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15 15:37:15
出自宋代蔣捷的《女冠子·元夕》
蕙花香也。雪晴池館如畫。春風飛到,寶钗樓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而今燈漫挂。不是暗塵明月,那時元夜。況年來、心懶意怯,羞與蛾兒争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問繁華誰解,再向天公借。剔殘紅灺。但夢裏隐隐,钿車羅帕。吳箋銀粉砑。待把舊家風景,寫成閑話。笑綠鬟鄰女,倚窗猶唱,夕陽西下。譯文及注釋譯文蕙蘭花散花出陣陣幽香,雪後的晴空,輝映着池沼館閣猶如畫景風光。春風吹到精美的歌樓舞榭,到處是笙箫管樂齊鳴。琉璃燈彩光四射,滿城都是笑語歡聲。而今随随便便挂上幾盞小燈,再不如昔日士女雜沓,彩燈映紅了塵埃迷天漫地,車水馬龍,萬衆歡騰。何況近年來我已心灰意冷,再也沒有心思去尋歡逛燈。江城冷落人聲寂靜,聽鼓點知道才到初更,卻已是如此的冷清。請問誰能向天公,再度讨回以前的繁榮升平?我剔除紅燭的殘燼,隻能在夢境中隐隐約約重見往年的情景。人來人往,車聲隆隆,手持羅帕的美女如雲。我正想用吳地的銀粉紙,閑記故國元夕的風景,以便他日吊憑。我笑歎那鄰家梳着黑發的姑娘,憑倚窗欄還在唱着“夕陽西下”!
注釋女冠子:唐教坊曲名,後用爲詞牌。唐詞内容多詠女道士。今存詞中,小令始于溫庭筠,雙調四十一字,上阕平
平仄韻換協,下阕平韻。長調始于柳永,雙調一百十一字,仄韻。蕙:香草名。雪晴:雪止天晴。池館:池苑館舍。寶钗樓:唐宋時鹹陽酒樓名。此處泛指精美的樓閣。笙箫:笙和箫。泛指管樂器。琉璃:指燈。宋時元宵節極繁華,有五色琉璃燈,大者直徑三四尺。暗塵明月:指元宵節燈光暗淡。元夜:元宵。蛾兒:鬧蛾兒,用彩紙剪成的飾物。初更:舊時每夜分爲五個更次。晚七時至九時爲“初更”。灺(xiè):沒點完的蠟燭;也泛指燈燭。钿車:用金寶嵌飾的車子。羅帕:絲織方巾。舊時女子既作随身用品,又作佩帶飾物。吳箋:吳地所産之箋紙。常借指書信。銀粉砑(yà):碾壓上銀粉的紙。
賞析元宵佳節是曆代詞人經常吟詠的話題。不論是北宋,還是南宋,在所有的節日中,以元宵最爲熱鬧,也以元宵最爲人所重。而在國破家亡之時,這個節日又最容易引起人們對往昔繁盛的追憶,最易牽動人們的故國之思。
全詞起筆“蕙花香也。雪睛池館如畫”,即沉入了對過去元夕的美好回憶:蘭蕙花香,雪霁天晴,亭台樓閣之中池波蕩漾,街市樓館林立,宛若畫圖,盡是一派迷人景象。極度地渲染了元宵節日氛圍。“春風飛到,寶钗樓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春風和煦,酒旗飄拂,笙箫齊奏,仙樂風飄。據
載,宮中曾做五丈多高的琉璃燈,又地方進貢之燈“或以五色琉璃而成”。那令人陶醉的音樂,那壯觀的燈市,使詞人憶起如昨天一般。
“而今燈漫挂。不是暗塵明月,那時元夜。”“而今”二字是過渡,上寫昔日情景,下寫當日元夕景況。“燈漫挂”,指草草地挂着幾盞燈,與“琉璃光射”形成鮮明的對照。“不是暗塵明月,那時元夜。”既寫此夕的蕭索,又帶出昔日的繁華。“暗塵明月”用唐蘇味道《上元》“暗塵随馬去,明月逐人來”詩意。以上是從節日活動方面作今昔對比。“況年來、心懶意怯,羞與蛾兒争耍。”今昔不同心情的對比。蛾兒,即鬧蛾兒,用紙剪成的玩具。寫當日的元宵已令人興味索然,心境之灰懶,更怕出去觀燈了。這種暗淡的心情是近些年來才有的,是處境使然。
下阕“江城人悄初更打”,從燈市時間的短促寫今宵的冷落,并點明詞人度元宵所在地——江城。下面數句直至詞末,一連用了“問”、“但”、“待把”、“笑”等幾個領字,一氣直下,寫出了自己内心的悲恨酸楚。“問繁華誰解,再向天公借”,用倒裝句法,提出有誰能再向天公借來繁華呢?“剔殘紅灺。但夢裏隐隐,钿車羅帕。”懷着無可奈何的心情,詞人剔除燭台上燒殘的灰燼入睡了。夢中那辚辚滾動的钿車、佩
戴香羅手帕的如雲士女,隐隐出現。
“吳箋銀粉砑。待把舊家風景,寫成閑話。”以最精美的吳地的銀粉紙,把“舊家風景”寫成文字,以寄托自己的拳拳故國之思。銀粉砑,碾壓上銀粉的紙。舊家風景,借指宋朝盛事。聽到鄰家的少女還在倚窗唱着南宋的元夕詞。現在居然有人能唱這首詞,而這歌詞描繪的繁華景象和“琉璃光射”、“暗塵明月”正相一緻。心之所觸,心頭不禁爲之一動,略微感到一絲欣慰,故而以一“笑”字領起。但這“笑”中實在含有無限酸楚。,因爲“繁華”畢竟是一去不返了。
這首詞風格較爲自然,詞意始終在流動中,無一凝滞。但是在頓挫中顯流動,于追琢中出自然。對過去元夕的鋪叙作者不惜篇幅,不惜濃墨重彩,或直接描繪,或間接叙寫,或通過夢境加以再現,着力處皆詞人所鍾之情。
創作背景南宋亡國後, 蔣捷許多詞作,都表現出作者懷念故國的心情,抒發了喪失山河之恸。這首詞作者通過今昔元宵的對比和内心感情活動的抒發,表達了他對故國的深切緬懷。
作者簡介蔣捷(生卒年不詳),字勝欲,號竹山,宋末元初陽羨(今江蘇宜興)人。先世爲宜興巨族,鹹淳十年(1274)進士。南宋亡,深懷亡國之痛,隐居不仕,人稱“竹山先生”、“櫻桃進士”,其氣節爲時人所重
。長于詞,與周密、王沂孫、張炎并稱“宋末四大家”。其詞多抒發故國之思、山河之恸 、風格多樣,而以悲涼清俊、蕭寥疏爽爲主。尤以造語奇巧之作,在宋季詞壇上獨标一格,有《竹山詞》1卷,收入毛晉《宋六十名家詞》本、《疆村叢書》本;又《竹山詞》2卷,收入涉園景宋元明詞續刊本。
出自宋代蒋捷的《女冠子·元夕》
蕙花香也。雪晴池馆如画。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剔残红灺。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吴笺银粉砑。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译文及注释译文蕙兰花散花出阵阵幽香,雪后的晴空,辉映着池沼馆阁犹如画景风光。春风吹到精美的歌楼舞榭,到处是笙箫管乐齐鸣。琉璃灯彩光四射,满城都是笑语欢声。而今随随便便挂上几盏小灯,再不如昔日士女杂沓,彩灯映红了尘埃迷天漫地,车水马龙,万众欢腾。何况近年来我已心灰意冷,再也没有心思去寻欢逛灯。江城冷落人声寂静,听鼓点知道才到初更,却已是如此的冷清。请问谁能向天公,再度讨回以前的繁荣升平?我剔除红烛的残烬,只能在梦境中隐隐约约重见往年的情景。人来人往,车声隆隆,手持罗帕的美女如云。我正想用吴地的银粉纸,闲记故国元夕的风景,以便他日吊凭。我笑叹那邻家梳着黑发的姑娘,凭倚窗栏还在唱着“夕阳西下”!
注释女冠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唐词内容多咏女道士。今存词中,小令始于温庭筠,双调四十一字,上阕平
平仄韵换协,下阕平韵。长调始于柳永,双调一百十一字,仄韵。蕙:香草名。雪晴:雪止天晴。池馆:池苑馆舍。宝钗楼:唐宋时咸阳酒楼名。此处泛指精美的楼阁。笙箫:笙和箫。泛指管乐器。琉璃:指灯。宋时元宵节极繁华,有五色琉璃灯,大者直径三四尺。暗尘明月:指元宵节灯光暗淡。元夜:元宵。蛾儿:闹蛾儿,用彩纸剪成的饰物。初更:旧时每夜分为五个更次。晚七时至九时为“初更”。灺(xiè):没点完的蜡烛;也泛指灯烛。钿车:用金宝嵌饰的车子。罗帕:丝织方巾。旧时女子既作随身用品,又作佩带饰物。吴笺:吴地所产之笺纸。常借指书信。银粉砑(yà):碾压上银粉的纸。
赏析元宵佳节是历代词人经常吟咏的话题。不论是北宋,还是南宋,在所有的节日中,以元宵最为热闹,也以元宵最为人所重。而在国破家亡之时,这个节日又最容易引起人们对往昔繁盛的追忆,最易牵动人们的故国之思。
全词起笔“蕙花香也。雪睛池馆如画”,即沉入了对过去元夕的美好回忆:兰蕙花香,雪霁天晴,亭台楼阁之中池波荡漾,街市楼馆林立,宛若画图,尽是一派迷人景象。极度地渲染了元宵节日氛围。“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春风和煦,酒旗飘拂,笙箫齐奏,仙乐风飘。据
载,宫中曾做五丈多高的琉璃灯,又地方进贡之灯“或以五色琉璃而成”。那令人陶醉的音乐,那壮观的灯市,使词人忆起如昨天一般。
“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而今”二字是过渡,上写昔日情景,下写当日元夕景况。“灯漫挂”,指草草地挂着几盏灯,与“琉璃光射”形成鲜明的对照。“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既写此夕的萧索,又带出昔日的繁华。“暗尘明月”用唐苏味道《上元》“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诗意。以上是从节日活动方面作今昔对比。“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今昔不同心情的对比。蛾儿,即闹蛾儿,用纸剪成的玩具。写当日的元宵已令人兴味索然,心境之灰懒,更怕出去观灯了。这种暗淡的心情是近些年来才有的,是处境使然。
下阕“江城人悄初更打”,从灯市时间的短促写今宵的冷落,并点明词人度元宵所在地——江城。下面数句直至词末,一连用了“问”、“但”、“待把”、“笑”等几个领字,一气直下,写出了自己内心的悲恨酸楚。“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用倒装句法,提出有谁能再向天公借来繁华呢?“剔残红灺。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怀着无可奈何的心情,词人剔除烛台上烧残的灰烬入睡了。梦中那辚辚滚动的钿车、佩
戴香罗手帕的如云士女,隐隐出现。
“吴笺银粉砑。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以最精美的吴地的银粉纸,把“旧家风景”写成文字,以寄托自己的拳拳故国之思。银粉砑,碾压上银粉的纸。旧家风景,借指宋朝盛事。听到邻家的少女还在倚窗唱着南宋的元夕词。现在居然有人能唱这首词,而这歌词描绘的繁华景象和“琉璃光射”、“暗尘明月”正相一致。心之所触,心头不禁为之一动,略微感到一丝欣慰,故而以一“笑”字领起。但这“笑”中实在含有无限酸楚。,因为“繁华”毕竟是一去不返了。
这首词风格较为自然,词意始终在流动中,无一凝滞。但是在顿挫中显流动,于追琢中出自然。对过去元夕的铺叙作者不惜篇幅,不惜浓墨重彩,或直接描绘,或间接叙写,或通过梦境加以再现,着力处皆词人所钟之情。
创作背景南宋亡国后, 蒋捷许多词作,都表现出作者怀念故国的心情,抒发了丧失山河之恸。这首词作者通过今昔元宵的对比和内心感情活动的抒发,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深切缅怀。
作者简介蒋捷(生卒年不详),字胜欲,号竹山,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先世为宜兴巨族,咸淳十年(1274)进士。南宋亡,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其气节为时人所重
。长于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 、风格多样,而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尤以造语奇巧之作,在宋季词坛上独标一格,有《竹山词》1卷,收入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疆村丛书》本;又《竹山词》2卷,收入涉园景宋元明词续刊本。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