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9-06 04:01:54
出自南北朝沈約的《别範安成》
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及爾同衰暮,非複别離時。勿言一樽酒,明日難重持。夢中不識路,何以慰相思?賞析這是一首寫好友老年時離别傷情的詩,是一首别具一格的送别詩。
寫送别,既不寫送别的時間和地點,又不通過寫景抒情達意,而是從年輕時的分别寫起,用一“易”字,說年輕時不把離别當成一回事,總覺得再會是很容易的。這裏既是對從前分别的追憶,又是對過去把離别不當成一回事的追悔。
“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起句自然,平平叙來,而眼前依依不舍的感情隐含其間。“黯然傷魂者,唯别而已矣。”離别,畢竟是人生中傷痛的事情。“及爾同衰暮,非複别離時。”年輕時不在乎,因爲來日方長,而年老時就不一樣了,因爲所剩日子無多,不能再輕易離别了。作者把老年時對待别離的感情和态度與年輕時相比,不但使詩意深入一層,而且把一别之後難得再見的痛苦而沉重的心情,充分表達出來。
“勿言”二句起承轉作用,是從離别寫到别時的酒宴。說明此次餞别,不同以往,眼前的一杯薄酒,不要再以爲不算什麽,因爲到明日分别以後,恐怕再難于一起把杯共飲了。“一樽酒",形容其少。“難重持”,很難再一同共飲,而且是“明日”,就在眼
眼前。這是多麽令人心酸而又遺憾的事情。小小一杯酒,寄托了依依難舍之情以及極可珍惜的知己的無限情意,語調低沉,傷感不已。
最後,作者則馳騁豐富的想象,想到古人夢中尋友的動人事迹,他想模仿古人,在與範安成分别後,夢裏去尋他以慰相思之苦。但是,夢中要迷失道路,好友是尋不見的,因而相思之苦仍消除不了。作者用了“何以慰相思”進行反問,把真摯的友情,“相見時難别亦難’’的酸楚的心理狀态,精細地刻劃了出來。這兩句詩,把深厚的友情表達無餘,把不忍離别之情推向高潮,是感情的升華,是痛苦的傾訴,含蓄蘊藉,有畫龍點睛之妙。
這首詩在沈約的詩作中很有特色,不但句句言别,句句言友情、别情,氣脈貫注,波瀾起伏,而且通篇率爾直言,語言通暢流利,說話的語氣,情感的表達均突出了老年人分别時的心理狀态,依依留戀的深情厚意以及凄怆酸楚的痛苦心情。而感情的抒發,來自内心深處,毫無造作之感。另外,詩的風格樸素,氣骨道勁,不事雕鑿,不用對仗句子,有平易親切之感。
創作背景範岫比沈約大一歲,是沈約的好友。範岫的詩文不如沈約寫得好,但學問非常廣博,沈約十分佩服。範岫被任爲安成内史(相當于郡守)是在永明後期。安成郡即今江西安福,
離京城建康較遠。當時沈約仍在京任職,作此詩予以送别。
作者簡介沈約(441~513年),字休文,漢族,吳興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學家、文學家。出身于門閥士族家庭,曆史上有所謂“江東之豪,莫強周、沈”的說法,家族社會地位顯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虜将軍。父親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誅。沈約孤貧流離,笃志好學,博通群籍,擅長詩文。曆仕宋、齊、梁三朝。在宋仕記室參軍、尚書度支郎。著有《晉書》、《宋書》、《齊紀》、《高祖紀》、《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聲譜》。作品除《宋書》外,多已亡佚。
出自南北朝沈约的《别范安成》
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及尔同衰暮,非复别离时。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赏析写送别,既不写送别的时间和地点,又不通过写景抒情达意,而是从年轻时的分别写起,用一“易”字,说年轻时不把离别当成一回事,总觉得再会是很容易的。这里既是对从前分别的追忆,又是对过去把离别不当成一回事的追悔。
“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起句自然,平平叙来,而眼前依依不舍的感情隐含其间。“黯然伤魂者,唯别而已矣。”离别,毕竟是人生中伤痛的事情。“及尔同衰暮,非复别离时。”年轻时不在乎,因为来日方长,而年老时就不一样了,因为所剩日子无多,不能再轻易离别了。作者把老年时对待别离的感情和态度与年轻时相比,不但使诗意深入一层,而且把一别之后难得再见的痛苦而沉重的心情,充分表达出来。
“勿言”二句起承转作用,是从离别写到别时的酒宴。说明此次饯别,不同以往,眼前的一杯薄酒,不要再以为不算什么,因为到明日分别以后,恐怕再难于一起把杯共饮了。“一樽酒",形容其少。“难重持”,很难再一同共饮,而且是“明日”,就在眼
眼前。这是多么令人心酸而又遗憾的事情。小小一杯酒,寄托了依依难舍之情以及极可珍惜的知己的无限情意,语调低沉,伤感不已。
最后,作者则驰骋丰富的想象,想到古人梦中寻友的动人事迹,他想模仿古人,在与范安成分别后,梦里去寻他以慰相思之苦。但是,梦中要迷失道路,好友是寻不见的,因而相思之苦仍消除不了。作者用了“何以慰相思”进行反问,把真挚的友情,“相见时难别亦难’’的酸楚的心理状态,精细地刻划了出来。这两句诗,把深厚的友情表达无余,把不忍离别之情推向高潮,是感情的升华,是痛苦的倾诉,含蓄蕴藉,有画龙点睛之妙。
这首诗在沈约的诗作中很有特色,不但句句言别,句句言友情、别情,气脉贯注,波澜起伏,而且通篇率尔直言,语言通畅流利,说话的语气,情感的表达均突出了老年人分别时的心理状态,依依留恋的深情厚意以及凄怆酸楚的痛苦心情。而感情的抒发,来自内心深处,毫无造作之感。另外,诗的风格朴素,气骨道劲,不事雕凿,不用对仗句子,有平易亲切之感。
创作背景范岫比沈约大一岁,是沈约的好友。范岫的诗文不如沈约写得好,但学问非常广博,沈约十分佩服。范岫被任为安成内史(相当于郡守)是在永明后期。安成郡即今江西安福,
离京城建康较远。当时沈约仍在京任职,作此诗予以送别。
作者简介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