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24 18:38:57
出自唐代武元衡的《春興》
楊柳陰陰細雨晴,殘花落盡見流莺。春風一夜吹鄉夢,又逐春風到洛城。(鄉 一作:香)譯文及注釋譯文在一個細雨初晴的春日,楊柳的顔色已經由初春的鵝黃嫩綠變得蒼翠濃郁,經過細雨的洗浴後,柳色變得更加深暗,枝頭的殘花也在雨中全都落盡,露出了在枝頭啼鳴的流莺。昨天晚上一夜春風吹起了我的甜蜜的思鄉夢,在夢中我追逐着春風飛回了我的家鄉。
注釋春興:春遊的興緻。唐皇甫冉《奉和對山僧》:“遠心馳北阙,春興寄東山。”陰陰:形容楊柳幽暗茂盛。流莺:即莺。流,謂其鳴聲婉轉。南朝梁沈約 《八詠詩·會圃臨東風》:“舞春雪,雜流莺。”鄉夢:美夢;甜蜜的夢境。鄉:一作“香”。夢:一作“又”。洛城:洛陽,詩人家鄉缑氏在洛陽附近。
賞析此詩的開頭兩句,從春天的景物寫起。“楊柳陰陰細雨晴,殘花落盡見流莺。”這是一個細雨初晴的春日。楊柳的顔色已經由初春的鵝黃嫩綠轉爲一片翠綠,枝頭的殘花已經在雨中落盡,露出了在樹上啼鳴的流莺。這是一幅典型的暮春景物圖畫。兩句中雨晴與柳暗、花盡與莺見之間又存在着因果聯系。
“柳色雨中深”,細雨的灑洗,使柳色變得深暗了;“莺語花底滑”,落盡殘花,方露出流莺的身姿,從中透露出一種美好
好的春天景物即将消逝的意象。異鄉的春天已經在柳暗花殘中悄然逝去,故鄉的春色此時想必也凋零闌珊了吧。那漂蕩流轉的流莺,更容易觸動羁泊異鄉的情懷。觸景生情,悠悠鄉思便不可抑止地産生了。
“春風一夜吹鄉夢,又逐春風到洛城。”這是兩個出語平易自然,而想象卻非常新奇、意境也非常美妙的詩句。上句寫春風吹夢,下句寫夢逐春風,一“吹”一“逐”,都很富有表現力。它使人聯想到,那和煦的春風,像是給入眠的思鄉者不斷吹送故鄉春天的信息,這才釀就了一夜的思鄉之夢。而這一夜的思鄉之夢,又随着春風的蹤迹,飄飄蕩蕩,越過千裏關山,來到日思夜想的故鄉。在詩人筆下,春風變得特别多情,它仿佛理解詩人的鄉思,特意來殷勤吹送鄉夢,爲鄉夢作伴引路;而無形的鄉夢,也似乎變成了有形的縷縷絲絮,抽象的主觀情思,完全被形象化了。
不難發現,在整首詩中,“春”扮演了一個貫串始終的角色。它觸發鄉思,引動鄉夢,吹送歸夢,無往不在。由于春色春風的熏染,這本來不免帶有傷感怅惘情調的鄉思鄉夢,也似乎滲透了春的溫馨明麗色彩,而略無沉重悲傷之感了。詩人的想象是新奇的,奇妙的想象将強烈的鄉思形象化、具體化了。在詩人的意念中,這種随春風而生、逐春風而歸
的夢,是一種心靈的慰藉和美的享受,末句的“又”字,不但透露出鄉思的深切,也流露了詩人對美好夢境的欣喜愉悅。
唐代詩人寫過許多出色的思鄉之作。悠悠鄉思,常因特定的情景所觸發;又往往進一步發展成爲悠悠歸夢。武元衡這首《春興》,就是春景、鄉思、歸夢三位一體的佳作。這首詩所寫的情事本極平常:看到暮春景色,觸動了鄉思,在一夜春風的吹拂下,做了一個還鄉之夢。而詩人卻在這平常的生活中提煉出一首美好的詩來,在這裏,藝術的想象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鑒賞唐代詩人寫過許多出色的思鄉之作。悠悠鄉思,常因特定的情景所觸發;又往往進一步發展成爲悠悠歸夢。武元衡這首《春興》,就是春景、鄉思、歸夢三位一體的佳作。
題目“春興”,指因春天的景物而觸發的感情,詩的開頭兩句,就從春天的景物寫起。
“楊柳陰陰細雨晴,殘花落盡見流莺。”這是一個細雨初晴的春日。楊柳的顔色已經由初春的鵝黃嫩綠轉爲一片翠綠,枝頭的殘花已經在雨中落盡,露出了在樹上啼鳴的流莺。這是一幅典型的暮春景物圖畫。兩句中雨晴與柳暗、花盡與莺見之間又存在着因果聯系——“柳色雨中深”,細雨的灑洗,使柳色變得深暗了;“莺語花底滑”,落盡殘花,方露出流莺的身姿,從
中透露出一種美好的春天景物即将消逝的意象。異鄉的春天已經在柳暗花殘中悄然逝去,故鄉的春色此時想必也凋零闌珊了吧。那漂蕩流轉的流莺,更容易觸動羁泊異鄉的情懷。觸景生情,悠悠鄉思便不可抑止地産生了。
“春風一夜吹鄉夢,又逐春風到洛城。”這是兩個出語平易自然,而想象卻非常新奇、意境也非常美妙的詩句。上句寫春風吹夢,下句寫夢逐春風,一“吹”一“逐”,都很富有表現力。它使人聯想到,那和煦的春風,象是給入眠的思鄉者不斷吹送故鄉春天的信息,這才釀就了一夜的思鄉之夢。而這一夜的思鄉之夢,又随着春風的蹤迹,飄飄蕩蕩,越過千裏關山,來到日思夜想的故鄉——洛陽城(武元衡的家鄉是在洛陽附近的缑氏縣)。在詩人筆下,春風變得特别多情,它仿佛理解詩人的鄉思,特意來殷勤吹送鄉夢,爲鄉夢作伴引路;而無形的鄉夢,也似乎變成了有形的縷縷絲絮,抽象的主觀情思,完全被形象化了。
不難發現,在整首詩中,“春”扮演了一個貫串始終的角色。它觸發鄉思,引動鄉夢,吹送歸夢,無往不在。由于春色春風的熏染,這本來不免帶有傷感怅惘情調的鄉思鄉夢,也似乎滲透了春的溫馨明麗色彩,而略無沉重悲傷之感了。詩人的想象是新奇的。在詩人的意念中,這種随
春風而生、逐春風而歸的夢,是一種心靈的慰藉和美的享受,末句的“又”字,不但透露出鄉思的深切,也流露了詩人對美好夢境的欣喜愉悅。
這首詩所寫的情事本極平常:看到暮春景色,觸動了鄉思,在一夜春風的吹拂下,做了一個還鄉之夢。而詩人卻在這平常的生活中提煉出一首美好的詩來,在這裏,藝術的想象無疑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鑒賞二這首詩題作《春興》。依題意,當是詩人由春日景物而引起的種種情思。春天是萬象更新,景色動人的季節,極易牽動人們最微妙、最深沉的感情。此刻,詩人被春光喚起的,是人生至死不渝的鄉情。"鳥飛返故鄉兮,狐死必首邱"(《楚辭·哀郢》),禽獸尚且有懷舊之情,人也不免于對故土有一種深沉的眷戀。特别是當春花秋月之下、物換星移之時,平時郁積于心的這種真情便往往會情不自禁地被勾引出來。兩行清淚、數句新詩,便是他鄉遊子所賴以寄托鄉情的常見方式了。
"楊柳陰陰細雨晴,殘花落盡見流莺"。詩的開頭兩句是對暮春景色的生動寫照。楊柳成陰,乍晴乍雨,殘花落盡流莺亂飛。這是江南暮春的典型風景。詩人對事物的觀察極爲深細。兩句詩讀來琅琅上口,似乎詩人隻是信口吟來,随意鋪陳。但稍加體味,我們便能領略出作者傑出的匠心。如"楊柳陰陰":凡
寫春景者多言及柳,因爲它是春風爲大地抹上的第一筆新綠。這裏重要的不是詩人言及"楊柳",而是他對楊柳的精細觀察。詩人們描寫楊柳的情态,或言"嫩于金色軟于絲"(白居易《楊柳枝詞》),或言"綠柳才黃半未勻"(楊巨源《城東早春》)。本詩作者則僅綴以"陰陰"二字,便覺異于凡俗。試想,柳眼盡舒,綠陰匝地,這意味着春天的足音已經漸遠,怎不令離人腸斷,遊子沾襟呢?再如"細雨晴":細雨連綿,陰晴無定,也是對江南暮春景色的概括描繪,非熟悉生活并善于概括提煉者不能爲此。
如果說第一句是寫"綠肥"。那麽第二句詩便是寫"紅瘦"了。"殘花落盡",流莺嬌啼。不是說流莺曾被花兒遮掩,等花落後才露身姿,而是說花落之後,節候趨暖,鳥兒們開始頻繁活動,枝頭可以經常見到它們的影子了。表面上看來這是單純地寫景物變化,而實際上卻包含着深重的"光陰易逝"的感慨。盛極一時的繁花已經殘敗凋零,鳥兒們又開始了一個新的繁殖、哺育季節。自然界的一切,都在按自己的正常軌道發展,唯獨詩人還離鄉背井,過着動蕩無定的生活,思鄉之情油然而生。
第三、四兩句用奇妙的想象,将這種強烈的鄉思形象化、具體化了。"春風一夜吹鄉夢,夢逐春風到洛城"。思鄉情切,夢繞魂牽。然而"夢"是極其玄虛的境界,難以捉摸。詩人卻
想象這"鄉夢"可以如楊花柳絮一般地被春風吹送,一直吹到故鄉洛陽城(詩人家鄉缑氏在洛陽附近)。這兩句詩造語新奇,潇灑流暢,含蓄而巧妙地将詩人的鄉戀表達得淋漓盡緻。實際情況當然不是"鄉夢"被春風吹來吹去,而是春景引起了鄉思,鄉思凝聚爲鄉夢,鄉夢中看到了故鄉洛城。然而作者妙筆生花,匠心獨運,使得這極普通的鄉情鄉夢,平添出無盡的情趣。鄉愁應當是苦澀的,但在詩人的筆下,這苦澀中似乎又隐隐透出一段韻味、孕育着一種希望,給人以一種慰藉。作者之所以樂于借詩的形式來寄托強烈的鄉思,所追求的大約就是這樣一種藝術力量吧。
創作背景這首詩題作“春興”。依題意,當是詩人由春日景物而引起的種種情思。
作者簡介武元衡(758―815),唐代詩人、政治家,字伯蒼。缑氏(今河南偃師東南)人。武則天曾侄孫。建中四年,登進士第,累辟使府,至監察禦史,後改華原縣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員外郎。歲内,三遷至右司郎中,尋擢禦史中丞。順宗立,罷爲右庶子。憲宗即位,複前官,進戶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門下侍郎平章事,尋出爲劍南節度使。元和八年,征還秉政,早朝被平盧節度使李師道遣刺客刺死。贈司徒,谥忠愍。《臨淮集》十卷,今編詩二卷。
出自唐代武元衡的《春兴》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乡 一作:香)译文及注释译文在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变得苍翠浓郁,经过细雨的洗浴后,柳色变得更加深暗,枝头的残花也在雨中全都落尽,露出了在枝头啼鸣的流莺。昨天晚上一夜春风吹起了我的甜蜜的思乡梦,在梦中我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我的家乡。
注释春兴:春游的兴致。唐皇甫冉《奉和对山僧》:“远心驰北阙,春兴寄东山。”阴阴:形容杨柳幽暗茂盛。流莺:即莺。流,谓其鸣声婉转。南朝梁沈约 《八咏诗·会圃临东风》:“舞春雪,杂流莺。”乡梦:美梦;甜蜜的梦境。乡:一作“香”。梦:一作“又”。洛城:洛阳,诗人家乡缑氏在洛阳附近。
赏析此诗的开头两句,从春天的景物写起。“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这是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转为一片翠绿,枝头的残花已经在雨中落尽,露出了在树上啼鸣的流莺。这是一幅典型的暮春景物图画。两句中雨晴与柳暗、花尽与莺见之间又存在着因果联系。
“柳色雨中深”,细雨的洒洗,使柳色变得深暗了;“莺语花底滑”,落尽残花,方露出流莺的身姿,从中透露出一种美好
好的春天景物即将消逝的意象。异乡的春天已经在柳暗花残中悄然逝去,故乡的春色此时想必也凋零阑珊了吧。那漂荡流转的流莺,更容易触动羁泊异乡的情怀。触景生情,悠悠乡思便不可抑止地产生了。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这是两个出语平易自然,而想象却非常新奇、意境也非常美妙的诗句。上句写春风吹梦,下句写梦逐春风,一“吹”一“逐”,都很富有表现力。它使人联想到,那和煦的春风,像是给入眠的思乡者不断吹送故乡春天的信息,这才酿就了一夜的思乡之梦。而这一夜的思乡之梦,又随着春风的踪迹,飘飘荡荡,越过千里关山,来到日思夜想的故乡。在诗人笔下,春风变得特别多情,它仿佛理解诗人的乡思,特意来殷勤吹送乡梦,为乡梦作伴引路;而无形的乡梦,也似乎变成了有形的缕缕丝絮,抽象的主观情思,完全被形象化了。
不难发现,在整首诗中,“春”扮演了一个贯串始终的角色。它触发乡思,引动乡梦,吹送归梦,无往不在。由于春色春风的熏染,这本来不免带有伤感怅惘情调的乡思乡梦,也似乎渗透了春的温馨明丽色彩,而略无沉重悲伤之感了。诗人的想象是新奇的,奇妙的想象将强烈的乡思形象化、具体化了。在诗人的意念中,这种随春风而生、逐春风而归
的梦,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和美的享受,末句的“又”字,不但透露出乡思的深切,也流露了诗人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愉悦。
唐代诗人写过许多出色的思乡之作。悠悠乡思,常因特定的情景所触发;又往往进一步发展成为悠悠归梦。武元衡这首《春兴》,就是春景、乡思、归梦三位一体的佳作。这首诗所写的情事本极平常:看到暮春景色,触动了乡思,在一夜春风的吹拂下,做了一个还乡之梦。而诗人却在这平常的生活中提炼出一首美好的诗来,在这里,艺术的想象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鉴赏唐代诗人写过许多出色的思乡之作。悠悠乡思,常因特定的情景所触发;又往往进一步发展成为悠悠归梦。武元衡这首《春兴》,就是春景、乡思、归梦三位一体的佳作。
题目“春兴”,指因春天的景物而触发的感情,诗的开头两句,就从春天的景物写起。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这是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转为一片翠绿,枝头的残花已经在雨中落尽,露出了在树上啼鸣的流莺。这是一幅典型的暮春景物图画。两句中雨晴与柳暗、花尽与莺见之间又存在着因果联系——“柳色雨中深”,细雨的洒洗,使柳色变得深暗了;“莺语花底滑”,落尽残花,方露出流莺的身姿,从
中透露出一种美好的春天景物即将消逝的意象。异乡的春天已经在柳暗花残中悄然逝去,故乡的春色此时想必也凋零阑珊了吧。那漂荡流转的流莺,更容易触动羁泊异乡的情怀。触景生情,悠悠乡思便不可抑止地产生了。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这是两个出语平易自然,而想象却非常新奇、意境也非常美妙的诗句。上句写春风吹梦,下句写梦逐春风,一“吹”一“逐”,都很富有表现力。它使人联想到,那和煦的春风,象是给入眠的思乡者不断吹送故乡春天的信息,这才酿就了一夜的思乡之梦。而这一夜的思乡之梦,又随着春风的踪迹,飘飘荡荡,越过千里关山,来到日思夜想的故乡——洛阳城(武元衡的家乡是在洛阳附近的缑氏县)。在诗人笔下,春风变得特别多情,它仿佛理解诗人的乡思,特意来殷勤吹送乡梦,为乡梦作伴引路;而无形的乡梦,也似乎变成了有形的缕缕丝絮,抽象的主观情思,完全被形象化了。
不难发现,在整首诗中,“春”扮演了一个贯串始终的角色。它触发乡思,引动乡梦,吹送归梦,无往不在。由于春色春风的熏染,这本来不免带有伤感怅惘情调的乡思乡梦,也似乎渗透了春的温馨明丽色彩,而略无沉重悲伤之感了。诗人的想象是新奇的。在诗人的意念中,这种随
春风而生、逐春风而归的梦,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和美的享受,末句的“又”字,不但透露出乡思的深切,也流露了诗人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愉悦。
这首诗所写的情事本极平常:看到暮春景色,触动了乡思,在一夜春风的吹拂下,做了一个还乡之梦。而诗人却在这平常的生活中提炼出一首美好的诗来,在这里,艺术的想象无疑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鉴赏二这首诗题作《春兴》。依题意,当是诗人由春日景物而引起的种种情思。春天是万象更新,景色动人的季节,极易牵动人们最微妙、最深沉的感情。此刻,诗人被春光唤起的,是人生至死不渝的乡情。"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邱"(《楚辞·哀郢》),禽兽尚且有怀旧之情,人也不免于对故土有一种深沉的眷恋。特别是当春花秋月之下、物换星移之时,平时郁积于心的这种真情便往往会情不自禁地被勾引出来。两行清泪、数句新诗,便是他乡游子所赖以寄托乡情的常见方式了。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诗的开头两句是对暮春景色的生动写照。杨柳成阴,乍晴乍雨,残花落尽流莺乱飞。这是江南暮春的典型风景。诗人对事物的观察极为深细。两句诗读来琅琅上口,似乎诗人只是信口吟来,随意铺陈。但稍加体味,我们便能领略出作者杰出的匠心。如"杨柳阴阴":凡
写春景者多言及柳,因为它是春风为大地抹上的第一笔新绿。这里重要的不是诗人言及"杨柳",而是他对杨柳的精细观察。诗人们描写杨柳的情态,或言"嫩于金色软于丝"(白居易《杨柳枝词》),或言"绿柳才黄半未匀"(杨巨源《城东早春》)。本诗作者则仅缀以"阴阴"二字,便觉异于凡俗。试想,柳眼尽舒,绿阴匝地,这意味着春天的足音已经渐远,怎不令离人肠断,游子沾襟呢?再如"细雨晴":细雨连绵,阴晴无定,也是对江南暮春景色的概括描绘,非熟悉生活并善于概括提炼者不能为此。
如果说第一句是写"绿肥"。那么第二句诗便是写"红瘦"了。"残花落尽",流莺娇啼。不是说流莺曾被花儿遮掩,等花落后才露身姿,而是说花落之后,节候趋暖,鸟儿们开始频繁活动,枝头可以经常见到它们的影子了。表面上看来这是单纯地写景物变化,而实际上却包含着深重的"光阴易逝"的感慨。盛极一时的繁花已经残败凋零,鸟儿们又开始了一个新的繁殖、哺育季节。自然界的一切,都在按自己的正常轨道发展,唯独诗人还离乡背井,过着动荡无定的生活,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第三、四两句用奇妙的想象,将这种强烈的乡思形象化、具体化了。"春风一夜吹乡梦,梦逐春风到洛城"。思乡情切,梦绕魂牵。然而"梦"是极其玄虚的境界,难以捉摸。诗人却
想象这"乡梦"可以如杨花柳絮一般地被春风吹送,一直吹到故乡洛阳城(诗人家乡缑氏在洛阳附近)。这两句诗造语新奇,潇洒流畅,含蓄而巧妙地将诗人的乡恋表达得淋漓尽致。实际情况当然不是"乡梦"被春风吹来吹去,而是春景引起了乡思,乡思凝聚为乡梦,乡梦中看到了故乡洛城。然而作者妙笔生花,匠心独运,使得这极普通的乡情乡梦,平添出无尽的情趣。乡愁应当是苦涩的,但在诗人的笔下,这苦涩中似乎又隐隐透出一段韵味、孕育着一种希望,给人以一种慰藉。作者之所以乐于借诗的形式来寄托强烈的乡思,所追求的大约就是这样一种艺术力量吧。
创作背景这首诗题作“春兴”。依题意,当是诗人由春日景物而引起的种种情思。
作者简介武元衡(758―815),唐代诗人、政治家,字伯苍。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人。武则天曾侄孙。建中四年,登进士第,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后改华原县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员外郎。岁内,三迁至右司郎中,寻擢御史中丞。顺宗立,罢为右庶子。宪宗即位,复前官,进户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寻出为剑南节度使。元和八年,征还秉政,早朝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遣刺客刺死。赠司徒,谥忠愍。《临淮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