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竿有甘苦,我爱抱苦节。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竹竿有甘苦,我爱抱苦节。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14 00:59:34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日出日落的美好

出自唐代孟郊的《苦寒吟》

百泉凍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喬松,不覺滿衣雪。竹竿有甘苦,我愛抱苦節。鳥聲有悲歡,我愛口流血。潘生若解吟,更早生白發。關于“郊寒島瘦”

  “寒”,當然也可作窮窘解,但顯然蘇轼指的是整個的風貌的清冷的“寒”。“寒”是一種訴諸視覺的形狀。有誰感到過寒的詩和看見過瘦的詩呢?沒有。以此索解,了無蹊徑。但是它确實又是可感的、具體的,它觸發我們的想像,引起我們的美感聯想。在我們想像的天地裏,就會呈現孟郊和賈島的詩的某些畫面、某種境界的美,然後會驚異地感到,用“寒”“瘦”來描述這種畫面和境界所體現的美,實在是再恰當也不過了。

  這到底要作何解釋呢?要解釋清楚這一點,可能會涉及許多問題,諸如中國古典詩歌的特征,民族的審美習慣,中國傳統詩論的特點等問題。這些問題很難一下說清楚。如果再把範圍縮小一點,從一個小的角度來窺測這些現象産生的原因。譬如說,詩論家在運用諸如雄渾、寒、瘦等概念評論詩的風格時,他們的思維過程到底是怎樣的?他們采用什麽樣的思維形式?有什麽樣的特點?或者有助于對這些現象的認識。本文試圖涉及的,就是這樣一個小問題,并且僅僅把它限制在這個小小的範圍之内。

  我們先來解

解剖一個有代表性的實例。就從“郊寒島瘦”開始。

  “寒”,顯然不僅僅指詩的内容多寫窮苦生涯,“瘦”,也不隻是指缺乏辭采,而是指詩的整個風貌,指表現詩的風貌的一種意境的美的類型。蘇轼沒有對“郊寒島瘦”作明确的說明,但從他的兩首《讀孟郊詩》中,可以看到他對“郊寒”的或一所指。詩是“孤芳擢荒穢,苦語餘詩騷。水清石鑿鑿,湍激不受篙。初如食小魚,所得不償勞;又如煮彭觊,竟日嚼空螯。要當鬥僧清,未足當韓豪。人生如朝露,日夜火燒膏,何苦将兩耳,聽此寒蟲號。” 在這詩裏他用了三個形象的比喻來形容孟郊的詩:有如清水淺流,明沏而湍急;又如小魚、彭觊,雖有滋味而乏豐腴膏肉;複如寒蟲鳴號,給人以蕭索之感。這三個比喻,都沒有明确的界說。小魚、彭觊之比,似指詩的内容不夠豐滿;清水激湍之喻,似指境界之清冷急促;而寒蟲悲鳴之形容,則似指郊詩感情基調之悲苦凄涼。顯然,這是蘇轼對孟郊詩的一種感覺。這種感覺,是以一系列的聯想出現的。每一個聯想,雖可能由于詩的某一風格因素所印發,但其實又是對于詩的整個風貌的印象。大概就是由這一個個的印象造成了一種“清冷”的總的印象,也就是他所說的“要當鬥僧清”的“清”,在清冷上可與賈島相比。從

“清冷”,又進一步轉移,産生“寒”的感覺。

  我們可以再證以其它人的論述。對孟郊詩的風格特色有這種感覺的人還不少。例如,賈島在《投孟郊》詩中,提到“容飄清冷餘,自蘊襟抱中” 。他注意到了孟郊詩的清冷意境,并且指出這種清冷意境與他的襟抱有關。歐陽修說:“堪笑區區郊與島,螢飛露濕吟秋草”。 “螢飛露濕吟秋草”這樣一個境界給人的感覺是“清冷”。用這樣一個意境來說明孟郊與賈島的詩的風格,顯然也出于聯想。範晞文更引孟郊的《長安道》詩:“胡風激秦樹,賤子風中泣。家家朱門開,得見不可入。長安十二衢,投樹鳥亦急。高閣何人家,笙簧正喧吸”,說孟郊的詩“氣促而詞苦”。所謂“氣促而詞苦”,主要也是指感情基調的悲苦凄涼。從他所引的這首詩,可以看他要強調的是彌漫于孟郊詩中的悲苦凄涼的情調。這種情調給人的感覺,當然也還是“清冷”。又如,葛立方說孟郊詩“皆是窮蹙之語”張文潛說孟郊詩“以刻琢窮苦之言爲工。”張戒說郊詩“寒苦”。魏泰說郊詩“寒澀窮僻”,意思都相近,都是指郊詩給人的悲苦凄涼的感覺。這種感覺在感情上和清冷是相通的,與蘇轼的所謂“寒”,也很相近。

  我們還可以直接證以孟郊的詩。郊詩雖也有少數篇章如《遊子吟》那樣脈脈

深情,如登科後那樣輕快自得,但大多數描寫的是窮悉失意的生活境遇,意境清冷,調子凄涼。我們試将《苦寒吟》抄在下面:天色寒青蒼,北風叫枯桑,厚冰無裂文,短日有冷光。敲石不得火,壯陰正奪陽。調苦竟何言,凍吟成此章。

  在這詩裏,孟郊用冷的色調,着意描寫了一個陰冷死寂的境界和在這個境界中詩人自己窮愁苦吟的形象,在陰冷死寂的意境中浮動着凄涼的情思。《秋懷之一》:“孤骨夜雖卧,吟蟲相唧唧,老泣無涕涕,秋露爲滴瀝。”用秋蟲悲鳴的境界烘托窮苦的身世,而以秋露與涕淚的聯想表現着深深的凄涼情懷。又如《秋懷之四》:“秋至老更貧,破屋無門扉,一片月落床,四壁風入衣。”《秋懷之十一》:“幽苦日日甚,老力步步微,常恐暫下床,至門不複歸。”《秋懷之十三》:“秋氣入病骨,老人身生冰,衰毛暗相刺,冷痛不可勝。 伸至明,強強攬所憑,瘦坐形欲折,腹饑心将崩。”這類詩很多。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寫窮愁生活,抒悲愁情懷,感情基調悲苦凄涼,意境清冷。這些都足以從不同方面證明,“寒”,是指詩的一種清冷的意境的美。是指由這種清冷的意境引起詩評家們的感情共鳴,觸發他們的美感聯想而産生的一種清冷凄涼的“寒”的感覺。它是可感的具體的。

  至于“

瘦”,當然也和“寒”一樣,是由詩的意境觸發詩評家們的聯想,而産生一種“瘦”的形象的感覺。蘇轼沒有進一步論述賈島的詩,不過,從他對“郊寒”的概括方法可以證明這一點。同樣,我們也可再證以賈島的詩。“瘦”,“腴”相對,就是不豐滿。讀賈島詩,會感到他的詩内容不豐滿,想像不豐富,境界狹窄,雖也有少數詩篇如《劍客》慷慨激昂,但大多數詩篇感情清冷,表現着寂寞孤獨的情懷,如,《秋暮》:“北門楊柳葉,不覺已缤紛。值鶴因臨水,迎僧忽背雲。白須相并出,暗淚兩行分。默默空朝夕,苦吟誰喜聞。”全詩的境界是迫促狹窄的,想像并沒有起飛,隻寫得垂淚苦吟的詩人獨立于秋日之中,連周圍景物也寥寥無幾,引不起讀者對詩的意境的豐富聯想。《雨中懷友人》:“對雨思君子,嘗茶近竹幽,儒家鄰古寺,不到又逢秋。”同樣缺乏豐富的想像,缺乏豐滿的境界,隻表現着一點寂寞孤獨的情緒。賈島的詩,寂寞孤獨的情緒是很突出的,像有名的《題李凝幽居》那樣表現着孤寂冷落感情基調的詩所在皆是。不豐滿,狹窄,寂寞冷落,使他的作品給人造成一種單薄、孤寂的感覺,從這種感覺現,再聯想到瘦削,産生屬于體積的“瘦”的感覺。

  我們還可證以其他人的評價。歐陽修說賈島“枯寂

氣味形之于詩句”。陸時雍說賈島的詩“氣韻自孤寂。”氣味和氣韻,都是指詩的意境所蘊含的色彩、氣氛、情思。說他的詩氣味、氣韻枯寂,就是說他的詩表現出一種枯槁冷落的詩的意境。枯寂,是“瘦”的另一種說法,不過,“瘦”側重于從神上說,枯寂側重于從韻味上說罷了。

  無疑,“瘦”也是指一種類型的意境 的美。同樣是可感的,具體的。

  從以上簡略的解剖中,我們可以看到,“寒”“瘦”所描述的,是詩的境界的美的類型。它是可感的,具體的,傳神的。它建立在我們的審美經驗的基礎上,訴諸于我們的想像,觸發我們的美感聯想,而不是建立在概念、分析、推理、判斷的基礎之上,引發我們去進行理性的思辯。評論詩歌風格的許多用語,如雄渾、飄逸、壯麗、清遠等等、等等,都有着這樣的特點,它們不同于義界明确,高度抽象的科學的概念。爲了論述的方便,我們姑且給它們一個名字,稱之爲“形象性概念”。

  從對“寒”“瘦”的上述分析中,我們已經可以看到,這一類概念産生的過程沒有離開情感與靈感。

作者簡介

孟郊,(751~814),唐代詩人。字東野。漢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東臨邑東北),先世居洛陽(今屬河南)。唐代著名詩人。現存詩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

古詩最多,代表作有《遊子吟》。有“詩囚”之稱,又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元和九年,在阌鄉(今河南靈寶)因病去世。張籍私谥爲貞曜先生。

出自唐代孟郊的《苦寒吟》

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竹竿有甘苦,我爱抱苦节。鸟声有悲欢,我爱口流血。潘生若解吟,更早生白发。关于“郊寒岛瘦”

  “寒”,当然也可作穷窘解,但显然苏轼指的是整个的风貌的清冷的“寒”。“寒”是一种诉诸视觉的形状。有谁感到过寒的诗和看见过瘦的诗呢?没有。以此索解,了无蹊径。但是它确实又是可感的、具体的,它触发我们的想像,引起我们的美感联想。在我们想像的天地里,就会呈现孟郊和贾岛的诗的某些画面、某种境界的美,然后会惊异地感到,用“寒”“瘦”来描述这种画面和境界所体现的美,实在是再恰当也不过了。

  这到底要作何解释呢?要解释清楚这一点,可能会涉及许多问题,诸如中国古典诗歌特征,民族的审美习惯,中国传统诗论的特点等问题。这些问题很难一下说清楚。如果再把范围缩小一点,从一个小的角度来窥测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譬如说,诗论家在运用诸如雄浑、寒、瘦等概念评论诗的风格时,他们的思维过程到底是怎样的?他们采用什么样的思维形式?有什么样的特点?或者有助于对这些现象的认识。本文试图涉及的,就是这样一个小问题,并且仅仅把它限制在这个小小的范围之内。

  我们先来解

解剖一个有代表性的实例。就从“郊寒岛瘦”开始。

  “寒”,显然不仅仅指诗的内容多写穷苦生涯,“瘦”,也不只是指缺乏辞采,而是指诗的整个风貌,指表现诗的风貌的一种意境的美的类型。苏轼没有对“郊寒岛瘦”作明确的说明,但从他的两首《读孟郊诗》中,可以看到他对“郊寒”的或一所指。诗是“孤芳擢荒秽,苦语余诗骚。水清石凿凿,湍激不受篙。初如食小鱼,所得不偿劳;又如煮彭觊,竟日嚼空螯。要当斗僧清,未足当韩豪。人生如朝露,日夜火烧膏,何苦将两耳,听此寒虫号。” 在这诗里他用了三个形象的比喻来形容孟郊的诗:有如清水浅流,明沏而湍急;又如小鱼、彭觊,虽有滋味而乏丰腴膏肉;复如寒虫鸣号,给人以萧索之感。这三个比喻,都没有明确的界说。小鱼、彭觊之比,似指诗的内容不够丰满;清水激湍之喻,似指境界之清冷急促;而寒虫悲鸣之形容,则似指郊诗感情基调之悲苦凄凉。显然,这是苏轼对孟郊诗的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是以一系列的联想出现的。每一个联想,虽可能由于诗的某一风格因素所印发,但其实又是对于诗的整个风貌的印象。大概就是由这一个个的印象造成了一种“清冷”的总的印象,也就是他所说的“要当斗僧清”的“清”,在清冷上可与贾岛相比。从

“清冷”,又进一步转移,产生“寒”的感觉。

  我们可以再证以其它人的论述。对孟郊诗的风格特色有这种感觉的人还不少。例如,贾岛在《投孟郊》诗中,提到“容飘清冷余,自蕴襟抱中” 。他注意到了孟郊诗的清冷意境,并且指出这种清冷意境与他的襟抱有关。欧阳修说:“堪笑区区郊与岛,萤飞露湿吟秋草”。 “萤飞露湿吟秋草”这样一个境界给人的感觉是“清冷”。用这样一个意境来说明孟郊与贾岛的诗的风格,显然也出于联想。范晞文更引孟郊的《长安道》诗:“胡风激秦树,贱子风中泣。家家朱门开,得见不可入。长安十二衢,投树鸟亦急。高阁何人家,笙簧正喧吸”,说孟郊的诗“气促而词苦”。所谓“气促而词苦”,主要也是指感情基调的悲苦凄凉。从他所引的这首诗,可以看他要强调的是弥漫于孟郊诗中的悲苦凄凉的情调。这种情调给人的感觉,当然也还是“清冷”。又如,葛立方说孟郊诗“皆是穷蹙之语”张文潜说孟郊诗“以刻琢穷苦之言为工。”张戒说郊诗“寒苦”。魏泰说郊诗“寒涩穷僻”,意思都相近,都是指郊诗给人的悲苦凄凉的感觉。这种感觉在感情上和清冷是相通的,与苏轼的所谓“寒”,也很相近。

  我们还可以直接证以孟郊的诗。郊诗虽也有少数篇章如《游子吟》那样脉脉

深情,如登科后那样轻快自得,但大多数描写的是穷悉失意的生活境遇,意境清冷,调子凄凉。我们试将《苦寒吟》抄在下面:天色寒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敲石不得火,壮阴正夺阳。调苦竟何言,冻吟成此章。

  在这诗里,孟郊用冷的色调,着意描写了一个阴冷死寂的境界和在这个境界中诗人自己穷愁苦吟的形象,在阴冷死寂的意境中浮动着凄凉的情思。《秋怀之一》:“孤骨夜虽卧,吟虫相唧唧,老泣无涕涕,秋露为滴沥。”用秋虫悲鸣的境界烘托穷苦的身世,而以秋露与涕泪的联想表现着深深的凄凉情怀。又如《秋怀之四》:“秋至老更贫,破屋无门扉,一片月落床,四壁风入衣。”《秋怀之十一》:“幽苦日日甚,老力步步微,常恐暂下床,至门不复归。”《秋怀之十三》:“秋气入病骨,老人身生冰,衰毛暗相刺,冷痛不可胜。 伸至明,强强揽所凭,瘦坐形欲折,腹饥心将崩。”这类诗很多。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写穷愁生活,抒悲愁情怀,感情基调悲苦凄凉,意境清冷。这些都足以从不同方面证明,“寒”,是指诗的一种清冷的意境的美。是指由这种清冷的意境引起诗评家们的感情共鸣,触发他们的美感联想而产生的一种清冷凄凉的“寒”的感觉。它是可感的具体的。

  至于

瘦”,当然也和“寒”一样,是由诗的意境触发诗评家们的联想,而产生一种“瘦”的形象的感觉。苏轼没有进一步论述贾岛的诗,不过,从他对“郊寒”的概括方法可以证明这一点。同样,我们也可再证以贾岛的诗。“瘦”,“腴”相对,就是不丰满。读贾岛诗,会感到他的诗内容不丰满,想像不丰富,境界狭窄,虽也有少数诗篇如《剑客》慷慨激昂,但大多数诗篇感情清冷,表现着寂寞孤独的情怀,如,《秋暮》:“北门杨柳叶,不觉已缤纷。值鹤因临水,迎僧忽背云。白须相并出,暗泪两行分。默默空朝夕,苦吟谁喜闻。”全诗的境界是迫促狭窄的,想像并没有起飞,只写得垂泪苦吟的诗人独立于秋日之中,连周围景物也寥寥无几,引不起读者对诗的意境的丰富联想。《雨中怀友人》:“对雨思君子,尝茶近竹幽,儒家邻古寺,不到又逢秋。”同样缺乏丰富的想像,缺乏丰满的境界,只表现着一点寂寞孤独的情绪。贾岛的诗,寂寞孤独的情绪是很突出的,像有名的《题李凝幽居》那样表现着孤寂冷落感情基调的诗所在皆是。不丰满,狭窄,寂寞冷落,使他的作品给人造成一种单薄、孤寂的感觉,从这种感觉现,再联想到瘦削,产生属于体积的“瘦”的感觉。

  我们还可证以其他人的评价。欧阳修说贾岛“枯寂

气味形之于诗句”。陆时雍说贾岛的诗“气韵自孤寂。”气味和气韵,都是指诗的意境所蕴含的色彩、气氛、情思。说他的诗气味、气韵枯寂,就是说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枯槁冷落的诗的意境。枯寂,是“瘦”的另一种说法,不过,“瘦”侧重于从神上说,枯寂侧重于从韵味上说罢了。

  无疑,“瘦”也是指一种类型的意境 的美。同样是可感的,具体的。

  从以上简略的解剖中,我们可以看到,“寒”“瘦”所描述的,是诗的境界的美的类型。它是可感的,具体的,传神的。它建立在我们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诉诸于我们的想像,触发我们的美感联想,而不是建立在概念、分析、推理、判断的基础之上,引发我们去进行理性的思辩。评论诗歌风格的许多用语,如雄浑、飘逸、壮丽、清远等等、等等,都有着这样的特点,它们不同于义界明确,高度抽象的科学的概念。为了论述的方便,我们姑且给它们一个名字,称之为“形象性概念”。

  从对“寒”“瘦”的上述分析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这一类概念产生的过程没有离开情感与灵感。

作者简介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

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竹竿有甘苦,我爱抱苦节。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125272.html

上一篇:闻说东风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