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14 22:01:04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睡于麋鹿林

出自宋代辛棄疾的《祝英台近·晚春》

寶钗分,桃葉渡,煙柳暗南浦。怕上層樓,十日九風雨。斷腸片片飛紅,都無人管,更誰勸、啼莺聲住?鬓邊觑,試把花蔔歸期,才簪又重數。羅帳燈昏,哽咽夢中語:是他春帶愁來,春歸何處?卻不解、帶将愁去。譯文及注釋

譯文将寶钗擘爲兩截,離别在桃葉渡口,南浦暗淡凄涼,煙霧籠罩着垂柳。我怕登上層層的高樓,十天裏有九天風號雨驟。片片飄飛的花瓣令人斷腸悲愁,風雨摧花全沒人來救,更有誰勸那黃鸢兒将啼聲罷休?瞧瞧簪在鬓邊的花簇,算算花瓣數目将離人歸期預蔔,才簪上花簇又摘下重數。昏暗的燈光映照着羅帳,夢中悲泣着哽咽難訴:是春天他的到來給我帶來憂愁,而今春天又歸向何處?卻不懂将憂愁帶走。

注釋寶钗分:钗爲古代婦女簪發首飾。分爲兩股,情人分别時,各執一股爲紀念。寶钗分,即夫婦離别之意。桃葉渡:在南京秦淮河與青溪合流之處。這裏泛指男女送别之處。南浦:水邊,泛指送别的地方。江淹《别賦》:“送君南浦,傷如之何。”飛紅:落花。觑:細看,斜視。

賞析三

  這首《祝英台近·晚春》抒發了閨中少婦惜春懷人的纏綿悱恻之情,寫得詞麗情柔,妩媚風流,卻是與作者縱橫郁勃的豪放風格迥然不同的。

  上阕頭三句巧妙地化

化用了前人的詩意,追憶與戀人送别時的眷眷深情。“寶钗分”,前人以分钗作爲分别留贈的信物 ;“桃葉渡”,指送别之地;“煙柳暗南浦 ”,渲染了暮春時節送别,埠頭煙柳迷濛之景。三句中連用了三個有關送别的典故,最後融會成一幅情緻纏綿的離别圖景,烘托出作者凄苦怅惘的心境。自從與親人分袂之後,遭遇了橫雨狂風,亂紅離披,爲此怕上層樓,不忍心再目睹那場景。傷心春去,片片落紅亂飛,都無人管束得住,用一個“都”字對“無人”作了強調。江南三月,群莺亂飛,人們感到莺啼預示春将歸去。所以寇準說“ 春色将闌,莺聲漸老”(《踏莎行 》)。更有誰能來勸止喻示春去的莺聲呢?“都無人管”與“更誰勸 ”,進一步抒發了怨春懷人之情。

  下阕筆鋒一轉,由渲染氣氛烘托心情,轉爲描摹情态。其意雖轉,但其情卻與上阕接連不斷 。“鬓邊觑”三字,刻畫少婦的心理狀态細膩密緻,維妙維肖。一個“觑”字,就把閨中女子嬌懶慵倦的細微動态和百無聊賴的神情,生動地刻畫出來 。“試把”兩句是觑的結果。飛紅垂盡”莺聲不止,春歸之勢不可阻攔,懷人之情如何表達。鬓邊的花使她萌發了一絲僥幸的念頭:數花瓣蔔歸期。明知占蔔并不可信,卻又“才簪又重數”。一瓣一瓣數過了,戴上去,又

拔下來,再一瓣一瓣地重頭數。這種單調的反複動作既令人覺得可笑又叫人覺得心酸。作者在此用白描手法,對人物的動作進行細膩的描寫,充分表現出少婦的癡情。然而她的心情仍不能平靜 ,接着深入一筆 ,以夢呓作結 。“哽咽夢中語:是他春帶愁來,春歸何處,卻不解帶将愁去 。”這三句化用了李邴《洞仙歌》詞:歸來了,裝點離愁無數。??蓦地和春帶将歸去 。”和趙彥端《鵲橋仙》詞 :“春愁原自逐春來,卻不肯随春歸去 。”可是辛詞較李 、趙兩作更流暢,更委婉。出之以責問,托之于夢呓更顯得波谲雲詭,綿邈飄忽。雖然這種責問是極其無理的,但越無理卻越有情。癡者的思慮總是出自無端,而無端之思又往往發自情深不能空者。因此這恰恰是滿腹癡情怨語的少婦的内心世界的真實反映,“綿邈飄忽之音最爲感人深至。”(郭麐靈芬館詞話)卷二)沈祥龍《論詞随筆》雲“詞貴愈轉愈深 ”,本篇巧得此法。從南浦贈别,怕上層樓,花蔔歸期到哽咽夢中語。纡曲遞轉,新意叠出。上阕斷腸三句,一波三折。從“飛紅”到“啼莺 ”,從惜春到懷人,層層推進。下阕由“占蔔”到“夢呓 ”,動作跳躍,由實轉虛 ,表現出癡情人爲春愁所苦、無可奈何的心态。

  全詞轉折頗多,愈轉愈纏綿,愈轉愈凄恻。一片怨語癡情

全在轉折之中,充分顯示了婉約詞綢缪宛轉的藝術風格。

  通過描寫人物的典型動作,從而表現人物的心理活動,是這首詞藝術手法上的又一成功之處。寥寥幾筆 ,“占蔔 ”的全過程一一呈現出來;隻一句夢話,癡情人的内心情思便和盤托出。透過這些簡單的動作,可以清晰地感到人物脈搏的跳動,人物形象呼之即出。

  此詞章法嚴密,以春歸人未還绾合上下阕,詞面上不着一“怨”字,卻筆筆含“怨 ”,欲圖弭怨而怨仍萦繞不休。沈謙《填詞雜說》曰 :“稼軒詞以激揚奮厲爲工,至‘寶钗分,桃葉渡’一曲,昵狎溫柔,魂銷意盡,才人伎倆,真不可測。”

  張炎《詞源》“辛稼軒《祝英台近 》??皆景中帶情而存騷雅 。”黃蓼園《蓼園詞選》也認爲此詞必有所托,說 :“史稱稼軒人材大類溫峤、陶侃,周益公等抑之,爲之惜。此必有所托,而借閨怨以抒其志乎 !”這話是有道理的。作者從到江南之後,就受到壓抑,不被重用。他恢複中原的壯志難以實現,故假托閨怨之詞以抒發胸中的郁悶,這和他的另一首名作《摸魚兒 》(更能消幾番風雨)是同一情調,同一抒情手法 。我們不能把這首詞确指爲因某一事而作的,所以宋人張端義《貴耳集》說這首詞是辛棄疾爲去妾呂氏而作的,是不足爲信的。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

),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號稼軒,漢族,曆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爲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複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隐江西帶湖。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祝英台近·晚春》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译文注释

译文将宝钗擘为两截,离别在桃叶渡口,南浦暗淡凄凉,烟雾笼罩着垂柳。我怕登上层层的高楼,十天里有九天风号雨骤。片片飘飞的花瓣令人断肠悲愁,风雨摧花全没人来救,更有谁劝那黄鸢儿将啼声罢休?瞧瞧簪在鬓边的花簇,算算花瓣数目将离人归期预卜,才簪上花簇又摘下重数。昏暗的灯光映照着罗帐,梦中悲泣着哽咽难诉:是春天他的到来给我带来忧愁,而今春天又归向何处?却不懂将忧愁带走。

注释宝钗分:钗为古代妇女簪发首饰。分为两股,情人分别时,各执一股为纪念。宝钗分,即夫妇离别之意。桃叶渡:在南京秦淮河与青溪合流之处。这里泛指男女送别之处。南浦:水边,泛指送别的地方。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飞红:落花。觑:细看,斜视。

赏析

  这首《祝英台近·晚春》抒发了闺中少妇惜春怀人的缠绵悱恻之情,写得词丽情柔,妩媚风流,却是与作者纵横郁勃的豪放风格迥然不同的。

  上阕头三句巧妙地化

化用了前人的诗意,追忆与恋人送别时的眷眷深情。“宝钗分”,前人以分钗作为分别留赠的信物 ;“桃叶渡”,指送别之地;“烟柳暗南浦 ”,渲染了暮春时节送别,埠头烟柳迷濛之景。三句中连用了三个有关送别的典故,最后融会成一幅情致缠绵的离别图景,烘托出作者凄苦怅惘的心境。自从与亲人分袂之后,遭遇了横雨狂风,乱红离披,为此怕上层楼,不忍心再目睹那场景。伤心春去,片片落红乱飞,都无人管束得住,用一个“都”字对“无人”作了强调。江南三月,群莺乱飞,人们感到莺啼预示春将归去。所以寇准说“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踏莎行 》)。更有谁能来劝止喻示春去的莺声呢?“都无人管”与“更谁劝 ”,进一步抒发了怨春怀人之情。

  下阕笔锋一转,由渲染气氛烘托心情,转为描摹情态。其意虽转,但其情却与上阕接连不断 。“鬓边觑”三字,刻画少妇的心理状态细腻密致,维妙维肖。一个“觑”字,就把闺中女子娇懒慵倦的细微动态和百无聊赖的神情,生动地刻画出来 。“试把”两句是觑的结果。飞红垂尽”莺声不止,春归之势不可阻拦,怀人之情如何表达。鬓边的花使她萌发了一丝侥幸的念头:数花瓣卜归期。明知占卜并不可信,却又“才簪又重数”。一瓣一瓣数过了,戴上去,又

拔下来,再一瓣一瓣地重头数。这种单调的反复动作既令人觉得可笑又叫人觉得心酸。作者在此用白描手法,对人物的动作进行细腻的描写,充分表现出少妇的痴情然而她的心情仍不能平静 ,接着深入一笔 ,以梦呓作结 。“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这三句化用了李邴《洞仙歌》词:归来了,装点离愁无数。??蓦地和春带将归去 。”和赵彦端《鹊桥仙》词 :“春愁原自逐春来,却不肯随春归去 。”可是辛词较李 、赵两作更流畅,更委婉。出之以责问,托之于梦呓更显得波谲云诡,绵邈飘忽。虽然这种责问是极其无理的,但越无理却越有情。痴者的思虑总是出自无端,而无端之思又往往发自情深不能空者。因此这恰恰是满腹痴情怨语的少妇的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绵邈飘忽之音最为感人深至。”(郭麐灵芬馆词话)卷二)沈祥龙《论词随笔》云“词贵愈转愈深 ”,本篇巧得此法。从南浦赠别,怕上层楼,花卜归期到哽咽梦中语。纡曲递转,新意迭出。上阕断肠三句,一波三折。从“飞红”到“啼莺 ”,从惜春到怀人,层层推进。下阕由“占卜”到“梦呓 ”,动作跳跃,由实转虚 ,表现出痴情人为春愁所苦、无可奈何的心态

  全词转折颇多,愈转愈缠绵,愈转愈凄恻。一片怨语痴情

全在转折之中,充分显示了婉约词绸缪宛转的艺术风格。

  通过写人物的典型动作,从而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是这首词艺术手法上的又一成功之处。寥寥几笔 ,“占卜 ”的全过程一一呈现出来;只一句梦话,痴情人的内心情思便和盘托出。透过这些简单的动作,可以清晰地感到人物脉搏的跳动,人物形象呼之即出。

  此词章法严密,以春归人未还绾合上下阕,词面上不着一“怨”字,却笔笔含“怨 ”,欲图弭怨而怨仍萦绕不休。沈谦《填词杂说》曰 :“稼轩词以激扬奋厉为工,至‘宝钗分,桃叶渡’一曲,昵狎温柔,魂销意尽,才人伎俩,真不可测。”

  张炎《词源》“辛稼轩《祝英台近 》??皆景中带情而存骚雅 。”黄蓼园《蓼园词选》也认为此词必有所托,说 :“史称稼轩人材大类温峤、陶侃,周益公等抑之,为之惜。此必有所托,而借闺怨以抒其志乎 !”这话是有道理的。作者从到江南之后,就受到压抑,不被重用。他恢复中原的壮志难以实现,故假托闺怨之词以抒发胸中的郁闷,这和他的另一首名作《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是同一情调,同一抒情手法 。我们不能把这首词确指为因某一事而作的,所以宋人张端义《贵耳集》说这首词是辛弃疾为去妾吕氏而作的,是不足为信的。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117847.html

上一篇:震响骇八荒,奋威曜四戎。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