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14 07:31:11
出自先秦的《南風歌》
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鑒賞《南風歌》相傳爲舜帝所作。《禮記·樂記》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古今樂錄》曰:“舜彈五弦之琴,歌《南風》之詩。”《史記·樂書》曰:“舜歌《南風》而天下治,《南風》者,生長之音也。舜樂好之,樂與天地同,意得萬國之歡心,故天下治也。”明初,晉王朱(木岡)展擴太原城,新增修大南門,取《南風歌》之意,原南門命名爲承恩門,即辛亥革命後的首義門,新南門命名爲迎澤門。
此詩前兩句始見戰國屍佼的《屍子·綽子篇》,全詩始出三國魏王肅收集編撰的《孔子家語·辯樂解》。《孔子家語》是王肅僞托之作,今人因而懷疑《南風歌》也是後人僞作。舜爲傳說人物,其“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很可能是小說家筆法。不過據考證,《南風歌》自戰國後已廣爲人知。今人逯欽立指出:“《史記》已言歌《南風》之詩。馮衍《顯志賦》又雲詠《南風》之高聲。步骘《上疏》亦言彈五弦之琴,詠《南風》之詩。俱證《屍子》以後,此詩傳行已久。謂爲王肅僞作,非是。”(《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王力則從音韻學的角度指出:此詩“以‘時’‘财’爲韻,這種古韻也決不是漢以後
後的人所能僞造的”(《漢語詩律學》)。當然,這首句式整齊、詩語明朗、抒情優美的《南風歌》,也不可能是舜帝時代的原作,而是在口耳相傳的過程中,經過了後人的加工和潤色的。
全詩四句,但情思複雜。它借舜帝口吻抒發了先民對“南風”既贊美又祈盼的雙重感情。因爲,清涼而适時的南風,對萬民百姓的生活是那樣重要,那樣不可缺少。
“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這是就苦夏的日常生活而言。赤日炎炎,暑氣如蒸,百姓怎能無怨?而南風一起,天氣轉涼,萬民必有喜色。所謂薰風兼細雨,喜至怨憂除。白居易《首夏南池獨酌》“熏風自南至,吹我池上林”,就是表達了這種情懷。“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清涼的南風可以解民之愠,适時的南風則可以阜民之财,由日常生活轉而到收成财物,詩意更進一層。《禮記·樂記》曰:“天地之道,寒暑不時則疾,風雨不節則饑。”可見,“南風”的“阜民之财”比之“解民之愠”更爲重要,也更爲令人祈盼。因此,前人大都從這方面來闡釋詩旨。司馬遷說:“《南風》之詩者,生長之音也。”(《史記·樂書》)王肅也說:“《南風》,育養民之詩也。”概言之,《南風》之歌,即贊頌“南風”煦育萬物、播福萬民的恩澤之歌。
善讀
詩者,當悟詩外之旨。其實,先民們對“南風”的贊頌和祈盼,也正反映了他們在自然力面前的無可奈何和無能爲力。熱烈虔誠的贊頌裏,潛藏着憂郁無奈的心情。不過,由于對“南風”的贊頌和祈盼,是通過拟想中的舜帝口吻表達的。因此,經後世儒家詩評家的闡釋,“南風”逐漸具有比興之意,并成爲帝王體恤百姓的象征意象;曆代詩人也常以“南風”來稱頌帝王對百姓的體恤之情和煦育之功。在古代詩歌語詞中,“南風”是最具美頌色彩的意象之一。
在藝術形式上,詩句錯落,詩節對稱;押韻講究,重章複唱;辭達而意顯,聲曼而情婉,這是《南風歌》的主要特點。這種類似楚辭格調的藝術特色,同它在流傳過程中得到加工潤色的“第二重創作”,有着密切關系。
出自先秦的《南风歌》
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鉴赏《南风歌》相传为舜帝所作。《礼记·乐记》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古今乐录》曰:“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史记·乐书》曰:“舜歌《南风》而天下治,《南风》者,生长之音也。舜乐好之,乐与天地同,意得万国之欢心,故天下治也。”明初,晋王朱(木冈)展扩太原城,新增修大南门,取《南风歌》之意,原南门命名为承恩门,即辛亥革命后的首义门,新南门命名为迎泽门。
此诗前两句始见战国尸佼的《尸子·绰子篇》,全诗始出三国魏王肃收集编撰的《孔子家语·辩乐解》。《孔子家语》是王肃伪托之作,今人因而怀疑《南风歌》也是后人伪作。舜为传说人物,其“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很可能是小说家笔法。不过据考证,《南风歌》自战国后已广为人知。今人逯钦立指出:“《史记》已言歌《南风》之诗。冯衍《显志赋》又云咏《南风》之高声。步骘《上疏》亦言弹五弦之琴,咏《南风》之诗。俱证《尸子》以后,此诗传行已久。谓为王肃伪作,非是。”(《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王力则从音韵学的角度指出:此诗“以‘时’‘财’为韵,这种古韵也决不是汉以后
后的人所能伪造的”(《汉语诗律学》)。当然,这首句式整齐、诗语明朗、抒情优美的《南风歌》,也不可能是舜帝时代的原作,而是在口耳相传的过程中,经过了后人的加工和润色的。
全诗四句,但情思复杂。它借舜帝口吻抒发了先民对“南风”既赞美又祈盼的双重感情。因为,清凉而适时的南风,对万民百姓的生活是那样重要,那样不可缺少。
“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这是就苦夏的日常生活而言。赤日炎炎,暑气如蒸,百姓怎能无怨?而南风一起,天气转凉,万民必有喜色。所谓薰风兼细雨,喜至怨忧除。白居易《首夏南池独酌》“熏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就是表达了这种情怀。“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清凉的南风可以解民之愠,适时的南风则可以阜民之财,由日常生活转而到收成财物,诗意更进一层。《礼记·乐记》曰:“天地之道,寒暑不时则疾,风雨不节则饥。”可见,“南风”的“阜民之财”比之“解民之愠”更为重要,也更为令人祈盼。因此,前人大都从这方面来阐释诗旨。司马迁说:“《南风》之诗者,生长之音也。”(《史记·乐书》)王肃也说:“《南风》,育养民之诗也。”概言之,《南风》之歌,即赞颂“南风”煦育万物、播福万民的恩泽之歌。
善读
诗者,当悟诗外之旨。其实,先民们对“南风”的赞颂和祈盼,也正反映了他们在自然力面前的无可奈何和无能为力。热烈虔诚的赞颂里,潜藏着忧郁无奈的心情。不过,由于对“南风”的赞颂和祈盼,是通过拟想中的舜帝口吻表达的。因此,经后世儒家诗评家的阐释,“南风”逐渐具有比兴之意,并成为帝王体恤百姓的象征意象;历代诗人也常以“南风”来称颂帝王对百姓的体恤之情和煦育之功。在古代诗歌语词中,“南风”是最具美颂色彩的意象之一。
在艺术形式上,诗句错落,诗节对称;押韵讲究,重章复唱;辞达而意显,声曼而情婉,这是《南风歌》的主要特点。这种类似楚辞格调的艺术特色,同它在流传过程中得到加工润色的“第二重创作”,有着密切关系。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