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12 22:05:47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菩薩蠻·風柔日薄春猶早》
風柔日薄春猶早,夾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覺微寒,梅花鬓上殘。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時燒,香消酒未消。譯文及注釋譯文春風柔和,陽光淡薄,已經是早春的季節了。剛脫掉棉襖,換上夾層的青衫,我的心情很好。一覺醒來微微有些寒意,鬓上的梅花妝現時已經亂了。我日夜思念的故鄉在哪裏呢?隻有在醉夢中才能忘卻思鄉的愁苦。香爐是我睡的時候點着的,現在沉水香的煙霧已經散了,而我的酒氣卻還未全消。
注釋菩薩蠻:詞牌名。日薄:謂早春陽光和煦宜人。乍著:剛剛穿上。梅花:此處當指插在鬓角上的春梅。一說指梅花妝。沉水:即沉水香,也叫沉香,瑞香科植物,爲一種熏香料。
賞析“春猶早”是說春天剛到,雖然陽光還較微弱,但風已變得柔和,不象冬天那樣剛猛,天氣已漸漸暖和起來。南方早春人們換著夾衫,欣喜萬分。三、四兩句接寫晝寝醒後。“覺微寒是因爲剛剛”睡起“,仍扣早春。鬓發上插戴的梅花已經殘落。冬去春風閑适恬靜,情緒基調是歡欣的。
下片轉寫思鄉,情調突變。“故鄉何處是”不僅言故鄉邈遠難歸,而且還含着“望鄉”的動作,也就是說,白天黑夜,作者不知多少次引頸北向,遙望故鄉。“忘了除非醉”,平
平白如話,卻極深刻沉痛。借酒澆愁,說明隻有醉鄉中才能把故鄉忘掉,清醒時則無時無刻不思念故鄉。“忘”正好表明不能忘。這裏正話反說加一層轉折,把此意表現得更加強烈:正因爲思鄉之情把作者折磨得無法忍受,所以隻有借醉酒把它暫時忘卻,可見它已強烈到何種程度。而作者之所以會有“忘”的念頭和舉動,不僅是爲了暫時擺脫思鄉之苦,還同回鄉幾乎無望有關:如果回歸有期,那就存有希望,不會想到把它忘掉;惟其回鄉無望,念之徒增痛苦,才覺得不如忘卻。真是不敢想卻又不能不想,想忘偏又記起。這種思想矛盾和精神痛苦,循環往複,不會完結。結尾二句具體描寫上句的“醉” 字。“沉水”即沉香的别稱,是一種名貴的熏香。睡卧時所燒的熏香已經燃盡,香氣已經消散,說明已過了長長一段時間,但作者的酒還未醒,可見醉得深沉;醉深說明愁重,愁重表明思鄉之強烈。末句重用“消” 字,句調圓轉輕靈,而詞意卻極沉痛。不直接說愁,說思鄉,而說酒,說熏香,詞意含蓄隽永。清照生當宋金對峙之際,她主張抗戰,切望收複失地,對故鄉的刻骨懷念,即包含着對占領故鄉的金國統治者的憤恨,對因循苟且、不思收複失地的南宋統治者的譴責,滲透着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
賞析二根據這首詞
本身看來,很可能寫于李清照南渡後。詞中寫的是一種思鄉的濃愁,頗耐思味。當時是早春時節,天氣溫和,風光柔麗,女詞人剛剛卸去冬裝,換上夾衫,心情輕快而又愉悅。這是美好的大自然給詞人心靈投上的一抹明亮的色彩。女詞人睡起,感到幾絲寒意,鬓上的“梅花”也已殘破。上阕四句,委婉地透露出來的是一種含蓄、朦胧、帶有幾分凄冷的心境和幽細的愁思;女詞人先淡淡幾筆輕輕拈出了春“寒”和花“殘”這樣的審美感覺,放在讀者的心頭,通過這種“微寒”之感和殘破的“梅花”意象,巧妙地閃射出她心靈深處的某種不如人意但又難言的惆怅之感。一位心靈觸覺極爲敏銳細膩的知識女性對良辰美景的複雜感觸在這裏已微露端倪。
下阕則波瀾頓起,女詞人将上阕曲折透露出來的那種凄清感和殘缺美的底蘊一筆揭示出來:“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這實在是帶着血淚的痛楚悲呼。她隻能将一懷思鄉愁緒訴諸杯中物。至此,讀者已經明白了女詞人心靈深處不安的原因;而上阕預先作爲一種情感鋪墊而懸垂的“微寒”之感以及那殘破的“梅花”,也有了着落。
李清照在表達白己的這種思鄉心緒時,很講究筆法和技巧。全詞風格婉約、含蓄,深沉、強烈的情緒并不施以濃墨重彩,卻以清淡、省簡的文
字輕描淡寫,情感表達得強烈而又有羁勒,陡然從心靈深處湧出,但随即又輕輕一筆打住,使這短短的一首小詞在情感表達上産生一種起伏和跌宕,形成美感上的節奏。上阕的情感,一路平穩而沖淡,下阕劈頭便是“故鄉何處是”,使前面那一路沖淡的情緒頓起波瀾。而上阕那種乍着夾衫的好心情到了下阕也陡然一變,跳到思念故鄉的一懷愁緒上來。這種情感上的節奏和突變,無疑具有詩詞創作和審美欣賞上的美學意義,但從另一方面看,也實在是女詞人複雜、深刻的精神心理的真實顯示。這首詞相當深刻、有力地揭示出女詞人靈魂深處的悲憤、不安和強烈的思鄉情緒。細心的讀者不難透過女詞人深閨中的袅袅香霧、沉沉酒杯、昏昏醉意而窺見那顆與民族命運共存亡的崇高心靈。
創作背景這首詞是李清照晚年南渡後眷念淪陷的北方故鄉而作的。根據陳祖美《李清照簡明年表》,此詞作于公元1129年(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7年,李清照南下江甯,她接踵遭際國破、家亡、夫喪、颠沛流離的種種不幸。在這種特定的社會曆史條件下,寫下了這篇詞。
作者簡介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
生活,後期多悲歎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别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译文春风柔和,阳光淡薄,已经是早春的季节了。刚脱掉棉袄,换上夹层的青衫,我的心情很好。一觉醒来微微有些寒意,鬓上的梅花妆现时已经乱了。我日夜思念的故乡在哪里呢?只有在醉梦中才能忘却思乡的愁苦。香炉是我睡的时候点着的,现在沉水香的烟雾已经散了,而我的酒气却还未全消。
注释菩萨蛮:词牌名。日薄:谓早春阳光和煦宜人。乍著:刚刚穿上。梅花:此处当指插在鬓角上的春梅。一说指梅花妆。沉水:即沉水香,也叫沉香,瑞香科植物,为一种熏香料。
赏析“春犹早”是说春天刚到,虽然阳光还较微弱,但风已变得柔和,不象冬天那样刚猛,天气已渐渐暖和起来。南方早春人们换著夹衫,欣喜万分。三、四两句接写昼寝醒后。“觉微寒是因为刚刚”睡起“,仍扣早春。鬓发上插戴的梅花已经残落。冬去春风闲适恬静,情绪基调是欢欣的。
下片转写思乡,情调突变。“故乡何处是”不仅言故乡邈远难归,而且还含着“望乡”的动作,也就是说,白天黑夜,作者不知多少次引颈北向,遥望故乡。“忘了除非醉”,平
平白如话,却极深刻沉痛。借酒浇愁,说明只有醉乡中才能把故乡忘掉,清醒时则无时无刻不思念故乡。“忘”正好表明不能忘。这里正话反说加一层转折,把此意表现得更加强烈:正因为思乡之情把作者折磨得无法忍受,所以只有借醉酒把它暂时忘却,可见它已强烈到何种程度。而作者之所以会有“忘”的念头和举动,不仅是为了暂时摆脱思乡之苦,还同回乡几乎无望有关:如果回归有期,那就存有希望,不会想到把它忘掉;惟其回乡无望,念之徒增痛苦,才觉得不如忘却。真是不敢想却又不能不想,想忘偏又记起。这种思想矛盾和精神痛苦,循环往复,不会完结。结尾二句具体描写上句的“醉” 字。“沉水”即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睡卧时所烧的熏香已经燃尽,香气已经消散,说明已过了长长一段时间,但作者的酒还未醒,可见醉得深沉;醉深说明愁重,愁重表明思乡之强烈。末句重用“消” 字,句调圆转轻灵,而词意却极沉痛。不直接说愁,说思乡,而说酒,说熏香,词意含蓄隽永。清照生当宋金对峙之际,她主张抗战,切望收复失地,对故乡的刻骨怀念,即包含着对占领故乡的金国统治者的愤恨,对因循苟且、不思收复失地的南宋统治者的谴责,渗透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赏析二根据这首词
本身看来,很可能写于李清照南渡后。词中写的是一种思乡的浓愁,颇耐思味。当时是早春时节,天气温和,风光柔丽,女词人刚刚卸去冬装,换上夹衫,心情轻快而又愉悦。这是美好的大自然给词人心灵投上的一抹明亮的色彩。女词人睡起,感到几丝寒意,鬓上的“梅花”也已残破。上阕四句,委婉地透露出来的是一种含蓄、朦胧、带有几分凄冷的心境和幽细的愁思;女词人先淡淡几笔轻轻拈出了春“寒”和花“残”这样的审美感觉,放在读者的心头,通过这种“微寒”之感和残破的“梅花”意象,巧妙地闪射出她心灵深处的某种不如人意但又难言的惆怅之感。一位心灵触觉极为敏锐细腻的知识女性对良辰美景的复杂感触在这里已微露端倪。
下阕则波澜顿起,女词人将上阕曲折透露出来的那种凄清感和残缺美的底蕴一笔揭示出来:“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这实在是带着血泪的痛楚悲呼。她只能将一怀思乡愁绪诉诸杯中物。至此,读者已经明白了女词人心灵深处不安的原因;而上阕预先作为一种情感铺垫而悬垂的“微寒”之感以及那残破的“梅花”,也有了着落。
李清照在表达白己的这种思乡心绪时,很讲究笔法和技巧。全词风格婉约、含蓄,深沉、强烈的情绪并不施以浓墨重彩,却以清淡、省简的文
字轻描淡写,情感表达得强烈而又有羁勒,陡然从心灵深处涌出,但随即又轻轻一笔打住,使这短短的一首小词在情感表达上产生一种起伏和跌宕,形成美感上的节奏。上阕的情感,一路平稳而冲淡,下阕劈头便是“故乡何处是”,使前面那一路冲淡的情绪顿起波澜。而上阕那种乍着夹衫的好心情到了下阕也陡然一变,跳到思念故乡的一怀愁绪上来。这种情感上的节奏和突变,无疑具有诗词创作和审美欣赏上的美学意义,但从另一方面看,也实在是女词人复杂、深刻的精神心理的真实显示。这首词相当深刻、有力地揭示出女词人灵魂深处的悲愤、不安和强烈的思乡情绪。细心的读者不难透过女词人深闺中的袅袅香雾、沉沉酒杯、昏昏醉意而窥见那颗与民族命运共存亡的崇高心灵。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南渡后眷念沦陷的北方故乡而作的。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作于公元1129年(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7年,李清照南下江宁,她接踵遭际国破、家亡、夫丧、颠沛流离的种种不幸。在这种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写下了这篇词。
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
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