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牛角弯环,我牛尾秃速。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_古风词韵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尔牛角弯环,我牛尾秃速。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22 23:25:16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落幕的夕阳

出自明代高啓的《牧牛詞》

爾牛角彎環,我牛尾秃速。共拈短笛與長鞭,南畝東岡去相逐。日斜草遠牛行遲,牛勞牛饑唯我知;牛上唱歌牛下坐,夜歸還向牛邊卧。長年牧牛百不憂,但恐輸租賣我牛。賞析

  此詩共十句,以牧童的口吻寫其生活與感情。詩的前八句着重寫牧童與牛相得之樂。開篇兩句"爾牛角彎環,我牛尾秃速",拟設牧童之間的對話:"你的牛角彎曲些,我的牛尾細而毛少些。"其實,牛角牛尾都是如此, 無所謂角彎環不彎環,尾秃速不秃速。詩人以"我牛"與"爾牛"并提,以"尾秃速"與"角彎環"對舉,僅是爲了凸現牧童之童心,以及牧童愛己牛之情。如此寫來,可謂先聲奪人,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牧童之形象則呼之欲出。

  三、四兩句"共拈短笛與長鞭,南隴東岡去相逐",承接前兩句,寫牧童們清晨相約外出放牛,他們手裏拿着短笛與長鞭,驅趕着牛,或在南邊的田埂上,或在東邊的山岡上相互追逐、嬉戲。這兩句落腳在"相逐"二字上。"相逐",意爲相互追逐、嬉戲。"短笛",是牧童常用的管樂器;"長鞭",本來是牧童用于趕牛的工具,在這裏則與短笛成爲他們"相逐"的玩具。"南隴"與"東岡",點明牧童們"相逐"的場所,當然,這不一定是實指,而隻是泛指牧童們到處追逐、嬉戲。這裏,詩人借助于白描手法将牧童之間嬉戲的情景惟妙

妙惟肖地再現了出來。

  接下去四句"日斜草遠牛行遲,牛勞牛饑唯我知。牛上唱歌牛下坐,夜歸還向牛邊卧",着重寫牧童與牛相得之樂。詩中的"日斜"二字,人們一般理解爲斜陽,即傍晚的太陽。筆者以爲,此處的"日斜",宜理解爲日光斜照,借指早晨。早晨,太陽從地平線上升高後,人從地上看去,太陽仿佛斜挂在天際。所以說,以"日斜"表示早晨,很形象,況且這與牧童外出放牛相吻合,也與下文的"夜歸"相照應。若将"日斜"理解爲斜陽、夕陽,則此時牛已食飽,在"日斜"後續之以"草遠牛行遲",就有悖情理,且與下文"夜歸"之"夜"語意重複。這幾句,寫牧童與牛相得之樂,仍是借助于白描手法。"日斜草遠牛行遲",牧童們深知牛的勞苦與饑餓。他們在放牛時,或騎在牛背上唱歌,或坐在牛身邊休憩。"夜歸",他們又緊貼着牛身睡覺。正是這一系列的描寫,将牧童與牛的相得之樂生動地摹寫了出來。

  詩的第九句"長年牧牛百不憂",小結上文,引出關鍵的結句:"但恐輸租賣我牛"。"但恐"與"百不憂"相對照,突出了牧童之憂,集中反映了當時社會的賦稅之重。顯然,此詩上文着力營造樂景,濃墨渲染牧童之樂,隻是爲了反襯結句的牧童之憂。清代王夫之《姜齋詩話》 卷一雲:"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①高啓的《牧牛詞》采用的正

是以樂寫哀的筆法,全詩憑借牧童嬉戲之樂景,牧童與牛相得之樂趣,寫深寫透了牧童之憂,進而淋漓盡緻地揭露了封建剝削的殘酷性,也使此詩的立意明顯高于那些純粹反映童心童趣的詩作。

  在高啓《牧牛詞》之前,唐代詩人張籍有一首《牧童詞》:"遠牧牛,繞村四周禾黍稠。陂中饑烏啄牛背,令我不得戲隴頭。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犢時向蘆中鳴。隔堤吹葉應同伴,還鼓長鞭三四聲,牛牛食草莫相觸,官家截爾頭上角。"此詩也是以牧童的口吻寫牧童的生活與感情。牧童"遠牧牛",本想讓牛自行食草,他們同伴之間則可盡興嬉戲一番,哪知 "饑烏啄牛背",使之不敢丢下己牛去玩耍。"陂中"兩句便頗見此童心。後因"入陂草多"牛貪食,牛群走散了,牧童們則分頭去驅趕,并以"吹葉"等獨特的方式相互聯絡。"入陂"三句将此情景生動、逼真地再現了出來,并讓人感受到牧童牧牛時的樂趣。詩的結尾三句"還鼓長鞭三四聲,牛牛食草莫相觸,官家截爾頭上角",筆鋒一轉,寫牧童甩長鞭,以"官家"來吓唬牛,妙趣橫生,耐人尋味。牧童以"官家"吓唬牛,可見官家之可畏。與其說是牧童用"官家"吓唬牛,還不如說是牧童自己怕官家,怕官家之剝削。如此着墨,也就委婉曲折地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顯然,此詩采用的也是以樂寫哀的筆法。

  這是

一首新樂府,描寫了牧童們共同放牧時的喜悅心情。全詩細緻生動地描寫了牧童之間、人牛之間的相得之樂以及牧童對牛的深厚感情。詩末“但恐輸租賣我牛”道出了這種淳樸生活未必能持久,揭露了租稅苛重、剝削殘酷、農家常常賣牛輸租的社會現實。全詩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深刻的社會意義。

作者簡介

高啓(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贲被譽爲“吳中四傑”,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傑”,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啓曾爲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爲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出自明代高启的《牧牛词》

尔牛角弯环,我牛尾秃速。共拈短笛与长鞭,南亩东冈去相逐。日斜草远牛行迟,牛劳牛饥唯我知;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还向牛边卧。长年牧牛百不忧,但恐输租卖我牛。赏析

  此诗共十句,以牧童的口吻写其生活与感情。诗的前八句着重写牧童与牛相得之乐。开篇两句"尔牛角弯环,我牛尾秃速",拟设牧童之间的对话:"你的牛角弯曲些,我的牛尾细而毛少些。"其实,牛角牛尾都是如此, 无所谓角弯环不弯环,尾秃速不秃速。诗人以"我牛"与"尔牛"并提,以"尾秃速"与"角弯环"对举,仅是为了凸现牧童之童心,以及牧童爱己牛之情。如此写来,可谓先声夺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牧童之形象则呼之欲出。

  三、四两句"共拈短笛与长鞭,南陇东冈去相逐",承接前两句,写牧童们清晨相约外出放牛,他们手里拿着短笛与长鞭,驱赶着牛,或在南边的田埂上,或在东边的山冈上相互追逐、嬉戏。这两句落脚在"相逐"二字上。"相逐",意为相互追逐、嬉戏。"短笛",是牧童常用的管乐器;"长鞭",本来是牧童用于赶牛的工具,在这里则与短笛成为他们"相逐"的玩具。"南陇"与"东冈",点明牧童们"相逐"的场所,当然,这不一定是实指,而只是泛指牧童们到处追逐、嬉戏。这里,诗人借助于白描手法将牧童之间嬉戏的情景惟妙

妙惟肖地再现了出来。

  接下去四句"日斜草远牛行迟,牛劳牛饥唯我知。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还向牛边卧",着重写牧童与牛相得之乐。诗中的"日斜"二字,人们一般理解为斜阳,即傍晚的太阳。笔者以为,此处的"日斜",宜理解为日光斜照,借指早晨。早晨,太阳从地平线上升高后,人从地上看去,太阳仿佛斜挂在天际。所以说,以"日斜"表示早晨,很形象,况且这与牧童外出放牛相吻合,也与下文的"夜归"相照应。若将"日斜"理解为斜阳、夕阳,则此时牛已食饱,在"日斜"后续之以"草远牛行迟",就有悖情理,且与下文"夜归"之"夜"语意重复。这几句,写牧童与牛相得之乐,仍是借助于白描手法。"日斜草远牛行迟",牧童们深知牛的劳苦与饥饿。他们在放牛时,或骑在牛背上唱歌,或坐在牛身边休憩。"夜归",他们又紧贴着牛身睡觉。正是这一系列的描写,将牧童与牛的相得之乐生动地摹写了出来。

  诗的第九句"长年牧牛百不忧",小结上文,引出关键的结句:"但恐输租卖我牛"。"但恐"与"百不忧"相对照,突出了牧童之忧,集中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赋税之重。显然,此诗上文着力营造乐景,浓墨渲染牧童之乐,只是为了反衬结句的牧童之忧。清代王夫之《姜斋诗话》 卷一云:"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①高启的《牧牛词》采用的正

是以乐写哀的笔法,全诗凭借牧童嬉戏之乐景,牧童与牛相得之乐趣,写深写透了牧童之忧,进而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封建剥削的残酷性,也使此诗的立意明显高于那些纯粹反映童心童趣的诗作。

  在高启《牧牛词》之前,唐代诗人张籍有一首《牧童词》:"远牧牛,绕村四周禾黍稠。陂中饥乌啄牛背,令我不得戏陇头。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此诗也是以牧童的口吻写牧童的生活与感情。牧童"远牧牛",本想让牛自行食草,他们同伴之间则可尽兴嬉戏一番,哪知 "饥乌啄牛背",使之不敢丢下己牛去玩耍。"陂中"两句便颇见此童心。后因"入陂草多"牛贪食,牛群走散了,牧童们则分头去驱赶,并以"吹叶"等独特的方式相互联络。"入陂"三句将此情景生动、逼真地再现了出来,并让人感受到牧童牧牛时的乐趣。诗的结尾三句"还鼓长鞭三四声,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笔锋一转,写牧童甩长鞭,以"官家"来吓唬牛,妙趣横生,耐人寻味。牧童以"官家"吓唬牛,可见官家之可畏。与其说是牧童用"官家"吓唬牛,还不如说是牧童自己怕官家,怕官家之剥削。如此着墨,也就委婉曲折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显然,此诗采用的也是以乐写哀的笔法。

  这是

一首新乐府,描写了牧童们共同放牧时的喜悦心情。全诗细致生动地描写了牧童之间、人牛之间的相得之乐以及牧童对牛的深厚感情。诗末“但恐输租卖我牛”道出了这种淳朴生活未必能持久,揭露了租税苛重、剥削残酷、农家常常卖牛输租的社会现实。全诗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作者简介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尔牛角弯环,我牛尾秃速。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100597.html

上一篇: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