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9-10 08:46:02
出自先秦屈原的《哀郢》
皇天之不純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離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東遷。去故鄉而就遠兮,遵江夏以流亡。出國門而轸懷兮,甲之朝吾以行。發郢都而去闾兮,怊荒忽之焉極。楫齊楊以容與兮,哀見君而不再得。望長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過夏首而西浮兮,顧龍門而不見。心婵媛而傷懷兮,眇不知其所蹠。順風波以從流兮,焉洋洋而爲客。淩陽侯之泛濫兮,忽翺翔之焉薄。心澆岫喚赓猓煎坎皇汀Ⅻbr />将運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去終古之所居兮,今逍遙而來東。羌靈魂之欲歸兮,何須臾而忘反。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遠。登大墳以遠望兮,聊以舒吾憂心。哀州土之平樂兮,悲江介之遺風。當陵陽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曾不知夏之爲丘兮,孰兩東門之可蕪。心不怡之長久兮,憂與愁其相接。惟郢路之遼遠兮,江與夏之不可涉。忽若去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複。慘郁郁而不通兮,蹇侘傺而含戚。外承歡之汋約兮,谌荏弱而難持。忠湛湛而願進兮,妒被離而障之。堯舜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衆讒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僞名。憎愠惀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衆踥蹀而日進兮,美超遠而逾邁。亂曰:曼餘目以流觀兮,冀一反之何時。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罪而棄逐兮,何日夜而忘之。譯文
天道不專反複無常啊,爲何使老百姓在動亂中遭殃?人民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啊,正當仲春二月遷往東方。
離别家鄉到遠處去啊,沿着長江、夏水到處流亡。走出都門我悲痛難舍啊,我們在甲日的早上開始上道。離開舊居,從郢都出發,前途渺茫,我罔然不知何往。槳兒齊搖船兒卻徘徊不前啊,可憐我再也不能見到君王。望見故國高大的楸樹,我不禁長歎啊,淚落紛紛象雪粒一樣。經過夏水的發源處又向西浮行啊,回頭看郢都東門卻不能見其模樣。心緒纏綿牽挂不舍而又無限憂傷啊,渺渺茫茫不知落腳在何方。順着風波随着江流漂泊吧,于是乎飄流失所客居他鄉。船兒行駛在滾滾的波浪之上啊,就象鳥兒飛翔卻不知停泊在哪個地方。心中郁結苦悶而無法解脫啊,愁腸百結心情難以舒暢。
将行船向下順流而去啊,過了洞庭湖又進入長江。離開自古以來的住所啊,如今漂泊來到東方。
我的靈魂時時都想着歸去啊,哪會片刻忘記返回故鄉?背向夏水邊而思念郢都啊,故都日漸遙遠真叫人悲傷!登上大堤而舉目遠望啊,姑且以此來舒展一下我憂愁的衷腸。可歎楚地的土地寬平廣博、人民富裕安樂啊,江漢盆地還保持着傳統的楚國風尚。
面對着淩陽不知到何處去啊?大水茫
茫也不知道南渡到何方?連大廈荒廢成丘墟都不曾想到啊,又怎麽可以再度讓郢都東門荒蕪?心中久久不悅啊,憂愁還添惆怅。郢都的路途是那樣遙遠啊,長江和夏水有舟難航。時光飛逝的使人難以相信啊(另:神志恍惚地仿佛夢中不可信啊),不能回郢都至今已有九年時光。悲慘憂郁心情不得舒暢啊,怅然失意滿懷悲傷。
群小順承楚王的歡心表面上美好啊,實際上内心虛弱沒有堅定操守。有人忠心耿耿願被進用爲國效力啊,卻遭到衆多嫉妒者的障蔽。唐堯、虞舜具有高尚的品德啊,高遠無比可達九天雲霄,而那些讒人們卻要心懷妒嫉啊,竟然在他們的頭上加以“不慈”的污蔑之名。楚王讨厭那些不善言辭的忠賢之臣啊,卻喜歡聽那些小人表面上的激昂慷慨。小人奔走鑽營而日益顯進啊,賢臣卻越來越被疏遠。
尾聲:放眼四下觀望啊,希望什麽時候能返回郢都一趟。鳥兒高飛終要返回舊巢啊,狐狸死時頭一定向着狐穴所在的方向。确實不是我的罪過卻遭放逐啊,日日夜夜我哪裏能忘記它我的故鄉!
鑒賞《哀郢》結構上最爲獨特者,是用了倒叙法,先從九年前秦軍進攻楚國之時自己被放逐,随流亡百姓一起東行的情況寫起,到後面才抒寫作詩當時的心情。這就使詩人被放以來銘心難忘的那一幅幅悲慘畫面,
一幕幕奪人心魄、摧人肝肺的情景,得到突出的表現。
《史記·屈原列傳》載,楚頃襄王立,令尹子蘭讒害屈原,屈原被放江南之野(郢都附近長江以南之地)。《楚世家》又載頃襄王元年“秦大破楚軍,斬首五萬,取析十五城而去”。秦軍沿漢水而下,則郢都震動。屈原的被放,也就在此時。
此詩不計亂辭,可分爲五層,每層三節。前三層爲回憶,第四層抒發作詩當時的心情,第五層爲對造成國家、個人悲劇之原因的思考。亂辭在情志、結構兩方面總括全詩,爲第六層。
詩的開頭,詩人仰天而問,可謂石破天驚。此下即繪出一幅巨大的哀鴻圖。“仲春”點出正當春荒時節,“東遷”說明流徙方向,“江夏”指明地域所在。人流、漢水,兼道而湧,濤聲哭聲,上幹雲霄。所以詩中說詩人走出郢都城門之時腹内如絞。他上船之後仍不忍離去,舉起了船槳任船飄蕩着:他要多看一眼郢都!他傷心再沒有機會見到國君了。“甲之鼌(朝)”是詩人起行的具體日期和時辰,九年來從未忘記過這一天,故特意标出。第一層總寫九年前當郢都危亡之時自己被放時情景。
詩作第二層,爲“望長楸而太息兮”以下三節,寫船開後仍一直心系故都,不知所從。“長楸”意味着郢爲故都。想起郢都這個楚人幾百年的都城将毀于一旦,
忍不住老淚橫流。李賀說:“焉洋洋而爲客,一語倍覺黯然!”因爲它比一般的“斷腸人在天涯”更多一層思君、愛國、憂民的哀痛。詩中從“西浮”以下寫進入洞庭湖後情形,故說“順風波”(而非順江流),說“陽侯之氾濫”,說“翺翔”,等等。
“将運舟而下浮兮”以下三節爲第三層,寫繼續東行時心情。“運舟”指駕船、調轉船頭。“上洞庭”言由洞庭湖北行,“下江”言順流而下。去之愈遠,而思之愈切。詩人之去,可謂一槳九回頭,讀之真堪摧人淚下。
“當陵陽之焉至兮”以下三節爲第四層,寫詩人作此詩當時的思想情緒。在這一層中才指出以上三層所寫,皆是回憶;這些事在詩人頭腦中九年以來,魂牽夢萦,從未忘卻。“當陵陽之焉至兮”二句爲轉折部分,承上而啓下。此陵陽在江西省西部廬水上遊,宜春以南。《漢書·地理志》說:“廬江出陵陽東南”,即此。其地與湖湘之地隻隔着羅霄山脈。大約詩人以爲待事态平息,可以由陸路直達湖湘一帶(俱爲楚人所謂“江南之野”),故暫居于此。
詩作第五層,即“外承歡之汋約兮”以下三節,承接第四層的正面抒情,進而揭出造成國家危難之根源。朝廷那些奸佞之徒善于逢迎奉承,不僅因爲他們無能,還因爲他們無憂國憂民之心,隻知爲了一己的利益
而誣陷正直之士,所以在治國安民方面實在難以倚靠。但關鍵還在于當政者喜好怎麽樣的人。“憎愠惀之脩美兮,好夫人之忼慨”,便是屈原對頃襄王的評價。批判的矛頭直接指向最高統治者。作品表現的思想是極其深刻的。
詩的前三層爲回憶,其抒情主要通過記叙來表現;第四、五層是直接抒情。亂辭總承此兩部分,寫詩人雖日夜思念郢都,卻因被放逐而不能回朝效力祖國的痛苦和悲傷。“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語重意深,極爲感人。全詩章法謹嚴,渾然一體。
詩作結構上表現了很大的獨創性:一,開頭并未交待是回憶,給讀者以身臨其境之感,留下深刻的印象。二,四句爲一節,三節爲一層意思,很整齊。語言上的特點是骈句多,如“去故鄉而就遠,遵江夏以流亡”、“過夏首而西浮,顧龍門而不見”、“背夏浦而西思,哀故都之日遠”等,既富有對偶美,也有助于加強感情力度。在風格上,徐煥龍《楚辭洗髓》謂之“于《九章》中最爲凄惋,讀之實一字一淚也”,誠然。
作者簡介屈原(約公元前340-前278),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漢族,出生于楚國丹陽,名平,字原。戰國時期楚國貴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舉攻破楚國首都郢都。憂國憂民的屈原在長沙
附近汩羅江懷石自殺,端午節據說就是他的忌日。他寫下許多不朽詩篇,成爲中國古代浪漫主義詩歌的奠基者,在楚國民歌的基礎上創造了新的詩歌體裁楚辭。他創造的“楚辭”文體在中國文學史上獨樹一幟,與《詩經》并稱“風騷”二體,對後世詩歌創作産生積極影響。
出自先秦屈原的《哀郢》
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朝吾以行。发郢都而去闾兮,怊荒忽之焉极。楫齐杨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心婵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蹠。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凌阳侯之泛滥兮,忽翱翔之焉薄。心浇岫唤赓猓煎坎皇汀Ⅻbr />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惟郢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忽若去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复。惨郁郁而不通兮,蹇侘傺而含戚。外承欢之汋约兮,谌荏弱而难持。忠湛湛而愿进兮,妒被离而障之。尧舜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憎愠惀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众踥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乱曰:曼余目以流观兮,冀一反之何时。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译文
天道不专反复无常啊,为何使老百姓在动乱中遭殃?人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啊,正当仲春二月迁往东方。
离别家乡到远处去啊,沿着长江、夏水到处流亡。走出都门我悲痛难舍啊,我们在甲日的早上开始上道。离开旧居,从郢都出发,前途渺茫,我罔然不知何往。桨儿齐摇船儿却徘徊不前啊,可怜我再也不能见到君王。望见故国高大的楸树,我不禁长叹啊,泪落纷纷象雪粒一样。经过夏水的发源处又向西浮行啊,回头看郢都东门却不能见其模样。心绪缠绵牵挂不舍而又无限忧伤啊,渺渺茫茫不知落脚在何方。顺着风波随着江流漂泊吧,于是乎飘流失所客居他乡。船儿行驶在滚滚的波浪之上啊,就象鸟儿飞翔却不知停泊在哪个地方。心中郁结苦闷而无法解脱啊,愁肠百结心情难以舒畅。
将行船向下顺流而去啊,过了洞庭湖又进入长江。离开自古以来的住所啊,如今漂泊来到东方。
我的灵魂时时都想着归去啊,哪会片刻忘记返回故乡?背向夏水边而思念郢都啊,故都日渐遥远真叫人悲伤!登上大堤而举目远望啊,姑且以此来舒展一下我忧愁的衷肠。可叹楚地的土地宽平广博、人民富裕安乐啊,江汉盆地还保持着传统的楚国风尚。
面对着凌阳不知到何处去啊?大水茫
茫也不知道南渡到何方?连大厦荒废成丘墟都不曾想到啊,又怎么可以再度让郢都东门荒芜?心中久久不悦啊,忧愁还添惆怅。郢都的路途是那样遥远啊,长江和夏水有舟难航。时光飞逝的使人难以相信啊(另:神志恍惚地仿佛梦中不可信啊),不能回郢都至今已有九年时光。悲惨忧郁心情不得舒畅啊,怅然失意满怀悲伤。
群小顺承楚王的欢心表面上美好啊,实际上内心虚弱没有坚定操守。有人忠心耿耿愿被进用为国效力啊,却遭到众多嫉妒者的障蔽。唐尧、虞舜具有高尚的品德啊,高远无比可达九天云霄,而那些谗人们却要心怀妒嫉啊,竟然在他们的头上加以“不慈”的污蔑之名。楚王讨厌那些不善言辞的忠贤之臣啊,却喜欢听那些小人表面上的激昂慷慨。小人奔走钻营而日益显进啊,贤臣却越来越被疏远。
尾声:放眼四下观望啊,希望什么时候能返回郢都一趟。鸟儿高飞终要返回旧巢啊,狐狸死时头一定向着狐穴所在的方向。确实不是我的罪过却遭放逐啊,日日夜夜我哪里能忘记它我的故乡!
鉴赏《哀郢》结构上最为独特者,是用了倒叙法,先从九年前秦军进攻楚国之时自己被放逐,随流亡百姓一起东行的情况写起,到后面才抒写作诗当时的心情。这就使诗人被放以来铭心难忘的那一幅幅悲惨画面,
《史记·屈原列传》载,楚顷襄王立,令尹子兰谗害屈原,屈原被放江南之野(郢都附近长江以南之地)。《楚世家》又载顷襄王元年“秦大破楚军,斩首五万,取析十五城而去”。秦军沿汉水而下,则郢都震动。屈原的被放,也就在此时。
此诗不计乱辞,可分为五层,每层三节。前三层为回忆,第四层抒发作诗当时的心情,第五层为对造成国家、个人悲剧之原因的思考。乱辞在情志、结构两方面总括全诗,为第六层。
诗的开头,诗人仰天而问,可谓石破天惊。此下即绘出一幅巨大的哀鸿图。“仲春”点出正当春荒时节,“东迁”说明流徙方向,“江夏”指明地域所在。人流、汉水,兼道而涌,涛声哭声,上干云霄。所以诗中说诗人走出郢都城门之时腹内如绞。他上船之后仍不忍离去,举起了船桨任船飘荡着:他要多看一眼郢都!他伤心再没有机会见到国君了。“甲之鼌(朝)”是诗人起行的具体日期和时辰,九年来从未忘记过这一天,故特意标出。第一层总写九年前当郢都危亡之时自己被放时情景。
诗作第二层,为“望长楸而太息兮”以下三节,写船开后仍一直心系故都,不知所从。“长楸”意味着郢为故都。想起郢都这个楚人几百年的都城将毁于一旦,
忍不住老泪横流。李贺说:“焉洋洋而为客,一语倍觉黯然!”因为它比一般的“断肠人在天涯”更多一层思君、爱国、忧民的哀痛。诗中从“西浮”以下写进入洞庭湖后情形,故说“顺风波”(而非顺江流),说“阳侯之氾滥”,说“翱翔”,等等。
“将运舟而下浮兮”以下三节为第三层,写继续东行时心情。“运舟”指驾船、调转船头。“上洞庭”言由洞庭湖北行,“下江”言顺流而下。去之愈远,而思之愈切。诗人之去,可谓一桨九回头,读之真堪摧人泪下。
“当陵阳之焉至兮”以下三节为第四层,写诗人作此诗当时的思想情绪。在这一层中才指出以上三层所写,皆是回忆;这些事在诗人头脑中九年以来,魂牵梦萦,从未忘却。“当陵阳之焉至兮”二句为转折部分,承上而启下。此陵阳在江西省西部庐水上游,宜春以南。《汉书·地理志》说:“庐江出陵阳东南”,即此。其地与湖湘之地只隔着罗霄山脉。大约诗人以为待事态平息,可以由陆路直达湖湘一带(俱为楚人所谓“江南之野”),故暂居于此。
诗作第五层,即“外承欢之汋约兮”以下三节,承接第四层的正面抒情,进而揭出造成国家危难之根源。朝廷那些奸佞之徒善于逢迎奉承,不仅因为他们无能,还因为他们无忧国忧民之心,只知为了一己的利益
而诬陷正直之士,所以在治国安民方面实在难以倚靠。但关键还在于当政者喜好怎么样的人。“憎愠惀之脩美兮,好夫人之忼慨”,便是屈原对顷襄王的评价。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最高统治者。作品表现的思想是极其深刻的。
诗的前三层为回忆,其抒情主要通过记叙来表现;第四、五层是直接抒情。乱辞总承此两部分,写诗人虽日夜思念郢都,却因被放逐而不能回朝效力祖国的痛苦和悲伤。“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语重意深,极为感人。全诗章法谨严,浑然一体。
诗作结构上表现了很大的独创性:一,开头并未交待是回忆,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留下深刻的印象。二,四句为一节,三节为一层意思,很整齐。语言上的特点是骈句多,如“去故乡而就远,遵江夏以流亡”、“过夏首而西浮,顾龙门而不见”、“背夏浦而西思,哀故都之日远”等,既富有对偶美,也有助于加强感情力度。在风格上,徐焕龙《楚辞洗髓》谓之“于《九章》中最为凄惋,读之实一字一泪也”,诚然。
作者简介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
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