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9-11 09:15:07
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宿左省》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鳥過。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 不寝聽金鑰,因風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數問夜如何。賞析757年(至德二年)九月,唐軍收複了被安史叛軍所控制的京師長安;十月,唐肅宗自鳳翔還京,杜甫于是從鄜州到京,仍任左拾遺。左拾遺掌供奉諷谏,大事廷诤,小事上封事。這首作于758年(乾元元年)的五律,描寫作者上封事前在門下省值夜時的心情,表現了他居官勤勉,盡職盡忠,一心爲國的精神。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鳥過。”起首兩句描繪開始值夜時“左省”的景色。看起來好似信手拈來,即景而寫,實則章法謹嚴,很有講究。首先它寫了眼前景:在傍晚越來越暗下來的光線中,“左省”裏開放的花朵隐約可見,天空中投林栖息的鳥兒飛鳴而過,描寫自然真切,曆曆如繪。其次它還襯了詩中題:寫花、寫鳥是點“春”;“花隐”的狀态和“栖鳥”的鳴聲是傍晚時的景緻,是作者值宿開始時的所見所聞,和“宿”相關聯;兩句字字點題,一絲不漏,很能見出作者的匠心。
“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此聯由暮至夜,寫夜中之景。前句說在夜空群星的照耀下,宮殿中的千門萬戶也似乎在閃動;後句說宮殿高入雲霄,靠近月亮,仿佛照到的月光也特别多。這兩句
句是寫得很精彩的警句,對仗工整妥帖,描繪生動傳神,不僅把星月映照下宮殿巍峨清麗的夜景活畫出來了,并且寓含着帝居高遠的頌聖味道,虛實結合,形神兼備,語意含蓄雙關。其中“動”字和“多”字用得極好,被前人稱爲“句眼”,此聯因之境界全出。這兩句既寫景,又含情,在結構上是由寫景到寫情的過渡。
“不寝聽金鑰,因風想玉珂。”這聯描寫夜中值宿時的情況。兩句是說他值夜時睡不着覺,仿佛聽到了有人開宮門的鎖鑰聲;風吹檐間鈴铎,好像聽到了百官騎馬上朝的馬鈴響。這些都是想象之辭,深切地表現了詩人勤于國事,唯恐次晨耽誤上朝的心情。在寫法上不僅刻畫心情很細緻,而且構思新巧。此聯本來是進一步貼詩題中的“宿”字,可是作者反用“不寝”兩字,描寫他宿省時睡不着覺時的心理活動,另辟蹊徑,獨出機杼,顯得詞意深蘊,筆法空靈。
“明朝有封事,數問夜如何?”最後兩句交待“不寝”的原因,繼續寫詩人宿省時的心情:第二天早朝要上封事,心緒不甯,所以好幾次訊問宵夜到了什麽時辰。“數問”二字,則更加重了詩人寝卧不安的程度。全詩至此戛然而止,便有一種悠悠不盡的韻味。結尾二句由題後繞出,從宿省申發到次日早朝上封事,語句矯健有力,詞意含蓄隽永,
忠愛之情充溢于字裏行間。
這首詩多少帶有某些應制詩的色彩,寫得平正妥貼,在杜甫五律中很有特色。全詩八句,前四句寫宿省之景,後四句寫宿省之情。自暮至夜,自夜至将曉,自将曉至明朝,叙述詳明而富于變化,描寫真切而生動傳神,體現了杜甫律詩結構既嚴謹又靈動,詩意既明達又蘊藉的特點。
創作背景這首五律作于唐肅宗乾元元年(758)。至德二載(757)九月,唐軍收複了被安史叛軍所控制的京師長安;十月,肅宗自鳳翔還京,杜甫于是從鄜州到京,仍任左拾遺。唐時左拾遺掌供奉諷谏,大事廷诤,小事上封事。
作者簡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隐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别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宿左省》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赏析757年(至德二年)九月,唐军收复了被安史叛军所控制的京师长安;十月,唐肃宗自凤翔还京,杜甫于是从鄜州到京,仍任左拾遗。左拾遗掌供奉讽谏,大事廷诤,小事上封事。这首作于758年(乾元元年)的五律,描写作者上封事前在门下省值夜时的心情,表现了他居官勤勉,尽职尽忠,一心为国的精神。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起首两句描绘开始值夜时“左省”的景色。看起来好似信手拈来,即景而写,实则章法谨严,很有讲究。首先它写了眼前景:在傍晚越来越暗下来的光线中,“左省”里开放的花朵隐约可见,天空中投林栖息的鸟儿飞鸣而过,描写自然真切,历历如绘。其次它还衬了诗中题:写花、写鸟是点“春”;“花隐”的状态和“栖鸟”的鸣声是傍晚时的景致,是作者值宿开始时的所见所闻,和“宿”相关联;两句字字点题,一丝不漏,很能见出作者的匠心。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此联由暮至夜,写夜中之景。前句说在夜空群星的照耀下,宫殿中的千门万户也似乎在闪动;后句说宫殿高入云霄,靠近月亮,仿佛照到的月光也特别多。这两句
句是写得很精彩的警句,对仗工整妥帖,描绘生动传神,不仅把星月映照下宫殿巍峨清丽的夜景活画出来了,并且寓含着帝居高远的颂圣味道,虚实结合,形神兼备,语意含蓄双关。其中“动”字和“多”字用得极好,被前人称为“句眼”,此联因之境界全出。这两句既写景,又含情,在结构上是由写景到写情的过渡。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这联描写夜中值宿时的情况。两句是说他值夜时睡不着觉,仿佛听到了有人开宫门的锁钥声;风吹檐间铃铎,好像听到了百官骑马上朝的马铃响。这些都是想象之辞,深切地表现了诗人勤于国事,唯恐次晨耽误上朝的心情。在写法上不仅刻画心情很细致,而且构思新巧。此联本来是进一步贴诗题中的“宿”字,可是作者反用“不寝”两字,描写他宿省时睡不着觉时的心理活动,另辟蹊径,独出机杼,显得词意深蕴,笔法空灵。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最后两句交待“不寝”的原因,继续写诗人宿省时的心情:第二天早朝要上封事,心绪不宁,所以好几次讯问宵夜到了什么时辰。“数问”二字,则更加重了诗人寝卧不安的程度。全诗至此戛然而止,便有一种悠悠不尽的韵味。结尾二句由题后绕出,从宿省申发到次日早朝上封事,语句矫健有力,词意含蓄隽永,
忠爱之情充溢于字里行间。
这首诗多少带有某些应制诗的色彩,写得平正妥贴,在杜甫五律中很有特色。全诗八句,前四句写宿省之景,后四句写宿省之情。自暮至夜,自夜至将晓,自将晓至明朝,叙述详明而富于变化,描写真切而生动传神,体现了杜甫律诗结构既严谨又灵动,诗意既明达又蕴藉的特点。
创作背景这首五律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至德二载(757)九月,唐军收复了被安史叛军所控制的京师长安;十月,肃宗自凤翔还京,杜甫于是从鄜州到京,仍任左拾遗。唐时左拾遗掌供奉讽谏,大事廷诤,小事上封事。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