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15 03:20:50
出自宋代史達祖的《東風第一枝·詠春雪》
巧沁蘭心,偷黏草甲,東風欲障新暖。謾凝碧瓦難留,信知暮寒輕淺。行天入鏡,做弄出、輕松纖軟。料故園、不卷重簾,誤了乍來雙燕。 青未了、柳回白眼。紅欲斷、杏開素面。舊遊憶著山陰,厚盟遂妨上苑。寒爐重暖,便放慢春衫針線。恐鳳靴,挑菜歸來,萬一灞橋相見。譯文及注釋譯文 雪巧妙地沁入蘭花的花心,悄悄地粘上春草的草芽。仿佛想擋住了春風送來的溫暖。雪花在碧瓦上很快融化,我知道昏暮時的寒意還很淺。橋面上行走,像漫步白雲浮天。池沼澄淨如明鏡一般,雪花把萬物打扮得輕柔細軟。我想故鄉必是落雪天寒,那裏的層層簾幕四垂未卷,阻誤了初歸的雙燕。
楊柳才染上青色,初生的柳葉都變成千萬隻白眼,剛開的杏花也由紅臉變成粉妝素面。當年的王徽之雪夜間去訪舊友,到門口卻又不見而返,因他根本不在乎見與不見。雪路難行,司馬相如遲赴了兔園的高宴。深閨中又把熏爐點燃,趕制春衫的針線也開始放慢。隻怕那穿鳳紋繡鞋的佳人挑菜回來時,在灞上再與你相見。
注釋甲:草木萌芽的外皮。行天入境:唐韓愈《春雪》“入鏡鸾窺诏,行天馬度橋”,以鏡和天來喻地面、橋面積雪的明淨。“舊遊”句:晉王子猷居山陰,曾雪夜泛舟訪戴安
安道,至其門,未人即返,人問他什麽原因,他說:“乘興而來,興盡而去,何必見戴。”“後盟”句:司馬相如參加梁王兔園之宴,因下雪而遲到。上苑即兔園。
賞析詠物詞主要是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到南宋時,詠物詞已進入成熟期,不僅數量衆多,而且更重視寫作技巧和形式美。史達祖的這首詠物詞以細膩的筆觸,繪形繪神,寫出春雪的特點,以及雪中草木萬物的千姿百态。此詞大概作于詞人獨處異鄉時的某年初春。
詞的開頭便緊扣節令,寫春雪沁入蘭心,沾上草葉,用蘭吐花、草萌芽來照應“新暖”。春風怡怡,花香草綠,但不期而至的春雪卻伴來春寒,“東風”、“新暖”一齊被擋住了。“巧沁”、“偷粘”,寫的是在無風狀況下靜态的雪景。“謾凝”二句引申前意。春雪落在碧瓦之上,隻是留下了薄薄的一層,“難留”二字更進而寫出薄薄的積雪也頃刻消融,由此透出了春意。唐代祖詠《終南望馀雪》詩曾雲:“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傍晚,又值下雪,理當寒冷,而暮寒“較淺”,更可見出确乎是春天即将要來臨了。“行天入鏡”二句,是全詞中唯獨正面描寫春雪的。韓愈《春雪》詩雲:“入鏡鸾窺沼,行天馬渡橋。”意謂雪後,鸾窺沼則如入鏡,馬度橋則如行天。以鏡與天,喻池面、橋
面積雪之明淨,這裏即借以寫雪。“輕輕纖軟”四字,寫出了春雪之柔軟細膩。天氣并不嚴寒,又無風,雪花不易凝爲大朵。因此,它才能沁入蘭心,粘上草甲。前結兩句,宕開一筆,以“料”字領起,展開想象。史達祖生于高宗紹興末年,其祖籍是汴京,無緣省視家鄉。此處“故園”當指他在臨安西湖邊的家。其《賀新郎·西湖月下》詞有“同住西山下”之句,西山即靈隐山。這裏用雙燕傳書抒發念故園、思親人之意。重簾不卷乃“春雪”、“暮寒”所緻,春社已過,已是春燕來歸的季節,而重簾将阻住傳書之燕。睹物傷情,異鄉淪落之感溢于言表。
過片續寫春雪中的景物。柳眼方青,蒙雪而白;杏花本紅,以雪見素,狀物拟人,筆意精細。接着筆意一轉,連用兩典寫人。“舊遊憶着山陰”,用王徽之雪夜訪戴逵,至門而返的典故:“後盟遂妨上苑”,用司馬相如雪天赴梁王兔園之宴遲到的故事。梅溪頗具浪漫氣質,面對一派雪景,不由想起古之文人雅士踏雪清遊的情景,不禁心向往之。“熏爐”二句,上承“障新暖”及“暮寒較淺”之意。春天已來臨,春雪卻意外降臨,使閑置不用的“熏爐”重又點起;春雪推遲了季節,冬裝還得穿些時候,做春衫的針線且可放慢。後結二句補足前兩句。“鳳鞋”系婦人飾以
鳳紋之鞋。“挑菜”指挑菜節。唐代風俗,二月初二日曲江拾菜,士民遊觀其間,謂之挑菜節。宋代沿襲了這種風俗。“灞橋”句又用一雪典。據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七載:鄭綮曰:吾“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子上”。這裏擴展開來說,暗示即使到了挑菜節,仍是寒氣未褪,人心倦出的因素仍在,暗示出詞人心境在這大地複蘇時節的凄涼仍舊。江浙一帶有民諺謂:“清明斷雪,谷雨斷霜。”挑菜節下雪不足爲怪。
這首詠雪詞立意上雖無特别令人稱道之處,卻給人以美感,而成爲梅溪詠物詞中又一名篇,其妙處全在于其精工刻劃。此詞題爲“詠春雪”,卻無一字道着“雪”字,但又無一字不在寫雪。且全詞始終緊扣春雪纖細的特點來寫,“巧沁蘭心,偷粘草甲”之春雪,決不同于“戰罷玉龍三百萬,敗殘鱗甲滿天飛”之冬雪,“碧瓦難留”、“輕松纖軟”均準确把握了春雪的特征。這首詞詠物又不滞于物,前結及下片“舊遊”以下六句,均不乏想象與議論。虛筆傳神,極有韻味。梅溪精于鍛句煉字,如“青未了、柳回白眼,紅欲斷、杏開素面”這一聯,以柳芽被雪掩而泛白稱之“白眼”,又以杏花沾雪若女子塗上鉛粉,而謂之“素面”。在不經意中用了拟人手法。“青未了”、“紅欲斷”,準确地把握了分寸,筆緻
細膩,空靈而不質實。後結二句,《花庵詞選》謂其“尤爲姜堯章拈出”,陸輔之《詞旨》也将其錄爲警句,其長處也在于含蓄蘊藉。“鳳鞋”借指紅妝仕女,“挑菜”點明節令,“灞橋”隐含風雪。用一“恐”字領起,顯得情緻婉約,清空脫俗。姜夔評梅溪詞“奇透清逸”,此詞可爲代表。
作者簡介史達祖1163~1220?年,字邦卿,號梅溪,汴(河南開封)人。一生未中第,早年任過幕僚。韓侂胄當國時,他是最親信的堂吏,負責撰拟文書。韓敗,史牽連受黥刑,死于貧困中。史達祖的詞以詠物爲長,其中不乏身世之感。他還在甯宗朝北行使金,這一部分的北行詞,充滿了沉痛的家國之感。今傳有《梅溪詞》。存詞112首。
出自宋代史达祖的《东风第一枝·咏春雪》
巧沁兰心,偷黏草甲,东风欲障新暖。谩凝碧瓦难留,信知暮寒轻浅。行天入镜,做弄出、轻松纤软。料故园、不卷重帘,误了乍来双燕。 青未了、柳回白眼。红欲断、杏开素面。旧游忆著山阴,厚盟遂妨上苑。寒炉重暖,便放慢春衫针线。恐凤靴,挑菜归来,万一灞桥相见。译文及注释译文 雪巧妙地沁入兰花的花心,悄悄地粘上春草的草芽。仿佛想挡住了春风送来的温暖。雪花在碧瓦上很快融化,我知道昏暮时的寒意还很浅。桥面上行走,像漫步白云浮天。池沼澄净如明镜一般,雪花把万物打扮得轻柔细软。我想故乡必是落雪天寒,那里的层层帘幕四垂未卷,阻误了初归的双燕。
杨柳才染上青色,初生的柳叶都变成千万只白眼,刚开的杏花也由红脸变成粉妆素面。当年的王徽之雪夜间去访旧友,到门口却又不见而返,因他根本不在乎见与不见。雪路难行,司马相如迟赴了兔园的高宴。深闺中又把熏炉点燃,赶制春衫的针线也开始放慢。只怕那穿凤纹绣鞋的佳人挑菜回来时,在灞上再与你相见。
注释甲:草木萌芽的外皮。行天入境:唐韩愈《春雪》“入镜鸾窥诏,行天马度桥”,以镜和天来喻地面、桥面积雪的明净。“旧游”句:晋王子猷居山阴,曾雪夜泛舟访戴安
安道,至其门,未人即返,人问他什么原因,他说:“乘兴而来,兴尽而去,何必见戴。”“后盟”句:司马相如参加梁王兔园之宴,因下雪而迟到。上苑即兔园。
赏析咏物词主要是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到南宋时,咏物词已进入成熟期,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更重视写作技巧和形式美。史达祖的这首咏物词以细腻的笔触,绘形绘神,写出春雪的特点,以及雪中草木万物的千姿百态。此词大概作于词人独处异乡时的某年初春。
词的开头便紧扣节令,写春雪沁入兰心,沾上草叶,用兰吐花、草萌芽来照应“新暖”。春风怡怡,花香草绿,但不期而至的春雪却伴来春寒,“东风”、“新暖”一齐被挡住了。“巧沁”、“偷粘”,写的是在无风状况下静态的雪景。“谩凝”二句引申前意。春雪落在碧瓦之上,只是留下了薄薄的一层,“难留”二字更进而写出薄薄的积雪也顷刻消融,由此透出了春意。唐代祖咏《终南望馀雪》诗曾云:“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傍晚,又值下雪,理当寒冷,而暮寒“较浅”,更可见出确乎是春天即将要来临了。“行天入镜”二句,是全词中唯独正面描写春雪的。韩愈《春雪》诗云:“入镜鸾窥沼,行天马渡桥。”意谓雪后,鸾窥沼则如入镜,马度桥则如行天。以镜与天,喻池面、桥
面积雪之明净,这里即借以写雪。“轻轻纤软”四字,写出了春雪之柔软细腻。天气并不严寒,又无风,雪花不易凝为大朵。因此,它才能沁入兰心,粘上草甲。前结两句,宕开一笔,以“料”字领起,展开想象。史达祖生于高宗绍兴末年,其祖籍是汴京,无缘省视家乡。此处“故园”当指他在临安西湖边的家。其《贺新郎·西湖月下》词有“同住西山下”之句,西山即灵隐山。这里用双燕传书抒发念故园、思亲人之意。重帘不卷乃“春雪”、“暮寒”所致,春社已过,已是春燕来归的季节,而重帘将阻住传书之燕。睹物伤情,异乡沦落之感溢于言表。
过片续写春雪中的景物。柳眼方青,蒙雪而白;杏花本红,以雪见素,状物拟人,笔意精细。接着笔意一转,连用两典写人。“旧游忆着山阴”,用王徽之雪夜访戴逵,至门而返的典故:“后盟遂妨上苑”,用司马相如雪天赴梁王兔园之宴迟到的故事。梅溪颇具浪漫气质,面对一派雪景,不由想起古之文人雅士踏雪清游的情景,不禁心向往之。“熏炉”二句,上承“障新暖”及“暮寒较浅”之意。春天已来临,春雪却意外降临,使闲置不用的“熏炉”重又点起;春雪推迟了季节,冬装还得穿些时候,做春衫的针线且可放慢。后结二句补足前两句。“凤鞋”系妇人饰以
凤纹之鞋。“挑菜”指挑菜节。唐代风俗,二月初二日曲江拾菜,士民游观其间,谓之挑菜节。宋代沿袭了这种风俗。“灞桥”句又用一雪典。据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载:郑綮曰: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这里扩展开来说,暗示即使到了挑菜节,仍是寒气未褪,人心倦出的因素仍在,暗示出词人心境在这大地复苏时节的凄凉仍旧。江浙一带有民谚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挑菜节下雪不足为怪。
这首咏雪词立意上虽无特别令人称道之处,却给人以美感,而成为梅溪咏物词中又一名篇,其妙处全在于其精工刻划。此词题为“咏春雪”,却无一字道着“雪”字,但又无一字不在写雪。且全词始终紧扣春雪纤细的特点来写,“巧沁兰心,偷粘草甲”之春雪,决不同于“战罢玉龙三百万,败残鳞甲满天飞”之冬雪,“碧瓦难留”、“轻松纤软”均准确把握了春雪的特征。这首词咏物又不滞于物,前结及下片“旧游”以下六句,均不乏想象与议论。虚笔传神,极有韵味。梅溪精于锻句炼字,如“青未了、柳回白眼,红欲断、杏开素面”这一联,以柳芽被雪掩而泛白称之“白眼”,又以杏花沾雪若女子涂上铅粉,而谓之“素面”。在不经意中用了拟人手法。“青未了”、“红欲断”,准确地把握了分寸,笔致
细腻,空灵而不质实。后结二句,《花庵词选》谓其“尤为姜尧章拈出”,陆辅之《词旨》也将其录为警句,其长处也在于含蓄蕴藉。“凤鞋”借指红妆仕女,“挑菜”点明节令,“灞桥”隐含风雪。用一“恐”字领起,显得情致婉约,清空脱俗。姜夔评梅溪词“奇透清逸”,此词可为代表。
作者简介史达祖1163~1220?年,字邦卿,号梅溪,汴(河南开封)人。一生未中第,早年任过幕僚。韩侂胄当国时,他是最亲信的堂吏,负责撰拟文书。韩败,史牵连受黥刑,死于贫困中。史达祖的词以咏物为长,其中不乏身世之感。他还在宁宗朝北行使金,这一部分的北行词,充满了沉痛的家国之感。今传有《梅溪词》。存词112首。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红欲断、杏开素面。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