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18 01:59:16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七墓凉

出自唐代杜甫的《無家别》

寂寞天寶後,園廬但蒿藜。我裏百餘家,世亂各東西。存者無消息,死者爲塵泥。賤子因陣敗,歸來尋舊蹊。久行見空巷,日瘦氣慘凄,但對狐與狸,豎毛怒我啼。四鄰何所有,一二老寡妻。宿鳥戀本枝,安辭且窮栖。方春獨荷鋤,日暮還灌畦。縣吏知我至,召令習鼓鞞。雖從本州役,内顧無所攜。近行止一身,遠去終轉迷。家鄉既蕩盡,遠近理亦齊。永痛長病母,五年委溝溪。生我不得力,終身兩酸嘶。人生無家别,何以爲蒸黎。譯文及注釋

譯文天寶以後,農村寂寞荒涼,家園裏隻剩下蒿草蒺藜。我的鄉裏百餘戶人家,因世道亂離都各奔東西。活着的沒有消息,死了的已化爲塵土。因爲邺城兵敗,我回來尋找家鄉的舊路。在村裏走了很久隻見空巷,日色無光,一片蕭條凄慘的景象。隻能面對着一隻隻豎起毛來向我怒號的野鼠狐狸。四鄰還剩些什麽人呢?隻有一兩個老寡婦。宿鳥總是留戀着本枝,我也同樣依戀故土,哪能辭鄉而去,且在此地栖宿。正當春季,我扛起鋤頭下田,到了天晚還忙着澆田。縣吏知道我回來了,又征召我去練習軍中的騎鼓。雖然在本州服役,家裏也沒什麽可帶。近處去,我隻有空身一人;遠處去終究也會迷失。家鄉既已一片空蕩,遠近對我來說都是一樣。永遠傷痛我

我長年生病的母親,死了五年也沒有好好埋葬。她生了我,卻得不到我的服侍,母子二人終身忍受辛酸。人活在世上卻無家可别,這老百姓可怎麽當?

注釋天寶後:指安史之亂以後。開篇是以追叙寫起,追溯無家的原因,引出下文。廬:即居住的房屋。但,隻有,極爲概括也極爲沉痛地傳達出安祿山亂後的悲慘景象:什麽都沒有,唯有一片蒿藜(也就是野草)。賤子:這位無家者的自謂。陣敗:指邺城之敗。日瘦:日光淡薄,杜甫的自創語。怒我啼:對我發怒且啼叫。寫鄉村的久已荒蕪,野獸猖獗出沒。這句以“宿鳥”自比,言人皆戀故土,所以即便是困守窮栖,依舊在所不辭。這句是說他又要被征去打仗。攜:即離。無所攜,是說家裏沒有可以告别的人。這兩句是以能夠服役于本州而自幸。終轉迷:終究是前途迷茫,生死兇吉難料。齊:齊同。這兩句更進一層,是自傷語。是說家鄉已經一無所有,在本州當兵和在外縣當兵都是一樣。從天寶十四年安祿山作亂到這一年正是五年。委溝溪:指母親葬在山谷裏。兩酸嘶:是說母子兩個人都飲恨。酸嘶,失聲痛哭。蒸黎:指勞動人民。蒸,衆。黎,黑。

賞析

  《無家别》和“三别”中的其他兩篇一樣,叙事詩的“叙述人”不是作者,而是詩中的主人公。這個主人公是又一

次被征去當兵的獨身漢,既無人爲他送别,又無人可以告别,然而在踏上征途之際,依然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語,仿佛是對老天爺訴說他無家可别的悲哀。

  從開頭至“一二老寡妻”共十四句,總寫亂後回鄉所見,而以“賤子因陣敗,歸來尋舊蹊”兩句插在中間,将這一大段隔成兩個小段。前一小段,以追叙發端,寫那個自稱“賤子”的軍人回鄉之後,看見自己的家鄉面目全非,一片荒涼,于是撫今憶昔,概括地訴說了家鄉的今昔變化。“寂寞天寶後,園廬但蒿藜”,這兩句正面寫今,但背後已藏着昔。“天寶後”如此,那麽就會想到天寶前的情況。于是自然地引出下兩句。那時候“我裏百餘家”,應是園廬相望,雞犬相聞,當然并不寂寞:“天寶後”則遭逢世亂,居人各自東西,園廬荒廢,蒿藜(野草)叢生,自然就寂寞了。一起頭就用“寂寞”二字,渲染滿目蕭條的景象,表現出主人公觸目傷懷的悲涼心情,爲全詩定了基調。“世亂”二字與“天寶後”呼應,寫出了今昔變化的原因,也點明了“無家”可“别”的根源。“存者無消息,死者爲塵泥”兩句,緊承“世亂各東西”而來,如聞“我”的歎息之聲,強烈地表現了主人公的悲傷情緒。

  前一小段概括全貌,後一小段則描寫細節,而以“賤子因陣敗,歸來尋

出自唐代杜甫的《无家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译文注释

译文天宝以后,农村寂寞荒凉,家园里只剩下蒿草蒺藜。我的乡里百余户人家,因世道乱离都各奔东西。活着的没有消息,死了的已化为尘土。因为邺城兵败,我回来寻找家乡的旧路。在村里走了很久只见空巷,日色无光,一片萧条凄惨的景象。只能面对着一只只竖起毛来向我怒号的野鼠狐狸。四邻还剩些什么人呢?只有一两个老寡妇。宿鸟总是留恋着本枝,我也同样依恋故土,哪能辞乡而去,且在此地栖宿。正当春季,我扛起锄头下田,到了天晚还忙着浇田。县吏知道我回来了,又征召我去练习军中的骑鼓。虽然在本州服役,家里也没什么可带。近处去,我只有空身一人;远处去终究也会迷失。家乡既已一片空荡,远近对我来说都是一样。永远伤痛我

我长年生病的母亲,死了五年也没有好好埋葬。她生了我,却得不到我的服侍,母子二人终身忍受辛酸。人活在世上却无家可别,这老百姓可怎么当?

注释天宝后:指安史之乱以后。开篇是以追叙写起,追溯无家的原因,引出下文。庐:即居住的房屋。但,只有,极为概括也极为沉痛地传达出安禄山乱后的悲惨景象:什么都没有,唯有一片蒿藜(也就是野草)。贱子:这位无家者的自谓。阵败:指邺城之败。日瘦:日光淡薄,杜甫的自创语。怒我啼:对我发怒且啼叫。写乡村的久已荒芜,野兽猖獗出没。这句以“宿鸟”自比,言人皆恋故土,所以即便是困守穷栖,依旧在所不辞。这句是说他又要被征去打仗。携:即离。无所携,是说家里没有可以告别的人。这两句是以能够服役于本州而自幸。终转迷:终究是前途迷茫,生死凶吉难料。齐:齐同。这两句更进一层,是自伤语。是说家乡已经一无所有,在本州当兵和在外县当兵都是一样。从天宝十四年安禄山作乱到这一年正是五年。委沟溪:指母亲葬在山谷里。两酸嘶:是说母子两个人都饮恨。酸嘶,失声痛哭。蒸黎:指劳动人民。蒸,众。黎,黑。

赏析

  《无家别》和“三别”中的其他两篇一样,叙事诗的“叙述人”不是作者,而是诗中的主人公。这个主人公是又一

次被征去当兵的独身汉,既无人为他送别,又无人可以告别,然而在踏上征途之际,依然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语,仿佛是对老天诉说他无家可别的悲哀。

  从开头至“一二老寡妻”共十四句,总写乱后回乡所见,而以“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两句插在中间,将这一大段隔成两个小段。前一小段,以追叙发端,写那个自称“贱子”的军人回乡之后,看见自己的家乡面目全非,一片荒凉,于是抚今忆昔,概括地诉说了家乡的今昔变化。“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这两句正面写今,但背后已藏着昔。“天宝后”如此,那么就会想到天宝前的情况。于是自然地引出下两句。那时候“我里百余家”,应是园庐相望,鸡犬相闻,当然并不寂寞:“天宝后”则遭逢世乱,居人各自东西,园庐荒废,蒿藜(野草)丛生,自然就寂寞了。一起头就用“寂寞”二字,渲染满目萧条的景象,表现出主人公触目伤怀的悲凉心情,为全诗定了基调。“世乱”二字与“天宝后”呼应,写出了今昔变化的原因,也点明了“无家”可“别”的根源。“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两句,紧承“世乱各东西”而来,如闻“我”的叹息之声,强烈地表现了主人公的悲伤情绪

  前一小段概括全貌,后一小段则描写细节,而以“贱子因阵败,归来寻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120781.html

上一篇: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蹑履起出户,仰观三星连。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