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18 04:16:05
出自唐代李白的《橫江詞六首》
人道橫江好,侬道橫江惡。一風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閣。
海潮南去過浔陽,牛渚由來險馬當。橫江欲渡風波惡,一水牽愁萬裏長。
橫江西望阻西秦,漢水東連揚子津。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風愁殺峭帆人。
海神來過惡風回,浪打天門石壁開。浙江八月何如此?濤似連山噴雪來!
橫江館前津吏迎,向餘東指海雲生。郎今欲渡緣何事?如此風波不可行!
月暈天風霧不開,海鲸東蹙百川回。驚波一起三山動,公無渡河歸去來。
譯文及注釋譯文 人人都說橫江好,但是我覺得橫江地勢險惡無比。這裏能連刮三天大風,風勢之猛烈能吹倒山峰。江中翻起的白浪有瓦官閣那麽高。
倒灌進長江的海水從橫江浦向南流去,途中要經過浔陽。牛渚山北部突入江中,山下有矶,地勢本就十分險要,馬當山橫枕長江,回風撼浪,船行艱阻。橫江欲渡風波十分險惡,要跨渡這一水之江會牽動愁腸幾萬裏。
從橫江向西望去,視線爲橫江的如山白浪所阻,望不到長安。漢江東邊與揚子津相連。江中的白浪翻滾如山,如此險阻怎麽能夠渡過呢?狂風愁殺了将要出行的船夫。
橫江上常有急風暴雨至,洶湧的浪濤能把天門山劈成兩半。錢塘江八月的潮水比起它來怎樣呢?橫江上的波濤好似連山噴雪而來。
。
我在橫江浦渡口的驿館前受到了管理渡口的小吏的相迎,他向我指着東邊,告訴我海上升起了雲霧,大風雨即将來臨。你這樣急着橫渡到底爲了什麽事情呢?如此大的風波危險,可不能出行啊!
橫江之上經常月暈起風,整日籠罩在風霧中,江裏的海鲸東向,百川倒流。波濤大浪一起,聲勢浩大,三山都會被之搖動,橫江水勢湍急,千萬不要輕易渡江,如果輕易而渡,将會有去無回。
注釋橫江:橫江浦,安徽和縣東南,古長江渡口。道:一作“言”。一風三日吹倒山:一作“猛風吹倒天門山”。三日:一作“一月”。漢:一作“楚”;連:一作“流”。峭帆:很高的船帆。浙江:此指錢塘江。來:一作“東”。海雲生:海上升起濃雲。月:一作“日”。蹙:驅迫。回:倒流。公無渡河:古樂府有《公無渡河》曲,相傳朝鮮有個“白首狂夫”渡河淹死,其妻追趕不及,也投河自盡。自盡前唱哀歌道“公無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當奈公何!”
鑒賞“人道橫江好,侬道橫江惡。”開首兩句,語言自然流暢,樸實無華,充滿地方色彩。“侬”爲吳人自稱。“人道”、“侬道”,純用口語,生活氣息濃烈。一抑一揚,感情真率,語言對稱,富有民間文學本色。橫江,即橫江浦,在今安徽和縣東南,位于長江西
北岸,與東南岸的采石矶相對,形勢險要。從橫江浦觀看長江江面,有時風平浪靜,景色宜人,所謂“人道橫江好”;然而,有時則風急浪高,“橫江欲渡風波惡”,“如此風波不可行”,驚險可怖,所以“侬道橫江惡”,引出下面兩句奇語。 “猛風吹倒天門山”,“吹倒山”,這是民歌慣用的誇張手法。天門山由東、西兩梁山組成。西梁山位于和縣以南,東梁山又名博望山,位于當塗縣西南,“兩山石狀飚岩,東西相向,橫夾大江,對峙如門”(《江南通志》),形勢十分險要。“猛風吹倒”,詩人描摹大風吹得兇猛:狂飚怒吼,呼嘯而過,仿佛要刮倒天門山。 緊接一句,順水推舟,形容猛風掀起洪濤巨浪的雄奇情景:“白浪高于瓦官閣。”猛烈的暴風掀起洪濤巨浪,激起雪白的浪花,從高處遠遠望去,“白浪如山那可渡?”“濤似連山噴雪來”。沿着天門山長江江面,排山倒海般奔騰而去,洪流浪峰,一浪高一浪,仿佛高過南京城外江邊上的瓦官閣。詩中以“瓦官閣”收束結句,是畫龍點睛的傳神之筆。瓦官閣即瓦棺寺,又名升元閣,故址“在建康府城西隅。前瞰江面,後據重岡……乃梁朝故物,高二百四十尺”(《方輿勝覽》)。它在詩中好比一座航标,指示方向、位置、高度,詩人在想象中站在高處
,從天門山這一角度縱目遙望,仿佛隐約可見。巨浪滔滔,一瀉千裏,向着瓦官閣鋪天蓋地奔去,那洶湧雄奇的白浪高高騰起,似乎比瓦官閣還要高,真是蔚爲壯觀。詩人描繪大風大浪的誇張手法,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猛風吹倒天門山”,顯然是大膽誇張,然而,從摹狀山勢的險峻與風力的猛烈情景看,可以說是寫得活龍活現,令人感到可信而不覺得虛妄離奇。“白浪高于瓦官閣”,粗看仿佛不似,但從近大遠小的透視規律上看,站在高處遠望,白浪好象高過遠處的瓦官閣了。這樣的誇張,合乎情理而不顯得生硬造作。
“海潮南去過浔陽,牛渚由來險馬當。”長江在安徽地界變爲南北走向,所以“海潮”不是西去,而是南去。浔陽,即江西九江市,“浔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的《琵琶行》所寫的,就是這裏。牛渚,即采石,曆來以地勢險峻而聞名,可以用一人當關,萬夫莫開的險要來形容,其險峻遠遠勝過馬當這個地方。馬當,江西彭澤縣西北四十裏,山形似馬橫枕大江而得名。“橫江欲渡風波惡,一水牽愁萬裏長。”這兩句看似寫渡江之險,實則寫北上報國之路難行,“風波惡”,是指世事險惡,人心難測,所以才會有一個“愁”字了得。當時詩人避禍江南,也可以說報國無門,這裏還沒
有以酒澆愁,這愁中還存在某種幻想,不似《月下獨酌》其四所寫的那樣“窮愁千萬端,美酒三百杯。愁多酒雖少,酒傾愁不來。”二十個字中用了三個“愁”字,而且愁到最後,連愁都不來了。
“橫江西望阻西秦,漢水東連一作楚水東流揚子津。”長江天塹阻隔了李白北上的路途,隻能在站在橫江向西望了,長江由東西走向變爲南北走向,所以用西望,而不是北望。西秦,指唐朝長安所在的地方,李白念念不忘報君恩。漢水,即長江水,東流到揚子津,古地名,實際上是揚子江畔的渡口。長江到江蘇地界,俗稱揚子江。李白想由此北上,但“白浪如山那可渡”,正趕上那天狂風大浪,白浪如山,根本無法渡船過江。古代人過江可沒有現在方便,無論坐火車或汽車,從長江大橋幾分鍾就可以完全過江,古代長江上沒有一座橋,過江主要是船,那時的船一般都是木頭做的,根本架不住淘天的白浪,可以說一不小心就可能船翻人亡。所以在風大的日子,船一般是不過江的。“狂風愁殺峭帆人。”從這句來看,當時的船不僅有橹,還有帆,開船的也不隻一個人,至少有兩個人。一個搖橹,一個挂帆。從詩句來看,狂風讓人愁不是李白,而是開船的人,因爲不能開船渡人,他們的生活費也沒有着落了,那一家人大小日子也
沒法過。這裏實寫開船人愁,而真正愁的是李白。他要北上,究竟爲何事,六首詞都沒有交待,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李白不想久居江南,遠離唐朝政治中心——長安。
“海神來過惡風回,浪打天門石壁開”,“海神”,指海潮,這裏剛剛漲潮,潮還沒退,狂風又來了,浪打在天門石壁上,似乎打開了天門的大門。天門,即天門山。“浙江八月何如此?濤似連山噴雪來!”“浙江八月”一詞很令人費解,詩寫的是江東,寫到浙江去的原因,實際上不過是用浙江潮來說明橫江浪濤之大。宋代的蘇轼蘇這樣寫浙江潮:“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鲲鵬水擊三千裏,組練長驅十萬夫。紅旗青蓋互明滅,黑沙白浪相吞屠。”農曆八月是浙江潮最爲壯觀的時候,那兇險的程度非比尋常,而橫江潮後之浪可與浙江潮相匹敵。可見李白是見過浙江潮的,随手撿來,不着痕迹。最後一句“濤似連山噴雪來”來形容風起濤湧的兇險。
“橫江館前津吏迎,向餘東指海雲生。”橫江驿館面前渡口的官吏來送,可見那時的津渡是公家渡口,津吏長期生活在當地的渡口,對這裏的氣候變化了如指掌,他遇到李白後,伸出手臂,用手指一指東邊,說:“你看,海雲出現了。”意思說,馬上海潮就要來了,渡船不能渡人了。接着問到“郎今欲渡
緣何事?”,翻譯成現在的話就是:“大人您今天渡船北方有什麽事呀?”有人根據“郎”這個字,認爲李白在橫江渡時還是一個年輕人,因爲年輕的男子才叫“郎”,但實際上,這“郎”顯然不是指人的年紀。“郎”在古代有五種含義:一是地名,春秋魯邑;二是官名,戰國開始設置,秦漢以後遂爲朝廷官吏通稱;三是指少年男子之通稱;四是指女子對情人的昵稱;五是姓氏。詩中的“郎”可以用解釋爲第二種,即郎官之意,比如《史記·司馬相如傳》:“賦奏,天子以爲郎”,又比如《漢書·明帝紀》:“館陶公主爲子求郎”。李白曾在宮中呆了三年,大大小小也算一個官,但這兒離京城有好幾千公裏,一個渡口的小吏能夠知道他在京城做官,可能是因爲李白身上穿着唐玄宗贈給他的宮錦袍,人家一看,當然知道他就是一個官了。還沒等李白回答,那人就說:“如此風波不可行!”意思是:不管有什麽事,是大事或小事,反正今天是行不得了,因爲很快就要風起浪湧了。
“月暈天風霧不開,海鲸東蹙百一作衆川回。驚波一起三山動,公無渡河歸去來。”這四句詩不僅寫長江浪濤之大,“海鲸”是形容浪濤的,而且江面上起了大霧,那就更不能行了。
六首詩中處處流露出李白北上的急切和惡劣天氣下不可渡
口北上的惆怅與焦慮。詩人以浪漫主義的彩筆,馳騁豐富奇偉的想象,創造出雄偉壯闊的境界,讀來使人精神振奮,胸襟開闊。語言也像民歌般自然流暢,明白如話。
創作背景對于這組詩創作背景的看法,學界還沒有取得一緻意見。上海複旦大學及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先後出版的《李白詩選》,均據此詩中“郎今欲渡緣何事”一語,認爲“郎”乃古時對年輕男子的稱呼,因此推定此詩乃公元726年(開元十四年)李白初出蜀時所寫。
作者簡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爲“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随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出自唐代李白的《横江词六首》
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
海潮南去过浔阳,牛渚由来险马当。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
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扬子津。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
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横江馆前津吏迎,向余东指海云生。郎今欲渡缘何事?如此风波不可行!
月晕天风雾不开,海鲸东蹙百川回。惊波一起三山动,公无渡河归去来。
译文及注释译文 人人都说横江好,但是我觉得横江地势险恶无比。这里能连刮三天大风,风势之猛烈能吹倒山峰。江中翻起的白浪有瓦官阁那么高。
倒灌进长江的海水从横江浦向南流去,途中要经过浔阳。牛渚山北部突入江中,山下有矶,地势本就十分险要,马当山横枕长江,回风撼浪,船行艰阻。横江欲渡风波十分险恶,要跨渡这一水之江会牵动愁肠几万里。
从横江向西望去,视线为横江的如山白浪所阻,望不到长安。汉江东边与扬子津相连。江中的白浪翻滚如山,如此险阻怎么能够渡过呢?狂风愁杀了将要出行的船夫。
横江上常有急风暴雨至,汹涌的浪涛能把天门山劈成两半。钱塘江八月的潮水比起它来怎样呢?横江上的波涛好似连山喷雪而来。
。
我在横江浦渡口的驿馆前受到了管理渡口的小吏的相迎,他向我指着东边,告诉我海上升起了云雾,大风雨即将来临。你这样急着横渡到底为了什么事情呢?如此大的风波危险,可不能出行啊!
横江之上经常月晕起风,整日笼罩在风雾中,江里的海鲸东向,百川倒流。波涛大浪一起,声势浩大,三山都会被之摇动,横江水势湍急,千万不要轻易渡江,如果轻易而渡,将会有去无回。
注释横江:横江浦,安徽和县东南,古长江渡口。道:一作“言”。一风三日吹倒山:一作“猛风吹倒天门山”。三日:一作“一月”。汉:一作“楚”;连:一作“流”。峭帆:很高的船帆。浙江:此指钱塘江。来:一作“东”。海云生:海上升起浓云。月:一作“日”。蹙:驱迫。回:倒流。公无渡河:古乐府有《公无渡河》曲,相传朝鲜有个“白首狂夫”渡河淹死,其妻追赶不及,也投河自尽。自尽前唱哀歌道“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当奈公何!”
鉴赏“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开首两句,语言自然流畅,朴实无华,充满地方色彩。“侬”为吴人自称。“人道”、“侬道”,纯用口语,生活气息浓烈。一抑一扬,感情真率,语言对称,富有民间文学本色。横江,即横江浦,在今安徽和县东南,位于长江西
北岸,与东南岸的采石矶相对,形势险要。从横江浦观看长江江面,有时风平浪静,景色宜人,所谓“人道横江好”;然而,有时则风急浪高,“横江欲渡风波恶”,“如此风波不可行”,惊险可怖,所以“侬道横江恶”,引出下面两句奇语。 “猛风吹倒天门山”,“吹倒山”,这是民歌惯用的夸张手法。天门山由东、西两梁山组成。西梁山位于和县以南,东梁山又名博望山,位于当涂县西南,“两山石状飚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江南通志》),形势十分险要。“猛风吹倒”,诗人描摹大风吹得凶猛:狂飚怒吼,呼啸而过,仿佛要刮倒天门山。 紧接一句,顺水推舟,形容猛风掀起洪涛巨浪的雄奇情景:“白浪高于瓦官阁。”猛烈的暴风掀起洪涛巨浪,激起雪白的浪花,从高处远远望去,“白浪如山那可渡?”“涛似连山喷雪来”。沿着天门山长江江面,排山倒海般奔腾而去,洪流浪峰,一浪高一浪,仿佛高过南京城外江边上的瓦官阁。诗中以“瓦官阁”收束结句,是画龙点睛的传神之笔。瓦官阁即瓦棺寺,又名升元阁,故址“在建康府城西隅。前瞰江面,后据重冈……乃梁朝故物,高二百四十尺”(《方舆胜览》)。它在诗中好比一座航标,指示方向、位置、高度,诗人在想象中站在高处
,从天门山这一角度纵目遥望,仿佛隐约可见。巨浪滔滔,一泻千里,向着瓦官阁铺天盖地奔去,那汹涌雄奇的白浪高高腾起,似乎比瓦官阁还要高,真是蔚为壮观。诗人描绘大风大浪的夸张手法,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猛风吹倒天门山”,显然是大胆夸张,然而,从摹状山势的险峻与风力的猛烈情景看,可以说是写得活龙活现,令人感到可信而不觉得虚妄离奇。“白浪高于瓦官阁”,粗看仿佛不似,但从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上看,站在高处远望,白浪好象高过远处的瓦官阁了。这样的夸张,合乎情理而不显得生硬造作。
“海潮南去过浔阳,牛渚由来险马当。”长江在安徽地界变为南北走向,所以“海潮”不是西去,而是南去。浔阳,即江西九江市,“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的《琵琶行》所写的,就是这里。牛渚,即采石,历来以地势险峻而闻名,可以用一人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来形容,其险峻远远胜过马当这个地方。马当,江西彭泽县西北四十里,山形似马横枕大江而得名。“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这两句看似写渡江之险,实则写北上报国之路难行,“风波恶”,是指世事险恶,人心难测,所以才会有一个“愁”字了得。当时诗人避祸江南,也可以说报国无门,这里还没
有以酒浇愁,这愁中还存在某种幻想,不似《月下独酌》其四所写的那样“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二十个字中用了三个“愁”字,而且愁到最后,连愁都不来了。
“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一作楚水东流扬子津。”长江天堑阻隔了李白北上的路途,只能在站在横江向西望了,长江由东西走向变为南北走向,所以用西望,而不是北望。西秦,指唐朝长安所在的地方,李白念念不忘报君恩。汉水,即长江水,东流到扬子津,古地名,实际上是扬子江畔的渡口。长江到江苏地界,俗称扬子江。李白想由此北上,但“白浪如山那可渡”,正赶上那天狂风大浪,白浪如山,根本无法渡船过江。古代人过江可没有现在方便,无论坐火车或汽车,从长江大桥几分钟就可以完全过江,古代长江上没有一座桥,过江主要是船,那时的船一般都是木头做的,根本架不住淘天的白浪,可以说一不小心就可能船翻人亡。所以在风大的日子,船一般是不过江的。“狂风愁杀峭帆人。”从这句来看,当时的船不仅有橹,还有帆,开船的也不只一个人,至少有两个人。一个摇橹,一个挂帆。从诗句来看,狂风让人愁不是李白,而是开船的人,因为不能开船渡人,他们的生活费也没有着落了,那一家人大小日子也
没法过。这里实写开船人愁,而真正愁的是李白。他要北上,究竟为何事,六首词都没有交待,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李白不想久居江南,远离唐朝政治中心——长安。
“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海神”,指海潮,这里刚刚涨潮,潮还没退,狂风又来了,浪打在天门石壁上,似乎打开了天门的大门。天门,即天门山。“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浙江八月”一词很令人费解,诗写的是江东,写到浙江去的原因,实际上不过是用浙江潮来说明横江浪涛之大。宋代的苏轼苏这样写浙江潮:“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农历八月是浙江潮最为壮观的时候,那凶险的程度非比寻常,而横江潮后之浪可与浙江潮相匹敌。可见李白是见过浙江潮的,随手捡来,不着痕迹。最后一句“涛似连山喷雪来”来形容风起涛涌的凶险。
“横江馆前津吏迎,向余东指海云生。”横江驿馆面前渡口的官吏来送,可见那时的津渡是公家渡口,津吏长期生活在当地的渡口,对这里的气候变化了如指掌,他遇到李白后,伸出手臂,用手指一指东边,说:“你看,海云出现了。”意思说,马上海潮就要来了,渡船不能渡人了。接着问到“郎今欲渡
缘何事?”,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大人您今天渡船北方有什么事呀?”有人根据“郎”这个字,认为李白在横江渡时还是一个年轻人,因为年轻的男子才叫“郎”,但实际上,这“郎”显然不是指人的年纪。“郎”在古代有五种含义:一是地名,春秋鲁邑;二是官名,战国开始设置,秦汉以后遂为朝廷官吏通称;三是指少年男子之通称;四是指女子对情人的昵称;五是姓氏。诗中的“郎”可以用解释为第二种,即郎官之意,比如《史记·司马相如传》:“赋奏,天子以为郎”,又比如《汉书·明帝纪》:“馆陶公主为子求郎”。李白曾在宫中呆了三年,大大小小也算一个官,但这儿离京城有好几千公里,一个渡口的小吏能够知道他在京城做官,可能是因为李白身上穿着唐玄宗赠给他的宫锦袍,人家一看,当然知道他就是一个官了。还没等李白回答,那人就说:“如此风波不可行!”意思是:不管有什么事,是大事或小事,反正今天是行不得了,因为很快就要风起浪涌了。
“月晕天风雾不开,海鲸东蹙百一作众川回。惊波一起三山动,公无渡河归去来。”这四句诗不仅写长江浪涛之大,“海鲸”是形容浪涛的,而且江面上起了大雾,那就更不能行了。
六首诗中处处流露出李白北上的急切和恶劣天气下不可渡
口北上的惆怅与焦虑。诗人以浪漫主义的彩笔,驰骋丰富奇伟的想象,创造出雄伟壮阔的境界,读来使人精神振奋,胸襟开阔。语言也像民歌般自然流畅,明白如话。
创作背景对于这组诗创作背景的看法,学界还没有取得一致意见。上海复旦大学及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先后出版的《李白诗选》,均据此诗中“郎今欲渡缘何事”一语,认为“郎”乃古时对年轻男子的称呼,因此推定此诗乃公元726年(开元十四年)李白初出蜀时所写。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