩咐:&ldquo官清民安,民事为大,尊县不妨即速审理!&rdquo没等县令回答,高祖就已离开桌案,向大家拱手招呼道:&ldquo此处为堂,我等暂且一避!&rdquo

  县令一听,吓出一身冷汗,心中连连叫苦。你想,一个小小的县令,能有多大的胆量敢在皇帝面前审案?何况这样的一个无能之辈!县令不敢推托,只好硬着头皮擂鼓升堂。那乡民被差役带到堂前跪下,哭诉道:&ldquo&hellip&hellip二十只鹅为小民所养,指望卖鹅来购买农具开垦荒地,养家糊口。昨晚下店,不料店主霸鹅,反诬小民刁赖&hellip&hellip求老爷为民作主哇!&rdquo

  县令听罢,装模作样,手指店主大喝一声:&ldquo店家,你平白无故霸鹅,该当何罪!&rdquo谁知那店主没有害怕,听到喝声就扑通跪在地下,连忙分辩:&ldquo老爷容禀:小店家闻高祖皇爷将要返乡驾临,久备鹅二十只,孝敬老爷以备皇爷受用,不料这乡野流贼,仗着如今皇爷法宽,爱民如子,就胆大包天,来得我店,见鹅起意,生下这谋鹅的歹毒之心&hellip&hellip求青天老爷明镜!&rdquo县令听完,觉得店家说的也有理,心想,这可怎么了结呀&hellip&hellip随后眼珠一转:咳,村夫流民,判轻判重谅他也不敢怎样,再说,本县若连一个村民也治不了,在皇爷面前,不是显得大大的无能了么,想到这里,忙吩咐两边:&ldquo野夫民贼,骚扰本县&mdash&mdash给我拿下,重责四十,收入南牢,听候发落!&rdquo

  那乡民毫无惧色,连声高喊冤枉,被差役强行架出。

  其中的破绽,高祖爷早就看得一清二楚,心想:天下要有这样一批&ldquo青天&rdquo,将要造成多少冤狱啊,俺这汉室江山,要不多久就会败在这批人手里&hellip&hellip高祖忍着怒气走进大堂,冷冷地问:&ldquo青天大人,此案可理清断明了?&rdquo

  县令一听高祖这口气,知道不妙,吓得浑身发抖。停了一会儿,高祖又问:&ldquo此案审理得如何了?&rdquo县令猜不透高祖的意思,吓得面色如土,哪里还敢哼一声,急忙跪在地下,连连叩头。高祖抬头环视一周,微微一笑道:&ldquo诸位父老兄弟,县令大人不作回复,想必案子没有结果!既然如此,店主岂能逍遥?&rdquo说着又向众人摊开两手,轻轻说道:&ldquo战场识良将,治世出英才。你们,谁能&mdash&mdash&rdquo大家心里都很明白,皇爷想招贤理案呀!可是,在这种情况下,哪个敢站出来冒这个大险呀,众人只是你瞅我瞧,谁也不吭一声。

  这时,角落里一个身体瘦弱、双目炯炯的人一声高呼,双膝跪在案下道:&ldquo皇爷万岁,万万岁,恕小民无罪,俺愿一试!&rdquo

  刘邦闻言大喜,忙离座向前双手搀起。大家一见此人,不免一惊:&ldquo这不是书生李良吗?&rdquo李良直起身,对高祖说:&ldquo要将两家唤回,当面说清并速将白鹅送上,俺要审鹅,鹅供为证!&rdquo&ldquo审鹅?&rdquo众人大吃一惊,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ldquo是审鹅!二十只全审&mdash&mdash请备二十管笔,二十块帛,要鹅一一招供!&rdquo李良说得如此平平静静,连高祖也暗暗吃惊,不禁疑虑重重:此人莫不是疯魔中邪,天下哪有审鹅一说,鹅岂能写字招供?李良依然不慌不忙,转身对高祖躬身一礼,说道:&ldquo请皇爷万岁明天审察!&rdquo

  第二天,李良开堂审鹅。高祖上坐,店主和乡民跪在堂下,沛城众位父老兄弟列坐两旁,门外还有不少人等候着观看稀奇。李良不急不躁,安如泰山。看看大家等得有点儿不耐烦了,便回头高声吩咐:&ldquo将二十只鹅的招供呈来!&rdquo

  话没落音,二十个差役一人捧着一块帛,从后堂急急走上来。这时,大家的双眼瞪得象一对对铜铃,目光&ldquo唰&rdquo地一下落在帛上,仔仔细细地瞧呀瞅呀,可是,帛上除了鹅屎外,别的什么也没有,更没有什么&ldquo招供&rdquo!许多人由失望变得紧张起来,个个都在为李良担心啊。

  这时,李良站起来,对着布帛看了一会儿,忽的,他皱起了眉头,一声猛喝:&ldquo店家!如今真象大白,你开黑店,霸占民鹅,二十只鹅已将实情供出,铁证如山,你还有何话说!&rdquo店家自知理亏,吓得两腿筛糠,瘫倒在地,最后只得点头认罪。李良呼叫左右差役,把店家拿下。又转脸对惊呆了的乡民说:&ldquo老乡,现在物归原主,把你的二十只鹅赶走吧,换回农具,多开荒地,好生过日子&hellip&hellip&rdquo

  李良见众人还愣在那里,不知究竟,就指着微笑着说:&ldquo城里人养鹅,鹅吃的是粮食,屙的是黄屎乡下人养鹅,鹅吃的是青草呀,你们看,这块块帛上,不都是青青绿绿的吗?&rdquo众人这才恍然大悟。这时,只见高祖伸手拉住李良,连声赞道:&ldquo好,好!你这才称得上是沛县的青天!&rdquo从此,让李良任沛县县令。

  李良治沛多年,百姓安居乐业。刘邦选贤的佳话,一直流传到今天。

我如此努力 才得以坐在你身旁

   走在路上因为觉得腰酸背痛,所以推开了某家按摩院的门。  按摩院位于县医院正门对面的一条岔路口,蓊郁的花香包裹着这个7、8平左右的房子,远看灰矮的房子就像...[全文阅读]

夺命肖像

 左通是下午来到这个城市的。他给住在这个城市的朋友少强打了电话,少强听说他在这里,立刻飞车前来,将他请到一家酒店。老友重逢,左通喝了不少酒。饭后少强说,本市的江...[全文阅读]

何思明:大山里走出的科学家

我国是一个山地大国,也是山地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提起滑坡,人们并不陌生,云南鲁甸地震灾害引发的大型滑坡堵塞河道形成牛栏江堰塞湖,威胁到两岸及下游数万村庄安...[全文阅读]

秦始皇如果不死,项羽和刘邦起义能否成功?秦始皇在位的贡献

  被明代大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实现了灭六国大一统,然而在他死后,这个庞大的政治集团却迅速的分崩离析,奠定了中国之后两千年政治格局的...[全文阅读]

晚上去厕所或厨房 别蹑手蹑脚的

网友讲述的真实鬼故事,晚上去厕所或厨房,别蹑手蹑脚的 我朋友去年买了房子,是二手房,虽然不是新房,但原房东新买才不到一年,毛坯房,买下后没有装修租了出去,后来不知怎地...[全文阅读]

本山弟子王小利:家有娇妻怕“过敏”

  王小利和妻子李琳都是喜剧演员,但生活中,他们过得一点儿也不轻松——因为李琳是超级过敏体质,稍有不慎,马上就会出现各种稀奇古怪的症状。结婚这些年来...[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刘邦故事4篇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473696.html

上一篇:《泰囧》之父束焕:我的喜剧细胞来自父亲

下一篇:赵又廷:不追求成功梦想我追求快乐就好

幼儿睡前故事相关文章
更多幼儿睡前故事文章

精选幼儿睡前故事

经典故事分类阅读

幼儿睡前故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