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13 01:12:21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再无感情

出自兩漢的《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玉衡指孟冬,衆星何曆曆。白露沾野草,時節忽複易。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适。昔我同門友,高舉振六翮。不念攜手好,棄我如遺迹。南箕北有鬥,牽牛不負轭。良無盤石固,虛名複何益?

鑒賞

  此詩開篇寫道:“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在皎潔的月色光下,蟋蟀在低吟,并交織成一曲無比清切的夜之旋律。在此,詩人從視角和聽覺兩方面描寫了環境,不但表現出環境的幽靜,心境的凄然,而且也暗示了時間是很晚了,也就是下半夜時間。再看夜空,“玉衡指孟冬,衆星何曆曆。”北鬥橫轉,那由“玉衡”“開陽”“搖光”三星組成的鬥柄(杓),正指向天象十二方位中的“孟冬”,閃爍的星辰,更如鑲嵌天幕的明珠,把夜空輝映得一片璀璨。一切似乎都很美好,包括那披着一身月光漫步的詩人。在中國古代,人們都是根據鬥星所指方位的變換來辨别節令的推移。據金克木先生解說,“孟冬”在這裏指的不是初冬節令(因爲下文明說還有“秋蟬”),而是指仲秋後半夜的某個時刻。此時此刻詩人還在月下踽踽步,說明詩人心神不甯,胸中纏繞着憂愁。

  詩人默默無語,在月光下徘徊。“白露沾野草,時節忽複易。”野草上已沾滿晶瑩的露珠,在月光下顯

顯得那樣晶瑩,寒氣逼人,明顯感覺到時節已經轉換。詩人已經感覺到,深秋已在不知不覺中到來,時光之流駛,又是一年秋天到來了。當然,這裏寫了時間的快速流逝,也是在暗示時間不饒人,人也在一天天老去。怪不得往日的燕子(玄鳥)都不見了,原來已是秋雁南歸的時節。這些燕子又将飛往哪裏去呢?——“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适”?這就是詩人在月下所發出的怅然問歎。這問歎似乎隻對“玄鳥”而發,實際上,它又是詩人那充滿失意的怅然自問。從下文可知,詩人之遊宦京華已幾經寒暑。而今草露蟬鳴、又經一秋,它們在詩人心上所勾起的,是流離客中的無限惆怅和凄怆。

  以上八句從描述秋夜之景入筆,抒寫詩人月下徘徊的哀傷之情。适應着秋夜的清寂和詩人怅惘、失意之感,筆觸運得輕輕的,色彩也一片滲白;沒有大的音響,隻有蟋蟀、秋蟬交鳴中偶發的、詩人那悠悠的歎息之聲。當詩人一觸及自身的傷痛時,情感便不兔憤憤起來。詩人久滞客中,在夜半如此焦灼難眠,那是因爲他曾經希望過、期待過,而今這希望和期待全破滅了。

  理想破滅,心煩意亂,夜不能寐。于是,詩人寫道:“昔我同門友,高舉振六翮。”這句是以鳥的展翅高飛比喻同門友的飛黃騰達。這在當初,無疑如一道燦爛的陽

光,把詩人的前路照耀得五彩緩紛。他相信,“同門”好友将會從青雲間垂下手來,提攜自己一把;總有一天,他将能與友人一起比翼齊飛、邀遊碧空。但事實卻大大出乎詩人預料,昔日的同門之友,而今卻成了相見不相認的陌路之人。他竟然在平步青雲之際,把自己當作走路時的腳迹一樣,留置身後而不屑一顧了。“不念攜手好,棄我如遺迹”,這毫不經意中運用的妙喻,不僅入木三分地刻畫了同門好友“一闊臉就變”的卑劣之态,同時又表露了詩人那不谙世态炎涼的無比驚訝、悲憤和不平。

  至此全詩的主旨方才揭開,那在月光下徘徊的詩人,原來就是這樣一位被同門好友所欺騙、所抛棄的落魄者。在他的背後,月光印出了靜靜的身影;而在頭頂上空,依然是明珠般閃爍的“曆曆”衆星。當詩人帶着被抛棄的餘憤怒仰望星空時,偏偏又瞥見了那名爲“箕星”、“鬥星”和“牽牛”的星座。詩人頓時生出一股無名的怨氣,指點着這些星座大聲責問起來:“南箕北有鬥,牽牛不負扼!”這裏語出《小雅·大東》:“維南有箕,不可以颠揚;維北有鬥,不可以挹酒漿”"皖彼牽牛,不以服箱(車)”。詩人在此借用“南箕”“北鬥”“牽牛”等星宿表現出了有虛名無實用,借此比喻朋友的有虛名無實用。失意落魄的詩人

心中很是痛苦,夜不能寐,走出房間,仰望天空,看見星星,由此而想到“同門友”的淡漠,心中憂憤不已,苦悶無處發洩,就借此問問星星。其實,這裏也暗示了詩人沒有什麽朋友,即使有,也是十分功利的、無情意的人。

  詩歌最後寫道:“良無盤石固,虛名複何益?”想到當年友人怎樣信誓旦旦,聲稱同門之誼的“堅如盤石”,可而今“同門”虛名猶存,“盤石”一樣的友情也再沒有了。詩人終于仰天長歎,以悲憤的感慨收束了全詩。這歎息和感溉,包含了詩人那被炎涼世态所欺騙、所愚弄的無比傷痛和悲哀。

  抒寫這樣的傷痛和悲哀,本來隻用數語即可說盡。此詩卻偏從秋夜之景寫起,初看似與詞旨全無關涉,其實均與後文的情感抒發脈絡相連:月光籠蓋悲情,爲全詩敷上了凄清的底色;促織鳴于東壁,給幽寂增添了幾多哀音;“玉衡指孟”點明夜半不眠之時辰,“衆星何曆曆”暗伏箕、鬥、牽牛之奇思;然後從草露、蟬鳴中,引出時光流駛之感,觸動同門相棄之痛;眼看到了憤極“直落”、難以控馭的地步。這就是《明月皎夜光》寫景抒憤上的妙處,那感歎、憤激、傷痛和悲哀,始終交織在一片星光、月色、螺蜂、蟬鳴之中。

創作背景

  此詩是《古詩十九首》之一。《古詩十九首》的時代和作者向來

是漢魏文學研究中的熱點問題,各種觀點異彩紛呈。宇文所安認爲中國早期詩歌是一個複制系統,找不到“古詩”早于建安時期的确鑿證據。《明月皎夜光》的具體創作時間難以确證。

出自两汉的《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鉴赏

  此诗开篇写道:“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在皎洁的月色光下,蟋蟀在低吟,并交织成一曲无比清切的夜之旋律。在此,诗人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环境,不但表现出环境的幽静,心境的凄然,而且也暗示了时间是很晚了,也就是下半夜时间。再看夜空,“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北斗横转,那由“玉衡”“开阳”“摇光”三星组成的斗柄(杓),正指向天象十二方位中的“孟冬”,闪烁的星辰,更如镶嵌天幕的明珠,把夜空辉映得一片璀璨。一切似乎都很美好,包括那披着一身月光漫步的诗人。在中国古代,人们都是根据斗星所指方位的变换来辨别节令的推移。据金克木先生解说,“孟冬”在这里指的不是初冬节令(因为下文明说还有“秋蝉”),而是指仲秋后半夜的某个时刻此时此刻诗人还在月下踽踽步,说明诗人心神不宁,胸中缠绕着忧愁。

  诗人默默无语,在月光下徘徊。“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野草上已沾满晶莹的露珠,在月光下显

显得那样晶莹,寒气逼人,明显感觉到时节已经转换。诗人已经感觉到,深秋已在不知不觉中到来,时光之流驶,又是一年秋天到来了。当然,这里写了时间的快速流逝,也是在暗示时间不饶人,人也在一天天老去。怪不得往日的燕子(玄鸟)都不见了,原来已是秋雁南归的时节。这些燕子又将飞往哪里去呢?——“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这就是诗人在月下所发出的怅然问叹。这问叹似乎只对“玄鸟”而发,实际上,它又是诗人那充满失意的怅然自问。从下文可知,诗人之游宦京华已几经寒暑。而今草露蝉鸣、又经一秋,它们在诗人心上所勾起的,是流离客中的无限惆怅和凄怆。

  以上八句从描述秋夜之景入笔,抒写诗人月下徘徊的哀伤之情。适应着秋夜的清寂和诗人怅惘、失意之感,笔触运得轻轻的,色彩也一片渗白;没有大的音响,只有蟋蟀、秋蝉交鸣中偶发的、诗人那悠悠的叹息之声。当诗人一触及自身的伤痛时,情感便不兔愤愤起来。诗人久滞客中,在夜半如此焦灼难眠,那是为他曾经希望过、期待过,而今这希望和期待全破灭了。

  理想破灭,心烦意乱,夜不能寐。于是,诗人写道:“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这句是以鸟的展翅高飞比喻同门友的飞黄腾达。这在当初,无疑如一道灿烂的阳

光,把诗人的前路照耀得五彩缓纷。他相信,“同门”好友将会从青云间垂下手来,提携自己一把;总有一天,他将能与友人一起比翼齐飞、邀游碧空。但事实却大大出乎诗人预料,昔日的同门之友,而今却成了相见不相认的陌路之人。他竟然在平步青云之际,把自己当作走路时的脚迹一样,留置身后而不屑一顾了。“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这毫不经意中运用的妙喻,不仅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同门好友“一阔脸就变”的卑劣之态,同时又表露了诗人那不谙世态炎凉的无比惊讶、悲愤和不平。

  至此全诗的主旨方才揭开,那在月光下徘徊的诗人,原来就是这样一位被同门好友所欺骗、所抛弃的落魄者。在他的背后,月光印出了静静的身影;而在头顶上空,依然是明珠般闪烁的“历历”众星。当诗人带着被抛弃的余愤怒仰望星空时,偏偏又瞥见了那名为“箕星”、“斗星”和“牵牛”的星座。诗人顿时生出一股无名的怨气,指点着这些星座大声责问起来:“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扼!”这里语出《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颠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皖彼牵牛,不以服箱(车)”。诗人在此借用“南箕”“北斗”“牵牛”等星宿表现出了有虚名无实用,借此比喻朋友的有虚名无实用。失意落魄的诗人

心中很是痛苦,夜不能寐,走出房间,仰望天空,看见星星,由此而想到“同门友”的淡漠,心中忧愤不已,苦闷无处发泄,就借此问问星星。其实,这里也暗示了诗人没有什么朋友,即使有,也是十分功利的、无情意的人。

  诗歌最后写道:“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想到当年友人怎样信誓旦旦,声称同门之谊的“坚如盘石”,可而今“同门”虚名犹存,“盘石”一样的友情也再没有了。诗人终于仰天长叹,以悲愤的感慨收束了全诗。这叹息和感溉,包含了诗人那被炎凉世态所欺骗、所愚弄的无比伤痛和悲哀。

  抒写这样的伤痛和悲哀,本来只用数语即可说尽。此诗却偏从秋夜之景写起,初看似与词旨全无关涉,其实均与后文的情感抒发脉络相连:月光笼盖悲情,为全诗敷上了凄清的底色;促织鸣于东壁,给幽寂增添了几多哀音;“玉衡指孟”点明夜半不眠之时辰,“众星何历历”暗伏箕、斗、牵牛之奇思;然后从草露、蝉鸣中,引出时光流驶之感,触动同门相弃之痛;眼看到了愤极“直落”、难以控驭的地步。这就是《明月皎夜光》写景抒愤上的妙处,那感叹、愤激、伤痛和悲哀,始终交织在一片星光、月色、螺蜂、蝉鸣之中。

创作背景

  此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古诗十九首》的时代和作者向来

是汉魏文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各种观点异彩纷呈。宇文所安认为中国早期诗歌是一个复制系统找不到“古诗”早于建安时期的确凿证据。《明月皎夜光》的具体创作时间难以确证。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106214.html

上一篇:客里看春多草草,总被诗愁分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不趁常参久,安眠向旧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