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22 23:00:40
出自宋代蘇轼的《石鼓歌》
冬十二月歲辛醜,我初從政見魯叟。舊聞石鼓今見之,文字郁律蛟蛇走。細觀初以指畫肚,欲讀嗟如鉗在口。韓公好古生已遲,我今況又百年後!強尋偏旁推點畫,時得一二遺八九。我車既攻馬亦同,其魚惟鲔貫之柳。古器縱橫猶識鼎,衆星錯落僅名鬥。模糊半已隐瘢胝,诘曲猶能辨跟肘。娟娟缺月隐雲霧,濯濯嘉禾秀稂莠。漂流百戰偶然存,獨立千載誰與友?上追軒颉相唯諾,下揖冰斯同鷇鹁。憶昔周宣歌鴻雁,當時籀史變蝌蚪。厭亂人方思聖賢,中興天爲生耆耈。東征徐虜阚虓虎,北伐犬戎随指嗾。象胥雜沓貢狼鹿,方召聯翩賜圭卣。遂因鼓鼙思将帥,豈爲考擊煩蒙瞍。何人作頌比崧高,萬古斯文齊岣嵝。勳勞至大不矜伐,文武未遠猶忠厚。欲尋年歲無甲乙,豈有文字誰記某。自從周衰更七國,竟使秦人有九有。掃埽詩書誦法律,投棄俎豆陳鞭杻。當年何人佐祖龍?上蔡公子牽黃狗。登山刻石頌功烈,後者無繼前無偶。皆雲皇帝巡四國,烹滅強暴救黔首。六經既已委灰塵,此鼓亦當随擊掊。傳聞九鼎淪泗上,欲使萬夫沉水取。暴君縱欲窮人力,神物義不污秦垢。是時石鼓何處避?無乃天工令鬼守。興亡百變物自閑,富貴一朝名不朽。細思物理坐歎息,人生安得如汝壽。譯文及注釋譯文嘉
嘉祐六年寒冬的十二月,我剛上任便去孔廟拜魯叟。舊時聽說的石鼓今天見到了,鼓文雄奇有力如蛟似蛇走。細看石鼓文字模糊好象指畫肚,想讀出聲來又是那麽難上口。好古的韓退之慨歎自己生得遲,何況我又在韓公百年後。強去尋找石鼓文的偏旁推敲點畫,隻認得一二還剩下八九。終于認出了“我車既攻馬亦同”,又辨認出“其魚維鱿貫之柳”。好象在縱橫成堆的古玩器中識得古鼎,又象那錯落的衆星辰中辨出了北鬥。多半模糊得象瘡痕和手掌老繭,形體不全尚能辨認出足跟與臂肘。那麽象娟娟的月牙隐入雲霧,又真象好苗秃秃埋進深草裏。石鼓四處漂流曆經百戰還偶然幸存,不知它獨立千載與誰作朋友。上可與軒轅、颉帝古文奇字抗禮,下可把李冰陽和李斯的小篆哺育。追憶昔日的鴻雁是歌周宣王名篇,當年太史籀用大篆來改變古文蝌蚪。人心厭惡厲王、夷王之亂思聖賢,周室中興天生了輔佐周王衆耆耆。他們東征徐虜象勇猛的強虎咆哮,北伐降伏犬戎多象輕易地驅使走狗。周穆王征戰犬戎得四狼四鹿而歸,連連賜方叔、召虎以玉器鬥酒。每因軍中擊響犬小鼓而思将帥功績,豈能敲擊軍鼓而煩勞瞎眼的礞瞍。何人曾作《崧高》歌頌周王功業,寫此文的作者名聲應如衡山岣嵝。勳功極大而又不矜誇居功占爲已有,
手下的文臣武将又那麽的老實忠厚。周王留下的石鼓文尋不到年歲甲乙,那裏還有名字記載着誰或某。自從周王衰退更疊七國相繼滅亡,竟然使一統的泰國積有九有之師。秦朝掃除詩書崇尚暴虐的法律。放棄了祭祀祖先的器具用上鞭枉。當年是何人輔佐暴君秦始皇帝?上蔡公子李斯牽着害民的黃狗。登山刻石想記下自己功勳著烈,真個是後無繼人前也不能成偶。都說秦皇巡視被他占領的四個國家,烹滅了強暴說是他解救了黔首。連《六經》也化作了灰塵,真擔心石鼓文也在當年遭到擊剖。傳說九鼎之一沉淪在泗水河裏,想讓萬民沉入水底去摸取。暴君即使用盡了衆多的人力,神物也不會染上秦國的污垢。當時真不知石鼓到何處去避厄運,無奈何天工令神鬼把石鼓把守。人世興亡多變而石鼓依然自閑,那些大富大貴們不朽也隻有一朝。細細思量萬物事理而坐着歎息,人生怎麽才能與石鼓那樣長壽?
注釋石鼓:戰國時的秦刻石(一說爲周宣王時制),唐代在今陝西省鳳翔縣發現,共有十個,每個石鼓上刻着一篇有韻的文章,這就是石鼓文,是中國最早的石刻文字,其内容記述出塞丞塑壁三亘随獵等情狀,是用大篆體寫成的。辛醜:指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魯叟(sǒu):指孔子。郁律:屈曲的樣子。畫肚:據說唐代書法家
虞世南學書法時,常用手指在腹上劃寫。韓公:唐韓愈。“強尋”二句:勉強辨認偏旁,推斷其筆畫,也隻能辨認出其十分之一、二,其它大部分推斷不出來。名鬥:辨認出北鬥。瘢(bān):瘡傷好了之後皮膚留下的斑。胼(pián):即“趼子”,手掌或腳掌上因勞動或走路等摩擦而生成的硬皮。跟肘(zhǒu):腳跟和手肘。娟娟:姣好的樣子。濯濯(zhuó):形容山上光秃秃的,沒有樹木。此處指遍地是莠草而沒有禾苗,秀:挺拔,突出。稂莠(lángyǒu),莠草。稂,古書上指狼尾草。百戰:衆多的戰亂。“上追”二句:軒颉(jié),軒轅(即黃帝)、倉颉。相傳倉颉是中國漢文字的始創者,觀鳥迹而創文字。唯諾,互相應答之聲。此句指石鼓文字與上古蒼颉創造的文字同聲相求。揖(yī),揖讓。冰斯,李陽冰與李斯。李陽冰,唐代書法家,擅長篆書。李斯,秦始皇時丞相,曾取籀文(大篆)簡省筆畫,作小篆,彀(gòu)毂(gǔ),彀,待哺食的雛鳥;毂,哺乳。此句謂篆文與石鼓文字一脈相承。周宣:周宣王。鴻雁:《詩經·小雅》篇名,舊注說《鴻雁》一篇是歌頌周宣王使離散的百姓能夠安居樂業的政績的。籀(zhòu)史:指周宣王時的史籀,史籀作大篆,俗稱蝌蚪文。生耆耈(qígǒu):使老年人得以安生。徐虜(lǔ)
:指春秋時東方的諸侯小國徐國。阚(kàn):虎怒吼的聲音。航虎:虎。《詩經·大雅·常武》:“進厥虎臣,阚如航虎。”犬戎(róng):春秋時西北方少數民族。随指嗾(sǒu):使其服貼,聽從指揮。象胥:周代官名,執掌各方少數民族。雜沓(tà):指各方來進貢的少數民族紛紛而至。方召:方叔、召虎,周宣王時大臣,曾先後出征,建立戰功,爲宣王所賞識。圭(guī):玉制手版。卣(yǒu):銅制酒器。《詩經·大雅·江漢》:“王命召虎,來旬來宣。······厘爾圭瓒,櫃鬯一卣。”聯翩(piān):連續不斷,前後相接。鼓鼙(pí):擂動戰鼓。《禮記·樂記》:“君子聽鼓鼙之聲,則思将帥之臣。”考擊:敲擊,指敲打樂器。蒙叟:指盲人樂師。崧(sōng)高:《詩經·大雅》篇名,舊注說是尹吉甫所作,頌揚周宣王功高如崧(嵩)山。斯文:指石鼓文。齊:等同。岣嵝(gǒulǒu):衡山的主峰,在今湖南省衡山市西,相傳大禹在此得到金簡玉書。至大:極大。矜(jīn)伐:誇矜,驕傲。文武:指周文王、周武王。未遠:指周宣王距離周文王、武王時代不遠。周衰:周王室衰落。更:變更。七國:指戰國時燕、趙、韓、魏、齊、楚、秦七國。九有:九州。有,通“域”,此指秦國統一天下。埽(sào)除詩書:
指秦始皇焚燒天下之書事。誦法律:指實行嚴酷的法律統治。俎(zǔ)豆:古代祭祀用的器具。陳鞭木醜:陳列刑具。杻,手铐。後句指秦朝抛棄禮儀文治,而施用嚴刑處罰。祖龍:指秦始皇赢政。上蔡公子:指李斯。李斯爲楚國上蔡人,輔佐秦始皇統一六國。秦二世時被腰斬于鹹陽之市。臨刑時,回頭對兒子說:“我想與你一起牽着黃狗,出上蔡城門狩獵,能辦得到嗎?”(見《史記·李斯列傳》)。登山刻石:秦始皇統一天下後,不斷巡行各地,到處刻石勒銘,誇示其功績。四國:秦始皇登上鄒峄、琅琊、之罘、碣石諸山,此四處地方春秋戰國時分屬鄒、齊、魯、燕四國。黔(qián)首:指老百姓。秦始皇登之罘山刻石,辭中有“烹滅強暴,振救黔首”之句。六經:指《詩》、《書》、《易》、《禮》、《春秋》、《樂》。《樂》經今已佚。委灰塵:指被秦始皇焚毀。擊掊(pǒu):擊破。九鼎:相傳大禹所鑄,象征九州之地,曆代相傳,奉爲傳家寶,後沉于泗水。《史記·秦始皇本紀》:“始皇還,過彭城,齋戒禱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沒水求之,弗得。”下文“神物”也指九鼎。污秦垢:染上秦國的污垢。無乃:莫非。天工:造化的功能。物理:事物之道理。
創作背景嘉祐六年(1061年)十二月,蘇轼初登仕
途,簽判鳳翔(今屬陝西)。作者初到風翔府,拜谒孔廟,觀看石鼓及其他七處遺物景觀。嘉祐八年作《鳳翔八觀》八首,詩序中有“悲世悼俗,自傷不見古人,而欲一觀其遺迹”的說法。《石鼓歌》是這一組詩的第一首。
作者簡介蘇轼(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郏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爲“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译文嘉
嘉祐六年寒冬的十二月,我刚上任便去孔庙拜鲁叟。旧时听说的石鼓今天见到了,鼓文雄奇有力如蛟似蛇走。细看石鼓文字模糊好象指画肚,想读出声来又是那么难上口。好古的韩退之慨叹自己生得迟,何况我又在韩公百年后。强去寻找石鼓文的偏旁推敲点画,只认得一二还剩下八九。终于认出了“我车既攻马亦同”,又辨认出“其鱼维鱿贯之柳”。好象在纵横成堆的古玩器中识得古鼎,又象那错落的众星辰中辨出了北斗。多半模糊得象疮痕和手掌老茧,形体不全尚能辨认出足跟与臂肘。那么象娟娟的月牙隐入云雾,又真象好苗秃秃埋进深草里。石鼓四处漂流历经百战还偶然幸存,不知它独立千载与谁作朋友。上可与轩辕、颉帝古文奇字抗礼,下可把李冰阳和李斯的小篆哺育。追忆昔日的鸿雁是歌周宣王名篇,当年太史籀用大篆来改变古文蝌蚪。人心厌恶厉王、夷王之乱思圣贤,周室中兴天生了辅佐周王众耆耆。他们东征徐虏象勇猛的强虎咆哮,北伐降伏犬戎多象轻易地驱使走狗。周穆王征战犬戎得四狼四鹿而归,连连赐方叔、召虎以玉器斗酒。每因军中击响犬小鼓而思将帅功绩,岂能敲击军鼓而烦劳瞎眼的礞瞍。何人曾作《崧高》歌颂周王功业,写此文的作者名声应如衡山岣嵝。勋功极大而又不矜夸居功占为已有,
手下的文臣武将又那么的老实忠厚。周王留下的石鼓文寻不到年岁甲乙,那里还有名字记载着谁或某。自从周王衰退更叠七国相继灭亡,竟然使一统的泰国积有九有之师。秦朝扫除诗书崇尚暴虐的法律。放弃了祭祀祖先的器具用上鞭枉。当年是何人辅佐暴君秦始皇帝?上蔡公子李斯牵着害民的黄狗。登山刻石想记下自己功勋著烈,真个是后无继人前也不能成偶。都说秦皇巡视被他占领的四个国家,烹灭了强暴说是他解救了黔首。连《六经》也化作了灰尘,真担心石鼓文也在当年遭到击剖。传说九鼎之一沉沦在泗水河里,想让万民沉入水底去摸取。暴君即使用尽了众多的人力,神物也不会染上秦国的污垢。当时真不知石鼓到何处去避厄运,无奈何天工令神鬼把石鼓把守。人世兴亡多变而石鼓依然自闲,那些大富大贵们不朽也只有一朝。细细思量万物事理而坐着叹息,人生怎么才能与石鼓那样长寿?
注释石鼓:战国时的秦刻石(一说为周宣王时制),唐代在今陕西省凤翔县发现,共有十个,每个石鼓上刻着一篇有韵的文章,这就是石鼓文,是中国最早的石刻文字,其内容记述出塞丞塑壁三亘随猎等情状,是用大篆体写成的。辛丑:指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鲁叟(sǒu):指孔子。郁律:屈曲的样子。画肚:据说唐代书法家
虞世南学书法时,常用手指在腹上划写。韩公:唐韩愈。“强寻”二句:勉强辨认偏旁,推断其笔画,也只能辨认出其十分之一、二,其它大部分推断不出来。名斗:辨认出北斗。瘢(bān):疮伤好了之后皮肤留下的斑。胼(pián):即“趼子”,手掌或脚掌上因劳动或走路等摩擦而生成的硬皮。跟肘(zhǒu):脚跟和手肘。娟娟:姣好的样子。濯濯(zhuó):形容山上光秃秃的,没有树木。此处指遍地是莠草而没有禾苗,秀:挺拔,突出。稂莠(lángyǒu),莠草。稂,古书上指狼尾草。百战:众多的战乱。“上追”二句:轩颉(jié),轩辕(即黄帝)、仓颉。相传仓颉是中国汉文字的始创者,观鸟迹而创文字。唯诺,互相应答之声。此句指石鼓文字与上古苍颉创造的文字同声相求。揖(yī),揖让。冰斯,李阳冰与李斯。李阳冰,唐代书法家,擅长篆书。李斯,秦始皇时丞相,曾取籀文(大篆)简省笔画,作小篆,彀(gòu)毂(gǔ),彀,待哺食的雏鸟;毂,哺乳。此句谓篆文与石鼓文字一脉相承。周宣:周宣王。鸿雁:《诗经·小雅》篇名,旧注说《鸿雁》一篇是歌颂周宣王使离散的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的政绩的。籀(zhòu)史:指周宣王时的史籀,史籀作大篆,俗称蝌蚪文。生耆耈(qígǒu):使老年人得以安生。徐虏(lǔ)
:指春秋时东方的诸侯小国徐国。阚(kàn):虎怒吼的声音。航虎:虎。《诗经·大雅·常武》:“进厥虎臣,阚如航虎。”犬戎(róng):春秋时西北方少数民族。随指嗾(sǒu):使其服贴,听从指挥。象胥:周代官名,执掌各方少数民族。杂沓(tà):指各方来进贡的少数民族纷纷而至。方召:方叔、召虎,周宣王时大臣,曾先后出征,建立战功,为宣王所赏识。圭(guī):玉制手版。卣(yǒu):铜制酒器。《诗经·大雅·江汉》:“王命召虎,来旬来宣。······厘尔圭瓒,柜鬯一卣。”联翩(piān):连续不断,前后相接。鼓鼙(pí):擂动战鼓。《礼记·乐记》:“君子听鼓鼙之声,则思将帅之臣。”考击:敲击,指敲打乐器。蒙叟:指盲人乐师。崧(sōng)高:《诗经·大雅》篇名,旧注说是尹吉甫所作,颂扬周宣王功高如崧(嵩)山。斯文:指石鼓文。齐:等同。岣嵝(gǒulǒu):衡山的主峰,在今湖南省衡山市西,相传大禹在此得到金简玉书。至大:极大。矜(jīn)伐:夸矜,骄傲。文武:指周文王、周武王。未远:指周宣王距离周文王、武王时代不远。周衰:周王室衰落。更:变更。七国:指战国时燕、赵、韩、魏、齐、楚、秦七国。九有:九州。有,通“域”,此指秦国统一天下。埽(sào)除诗书:
指秦始皇焚烧天下之书事。诵法律:指实行严酷的法律统治。俎(zǔ)豆:古代祭祀用的器具。陈鞭木丑:陈列刑具。杻,手铐。后句指秦朝抛弃礼仪文治,而施用严刑处罚。祖龙:指秦始皇赢政。上蔡公子:指李斯。李斯为楚国上蔡人,辅佐秦始皇统一六国。秦二世时被腰斩于咸阳之市。临刑时,回头对儿子说:“我想与你一起牵着黄狗,出上蔡城门狩猎,能办得到吗?”(见《史记·李斯列传》)。登山刻石: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不断巡行各地,到处刻石勒铭,夸示其功绩。四国:秦始皇登上邹峄、琅琊、之罘、碣石诸山,此四处地方春秋战国时分属邹、齐、鲁、燕四国。黔(qián)首:指老百姓。秦始皇登之罘山刻石,辞中有“烹灭强暴,振救黔首”之句。六经:指《诗》、《书》、《易》、《礼》、《春秋》、《乐》。《乐》经今已佚。委灰尘:指被秦始皇焚毁。击掊(pǒu):击破。九鼎:相传大禹所铸,象征九州之地,历代相传,奉为传家宝,后沉于泗水。《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还,过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下文“神物”也指九鼎。污秦垢:染上秦国的污垢。无乃:莫非。天工:造化的功能。物理:事物之道理。
创作背景嘉祐六年(1061年)十二月,苏轼初登仕
途,签判凤翔(今属陕西)。作者初到风翔府,拜谒孔庙,观看石鼓及其他七处遗物景观。嘉祐八年作《凤翔八观》八首,诗序中有“悲世悼俗,自伤不见古人,而欲一观其遗迹”的说法。《石鼓歌》是这一组诗的第一首。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