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25 10:11:23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贤宁书

出自唐代杜甫的《詠懷古迹五首·其一》

支離東北風塵際,漂泊西南天地間。三峽樓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雲山。羯胡事主終無賴,詞客哀時且未還。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譯文及注釋

譯文關中兵荒馬亂百姓流離失所,躲避戰亂漂泊流浪來到西南。長久地停留三峽樓台熬日月,與五溪民族都住在一片雲山。羯胡人狡詐事主終究不可靠,傷時感世的詩人至今未回還。梁代庾信的一生處境最凄涼,到晚年作的詩賦轟動了江關。

注釋支離:流離。風塵:指安史之亂以來的兵荒馬亂。樓台:指夔州地區的房屋依山而建,層叠而上,狀如樓台。淹:滞留。日月:歲月,時光。五溪:指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在今湘、黔、川邊境。共雲山:共居處。羯(jié)胡:古代北方少數民族,指安祿山。詞客:詩人自謂。未還:未能還朝回鄉。庾(yǔ)信:南北朝詩人。動江關:指庾信晚年詩作影響大。“江關”指荊州江陵,梁元帝都江陵。

鑒賞

  這是五首中的第一首。組詩開首詠懷的是詩人庾信,這是因爲作者對庾信的詩賦推崇備至,極爲傾倒。他曾經說:“清新庾開府”,“庾信文章老更成“。另一方面,當時他即将有江陵之行,情況與庾信漂泊有相通之處。

  首聯是杜甫自安史之亂以來全部生活的概括。安

安史亂後,杜甫由長安逃難至鄜州,欲往靈武,又被俘至長安,複由長安竄歸鳳翔,至鄜州探視家小,長安克複後,貶官華州,旋棄官,客秦州,經同谷入蜀,故曰“支離東北風塵際”。當時戰争激烈,故曰風塵際。入蜀後,先後居留成都約五年,流寓梓州阆州一年,嚴武死後,由成都至雲安,今又由雲安來夔州,故曰“漂泊西南天地間”。隻叙事實,感慨自深。

  颔聯承上漂流西南,點明所在之地。這裏風情殊異,房屋依山而建,層層高聳,似乎把日月都遮蔽了。山區百姓大多是古時五溪蠻的後裔,他們身穿帶尾形的五色衣服同雲彩和山巒一起共居同住。

  頸聯追究支離漂泊的起因。這兩句是雙管齊下,因爲在詠懷之中兼含詠史之意,它既是自己詠懷,又是代古人——庾信——詠懷。本來,祿山之叛唐,即有似于侯景之叛梁,杜甫遭祿山之亂,而庾信亦值侯景之亂;杜甫支離漂泊,感時念亂,而庾信亦被留北朝,作《哀江南賦》,因身份頗相類,故不無“同病相憐”之感。正由于是雙管齊下,所以這兩句不隻是承上文,同時也起下文。

  尾聯承接上聯,說庾信長期羁留北朝,常有蕭條凄涼之感,到了暮年一改詩風,由原來的绮靡變爲沉郁蒼勁,常發鄉關之思,其憂憤之情感動“江關”,爲人們所稱贊。

  全

詩從安史之亂寫起,寫自己漂泊入蜀居無定處。接寫流落三峽、五溪,與夷人共處。再寫安祿山狡猾反複,正如梁朝的侯景;自己飄泊異地,欲歸不得,恰似當年的庾信。最後寫庾信晚年《哀江南賦》極爲凄涼悲壯,暗寓自己的鄉國之思。全詩寫景寫情,均屬親身體驗,深切真摯,議論精當,耐人尋味。

創作背景

  這組詩是詠古迹懷古人進而感懷自己的作品。作者于唐代宗大曆元年(766年)從夔州出三峽,到江陵,先後遊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宮、先主廟、武侯祠等古迹,對于古代的才士、國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寫下了《詠懷古迹五首》,以抒情懷。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隐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别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出自唐代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支离东北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译文及注释

译文关中兵荒马乱百姓流离失所,躲避战乱漂泊流浪来到西南。长久地停留三峡楼台熬日月,与五溪民族都住在一片云山。羯胡人狡诈事主终究不可靠,伤时感世的诗人至今未回还。梁代庾信的一生处境最凄凉,到晚年作的诗赋轰动了江关。

注释支离:流离。风尘:指安史之乱以来的兵荒马乱。楼台:指夔州地区的房屋依山而建,层迭而上,状如楼台。淹:滞留。日月:岁月,时光。五溪:指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在今湘、黔、川边境。共云山:共居处。羯(jié)胡: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指安禄山。词客:诗人自谓。未还:未能还朝回乡。庾(yǔ)信:南北朝诗人。动江关:指庾信晚年诗作影响大。“江关”指荆州江陵,梁元帝都江陵。

鉴赏

  这是五首中的第一首。组诗开首咏怀的是诗人庾信,这是因为作者对庾信的诗赋推崇备至,极为倾倒。他曾经说:“清新庾开府”,“庾信文章老更成“。另一方面,当时他即将有江陵之行,情况与庾信漂泊有相通之处。

  首联是杜甫自安史之乱以来全部生活的概括。安

安史乱后,杜甫由长安逃难至鄜州,欲往灵武,又被俘至长安,复由长安窜归凤翔,至鄜州探视家小,长安克复后,贬官华州,旋弃官,客秦州,经同谷入蜀,故曰“支离东北风尘际”。当时战争激烈,故曰风尘际。入蜀后,先后居留成都约五年,流寓梓州阆州一年,严武死后,由成都至云安,今又由云安来夔州,故曰“漂泊西南天地间”。只叙事实,感慨自深。

  颔联承上漂流西南,点明所在之地。这里风情殊异,房屋依山而建,层层高耸,似乎把日月都遮蔽了。山区百姓大多是古时五溪蛮的后裔,他们身穿带尾形的五色衣服同云彩和山峦一起共居同住。

  颈联追究支离漂泊的起因。这两句是双管齐下,因为在咏怀之中兼含咏史之意,它既是自己咏怀,又是代古人——庾信——咏怀。本来,禄山之叛唐,即有似于侯景之叛梁,杜甫遭禄山之乱,而庾信亦值侯景之乱;杜甫支离漂泊,感时念乱,而庾信亦被留北朝,作《哀江南赋》,因身份颇相类,故不无“同病相怜”之感。正由于是双管齐下,所以这两句不只是承上文,同时也起下文。

  尾联承接上联,说庾信长期羁留北朝,常有萧条凄凉之感,到了暮年一改诗风,由原来的绮靡变为沉郁苍劲,常发乡关之思,其忧愤之情感动“江关”,为人们所称赞。

  全

诗从安史之乱写起,写自己漂泊入蜀居无定处。接写流落三峡、五溪,与夷人共处。再写安禄山狡猾反复,正如梁朝的侯景;自己飘泊异地,欲归不得,恰似当年的庾信。最后写庾信晚年《哀江南赋》极为凄凉悲壮,暗寓自己的乡国之思。全诗写景写情,均属亲身体验,深切真挚,议论精当,耐人寻味。

创作背景

  这组诗是咏古迹怀古人进而感怀自己的作品。作者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从夔州出三峡,到江陵,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120211.html

上一篇:谁从穆公?子车仲行。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