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19 23:33:13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井底引銀瓶·止淫奔也》
井底引銀瓶,銀瓶欲上絲繩絕。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與君别。憶昔在家爲女時,人言舉動有殊姿。婵娟兩鬓秋蟬翼,宛轉雙蛾遠山色。笑随戲伴後園中,此時與君未相識。妾弄青梅憑短牆,君騎白馬傍垂楊。牆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知君斷腸共君語,君指南山松柏樹。感君松柏化爲心,暗合雙鬟逐君去。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頻有言。聘則爲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蘋蘩。終知君家不可住,其奈出門無去處。豈無父母在高堂?亦有親情滿故鄉。潛來更不通消息,今日悲羞歸不得。爲君一日恩,誤妾百年身。寄言癡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輕許人!譯文及注釋譯文從井底用絲繩向上拉起銀瓶,銀瓶快上來了絲繩卻斷掉了。在石頭上磨玉做的簪子,玉簪快要磨成卻從中間折斷。銀瓶沉入井底玉簪折斷又能如何呢?就像如今我和君的離别。回想起往日在家還是閨秀之時,人們都說(我)舉動之間都有美麗的影姿。頭發梳成美麗的發髻如同秋蟬之翼,将雙眉化成如同遠山一般纏綿婉轉。笑着和(侍婢)嬉戲大笑相伴在後花園,這個時候我還沒有和君相識呢。我玩弄靠着矮牆青梅樹的枝桠,君騎着白馬立在垂楊邊上。我在牆頭你在馬上遙
遙相對望,一看見君就知道已經有斷腸的相思。知道君斷腸的相思想要和君傾訴,君将手指向了南山的松柏樹。感受到君心就如松柏化成,暗想着要結起雙鬟想要随君離去。随着君到家裏五六,君的父母常常有話告訴我。經過正式行聘的才是正妻,私奔的是妾室,沒有資格參與家族祭祀。終于知道君的家是不能夠住下去的,可是奈何離開家門卻沒有去處。難道我沒有父母高堂?我的家鄉也都是親人。因爲和君私奔所以很久不與家鄉通消息,如今悲憤羞愧無法歸鄉。對君而言不過一天的姻緣,卻耽誤了我一生的幸福。以我的經曆告訴那些小人家癡情的女兒,千萬要慎重不要将終生輕易許人。
注釋淫奔:指男女私奔。淫:放縱;恣肆,過度,無節制。引:拉起,提起。銀瓶:珍貴器具。喻美好的少女。殊:美好。娟:美好。宛轉:輕細彎曲狀。遠山色:形容女子眉黛如遠山的顔色。蛾:代指蟬翼。青梅竹馬:指兩小無猜的親密。牆頭馬上遙相顧。語(yù):告訴、傾訴。合雙鬟:古少女發式爲雙鬟,結婚後即合二爲一。大人:指男方父母。聘爲妻:指經過正式行聘手續的女子才能爲正妻,正妻可以主祭。奔:私奔。妾:偏室。不谌主祀:不能作爲主祭人。蘋(píng)蘩(fán):兩種可供食用的水草,古代常用于祭祀。高堂:
指父母。潛來:偷偷來,私奔。癡小:指癡情而年少的少女。
賞析前三句的兩個比喻總體的概括了全詩意旨,那瓶沉簪折正是女子遭遣棄命運的寫照。次三句寫女子年少時的美貌殊姿,以相識之前的歡悅與相識後四句橫遭不幸的痛苦相對比。再下寫女子以身相許,決然私奔的過程,表現了癡情女子的天真和純潔及爲情所動的真實形态。之後的五句叙述私奔帶來的屈辱和痛苦。“聘則爲妻奔是妾”表達了沒有經過禮法嘉許的結合,即使相愛情深也不能得到他人的認可。女子憤然出走,然而天地茫茫,已經無處可歸。詩末兩句凄涼悱恻,是對後世癡情女子的警策,也是女子自身屈辱悲憤的呐喊。“癡情女子負心漢,教人如何不悲傷。”
“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頻有言“。好好的良家女子,隻因爲随愛人私奔,便從此失去了爲人妻的資格。”聘則爲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蘋蘩。”侍奉公丈夫五六年之久,都換不來男家人的認可,她沒有資格參與家族祭祀,她生的兒子也算不得夫家首選的繼承人。這位重自尊的女性,終于決定離開這個家庭。一個追求真正愛情的弱女子是難以與強大的封建禮教相抗争的。在那個時代,像這樣一個自主追求真正愛情的女子,不但在夫家會受到歧視,就是回到娘家,也會被自己的父母
弟妹所鄙棄,她會被看成敗壞門風的不祥之物。殘酷的封建禮教就是這樣直接摧殘着人們的身心。因此詩人最後感歎說:“寄言癡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輕許人。”看似勸戒,實爲歎息,詩人對詩中主人公的同情遠遠超過了他的勸戒。詩歌的基調因之也變得深沉且凝重。
此詩的最大成就在于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單純、美麗、多情的女子形象。除結尾外,整篇作品都是一個不幸女子的内心獨白。刻畫她的美麗不是通過自我欣賞而是借他人口中說出,手法頗高妙。“知君斷腸共君語”,“感君松柏化爲心”、“暗合雙鬟逐君去”等語,刻畫少女,貼切自然,充分表現出女主人公的單純、多情。開頭以銀瓶、玉簪隐喻美麗的少女,新穎别緻,托此以起興,與下文銜接自然。結尾僅言她出門後沒有去處,不進一步描寫悲劇的結局,餘韻深長,發人深省。
在這首中長篇叙事詩中,詩人用凝練的語句表現了一私奔女子的悲哀。《禮記》:“奔者爲妾,父母國人皆賤之”。它在題材上與古樂府中的棄婦詩類同,但其風格與情調與傳統之作多有不同。從内容上看,全詩所表現的生活現象帶有中唐都市生活的色彩,女子能有這樣的機會與男子交往并能私奔,這在當時其他人的作品中也有所表現,這是唐人都市生活中特有的一個現象。
唐朝的商業生活給青年男女的交往帶來了一定自由,但傳統的禮教觀念卻扼殺了他們追求幸福的權利,并制造了一些悲劇,而在這一悲劇中女子更是一個更大有受害者。詩人取材典型,對扼殺人性的禮教提出了批判。對不幸的女子表示了同情。其中對禮與情之間矛盾的表現體現了中唐士人的思想個性。其次在藝術表現上詩人也體現了中唐文人的叙事藝術的水平,詩人以女子之口叙述他們相識、私奔以及産生矛盾的整個過程,情節完整生動,極具戲劇性。詩人着重交代矛盾的原因,細緻描寫女子被棄後的心理, 突出故事的悲劇性與抒情性。詩人便就這種“奔者爲妾”的社會現狀寫了這首長詩。同時,也表達了告誡女子不要輕易與人私奔之情。
創作背景這首詩約于公元838年由白居易所作。在封建社會中,淫奔往往是一種自由戀愛的大膽行動,爲習俗所不容,爲輿論所不許。詩人因對此社會現實與習俗無奈和爲表達對因自由戀愛而受到迫害的有情人憐惜之情而作此詩。
作者簡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
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止淫奔也》
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忆昔在家为女时,人言举动有殊姿。婵娟两鬓秋蝉翼,宛转双蛾远山色。笑随戏伴后园中,此时与君未相识。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知君断肠共君语,君指南山松柏树。感君松柏化为心,暗合双鬟逐君去。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频有言。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蘋蘩。终知君家不可住,其奈出门无去处。岂无父母在高堂?亦有亲情满故乡。潜来更不通消息,今日悲羞归不得。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译文及注释译文从井底用丝绳向上拉起银瓶,银瓶快上来了丝绳却断掉了。在石头上磨玉做的簪子,玉簪快要磨成却从中间折断。银瓶沉入井底玉簪折断又能如何呢?就像如今我和君的离别。回想起往日在家还是闺秀之时,人们都说(我)举动之间都有美丽的影姿。头发梳成美丽的发髻如同秋蝉之翼,将双眉化成如同远山一般缠绵婉转。笑着和(侍婢)嬉戏大笑相伴在后花园,这个时候我还没有和君相识呢。我玩弄靠着矮墙青梅树的枝桠,君骑着白马立在垂杨边上。我在墙头你在马上遥
遥相对望,一看见君就知道已经有断肠的相思。知道君断肠的相思想要和君倾诉,君将手指向了南山的松柏树。感受到君心就如松柏化成,暗想着要结起双鬟想要随君离去。随着君到家里五六,君的父母常常有话告诉我。经过正式行聘的才是正妻,私奔的是妾室,没有资格参与家族祭祀。终于知道君的家是不能够住下去的,可是奈何离开家门却没有去处。难道我没有父母高堂?我的家乡也都是亲人。因为和君私奔所以很久不与家乡通消息,如今悲愤羞愧无法归乡。对君而言不过一天的姻缘,却耽误了我一生的幸福。以我的经历告诉那些小人家痴情的女儿,千万要慎重不要将终生轻易许人。
注释淫奔:指男女私奔。淫:放纵;恣肆,过度,无节制。引:拉起,提起。银瓶:珍贵器具。喻美好的少女。殊:美好。娟:美好。宛转:轻细弯曲状。远山色:形容女子眉黛如远山的颜色。蛾:代指蝉翼。青梅竹马:指两小无猜的亲密。墙头马上遥相顾。语(yù):告诉、倾诉。合双鬟:古少女发式为双鬟,结婚后即合二为一。大人:指男方父母。聘为妻:指经过正式行聘手续的女子才能为正妻,正妻可以主祭。奔:私奔。妾:偏室。不谌主祀:不能作为主祭人。蘋(píng)蘩(fán):两种可供食用的水草,古代常用于祭祀。高堂:
指父母。潜来:偷偷来,私奔。痴小:指痴情而年少的少女。
赏析前三句的两个比喻总体的概括了全诗意旨,那瓶沉簪折正是女子遭遣弃命运的写照。次三句写女子年少时的美貌殊姿,以相识之前的欢悦与相识后四句横遭不幸的痛苦相对比。再下写女子以身相许,决然私奔的过程,表现了痴情女子的天真和纯洁及为情所动的真实形态。之后的五句叙述私奔带来的屈辱和痛苦。“聘则为妻奔是妾”表达了没有经过礼法嘉许的结合,即使相爱情深也不能得到他人的认可。女子愤然出走,然而天地茫茫,已经无处可归。诗末两句凄凉悱恻,是对后世痴情女子的警策,也是女子自身屈辱悲愤的呐喊。“痴情女子负心汉,教人如何不悲伤。”
“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频有言“。好好的良家女子,只因为随爱人私奔,便从此失去了为人妻的资格。”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苹蘩。”侍奉公丈夫五六年之久,都换不来男家人的认可,她没有资格参与家族祭祀,她生的儿子也算不得夫家首选的继承人。这位重自尊的女性,终于决定离开这个家庭。一个追求真正爱情的弱女子是难以与强大的封建礼教相抗争的。在那个时代,像这样一个自主追求真正爱情的女子,不但在夫家会受到歧视,就是回到娘家,也会被自己的父母
弟妹所鄙弃,她会被看成败坏门风的不祥之物。残酷的封建礼教就是这样直接摧残着人们的身心。因此诗人最后感叹说:“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看似劝戒,实为叹息,诗人对诗中主人公的同情远远超过了他的劝戒。诗歌的基调因之也变得深沉且凝重。
此诗的最大成就在于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单纯、美丽、多情的女子形象。除结尾外,整篇作品都是一个不幸女子的内心独白。刻画她的美丽不是通过自我欣赏而是借他人口中说出,手法颇高妙。“知君断肠共君语”,“感君松柏化为心”、“暗合双鬟逐君去”等语,刻画少女,贴切自然,充分表现出女主人公的单纯、多情。开头以银瓶、玉簪隐喻美丽的少女,新颖别致,托此以起兴,与下文衔接自然。结尾仅言她出门后没有去处,不进一步描写悲剧的结局,余韵深长,发人深省。
在这首中长篇叙事诗中,诗人用凝练的语句表现了一私奔女子的悲哀。《礼记》:“奔者为妾,父母国人皆贱之”。它在题材上与古乐府中的弃妇诗类同,但其风格与情调与传统之作多有不同。从内容上看,全诗所表现的生活现象带有中唐都市生活的色彩,女子能有这样的机会与男子交往并能私奔,这在当时其他人的作品中也有所表现,这是唐人都市生活中特有的一个现象。
唐朝的商业生活给青年男女的交往带来了一定自由,但传统的礼教观念却扼杀了他们追求幸福的权利,并制造了一些悲剧,而在这一悲剧中女子更是一个更大有受害者。诗人取材典型,对扼杀人性的礼教提出了批判。对不幸的女子表示了同情。其中对礼与情之间矛盾的表现体现了中唐士人的思想个性。其次在艺术表现上诗人也体现了中唐文人的叙事艺术的水平,诗人以女子之口叙述他们相识、私奔以及产生矛盾的整个过程,情节完整生动,极具戏剧性。诗人着重交代矛盾的原因,细致描写女子被弃后的心理, 突出故事的悲剧性与抒情性。诗人便就这种“奔者为妾”的社会现状写了这首长诗。同时,也表达了告诫女子不要轻易与人私奔之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约于公元838年由白居易所作。在封建社会中,淫奔往往是一种自由恋爱的大胆行动,为习俗所不容,为舆论所不许。诗人因对此社会现实与习俗无奈和为表达对因自由恋爱而受到迫害的有情人怜惜之情而作此诗。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
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