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18 23:53:03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萬山潭作》
垂釣坐磐石,水清心亦閑。魚行潭樹下,猿挂島藤間。遊女昔解佩,傳聞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還。譯文及注釋譯文我坐在潭邊的石上垂釣,水清澈心境因此而悠閑。魚兒在樹陰下遊來遊去,猿猴挂在枝上嬉戲打鬧。神女以玉佩相贈的故事,傳說就發生在這座萬山。我既然無緣有如此奇遇,乘月色唱着歌蕩槳而歸。
注釋萬山:在襄陽西北,漢水南岸,又名漢臯山。又,晉杜預刻二碑記功,“一沉萬山之下,一立岘山之上”(《晉書·杜預傳》),則萬山潭,即其沉碑處。磐石:大石。亦:一作“益”。行:一作“遊”。遊女昔解佩:據《列仙傳》載,江妃二神女嘗出遊江漢之濱,逢鄭交甫,交甫見而悅之,因請其配飾,二女遂手解佩與之,交甫受而懷之,去數十步,佩與二女俱不見。沿月:月下順流行船。棹歌:鼓棹而歌。樂府有《棹歌行》。
鑒賞萬山,在襄陽西北,漢水南岸,又名漢臯山。此地環境清幽,爲襄陽名勝,又有神女解佩的傳說,更增添了一層迷人的色彩。浩然常遊此地,詩集中就有三首于此得題。“萬山潭”,指山旁江水深曲處。
首聯寫詩人沖淡的心情和垂釣之樂。垂釣本身,已樂在其中,何況靜坐磐石之上。“坐”字一字,更顯安閑。且潭水清澈,與
與閑适的心境相默契。詩中未提一個樂字,但樂字已融入閑淡之中。
颔聯,所謂“魚行潭樹下”,似不合理,蓋魚是水中之物,不可能行之于樹下。細細體味,就可理解潭側之樹高于潭中之魚,且樹影映入潭水之中,魚兒翕翕遊動,自由自在。故“魚行潭樹下”。在這裏,詩人雖沒有正面描寫樹的倒影,但卻可以領悟出樹的倒影的蕩漾美,與遊魚的動态美相互參差,更顯出美的多樣性。且“魚行”與“猿挂”,一低一高,遙相呼應,更拓展出空間的距離美。“潭樹下”與“島藤間”,一潭一島,一樹一藤,一下一上,也顯示出對稱美。頸聯借當地典故抒發情懷。曹植《洛神賦》中說:“交甫之棄言兮,怅猶豫而狐疑。”意思是鄭交甫曾遊于萬山,巧遇兩個遊山的神女,羨慕不已,向神女索取佩帶上的飾物,遊女解佩贈之,但霎時,遊女及佩飾均不見。鄭交甫怅惘良久。這個美麗的神話,爲萬山潭增添了迷人的風采,也觸動着詩人的心弦,并自然地引出下句詩來。
尾聯寫心中向往,求之不得,于是月下放歌,乘舟而返。遊女解佩的故事,給詩人以無窮的遐思。詩人不禁悠然神往。“沿”字,用得亦極其神妙,更增添了月兒的動态美,表明不僅僅是一點月色,而是沿途通明,明月滿舟,銀輝一路,歌聲不絕。此情
此景,令人向往。
全詩有動有靜。首、颔二聯,以靜爲主,寓動于靜;頸、尾二聯,以動爲主,寓靜于動。沖淡之風,顯隐于動靜之中。聞一多說:“真孟浩然不是将詩緊緊的築在一聯或一句裏,而是将它沖淡了,平均的分散在全篇中,”“甚至淡到令你疑心到底有詩沒有。”(《唐詩雜論》)所謂“羚羊挂角,無迹可求”(嚴羽《滄浪詩話·詩辯》),正是此中境界的寫照。劉熙載說:“詩品出于人品”(《藝概·詩概》)。
關于孟浩然的人品,王士源說他“骨貌淑清、風神散朗。救患釋紛、以立義表。灌疏藝竹,以全高尚。”(《孟浩然集序》)王維在絹本上繪制的孟浩然肖像“颀而長,峭而瘦,風儀落落,凜然如生。”(《韻語陽秋》引張洎題識)可見,孟浩然的人品可用風清骨峻四個字來形容。它體現在孟氏詩中,就澆鑄出孟浩然的詩品。
正如聞一多所說,《萬山潭作》一詩,這是詩的孟浩然,又是孟浩然的詩。詩人的心境是非常悠閑、清靜、曠達、淡泊的;詩人的形象是“風神散朗”、“風儀落落”的。這确是詩如其人、人即其詩了。孟浩然所創造的人入其詩、詩顯其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沖淡。
孟浩然和王維,都推崇沖淡,卻各有千秋。胡應麟在《詩薮》中說:“浩然清而曠,王維清而秀。
”可見,王、孟雖同樣具有沖淡中“清”的特點,王維偏重秀字,孟浩然偏重一個曠字。王維的《青溪》,雖然寫了素、閑、清、澹,但從“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裏。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的詩句中,卻可看見大自然的秀麗景色。孟浩然的《萬山潭作》,雖然也寫了清、閑,但從神寄遊女、歸舟放歌的情境中,讀者卻可窺見他的曠達情懷。
創作背景萬山,爲襄陽名勝,又有神女解佩的傳說,更增添了一層迷人的色彩。孟浩然常遊此地,這首于此得題。
作者簡介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于詩。年四十遊京師,唐玄宗诏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後隐居鹿門山,著詩二百餘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爲“王孟”。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万山潭作》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译文及注释译文我坐在潭边的石上垂钓,水清澈心境因此而悠闲。鱼儿在树阴下游来游去,猿猴挂在枝上嬉戏打闹。神女以玉佩相赠的故事,传说就发生在这座万山。我既然无缘有如此奇遇,乘月色唱着歌荡桨而归。
注释万山:在襄阳西北,汉水南岸,又名汉皋山。又,晋杜预刻二碑记功,“一沉万山之下,一立岘山之上”(《晋书·杜预传》),则万山潭,即其沉碑处。磐石:大石。亦:一作“益”。行:一作“游”。游女昔解佩:据《列仙传》载,江妃二神女尝出游江汉之滨,逢郑交甫,交甫见而悦之,因请其配饰,二女遂手解佩与之,交甫受而怀之,去数十步,佩与二女俱不见。沿月:月下顺流行船。棹歌:鼓棹而歌。乐府有《棹歌行》。
鉴赏万山,在襄阳西北,汉水南岸,又名汉皋山。此地环境清幽,为襄阳名胜,又有神女解佩的传说,更增添了一层迷人的色彩。浩然常游此地,诗集中就有三首于此得题。“万山潭”,指山旁江水深曲处。
首联写诗人冲淡的心情和垂钓之乐。垂钓本身,已乐在其中,何况静坐磐石之上。“坐”字一字,更显安闲。且潭水清澈,与
与闲适的心境相默契。诗中未提一个乐字,但乐字已融入闲淡之中。
颔联,所谓“鱼行潭树下”,似不合理,盖鱼是水中之物,不可能行之于树下。细细体味,就可理解潭侧之树高于潭中之鱼,且树影映入潭水之中,鱼儿翕翕游动,自由自在。故“鱼行潭树下”。在这里,诗人虽没有正面描写树的倒影,但却可以领悟出树的倒影的荡漾美,与游鱼的动态美相互参差,更显出美的多样性。且“鱼行”与“猿挂”,一低一高,遥相呼应,更拓展出空间的距离美。“潭树下”与“岛藤间”,一潭一岛,一树一藤,一下一上,也显示出对称美。颈联借当地典故抒发情怀。曹植《洛神赋》中说:“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意思是郑交甫曾游于万山,巧遇两个游山的神女,羡慕不已,向神女索取佩带上的饰物,游女解佩赠之,但霎时,游女及佩饰均不见。郑交甫怅惘良久。这个美丽的神话,为万山潭增添了迷人的风采,也触动着诗人的心弦,并自然地引出下句诗来。
尾联写心中向往,求之不得,于是月下放歌,乘舟而返。游女解佩的故事,给诗人以无穷的遐思。诗人不禁悠然神往。“沿”字,用得亦极其神妙,更增添了月儿的动态美,表明不仅仅是一点月色,而是沿途通明,明月满舟,银辉一路,歌声不绝。此情
此景,令人向往。
全诗有动有静。首、颔二联,以静为主,寓动于静;颈、尾二联,以动为主,寓静于动。冲淡之风,显隐于动静之中。闻一多说:“真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的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的分散在全篇中,”“甚至淡到令你疑心到底有诗没有。”(《唐诗杂论》)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严羽《沧浪诗话·诗辩》),正是此中境界的写照。刘熙载说:“诗品出于人品”(《艺概·诗概》)。
关于孟浩然的人品,王士源说他“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疏艺竹,以全高尚。”(《孟浩然集序》)王维在绢本上绘制的孟浩然肖像“颀而长,峭而瘦,风仪落落,凛然如生。”(《韵语阳秋》引张洎题识)可见,孟浩然的人品可用风清骨峻四个字来形容。它体现在孟氏诗中,就浇铸出孟浩然的诗品。
正如闻一多所说,《万山潭作》一诗,这是诗的孟浩然,又是孟浩然的诗。诗人的心境是非常悠闲、清静、旷达、淡泊的;诗人的形象是“风神散朗”、“风仪落落”的。这确是诗如其人、人即其诗了。孟浩然所创造的人入其诗、诗显其人的最高境界就是冲淡。
孟浩然和王维,都推崇冲淡,却各有千秋。胡应麟在《诗薮》中说:“浩然清而旷,王维清而秀。
”可见,王、孟虽同样具有冲淡中“清”的特点,王维偏重秀字,孟浩然偏重一个旷字。王维的《青溪》,虽然写了素、闲、清、澹,但从“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的诗句中,却可看见大自然的秀丽景色。孟浩然的《万山潭作》,虽然也写了清、闲,但从神寄游女、归舟放歌的情境中,读者却可窥见他的旷达情怀。
创作背景万山,为襄阳名胜,又有神女解佩的传说,更增添了一层迷人的色彩。孟浩然常游此地,这首于此得题。
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