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25 03:24:41
出自宋代蘇轼的《殢人嬌·或雲贈朝雲》
白發蒼顔,正是維摩境界。空方丈、散花何礙。朱唇箸點,更髻鬟生彩。這些個,千生萬生隻在。好事心腸,著人情态。閑窗下、斂雲凝黛。明朝端午,待學紉蘭爲佩。尋一首好詩,要書裙帶。譯文及注釋譯文年老容衰,恰好進入維摩清淨無欲無垢的狀态。天女在維摩室中散花,室小無任何妨礙。紅色口唇似用筷子點畫,改變年少時的發髻形态顯得更美。這些事,千輩子萬輩子的情愛仍在。熱心事業及其胸懷,表現于情感和儀态上。在關閉的窗下,收攏頭發,凝聚眉頭。明天就是端午,将要編織蘭草來佩帶。探尋一首好詞,要書寫在裙帶上。
注釋殢人嬌:詞牌名。朝雲:蘇轼侍妾,姓王,錢塘人,蘇轼任杭州通判時所納,随蘇轼南遷至惠州,紹聖三年(1096年)卒,年僅三十四歲。維摩境界:佛家清淨無欲的境界。維摩,維摩诘的略稱,佛教菩薩名,對佛法義理修養很深。箸(zhù)點:用筷子點上一個圓點。箸,筷子。髻鬟(jì huán)生彩:形容頭發式樣美麗。千生萬生:千輩子,萬輩子;永遠。著人情态:能打動人的情态。斂雲凝黛:收攏雲鬓,凝聚眉頭;形容嚴肅端莊的姿态。端午:民間節日,在舊曆五月初五。紉(rèn)蘭爲佩:編織蘭草來佩帶。屈原《離騷》:“紉秋蘭以爲佩
佩。”
賞析上片,詞人描寫了自己與朝雲二人的自然體态與清淨的心境。“白發蒼顔,正是維摩境界。”詞人貶到惠州,已年老容衰;然而他的心地進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維摩清淨無欲的境界。值得詞人晚年自我欣慰。而朝雲呢“空方丈、散花何礙。”她随詞人南遷,仍年青貌美,陪伴詞人度着貶谪生活。在“方丈”的小天地裏學佛,且如同天女散花,與詞人一同切磋佛教教義,終有助于詞人成爲維摩式的心地澄明的佛家人。此等描叙,不是詞人的創作虛構,而是他“清淨獨居一年有半”的真實寫照。朝雲在他心中是位可愛的女性人物。所以朝雲那“朱唇筋點,更髻鬟生彩”的美麗動人的形象仍在他筆下閃光。東坡表明他愛朝雲勝于教徒愛教,夠虔誠的了,隻好又拿出佛教的輪回思想,“千生萬生隻在”,永遠海誓山盟,銘刻于心,付諸詩文。
下片,回憶美好往昔,祝願朝雲來日健康。“好事心腸,著人情态;閑窗下,斂雲凝黛。”“憶往昔,峥嵘歲月稠。”曾記得,你那樂于助人,成全先生的事業,你那“一生辛勤,萬裏随從”的寬闊胸懷,就表現在你的高潔的情感與媚人的儀态上。曾記得,“閑窗下”,挑燈伴讀,學習佛經,又是那樣的“斂雲凝黛”,嚴肅之至,好不歡快。很快,詞人從回憶的鏡頭
中化出,回到面對面的梳妝台前。看“明朝端午”,萬人歡慶傳統佳節。在衆多的活動中,詞人認爲最有意義的是學古人而“佩蘭”。屈原在《離騷》中就贊賞“紉秋蘭以爲佩”的節日服飾。它既能健身芳心,又能給人以審美情趣,所以詞人囑咐朝雲“待學紉爲佩”,以此讓朝雲表現出高潔的形象。朝雲隻覺東坡對自己太好了。不過許多的詩文是言有盡而意無窮,長久的心願便是要求東坡“尋一首好詩,要書裙帶”,作爲終身的記念。
全詞寫詞人對朝雲的深情,深化到如佛教徒對待釋迦牟尼那樣虔誠的程度。濤濤夜話道家常,情思綿綿無盡期,誠可謂“略去洞房之氣味,翻爲道人之家風。”
創作背景宋哲宗紹聖二年(1095年)五月四日。是時,東坡在惠州貶所已是第二個年頭了,在端午節來臨之際,想到自己的侍妾朝雲,于是作此詞表示崇敬,祝她健康。
作者簡介蘇轼(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郏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爲“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
,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出自宋代苏轼的《殢人娇·或云赠朝云》
白发苍颜,正是维摩境界。空方丈、散花何碍。朱唇箸点,更髻鬟生彩。这些个,千生万生只在。好事心肠,著人情态。闲窗下、敛云凝黛。明朝端午,待学纫兰为佩。寻一首好诗,要书裙带。译文及注释译文年老容衰,恰好进入维摩清净无欲无垢的状态。天女在维摩室中散花,室小无任何妨碍。红色口唇似用筷子点画,改变年少时的发髻形态显得更美。这些事,千辈子万辈子的情爱仍在。热心事业及其胸怀,表现于情感和仪态上。在关闭的窗下,收拢头发,凝聚眉头。明天就是端午,将要编织兰草来佩带。探寻一首好词,要书写在裙带上。
注释殢人娇:词牌名。朝云:苏轼侍妾,姓王,钱塘人,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所纳,随苏轼南迁至惠州,绍圣三年(1096年)卒,年仅三十四岁。维摩境界:佛家清净无欲的境界。维摩,维摩诘的略称,佛教菩萨名,对佛法义理修养很深。箸(zhù)点:用筷子点上一个圆点。箸,筷子。髻鬟(jì huán)生彩:形容头发式样美丽。千生万生:千辈子,万辈子;永远。著人情态:能打动人的情态。敛云凝黛:收拢云鬓,凝聚眉头;形容严肃端庄的姿态。端午:民间节日,在旧历五月初五。纫(rèn)兰为佩:编织兰草来佩带。屈原《离骚》:“纫秋兰以为佩
佩。”
赏析上片,词人描写了自己与朝云二人的自然体态与清净的心境。“白发苍颜,正是维摩境界。”词人贬到惠州,已年老容衰;然而他的心地进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维摩清净无欲的境界。值得词人晚年自我欣慰。而朝云呢“空方丈、散花何碍。”她随词人南迁,仍年青貌美,陪伴词人度着贬谪生活。在“方丈”的小天地里学佛,且如同天女散花,与词人一同切磋佛教教义,终有助于词人成为维摩式的心地澄明的佛家人。此等描叙,不是词人的创作虚构,而是他“清净独居一年有半”的真实写照。朝云在他心中是位可爱的女性人物。所以朝云那“朱唇筋点,更髻鬟生彩”的美丽动人的形象仍在他笔下闪光。东坡表明他爱朝云胜于教徒爱教,够虔诚的了,只好又拿出佛教的轮回思想,“千生万生只在”,永远海誓山盟,铭刻于心,付诸诗文。
下片,回忆美好往昔,祝愿朝云来日健康。“好事心肠,著人情态;闲窗下,敛云凝黛。”“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曾记得,你那乐于助人,成全先生的事业,你那“一生辛勤,万里随从”的宽阔胸怀,就表现在你的高洁的情感与媚人的仪态上。曾记得,“闲窗下”,挑灯伴读,学习佛经,又是那样的“敛云凝黛”,严肃之至,好不欢快。很快,词人从回忆的镜头
中化出,回到面对面的梳妆台前。看“明朝端午”,万人欢庆传统佳节。在众多的活动中,词人认为最有意义的是学古人而“佩兰”。屈原在《离骚》中就赞赏“纫秋兰以为佩”的节日服饰。它既能健身芳心,又能给人以审美情趣,所以词人嘱咐朝云“待学纫为佩”,以此让朝云表现出高洁的形象。朝云只觉东坡对自己太好了。不过许多的诗文是言有尽而意无穷,长久的心愿便是要求东坡“寻一首好诗,要书裙带”,作为终身的记念。
全词写词人对朝云的深情,深化到如佛教徒对待释迦牟尼那样虔诚的程度。涛涛夜话道家常,情思绵绵无尽期,诚可谓“略去洞房之气味,翻为道人之家风。”
创作背景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五月四日。是时,东坡在惠州贬所已是第二个年头了,在端午节来临之际,想到自己的侍妾朝云,于是作此词表示崇敬,祝她健康。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闲窗下、敛云凝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