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羽如霜出塞寒,胡烽不断接长安。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白羽如霜出塞寒,胡烽不断接长安。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19 04:15:58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离人犹未归

出自明代李攀龍的《塞上曲送元美》

白羽如霜出塞寒,胡烽不斷接長安。城頭一片西山月,多少征人馬上看。譯文及注釋

譯文元美手持插着白羽的軍事文書,冒着霜凍的寒氣出行塞外。東北邊境的異族侵擾邊關,那報警的狼煙在相連不斷的烽火台上一個個燃起,直抵京城。元美出行之時,正當拂曉,城頭上斜挂一彎西垂的冷月。天明以後,一場惡戰又會在前線爆發。戍守邊關的将士們人未卸衣,馬未卸鞍,他們正焦急地翹首等待着京城的決策到來。

注釋塞上曲:古樂府詩題,以唐代李白、王昌齡諸作最爲著名。元美:即王世貞,與李攀龍齊名,同爲“後七子”領袖。羽:指羽書或羽激,爲古時征調軍隊或用于軍事的文書,上插鳥羽,表示緊急必須迅速傳遞胡烽(fēng):指北方少數民族入侵的邊警,烽:即烽煙,烽火,古時邊境有敵入浸即舉煙火報警。接:接近,直抵。長安: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北,爲中國古都之一,西漢、 隋、 唐等朝代皆定都于此。後常通稱國都爲長安,這裏實際指當時的首都北京。西山:北京西郊群山的總稱。征人:出征在外的将士。

賞析

  開篇“白羽”兩字就點明邊塞軍情緊急,古時軍事文書插上鳥羽,表示此書十萬火急,須像飛鳥一樣迅速傳遞,故稱羽書或羽檄。“霜”字既形容鳥羽之白,又

又烘托塞外之寒,而且還暗含形勢險峻的意味。首句勾勒出一幅信使帶着那份如含嚴霜的羽書,冒着塞外的寒風策馬飛奔的畫面。

  第二句“胡烽不斷接長安”,“胡烽不斷”形象地點明外族屢侵邊境。長安是唐代國都,“接長安”應前句“出塞寒”,表示邊境頻頻告急,戰報直入朝廷,軍情之峻急盡在不言之中。

  詩的前兩句給全詩籠罩上緊張的戰争氣氛。這兩句用戰争所特有的鏡頭——羽書、胡烽,極寫邊事嚴重,句式急促,緊迫之感躍然紙上。

  後兩句寫軍士出征應戰。“城頭一片西山月,多少征人馬上看”,這兩句承上而來,又移步換形,節奏由急促變舒緩,内容從戰事轉抒情。月可以說是寫邊塞的詩作中最常見的意象之一,月照邊關,使塞外景色壯闊而悲涼,朦胧而凄清,頗具邊塞情調,詩人在第三句裏,把邊塞的月夜寫得非常靜美;詩中的“一片月”。不僅能襯托情意,而且能喻示時間,渲染氣氛。天下共一月,何必有西山東山,家鄉異地之分。詩中的“西山月”含意很深,“西山”與“邊塞”、“胡烽”暗自相聯。又同下句“征人看月”情融意合,構成佳境。而征人看月,則又交織着懷念家鄉的愁情與立功邊塞的雄心。“多少征人”,意即許多離鄉遠征、抗敵衛國的将士,他們都是人,立身邊塞

,目視明月清輝,心頭泛起思鄉之情。“馬上看”就含蓄着這種情感,戰士們騎馬奔赴塞外或巡邏邊境中,擡頭看望高懸空中的明月,既思念親切的家鄉,留戀美好的人生,又準備爲保衛祖國的大好河山而誓死戰鬥。因此,後兩句既帶有唐代邊塞詩中常見的那種雄豪悲壯的格調,又有一種纏綿的情緻,總觀全詩,詩人故意于此設下不和諧音符,借助藝術辯證法的力量,以靜顯動,創造出一種物我相融,表裏一緻的境界。

  這首詩是明人李攀龍寫的一首送别詩,元美即王世貞。王世貞此次出行,與防務有關,故詩人送詩爲其壯行,詩中“征人”句即點送行之意。此詩雖貌似唐詩,但也透露出作者對現實的擔憂。全詩僅四句,前三句着力寫景,渲染氣氛,爲後一句抒情奠基。前兩句選用白羽、寒塞,胡烽、長安四組意象, 強調軍情的緊急,爲元美的出行渲染氣氛。下兩句以西山之月連接征人與京城,既表現征人不戀京城,竭力守邊,又希望元美能勉力邊務,不辱使命。詩蒼勁雄闊,意境深幽,頗有唐代邊塞詩風格。李攀龍詩刻意規模唐調,樂府詩尤多割剝古人字句,但此詩筆調凝練,意境雄闊,風格勁健,頗得唐代邊塞詩的神韻,做到了神與貌合。

創作背景

  《塞上曲送元美》是一首送别詩,明代中期,邊事屢起,北

方的鞑靼多次入侵,直接威脅國都北京,詩人和王世貞同爲明“後七子”領袖,友誼笃深,詩人作此詩送别王世貞奔赴前線,并勉勵其勤勞邊務,以分國憂。

作者簡介

李攀龍(1514—1570)字于鱗,號滄溟,漢族,曆城(今山東濟南)人。明代著名文學家。繼“前七子”之後,與謝榛、王世貞等倡導文學複古運動,爲“後七子”的領袖人物,被尊爲“宗工巨匠”。主盟文壇20餘年,其影響及于清初。

出自明代李攀龙的《塞上曲送元美》

白羽如霜出塞寒,胡烽不断接长安。城头一片西山月,多少征人马上看。译文及注释

译文元美手持插着白羽的军事文书,冒着霜冻的寒气出行塞外东北边境的异族侵扰边关,那报警的狼烟在相连不断的烽火台上一个个燃起,直抵京城。元美出行之时,正当拂晓,城头上斜挂一弯西垂的冷月。天明以后,一场恶战又会在前线爆发。戍守边关的将士们人未卸衣,马未卸鞍,他们正焦急地翘首等待着京城的决策到来。

注释塞上曲:古乐府诗题,以唐代李白、王昌龄诸作最为著名。元美:即王世贞,与李攀龙齐名,同为“后七子”领袖。羽:指羽书或羽激,为古时征调军队或用于军事的文书,上插鸟羽,表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递胡烽(fēng):指北方少数民族入侵的边警,烽:即烽烟,烽火,古时边境有敌入浸即举烟火报警。接:接近,直抵。长安: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为中国古都之一,西汉、 隋、 唐等朝代皆定都于此。后常通称国都为长安,这里实际指当时的首都北京。西山:北京西郊群山的总称。征人:出征在外的将士。

赏析

  开篇“白羽”两字就点明边塞军情紧急,古时军事文书插上鸟羽,表示此书十万火急,须像飞鸟一样迅速传递,故称羽书或羽檄。“霜”字既形容鸟羽之白,又

又烘托塞外之寒,而且还暗含形势险峻的意味。首句勾勒出一幅信使带着那份如含严霜的羽书,冒着塞外的寒风策马飞奔的画面。

  第二句“胡烽不断接长安”,“胡烽不断”形象地点明外族屡侵边境。长安是唐代国都,“接长安”应前句“出塞寒”,表示边境频频告急,战报直入朝廷,军情之峻急尽在不言之中。

  诗的前两句给全诗笼罩上紧张的战争气氛。这两句用战争所特有的镜头——羽书、胡烽,极写边事严重,句式急促,紧迫之感跃然纸上。

  后两句写军士出征应战。“城头一片西山月,多少征人马上看”,这两句承上而来,又移步换形,节奏由急促变舒缓,内容从战事转抒情。月可以说是写边塞的诗作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月照边关,使塞外景色壮阔而悲凉,朦胧而凄清,颇具边塞情调,诗人在第三句里,把边塞的月夜写得非常静美;诗中的“一片月”。不仅能衬托情意,而且能喻示时间,渲染气氛。天下共一月,何必有西山东山,家乡异地之分。诗中的“西山月”含意很深,“西山”与“边塞”、“胡烽”暗自相联。又同下句“征人看月”情融意合,构成佳境。而征人看月,则又交织着怀念家乡的愁情与立功边塞的雄心。“多少征人”,意即许多离乡远征、抗敌卫国的将士,他们都是人,立身边塞

,目视明月清辉,心头泛起思乡之情。“马上看”就含蓄着这种情感,战士们骑马奔赴塞外或巡逻边境中,抬头看望高悬空中的明月,既思念亲切的家乡,留恋美好的人生,又准备为保卫祖国的大好河山而誓死战斗。因此,后两句既带有唐代边塞诗中常见的那种雄豪悲壮的格调,又有一种缠绵的情致,总观全诗,诗人故意于此设下不和谐音符,借助艺术辩证法的力量,以静显动,创造出一种物我相融,表里一致的境界。

  这首诗是明人李攀龙写的一首送别诗,元美即王世贞。王世贞此次出行,与防务有关,故诗人送诗为其壮行,诗中“征人”句即点送行之意。此诗虽貌似唐诗,但也透露出作者对现实的担忧。全诗仅四句,前三句着力写景,渲染气氛,为后一句抒情奠基。前两句选用白羽、寒塞,胡烽、长安四组意象, 强调军情的紧急,为元美的出行渲染气氛。下两句以西山之月连接征人与京城,既表现征人不恋京城,竭力守边,又希望元美能勉力边务,不辱使命。诗苍劲雄阔,意境深幽,颇有唐代边塞诗风格。李攀龙诗刻意规模唐调,乐府诗尤多割剥古人字句,但此诗笔调凝练,意境雄阔,风格劲健,颇得唐代边塞诗的神韵,做到了神与貌合。

创作背景

  《塞上曲送元美》是一首送别诗,明代中期,边事屡起,北

方的鞑靼多次入侵,直接威胁国都北京,诗人和王世贞同为明“后七子”领袖,友谊笃深,诗人作此诗送别王世贞奔赴前线,并勉励其勤劳边务,以分国忧。

作者简介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白羽如霜出塞寒,胡烽不断接长安。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116273.html

上一篇: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神武贵勿杀,不在斩获为。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