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22 23:21:55
出自清代納蘭性德的《沁園春·代悼亡》
夢冷蘅蕪,卻望姗姗,是耶非耶?怅蘭膏漬粉,尚留犀合;金泥蹙繡,空掩蟬紗。影弱難持,緣深暫隔,隻當離愁滞海涯。歸來也,趁星前月底,魂在梨花。鸾膠縱續琵琶。問可及、當年萼綠華。但無端摧折,惡經風浪;不如零落,判委塵沙。最憶相看,嬌訛道字,手剪銀燈自潑茶。令已矣,便帳中重見,那似伊家。譯文及注釋譯文蘅蕪香漸漸消散的煙氣裏,隐約看到你的身影,亦真亦幻。,梳妝盒裏仍有你未用盡的胭脂,你的首飾與衣衫美麗依舊,看着這些我不禁怅惘良久。留不住你的身影,我們隻能分别在兩個世界,不,還是把我們的永訣當作遠隔天涯海角的思念吧。梨花在星月清輝之下的秀美模樣,仿如你魂魄歸來。即便我還可以續弦,但誰又及得上你?可恨命運無端将你從我身邊奪去:我最常想起你陪我讀書的時候,你爲我親剪燈花,和我賭賽書中的掌故,那是何等的歡樂。幸福一去不返,縱然我隔着紗帳看到你缥缈魂魄的影子,但那畢竟不是真實的!
注釋蘅蕪(héng wú):香草名。姗姗:形容女子步伐小,步履緩而從容。蘭膏:一種用來滋潤頭發的發油。漬粉:殘存的香粉。犀合:用犀牛角制成的小盒子,用來裝小的飾物。金泥:用金屑來裝飾的工藝品。蹙(cù)繡:
:即蹙金,一種繡花方式,用金線繡出皺縮成線紋的花,華麗而美觀。蟬紗:即蟬翼紗,輕薄如蟬翼,故名。萼綠華:傳說中的女仙,本名羅郁,自言爲九嶷山中的得道女子,此處代指亡妻。判:請願。
賞析這是一首悼亡詞。上阕首三句,詞人引漢武帝爲李夫人招魂的典故,寫自己在夢中與亡妻相會時忽然醒來,似真似幻,有種恍惚的錯覺。接着,“怅蘭膏漬粉,尚留犀合;金泥蹙繡,空掩蟬紗”四句,詞人回看房中妻子lEt日之物,睹物思人,感慨物是人非,不覺黯然神傷。 “影弱難持,緣深暫隔,隻當離愁滞海涯”三句,詞人發出深切的悲歎,但愛妻既已死别,縱使詞人悲恸欲絕,高呼“歸來也”,也無法喚回愛妻芳魂,星前月底,梨花樹下,隻有詞人獨自伫立惘然。
下阕首三句,詞人抒寫了在愛妻逝去後,自己奉父母之命續娶官氏的感受。納蘭心念亡妻,雖續弦,卻與官氏不甚和睦,所以更加追思已逝的愛妻。 “但無端摧折,惡經風浪;不如零落,判委塵沙”四句,詞情凄絕,如泣如訴,仿佛詞人将滿心悲戚之感和盤托出。再想起當年愛妻念書讀錯了字,被自己指出後就賭氣潑茶,以及晚上親手修剪燈芯的情狀,那份親昵、愛戀再也掩藏不住。但縱使情深似海,如今愛人逝去已成定局,詞人無力回天,往事
也已成空,即使帳中有一佳人,但此佳人也并不似亡妻,詞人也就再無可以愛戀的人了。
全詞情味極佳,詞人将自己綿密、深沉、複雜的情感付諸于筆端,絲絲入扣,婉轉低回,真摯感人,讀來蕩氣回腸。
創作背景盧氏死去一年後即康熙十七年(1678),終于在納蘭家族的祖茔入土爲安,這件事情又勾起了詞人無邊的傷痛,于是詞人寫下了這首詞來悼亡妻子盧氏。
作者簡介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曆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拟古決絕詞》——“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衆多代表作之一。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沁园春·代悼亡》
梦冷蘅芜,却望姗姗,是耶非耶?怅兰膏渍粉,尚留犀合;金泥蹙绣,空掩蝉纱。影弱难持,缘深暂隔,只当离愁滞海涯。归来也,趁星前月底,魂在梨花。鸾胶纵续琵琶。问可及、当年萼绿华。但无端摧折,恶经风浪;不如零落,判委尘沙。最忆相看,娇讹道字,手剪银灯自泼茶。令已矣,便帐中重见,那似伊家。译文及注释译文蘅芜香渐渐消散的烟气里,隐约看到你的身影,亦真亦幻。,梳妆盒里仍有你未用尽的胭脂,你的首饰与衣衫美丽依旧,看着这些我不禁怅惘良久。留不住你的身影,我们只能分别在两个世界,不,还是把我们的永诀当作远隔天涯海角的思念吧。梨花在星月清辉之下的秀美模样,仿如你魂魄归来。即便我还可以续弦,但谁又及得上你?可恨命运无端将你从我身边夺去:我最常想起你陪我读书的时候,你为我亲剪灯花,和我赌赛书中的掌故,那是何等的欢乐。幸福一去不返,纵然我隔着纱帐看到你缥缈魂魄的影子,但那毕竟不是真实的!
注释蘅芜(héng wú):香草名。姗姗:形容女子步伐小,步履缓而从容。兰膏:一种用来滋润头发的发油。渍粉:残存的香粉。犀合:用犀牛角制成的小盒子,用来装小的饰物。金泥:用金屑来装饰的工艺品。蹙(cù)绣:
:即蹙金,一种绣花方式,用金线绣出皱缩成线纹的花,华丽而美观。蝉纱:即蝉翼纱,轻薄如蝉翼,故名。萼绿华:传说中的女仙,本名罗郁,自言为九嶷山中的得道女子,此处代指亡妻。判:请愿。
赏析这是一首悼亡词。上阕首三句,词人引汉武帝为李夫人招魂的典故,写自己在梦中与亡妻相会时忽然醒来,似真似幻,有种恍惚的错觉。接着,“怅兰膏渍粉,尚留犀合;金泥蹙绣,空掩蝉纱”四句,词人回看房中妻子lEt日之物,睹物思人,感慨物是人非,不觉黯然神伤。 “影弱难持,缘深暂隔,只当离愁滞海涯”三句,词人发出深切的悲叹,但爱妻既已死别,纵使词人悲恸欲绝,高呼“归来也”,也无法唤回爱妻芳魂,星前月底,梨花树下,只有词人独自伫立惘然。
下阕首三句,词人抒写了在爱妻逝去后,自己奉父母之命续娶官氏的感受。纳兰心念亡妻,虽续弦,却与官氏不甚和睦,所以更加追思已逝的爱妻。 “但无端摧折,恶经风浪;不如零落,判委尘沙”四句,词情凄绝,如泣如诉,仿佛词人将满心悲戚之感和盘托出。再想起当年爱妻念书读错了字,被自己指出后就赌气泼茶,以及晚上亲手修剪灯芯的情状,那份亲昵、爱恋再也掩藏不住。但纵使情深似海,如今爱人逝去已成定局,词人无力回天,往事
也已成空,即使帐中有一佳人,但此佳人也并不似亡妻,词人也就再无可以爱恋的人了。
全词情味极佳,词人将自己绵密、深沉、复杂的情感付诸于笔端,丝丝入扣,婉转低回,真挚感人,读来荡气回肠。
创作背景卢氏死去一年后即康熙十七年(1678),终于在纳兰家族的祖茔入土为安,这件事情又勾起了词人无边的伤痛,于是词人写下了这首词来悼亡妻子卢氏。
作者简介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