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王老去罗衣在,拂袖风吹蜀国弦。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梁王老去罗衣在,拂袖风吹蜀国弦。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28 07:05:16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梨花薰雨

出自唐代李賀的《牡丹種曲》

蓮枝未長秦蘅老,走馬馱金斸春草。水灌香泥卻月盤,一夜綠房迎白曉。美人醉語園中煙,晚華已散蝶又闌。梁王老去羅衣在,拂袖風吹蜀國弦。歸霞帔拖蜀帳昏,嫣紅落粉罷承恩。檀郎謝女眠何處?樓台月明燕夜語。譯文及注釋

譯文當蓮花枝幹還未長出,秦蘅已經衰老,人們趕着馬,馱着金子,去買牡丹花苗。把它栽在半月形的花盆裏,培上香泥,澆上水,一夜間,綠色花苞欲放,迎着拂曉。美人們說話帶着醉意,花園中輕煙缭繞,傍晚花瓣兒已經披散,蝴蝶也漸漸稀少。老一代貴族漸漸逝去,但他們的後輩仍穿着羅衣,賞花玩樂合着《蜀國弦》的曲調。夜幕降臨,遮花的帷帳漸漸昏暗,宴席已散,粉雕玉琢的花兒也開始蔫敗萎凋。公子哥兒和小姐們都到哪兒去了,樓台上月光明亮,夜空中隻有燕子叽叽叫。

注釋蓮:指水中荷花。秦蘅(héng ):香草名。秦爲香草,蘅爲杜衡。一說,秦爲木名。走馬:騎馬馳逐。《詩經·大雅·緜》:“ 古公亶父 ,來朝走馬。”走:跑。斸(zhú):挖掘,砍。春草:指牡丹。香泥:芳香的泥土。隋江總《大莊嚴寺碑銘》:“木密聯綿,香泥缭繞。”卻月盆:半月形的花盆。綠房:指含苞的花蕾。花未開時,花苞爲綠色,故稱。迎白曉:迎着黎明開放。白曉

曉,指天剛亮的時候。美人:指貴族男女。醉語:醉後的胡言。散:花開之後,花瓣松散。闌:稀少。梁王:指漢文帝的兒子梁孝王劉武,這裏借指上文中“走馬馱金”的老一代貴族。一說梁王是當時牡丹名貴品種的名稱。羅衣:原指輕軟絲織品制成的衣服。此指牡丹的花葉。拂袖:掠過衣袖;舒展衣袖。南朝梁元帝《玄圃牛渚矶碑》:“畫船向浦,錦纜牽矶。花飛拂袖,荷香入衣。山林朝市,并覺忘歸。”蜀國弦:樂府相和歌辭名。又名《四弦曲》《蜀國四弦》。南朝梁簡文帝、隋盧思道、唐李賀等均有此作。唐薛濤《續嘉陵驿詩獻武相國》:“蜀門西更上青天,強爲公歌《蜀國弦》。”歸霞:即晚霞,這是李賀特有的一種用詞方式。帔(pèi)拖:晚霞拖曳着的長長影子。一說花瓣搖曳欲墜的樣子。帔,古代披在肩背上的服飾。歸霞帔拖,寫殘花之景,像衣帔下垂。蜀帳:指用精美的蜀錦制成的護花帷幕。嫣紅:豔美的牡丹花。唐李商隐《河陽詩》:“百尺相風插重屋,側近嫣紅伴柔綠。”嫣,同蔫,指花凋萎。落粉:卸妝。指花朵枯萎。承恩:受到恩寵,蒙受恩澤。唐岑參《送張獻心充副使歸河西雜句》:“前日承恩白虎殿,歸來見者誰不羨。”檀郎:指晉朝文人潘嶽。《晉書·潘嶽傳》、《世說新語·容止》載

:晉潘嶽小字檀奴,後因以“檀郎”爲婦女對夫婿或所愛幕的男子的美稱。唐溫庭筠《蘇小小歌》:“吳宮女兒腰似束,家在錢唐小江曲,一自檀郎逐便風,門前春水年年綠。”謝女:猶謝娘。唐人慣用來泛指少女。檀郎謝女:泛指遊玩賞花的貴族青年男女。樓台:當年觀花處。末二句大意:貴族的青年男女又有什麽歸宿呢,當年喧嚣一時的觀花樓台隻有燕子在明月下対語。

創作背景

  唐貞元、元和之際,京都貴族賞玩牡丹成風,爲此揮霍大量金錢。唐李肇《國史補》載:“京城貴遊尚牡丹三十餘年矣。每歲暮,車馬若狂,以不耽樂爲恥。執金吾鋪官圍外寺觀,種以求利,一本有值數萬者。”詩人李賀寫下這首詩對此事進行了嘲諷。

作者簡介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後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後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隐稱爲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郁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

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出自唐代李贺的《牡丹种曲》

莲枝未长秦蘅老,走马驮金斸春草。水灌香泥却月盘,一夜绿房迎白晓。美人醉语园中烟,晚华已散蝶又阑。梁王老去罗衣在,拂袖风吹蜀国弦。归霞帔拖蜀帐昏,嫣红落粉罢承恩。檀郎谢女眠何处?楼台月明燕夜语。译文及注释

译文当莲花枝干还未长出,秦蘅已经衰老,人们赶着马,驮着金子,去买牡丹花苗。把它栽在半月形的花盆里,培上香泥,浇上水,一夜间,绿色花苞欲放,迎着拂晓。美人们说话带着醉意,花园中轻烟缭绕,傍晚花瓣儿已经披散,蝴蝶也渐渐稀少。老一代贵族渐渐逝去,但他们的后辈仍穿着罗衣,赏花玩乐合着《蜀国弦》的曲调。夜幕降临,遮花的帷帐渐渐昏暗,宴席已散,粉雕玉琢的花儿也开始蔫败萎凋。公子哥儿和小姐们都到哪儿去了,楼台上月光明亮,夜空中只有燕子叽叽叫。

注释莲:指水中荷花。秦蘅(héng ):香草名。秦为香草,蘅为杜衡。一说,秦为木名。走马:骑马驰逐。《诗经·大雅·緜》:“ 古公亶父 ,来朝走马。”走:跑。斸(zhú):挖掘,砍。春草:指牡丹。香泥:芳香的泥土。隋江总《大庄严寺碑铭》:“木密联绵,香泥缭绕。”却月盆:半月形的花盆。绿房:指含苞的花蕾。花未开时,花苞为绿色,故称。迎白晓:迎着黎明开放。白晓

晓,指天刚亮的时候。美人:指贵族男女。醉语:醉后的胡言。散:花开之后,花瓣松散。阑:稀少。梁王:指汉文帝的儿子梁孝王刘武,这里借指上文中“走马驮金”的老一代贵族。一说梁王是当时牡丹名贵品种的名称。罗衣:原指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此指牡丹的花叶。拂袖:掠过衣袖;舒展衣袖。南朝梁元帝《玄圃牛渚矶碑》:“画船向浦,锦缆牵矶。花飞拂袖,荷香入衣。山林朝市,并觉忘归。”蜀国弦:乐府相和歌辞名。又名《四弦曲》《蜀国四弦》。南朝梁简文帝、隋卢思道、唐李贺等均有此作。唐薛涛《续嘉陵驿诗献武相国》:“蜀门西更上青天,强为公歌《蜀国弦》。”归霞:即晚霞这是李贺特有的一种用词方式。帔(pèi)拖:晚霞拖曳着的长长影子。一说花瓣摇曳欲坠的样子。帔,古代披在肩背上的服饰。归霞帔拖,写残花之景,像衣帔下垂。蜀帐:指用精美的蜀锦制成的护花帷幕。嫣红:艳美的牡丹花。唐李商隐《河阳诗》:“百尺相风插重屋,侧近嫣红伴柔绿。”嫣,同蔫,指花凋萎。落粉:卸妆。指花朵枯萎。承恩:受到恩宠,蒙受恩泽。唐岑参《送张献心充副使归河西杂句》:“前日承恩白虎殿,归来见者谁不羡。”檀郎:指晋朝文人潘岳。《晋书·潘岳传》、《世说新语·容止》载

:晋潘岳小字檀奴,后因以“檀郎”为妇女对夫婿或所爱幕的男子的美称。唐温庭筠《苏小小歌》:“吴宫女儿腰似束,家在钱唐小江曲,一自檀郎逐便风,门前春水年年绿。”谢女:犹谢娘。唐人惯用来泛指少女。檀郎谢女:泛指游玩赏花的贵族青年男女。楼台:当年观花处。末二句大意:贵族的青年男女又有什么归宿呢,当年喧嚣一时的观花楼台只有燕子在明月下対语。

创作背景

  唐贞元、元和之际,京都贵族赏玩牡丹成风,为此挥霍大量金钱。唐李肇《国史补》载:“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岁暮,车马若狂,以不耽乐为耻。执金吾铺官围外寺观,种以求利,一本有值数万者。”诗人李贺写下这首诗对此事进行了嘲讽。

作者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

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梁王老去罗衣在,拂袖风吹蜀国弦。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117406.html

上一篇:薄言駉者,有骓有駓,有骍有骐,以车伾伾。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身在西山,却爱东山好。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